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卡

合集下载

2024年新版传染病报告卡

2024年新版传染病报告卡

2024年新版传染病报告卡是一份用于记录与报告传染病情况的卡片,旨在帮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以下是对该报告卡的详细描述,共计1200字。

报告卡的格式如下:1.报告卡的标题报告卡的顶部应写明“传染病报告卡”,下方则标注“2024年版”。

在标题下方可以标注制定该报告卡的机构或部门名称。

2.基本信息部分该部分应包括报告卡的编号、填报日期、报告日期和报告人的姓名。

编号用于对每份报告卡进行识别和跟踪,填报日期是填写这份报告卡的日期,报告日期是报告病例的日期,报告人的姓名是填写该报告卡的责任人姓名。

3.病例信息该部分包括了传染病病例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对病情进行初步分析和统计,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4.疾病信息这一部分记录传染病的具体信息,包括疾病名称、疾病分类、发病日期、就诊日期等。

还可以提供一些详细的病情描述,以便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5.传播途径该部分列举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例如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

填写这一部分有助于了解病例的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防控措施这一部分记录了针对该病例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可以包括个人防护、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等,对于不同的传染病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8.备注部分针对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可以在这一部分进行备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该报告卡的使用说明如下:1.在发现有传染病病例时,相关人员应尽快填写一份新版传染病报告卡,并将其报送给相关部门和卫生机构。

2.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多份报告卡备用,以方便及时填报。

3.填报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相关部门根据报告卡及时了解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4.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健全的报告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以便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5.新版传染病报告卡在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上进行了创新,更加全面准确地记录了传染病病例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作业指导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作业指导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作业指导一、传染病报告卡的作用传染病报告卡是传染病监测和防控的重要工具,通过填写报告卡,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布特征和疫情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1. 填写报告卡时,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不得虚构、隐瞒、谎报或迟报。

2. 报告卡应使用蓝黑墨水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

3. 报告卡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例特征、暴露史、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4. 报告卡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顺序填写,各项内容不得遗漏。

5. 填写报告卡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三、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步骤1. 患者基本信息(1)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如遇化名或无法确认姓名,可填写“匿名”。

(2)性别:填写患者的性别,男或女。

(3)年龄:填写患者的年龄,具体到岁。

(4)民族:填写患者的民族,如汉族、回族等。

(5)职业:填写患者的职业,如工人、农民、教师等。

(6)住址:填写患者的居住地址,具体到街道、村庄。

(7)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如无联系电话,可填写联系人电话。

2. 病例特征(1)发病日期:填写患者的发病日期,具体到日。

(2)诊断日期:填写患者的诊断日期,具体到日。

(3)病例分类:根据患者的病例特点,选择相应的病例分类,如散发、暴发、疑似病例等。

(4)病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具体的病种。

(5)临床表现:简要描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等。

(6)实验室检测:填写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病原体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3. 暴露史(1)暴露地点:填写患者暴露于病原体的地点,如家庭、学校、医院等。

(2)暴露日期:填写患者暴露于病原体的日期,具体到日。

(3)暴露方式:填写患者暴露于病原体的方式,如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源等。

4. 诊断和治疗情况(1)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患者的诊断结果。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流行性感冒、口流行性腮腺炎、「I风疹、—I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I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退卡原因:报告单位:联系电话:填卡医生*: 填卡日期*: 年月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V。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V。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V。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V。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V。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是用于记录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一种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报告日期:填写报告卡的日期。

2.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病例的单位或机构的名称。

3. 报告人:填写报告病例的医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的姓名。

4. 报告途径:填写报告病例的途径,如电话、传真、邮件等。

5. 病例信息:填写病例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6. 病情描述:填写病例的症状、体征等详细信息。

7. 发病日期:填写患者发病的具体日期。

8. 就诊日期:填写患者就诊的具体日期。

9. 诊断结果:填写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

10. 治疗情况:填写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1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填写病例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12. 预防措施:填写针对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等。

13. 报告人签名:填写报告人的签名和联系方式。

14. 备注:填写其他需要备注的信息。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对于及时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乙肝附卡)

传染病报告卡(乙肝附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户籍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传染病报告卡(附卡)模版电子版

传染病报告卡(附卡)模版电子版

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专及以上
接触史(可多选)*: 注射毒品史、 非婚异性性接触史、 配偶/固定性伴阳性、 男男性行为史、 献血(浆)史、 输血/ 血制品史、 母亲阳性、 职业暴露史、 手术史、 其他、 不详
性史*: 有、 无、 不详 最有可能感染途径*: 注射毒品、 异性传播、 同性传播、 性接触 + 注射毒品、 采血、 输血/血制品、 母婴传播、 职 业暴露、 其他、 不详
实验室检测结论*: 确认结果阳性、 替代策略检测阳性
确认(替代策略)检测阳性日期*:
年月日
确认(替代策略)检测单位*:
艾滋病确诊日期*:
年月日
备注: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报 告 卡(附卡)
乙肝
姓名*: 身份证号:
(患儿家长姓名:

性别*: 男

HBsAg 阳性时间: >6 个月、 6 个月内由阴性转为阳性、 既往未检测或结果不详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报 告 卡(附卡)
艾滋病、 HIV 感染者、 淋病、梅毒( Ⅰ期、 Ⅱ期、 Ⅲ期、 胎传、 隐性)
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男

婚姻状况*: 未婚、 已婚有配偶、 离异或丧偶、 不详
民族*: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壮族、 满族、 布依族、 侗族、 彝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高山族、 畲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京族、 独龙族、 德昂族 保安族、 鄂温克族、 俄罗斯族、 塔塔尔族、 裕固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基诺族、 珞巴族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 报告人信息:包括报告人姓名、职务、所在机构、联系电话等。

2. 病例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3. 疾病信息:包括疾病名称、病原体、感染途径、临床表现等。

4. 病例发现时间和地点:包括患者发病时间、就诊机构、居住地址等。

5. 患者接触史:包括与患者接触的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

6.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的隔离措施、病例追踪等。

7. 报告时间和方式:包括报告填写时间、报告发送方式等。

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和国家/地区的要求,报告卡的内容可能
会有所不同。

此外,一些国家/地区还可能要求附上患者的实
验室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案等信息。

在报告卡上填写完整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疾病控制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并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隔离措施。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规定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规定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规定传染病报告卡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报告卡的准确、及时和规范。

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报告卡分为国家报告卡和省级报告卡。

国家报告卡用于报告甲类、乙类传染病病例;省级报告卡用于报告丙类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根据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特点,传染病报告卡还可分为急性传染病报告卡、慢性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监测报告卡。

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1.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不得隐瞒、谎报或漏报。

2. 传染病报告卡应由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填写。

3.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病例诊断信息、病例报告信息等。

其中,病例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址等;病例诊断信息包括诊断日期、诊断名称、诊断依据等;病例报告信息包括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等。

4.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规范的填写格式,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填写完成后,需经报告人签字确认。

5. 传染病报告卡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5年。

三、传染病报告卡的传输与管理1. 传染病报告卡的传输应遵循及时、安全、可靠的原则。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卡传输管理制度,确保报告卡数据的安全和准确。

2. 传染病报告卡传输应使用国家统一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平台。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至信息平台。

3. 传染病报告卡传输过程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加强对报告卡数据的审核、监控和分析,确保报告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传染病报告卡的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

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泄露、查阅、使用患者报告卡信息。

四、传染病报告卡的监督与责任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卡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传染病报告卡的准确、及时和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中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指检测发现的对利福平耐药的患者,包括利福平单耐药、耐多药和其他利福平耐药等。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其中结核性胸膜炎归入肺结核分类统计,不再报告到“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最终确诊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的病名等。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