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笔试资料分析数学统计专业术语

合集下载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统计术语一、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增幅: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例】某地区去年的人口为45 万人,而今年的人口为54 万人。

则今年该地区人口的增长量为9万人(=54-45),增长率为20%(=(54-45)÷45)。

类似的,可以定义减少量、减少率、减幅等概念。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例】某地区前年的人口为50 万人,而去年的人口为45 万人。

则去年该地区人口的减少量为5万人(=50-45),减少率为10%(=(50-45)÷50)。

【注】从减少量和减少率的定义容易发现,所谓减少了5 万人,即增加了(-5)万人减少率为10%,即增长率为(-10%)二、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n%即n/100【例】某国去年粮食产量为150 万吨,今年粮食增产了30 万吨,则今年粮食增产20%(30÷150×100%)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即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例】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8 个百分点(20%-12%=8%)【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三、同比与环比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例】如现期为2008年8月,则同比指相对2007年8 月的变化,环比指相对2008年7 月的变化。

特别的,相对于2008年1月,其环比指相对2007 年12 月的变化。

十大核心要点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要点提示资料分析材料当中出现的大量统计性数据往往是与时间相关联的,因此“时间表述”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关键信息。

行测资料分析:易混统计术语鉴别

行测资料分析:易混统计术语鉴别

⾏测资料分析:易混统计术语鉴别 在本⽂中国家公务员考试⽹⽼师通过实例来阐述如何鉴别公务员录⽤考试⾏政职业能⼒测验考试资料分析中易混统计术语。

公务员录⽤考试⾏政职业能⼒测验考试资料分析部分易混统计术语及例题 ⼀、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其严格含义为增量与基期量之⽐。

从数学计算式上看,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在本书中如⽆特殊说明,则不对其进⾏区别。

增幅:即增长的幅度,⼀般即理解为增长的相对幅度(即增速)。

在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也可理解为增长的绝对幅度(也即增量)。

【例】某地区去年的⼈⼝为45万⼈,⽽今年的⼈⼝为54万⼈。

则今年该地区⼈⼝的增长量为9万⼈(=54-45),增长率为20%[= (54-45)÷45×100%]。

类似的,可以定义减少量、减少率、减幅等概念。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例】某地区前年的⼈⼝为50万⼈,⽽去年的⼈⼝为45万⼈。

则去年该地区⼈⼝的减少量为5万⼈(=50-45),减少率为10%[= (50-45)÷50×100%]。

【注】从减少量和减少率的定义容易发现,所谓减少了5万⼈,即增加了(-5)万⼈;减少率为10%,即增长率为(-10%)。

⼆、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n%,即n/100。

【例】某国去年粮⾷产量为150万吨,今年粮⾷增产了30万吨,则今年粮⾷增产20%(=30÷150×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例】某国今年粮⾷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的增长率提⾼了8个百分点(20-12=8)。

[NextPage]【注】实际量之间的⽐较⼀般⽤“百分数”表⽰,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例)之间的⽐较⼀般⽤“百分点”表⽰,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公务员资料分析备考;必备专业术语

公务员资料分析备考;必备专业术语

公务员资料分析备考;必备专业术语1.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在当前的资料分析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副: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想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

2.翻番翻番:指数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倍变化。

例:今年的产量为b,计划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计划产量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则后年的产量为多少?明年的产量=b =2b后年的产量=b =8b3.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或者个人支出的比例,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程度。

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该国家或者该地区越富裕。

4.平均数平均数:数的总和与总个数之比,这主要是算术平均数,至于几何平均数则不怎么出现。

例:小王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30公里,然后再从乙地返回甲地,因逆风只能每小时行20公里,问从甲地到乙地在回到甲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行程问题,最常见的办法(30+20)2=25,这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弄清楚“平均”的概念,它应该是“总的里程”与“总的时间”的比,所以平均速度为:甲乙两地的里程2/往返的时间。

采集者退散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S,则平均速度为:5.总产值和增加值总产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表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总产值和增加值这两个指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总产值包括了转移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因次其数值最大;增加值是生产活动所增加的价值,其数值最小。

6.小结这里只为大家列举了一些平时难理解的词语,为了把握好这些关键词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做收集,主要是看大家的用心程度了,经常看,遇到不会的就记下来常理解,这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资料分析——国考中你应该知晓的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国考中你应该知晓的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国考中你应该知晓的统计术语资料分析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分值重、题型复杂,是 考试中考生比较棘手的一个模块。

但其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行测 要想考高分, 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好。

而在实际考试中很多同学都是因为对统计术 语的不熟悉导致题目看不懂或者列错式子, 那么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在国家公务员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统计术语, 以方便同学们在备考时快速了解掌握,从而在做资 料分析题目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期与基期资料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时期称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注:基期是个广义概念,不仅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范围。

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 在数学中用“%”来表示, 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 少”。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增速、指数等)的变动幅度。

【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 1992 年的 21.8%下降到 1993 年的 18.2%。

1993 年比 1992 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 3.6%(来 源于国家统计局)。

同比与环比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六月与去年六月相比较;十二五期间前两年与十一五期间前两年相比较。

环比:指“与紧紧相邻的上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等。

如:今年六月与今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较。

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例】2012 年 3 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10000 亿美元,4 月份为 11500 亿美元。

则 2012 年 4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环比增长_1500_亿美元。

增长率(减少率)增长率是指现期值与基期值之间进行比较的一种相对指标。

解读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解读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解读资料分析统计术语一、试题概述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统计术语“◆”表示“掌握型术语”。

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性质、用法及其变形都能有比较熟练的掌握。

“◇”表示“了解型术语”。

只要求考生对其定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即可。

◆百分数量A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成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折数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倍数A是B的N倍,则A=B×N◆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今年的增幅为?【解】2400-2000=400,400÷2000×100%=25%◆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4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1800人,则今年的减幅为?【解】2400-1800=600,600÷2400×100%=25%【注】很明显,“减少率”本质上就是一种未带负号的“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增加N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N=基期量×(1+N)基期量=现期量÷(1+N)减少M倍增长了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基期量=现期量÷(1+x%)减少了y%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y%=基期量×(1-y%)基期量=现期量÷(1-y%)◆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例】某地去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8%,今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3%,则今年汽车销售总额增幅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解】13%-8%=5%,增幅提高了5%,即提高了5个百分点。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统计术语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统计术语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统计术语华图教育叶天竞资料分析是公考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在国考与联考中的都会考察20道题,分值也非常高,但广大考生还是感觉资料分析这个模块很棘手,数据量特别大,很多题不太会列式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们对统计术语不太熟悉,可以说,只要大家掌握了常见的统计术语,我们就能够顺利的把考题的式子列出来,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统计术语的相关知识。

一.基础性统计术语1.基期量、现期量:分为两种情况:有时间作为基准的,时间相对靠前的量就是基期量,时间相对靠后的就是现期量;无时间基准的,“比”之后的是基期,之前的是现期。

例1:2007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则200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17941+15.6%)2.增长量增长量是刻画增长具体数值大小的,增长量为正,表示正增长,反之,表示负增长。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例2:2010年8月某企业完成销售额200万元,同比增长20%,则同比增长金额为(20%2001+20% ) 3.增长率增长率用来描述增长快慢,增长率为正,表示正增长,反之,表示负增长。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例3:某校去年毕业人数1000人,今年毕业人数为1160人,则今年的增长量为(1160-1000=160)人,增长率为(160=16%1000)4.年均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n例4:某公司2007年销售额为2亿元,预计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0%,则其2010年销售额为2(1+10%) 3亿元。

5.拉动增长率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总体基期量例5:2011年某市GDP产值10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40亿元;2012年某市GDP达到12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50亿元,那么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拉动全市GDP增长率为(10%)。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必考考点之增长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必考考点之增长率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必考考点之增长率湖北华图 黄晖在资料分析中,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其中最重要的有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比重、百分点等等,这些都是每年必考的考点。

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最核心的一个术语,每篇资料都会涉及,是备战2016年国考必须掌握的一个考点。

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某一数据指标的增长量与基期数据的比值,用来描述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相对变化量,也叫增长速度、增幅,计算公式为:==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的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增长率的计算增长率的计算一般是告诉现期量及基期量,或者增长量和基期量,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即可,常用的方法是估算法和直除法。

【例1】(2015-国考-116)2011年1季度~2014年1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情况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4年1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约增长了()。

A.25.9% B.36.8% C.47.4% D.52.5%【答案】C【解析】2014年1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224元,比2011年第1季度的2187元增长了3224218732421910540%2187219219+--≈==。

因此,本题选择C 选项。

【例2】(2015-国考-131)2013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比上年末增加384个,其中乡镇文化站34343个,增加242个。

201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数量同比约增长了()。

A.8% B.3% C.0.9% D.0.4%【答案】C 【解析】201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数量同比约增长了3843840.87%4426038444000≈≈-。

因此,本题选择C 选项。

【例3】(2014-北京-116)2001—2010年我国税收统计表 单位:亿元2004年个人所得税及同比增长幅度分别约为( )。

A.1042亿元,23% B.1024亿元,20% C.1042亿元,32% D.1024亿元,30%【答案】A【解析】2004年的个人所得税为1042.24亿元,同比增幅为1042.24850.79104285119122%850.79851851--≈=≈。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见统计术语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见统计术语解析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此种类型类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一般比数学运算要简单。

文字资料分析题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统计术语,华图教育就其中涉及的部分术语为大家做简要解析。

一、综合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次产业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二、人口人口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统计专业术语
在资料分析题中,常会出现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们必须理顺清楚,绝对不能有一丝懈怠,千万不可模棱两可。

我们给大家总结出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术语,考生务必仔细研读,清晰把握。

一、易混淆术语
基期量与现期量
我们常见到这种描述: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基期:被用作参照物的时期称为基期,描述基期的量即为基期量。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描述现期的量即为现期量。

增量、增速、增长率与增幅
增量:增长的绝对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速: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量与基期量之比。

增幅:即增长的幅度,也可理解为增量。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n%,即n/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二、常见经济学名词
GDP和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顺差和逆差
贸易顺差:一个时期内通常是1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有时也称为“贸易赤字”),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趋向于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

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以上就是对资料分析题中术语的总结,大家在记忆的时候,概念性的术语要将理解记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对于相似的术语要对比记忆,以免混淆,这样复习对这类知识点一定会有很好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