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心存敬畏,守住底线(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心存敬畏,守住底线(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心存敬畏,守住底线1.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5日晚,昆山青阳路万达广场一女子骑车撞上外卖小哥。

小哥被撞,虽不太生气,但坚持要求女子赔礼道歉。

而女子不仅不承认自己有错,反而就地撒泼,辱骂小哥,言辞不堪入耳。

视频传至网络,网友纷纷留言。

有人认为外卖小哥要守住是非底线,坚决要求对方道歉。

也有人认为对于这种毫无底线的人,与其和她争执,还不如息事宁人,节省点时间多送几单外卖。

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底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什么是底线”“如何坚守底线”等问题的认识和主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

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和启发?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4.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要求作文。

所谓“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球越过了界线,则判为无效。

后来被衍生为社会中的各种行为需要把握的最低限度。

请以“守住底线”为题作文。

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700 字。

答案1.例文:守住底线,得一世安生什么是底线?底线就是: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

不损人利己,尤其不能损人不利己,不破坏社会风气,这是“底线”。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展现了中华民族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伟大民族气魄。

而“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同样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的成功法宝。

青年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南粤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生活中,我们既需要自信自强,但有时也需要有所敬畏。

关于敬畏你有哪些经历和体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4.作文人常常因为不懂得敬畏而犯错。

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学会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敬畏”的思考。

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说中国人民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深海捉鱼或鳖,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展现了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伟大民族气魄;“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其中慎独慎微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自我约束的精神,是指在无人时、细微处,始终不放纵、不逾矩,真正将自我约束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同时心存敬畏,心中有戒,这是工作之基、必守之责,此句意在表明要从根本上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情况下做到严格自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中庸注》中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曾国藩有句名言:“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

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这次作文要抓住材料关键词:敬畏。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由三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

解析材料需仔细阅并逐层分析其含义,寻找逻辑交叉点。

①朱熹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提炼出要点:君子应怀敬畏。

②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提料出要点: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③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提料出要点:敬畏天命、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但人类的征服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则材料是三维名人对“敬畏”的不同看法,交叉点为“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敬畏天命、敬畏规则……这些考生都可以写。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心存敬畏(附审题立意及展示)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心存敬畏(附审题立意及展示)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心存敬畏(附审题立意及展示)考场作文写作指导:心存敬畏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敬,通警,其小篆字形,右边从攴(pū),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jí),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摘编自《汉语词典》)②敬: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

(百度百科)③《论语》:“修己以敬。

”④《周易·卷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意思是:君子要以敬心使内在的品格端直,用义德使外在的行为方正。

“敬”是立身之道,“义”是处世之方,君子有了“敬”与“义”,就会得到众人信赖支持,不会孤立无援。

读了以上与“敬”有关的解释,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详解本题所给的材料是关于“敬”的解释和说法,第①个是从“敬”字金文和小篆的字形法的角度说明,右边从攴,含义是自我鞭策。

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合起来为“不可丝毫怠慢进行自我鞭策”。

第②个是百度百科解释,“敬”字以攴促言行真善美,苟,慎言也。

合起来是“要慎言,促言行真善美”,也就是要慎言,促言行真善美,提高个人修养。

第③个,是论语中一句话,“修已以敬,”在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时,孔子回答--“修已以敬”。

意思是: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做到这些就是君子。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所以孔子的修身,是提高自己的修养,目的是在于治国平天下。

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①端正自己,鞭策自己;②提高自我修养;③尊敬他人;④互相尊重等等。

高分作文心存敬畏所有在时间年轮里刻下过痕迹的经历,都是值得纪念和敬畏的时光,--题记等待一张拍立得照片的时间是90秒,加热好一杯牛奶的时间是45秒,那首喜欢的歌的长度是3分51秒,邮寄一封信需要5天。

有关于心存敬畏为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800字

有关于心存敬畏为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800字

有关于心存敬畏为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800字写作是运用文字为主的推理符号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心存敬畏为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800字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关于心存敬畏为题的议论文范文精选五篇(一)我一直主张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来读书时读到这么两个故事:一是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大庆看到了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红大而圆润,他情不自禁的下跪即而泪流满面,中国人问他为何有此举动,他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表达自己对苍天的敬畏。

其二是我国宋朝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米芾本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人,他从不肯摘帽,更不肯低头,但米芾爱石成癖,每当他看到奇石时却总是下拜,边叩首边自言自语:“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此举差点使他丢官,他反作图自鸣得意:“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世人追崇的权势与金钱这两样俗物在米芾眼中浑若无物。

两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人要敬畏苍天的心,更要敬畏大地。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有坚定的信仰,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

我们的先知庄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胜”、“天人合一”的观点,过去许多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只过分的强调了“唯物”,有“主义”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了敬畏之心,物质便成了能决定一切东西了。

所以我们有许多中国人早就不敬畏苍天也不敬畏大地,现在,更是有很多的人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要敬畏自己了。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敬畏之心(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敬畏之心(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敬畏之心(审题指导与例文)【真题再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孔子的话,强调人要有所畏惧,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即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这也是最好的立身处世之道。

畏天命,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因为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畏大人,是对有德有位者的敬畏,因为他们负责治理国家,位高权重,维护着社会的秩序,稍有差错,便会祸及百姓。

畏圣人,是因为圣人的话具有万古不易的道理,指出了人生应该遵循之道,违背了就会有灾祸,足以使人敬畏。

这里的“畏”不是畏缩不前,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倡导人要有敬畏精神,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快。

所以,这个世界很多事物和规律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心存敬畏,就不会为所欲为,不会道听途说,懂得凡事适可而止,懂得如何取舍。

材料二引用王安石的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

意在启示我们应该勇于突破旧俗,有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世俗言论,要有自己的坚持。

总之,孔子的话体现了“敬畏”,王安石的话体现了“不畏二考生可选择一人的观点来论述,也可以谈论两者的辩证关系,后者会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思辨性。

也可综合立意,既要有所畏惧,也应具有无畏的精神,有所畏惧让我们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无所畏惧,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勇于创新者。

写作时,可首先提出人应有所畏,有所不畏。

然后进行辩证分析,畏与无畏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做到心有所畏,在准则中找寻真正的自由,活出真实的自我;在创新开拓的路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做人为什么要心存敬畏并列式作文

做人为什么要心存敬畏并列式作文

做人为什么要心存敬畏并列式作文敬畏,是人性当中最杰出的胸怀。

心怀敬畏,才会在人世间不卑不亢,自在淡然,让灵魂慢慢舒展,使美丽缓缓绽放。

虽谈敬畏,我们却常常对于某些事物只存畏,何来敬意。

诚怀敬意,重视一切事物的价值与意义,本来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个人生浮沉皆变数的时代。

于是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毫无敬意理所应当地享用着事物的一切,这怎么不叫人痛心流泪。

甚至于无敬无畏,只有凭人乱说的满纸诺言。

敬不是空谈,不是气概;畏不是软弱,不是害怕。

敬畏是敬仰,是膜拜,心怀敬畏是勇者的特质。

李白劝慰友人,高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敬畏自然的神奇;苏子叹沧海一粟,是敬畏生命的浩渺。

博观约取,由此观之,敬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心怀敬畏的人,才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以及某种机缘的垂青。

敬畏自然,是世间生灵共存,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必需;敬畏经典,是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记忆的文化传承,对人类文明的固守;敬畏才能,是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人才与事业的资本。

年轻意气风发的汉武帝对天下才士的以礼相待,正是一种敬畏的体现。

敬畏,使得天下贤才感受到武帝渴望才士的胸怀,使得王朝之外的广大国家反敬畏于这个王朝的气量,能让天下归心,万朝来服。

这是一个君主的敬畏,是一个民族内部永不磨灭的光芒。

相反,当失去敬畏之心时,也意味着生存亦不久矣。

始皇一统天下不久,便大兴土木,肆意挥霍,到了二世是更加残暴奢侈,却还想着千秋万载,世代延续,,不顾苍生疾苦,以至于水覆行舟,这是没有敬畏之心的悲剧。

孔子仁爱,老子无为,墨子尚贤,万钢畏法度,他们都不曾否定敬畏的重要性。

历史以泣血的事实为我们镌刻下敬畏的必要。

古时如此,今朝亦矣。

现代社会的竞争愈发残酷,时代的特征积累着其的血腥,将和善淹没在殷红之中。

所以和善才更弥足珍贵。

而和善的本质是敬畏。

敬畏是一朵绽放在心间的花,摇曳着一茎恬然淡泊;敬畏,是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点染着一段厚重平实。

敬畏,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够让一个开放多元的对于一个渺小的灵魂产生令人惊叹的敬意,甚至于改变一种行业或者整个世界的走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精选7篇)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精选7篇)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精选7篇)我们敬畏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生命又非常脆弱。

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篇1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刘兰芳大师的语言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很有感染力,她对忠臣良将的铮铮铁骨、侠肝义胆的赞美,对奸臣小人奴颜卑膝、蛇蝎心肠的痛恨演绎得入木三分,听后极为过瘾。

这种快意恩仇,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的主题,时至今日,已然隔了二十几年,却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记得有一个精彩情节叫《寇准夜审潘仁美》,潘仁美被关押之后,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对所做坏事拒不承认。

寇准心生一计,让人扮成小鬼,自己扮演阎王爷,半夜提审潘仁美,潘仁美以为自己坏事做尽,去阴间见了阎王爷,吓得将自己所做坏事全招了。

小时候听到这一段,心里特佩服寇老西的聪明才智,还感到特别解恨。

现在想来,是因为心有所畏,潘仁美这样的坏人在特定的场合也能说实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有所畏,一定会对我们的行为举止起到规范作用。

我奶奶是一名农村的接生婆——就像当下正热的莫言的小说《蛙》中的姑姑一样——十里八村的妇女生孩子都会请奶奶去。

有一年,爷爷因为肺病病危,父亲和叔叔正紧着送爷爷去县医院抢救,而就在这时,邻村的一位妇女临产,也急着请奶奶去接生,我的奶奶二话不说,选择的是毫不犹豫的先去给人接生,忙完之后才赶去医院照顾爷爷。

那一次出现了奇迹,病危的爷爷竟被抢救过来,之后又多活了好几年。

父亲说,这是奶奶的善心把爷爷从阎王爷手里抢了过来。

我并不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常常会为这些惊人的巧合所震撼。

我奶奶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民间朴素的信条令我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会令我感到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我可以没有成就,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没有事业心;我必须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中庸注》中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曾国藩有句名言:“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

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这次作文要抓住材料关键词:敬畏。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由三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

解析材料需仔细阅并逐层分析其含义,寻找逻辑交叉点。

①朱熹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提炼出要点:君子应怀敬畏。

②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提料出要点: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③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提料出要点:敬畏天命、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但人类的征服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则材料是三维名人对“敬畏”的不同看法,交叉点为“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敬畏天命、敬畏规则……这些考生都可以写。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写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议论文即可。

关键词:敬畏参考立意:永不屈服,但要敬畏天命;现代人需要怀有敬畏之心;心中常存一份敬畏;心存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规则不能缺乏敬畏;……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

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这一中心论点,接着阐述敬畏感的内涵,然后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结合现实论证“如今一部分现代人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以及敬畏感缺失的危害性,再分析论证如何唤醒现代人的敬畏感。

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参考素材:在我国,常存敬畏之心有一个很优良的传统。

在儒家看来,人们应该“敬天命”、“畏圣人”。

在道家看来,人们应该对自然规律保持强烈的敬畏感。

这些思想和学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化了人心,同样也拓宽了人们的胸怀、视野。

正是在这些思想学说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真正拥有敬畏之心的贤能之人。

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他的文字光照千古,流芳百世。

可是,他每次在写好一篇文章之后,都会“用思甚苦”地仔细斟酌。

对此,欧阳修的妻子很不理解:“你这么辛苦干嘛,难道你还担心受到先生的责罚?”欧阳修笑着答道:“我不是怕先生责怪,而是担心后生嘲笑啊!”实际上,欧阳修的担心和害怕,就是一种敬畏之心。

因为他知道,文章会对世风人心产生很大的影响。

越是名人写的文章,越要注意遣词造句。

欧阳修担心和敬畏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没写好,会损害社会的善良风俗。

近代大学者胡适先生,写文章长存一份敬畏之心。

胡适曾对人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

”而李宗仁则对胡适在写文章上的态度印象十分深刻,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其实,胡适不是爱惜自己的笔,而是担心自己的文章会破坏世风人心。

贤能之人的敬畏之心,体现在对文学看重,显示出了艺术家们的优秀品德。

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对自己书法作品的保存十分谨慎。

据知情人透露,梁先生在自己的一生里面,创作了将近3万件的书法作品,几乎每件都称得上是珍品。

可有意思的是,梁先生却绝少在这些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印章。

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胡适认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

”由此可见,梁先生对艺术,是存有了一份敬畏之心的。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同样如此。

在吴冠中先生看来,一个艺术家不能为了市场价格,而失去自己的审美标准,那样等于是在艺术自杀。

用吴冠中先生自己的话说:“艺术是神圣的,一定不能让谬种流传。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旦自己稍微不满意某幅作品,他就会付之一炬。

就这样,好几百幅已经称得上艺术珍品的画作,被吴老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而实际上,他烧掉的不少画,在市场上的价格,只能用天价来形容。

对此,吴冠中先生解释道:“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

”在他看来,自己只想把那些让明天的艺术家挑不出毛病的画,留给后人。

这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艺术虔诚,同时也是敬畏。

杨震勤奋好学,碍于时势混乱,他一直到50岁,才出来做官。

做官之后,杨震的才干很快就得到了体现。

短时间之内,他多次升迁,做到了东莱太守。

在去东莱赴任的途中,杨震在昌邑碰到了县令王密。

这个王密,是杨震以前举荐的一个秀才。

见到恩人到来,王密很高兴。

他连夜去驿馆拜见杨震,还拿出了10斤金子,感谢恩人。

杨震一脸不悦地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我这么了解你,你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呢?”这话的意思,就是认为王密不应该送他金子。

王密却以为杨震是担心会被人知道,于是就说:“没事,晚上没人知道!”杨震一下就火了:“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很明显,在王密看来,送杨震金子,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可是,王密却说“暮夜无知者”,他的意思就是,反正这大晚上的,也没人知道,就算杨震接受了金子,也不会有什么损害。

然而,在杨震看来,这样做,恰恰是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就不应该害怕什么了。

因此,杨震才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这著名的“四知”,表明在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人知道的事情,因为至少自己、对方以及天、神是知道的。

正是有了这四知,人们才更加应该心存敬畏。

可以说,杨震的义正词严,的确做到了无愧于天地。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清廉美德的一份敬畏之心。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由物及人法写。

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五、分析关系法。

六、明确褒贬法。

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八、舍次求主法。

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

九、求异同法。

十、寻互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考场佳作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文| 一考生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

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

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

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

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