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篇一: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中国近代学习心得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

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

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一、蒋廷黻的生平与贡献蒋廷黻(1899-1979),原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早年留学日本,后赴法国留学。

他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蒋廷黻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还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和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蒋廷黻的著作与思想蒋廷黻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涉及我国古代史、近代史、教育史等多个领域。

他以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将晦涩难懂的历史事实和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在他的著作中,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的种种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也都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三、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作为我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在其著作中,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我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全面地解释了我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度评估在蒋廷黻的著作中,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度评估无处不在。

他不仅详细解释了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影响、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蒋廷黻的评估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五、我国近代史的广度展示在蒋廷黻的著作中,不仅对我国近代史的若干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估,还对我国近代史的整体变迁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广度展示。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我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面貌。

六、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总结通过蒋廷黻的著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独特魅力,而且也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示。

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度评估和广度展示,不仅为我们解读我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一、打开近代史的大门读就像走进了一座装满宝藏和秘密的大房子。

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小房间,藏着不同的故事。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发现了新的大陆。

我想,哇塞,这里面得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儿啊!就像我以前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很厉害,可当我在书里深入了解的时候,才发现背后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矛盾。

这就好比我们看冰山,只看到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可水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庞大和复杂呢。

二、那些在风雨中的人物书里的人物一个个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在中国近代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

比如说洪秀全,他一开始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这多让人热血沸腾啊!那时候的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给黑暗中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

可后来呢,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内部矛盾、外部压力,太平天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船,最后还是沉没了。

这不禁让我想问,为什么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会变得如此脆弱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那些黑暗的势力吗?三、列强的压迫与挣扎近代的中国啊,就像一块大蛋糕,被列强们虎视眈眈地盯着。

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像一个小偷用一把坏钥匙,硬是撬开了我们家的门。

然后其他列强也跟着来抢东西。

中国人民能怎么办呢?只能挣扎、反抗。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普通百姓愤怒的眼神,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喊:“我们不能就这样被欺负!”就像一只小羊面对一群狼,虽然力量悬殊,但小羊也会用它的角去顶,去反抗。

这就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不屈。

四、洋务运动的努力与无奈洋务运动像是一群有远见的人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蜡烛。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让中国强大起来。

像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他们费心费力地建工厂、造轮船。

可是呢,这就好比在一个破房子上修修补补,房子的根基已经烂了,光修表面是不够的。

那些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这些改革者的手脚。

我就在想啊,要是当时能把那些束缚都打破,中国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走向富强了呢?五、戊戌变法的悲壮戊戌变法那真是一场悲壮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个人心得体会案例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

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警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案例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知道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案例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

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

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会形成了新的思想。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

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案例四:纵观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是: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读书笔记模板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读书笔记模板

中“非个文化史研 究的若干思考?
4
出版后记
5
注释
作者介绍
这是《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 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授
人性
生活
思想史
中国
史学
世纪
思想史
思想
王汎森 中国
消失
中国
思想
近代史
生活
地方
思想史

内容摘要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系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汎森教授继《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 想、学术与心态》之后又一部力作。考察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主义”“未来”“自我”、时间观等议题,触及 近代中国心灵世界的革命与失落、启蒙与困扰,及其与现实政治和社会运动间千丝万缕的复杂。王汎森教授进而 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提倡重视“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及它们之间的往复交织,以此 扩大思想史研究的视野。
第一,每一段历史都不是单线的,其中都有各种力量同时在竞合着,但并不表示当时没有主旋律及次旋律之 分,也不是没有大论述与小论述之分。第二,我们应该从历史中看出层次的分别。层次的分别当然不是像切蛋糕 那样整齐,各层次之间的分别与界域往往模糊难定,但是层次之分别多少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出现在相同人身上。
目录分析
读书笔记
我们从来不是“赤条条”地来到人世,携带着祖上的DNA,被传统文化熏陶着长大,我们以为的“纯粹”从 来不曾有过……。

近代史读书报告_《敬告青年》

近代史读书报告_《敬告青年》

读《敬告青年》有感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近些天我读了下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很有感触,被他的诚挚情感、锐利的目光所折服,所震撼。

在该文中,陈独秀先是充满诗意地将青年热情讴歌了一番,曰:“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并感言“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并由此类推,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亡;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接着,作者开始历数中国社会之黑暗,痛陈专制制度之罪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六点期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人,“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所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宇宙大法,“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我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同白种人相比,其“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三)进取的而非退陷的。

“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

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

“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

万邦并立,动辄相关,……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报告蒋廷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读书报告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以下是关于蒋廷黻读书报告的详细回答:蒋廷黻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家、学者和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思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读书报告中,他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时代背景,蒋廷黻可能会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时代背景,包括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的挑战。

2. 政治改革与思想变革,蒋廷黻可能会关注政治改革和思想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他可能会探讨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运动以及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 社会变迁与民众生活,蒋廷黻可能会关注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民众生活的改变。

他可能会研究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农民问题、城市化进程、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4. 外交与国际关系,蒋廷黻可能会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进行研究。

他可能会探讨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等重要的外交议题。

5. 思想家与文化运动,蒋廷黻可能会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和文化运动。

他可能会研究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新文化运动、战国史学派等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蒋廷黻可能会关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可能会研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重要事件,以及孙中山、李鸿章、袁世凯等重要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蒋廷黻的读书报告将能够全面地展示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可能会结合大量的史料和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深入剖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为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民族危机加深,清朝几乎“破产”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涌动的年代。

首先,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他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张在华经济势力。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次之,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各种赋税不断追加,新税层出不穷,官吏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第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他们甘当“洋人的朝廷”。

虽然清政府后来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所以反而激化了矛盾。

事实表明,清政府已经无法统治了。

最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

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最早是发表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中,之后的《中国国民党党纲》和《建国大纲》中也有阐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的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一、三民主义:(甲)民族主义: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大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

(乙)民权主义:谋直接民权之实现与完成男女平等之全民政治,人民有一下各权: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以及罢免权。

(丙)民生主义:防止劳资阶层之不平,求社会经济之调节,以全民之资历,开发全民之富源,其大要实施如下:1、国营实业:凡国中大规模之实业属于全民,有政府经营管理之;2、平均地权:有国家规定土地法、使用土地法及地价税法,以谋地权之平均;3、改革货币:革新货币制度,以谋国内经济之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派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思想” 1、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 警 世钟》 等等,都以浅近直截的语言和炽烈的革命情感, 痛斥封建专制主义,呼唤自由、平等、民主、共和;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通过“平均地 权”“土地国有”的社会革命来最大限度地发展资本主 义;革命派反对改良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建 立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来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目录
内容提要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散论 十九世纪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研究 康有为思想研究 谭嗣同研究 论严复 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论纲 论孙中山的思想 章太炎剖析 梁启超王国维简论 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 后记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概况
本书分为十个部分,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散论》开始, 以《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结尾,而在对于十九世纪改良派 变法维新思想的论述中,曾追述到的“前驱先路”龚自珍、 魏源的思想,这样,本书所论实际上就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 运动前夜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中国思想史。
对本书的评价
一、《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出版,是中国近代 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 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重在对各种思潮的研究, 而不在于搜奇找异
三、缺乏对中国近代正统派思想的深入研究
引申性思考
一、在一个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行思想启蒙和思 想解放,是一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
二、反帝救亡的爱国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始 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推动历史的前进起着重 要的作用
改良派自由主义的变法维新思想 1、前驱先路——龚自珍、魏源等 2、真正的资产阶级思想抛头露面: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略,要求中国独立富强,在近代最先明确提出 了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走 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的主张,与当时社会的 封建落后思想相比较,起到了启蒙作用。 3、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
三、任何时候都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不能脱离群 众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6).
[2]李良玉.关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近 代思想史论之一[J].文史天地,1998年(02).
经济上:平均地权,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 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但 是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土地国 有“来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上:彻底打垮清朝异族专制统治——立宪君主 制——暴力手段推翻,建立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民主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时期整个 思想的末端,本应是上两阶段的综合和总结,是否 定之否定,但实际上却没有如此。革命派既没有发 动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暴力革命,也没能在经济、 政治上实现资本主义进步改革。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中国近代思想史 论》概况 对本书的评价
引申性思考
书名: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
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
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
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其著作主要有Βιβλιοθήκη 《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
版);《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
社1979年出版);《中国近代思想史
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泽厚
1985年出版);《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8年
(东方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三大思潮——即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改良派自由主义的 变法维新思想和革命派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思想”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 1、摧毁旧有地主土地所有制、对旧制度进行批判 2、平均主义、宗法迷信主义、禁欲主义等小生产意识形态 3、以宗教信仰、道德说教作为革命的精神动力是不可能持久的 4、砸烂的只是孔子的牌位,是农民与地主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体现 5、《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从消费、分配入手搞平均主义、禁 欲主义的“共产主义” 6、《资政新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