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概要论文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论文-V1

丝绸之路论文-V1

丝绸之路论文-V1正文: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承载了无数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交融。

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来说,丝绸之路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共同繁荣的象征。

一、背景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是一条连接中国和地中海东岸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

它通过中亚、西亚地区,将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也为其它国家传授了先进的丝绸制造技术。

同时随着中国境内多个民族和国家的加入,丝绸之路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条多民族共同参与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路线。

二、经济贸易丝绸之路在古代的经济贸易中有着巨大的贡献。

中国通过运输丝绸、茶叶、瓷器等优质商品出口至中亚和西亚,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财富,也为当时的中亚、西亚地区带来了中国高质量的商品和技术。

同时,外来的商品和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三、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汇汇流地。

在长期的交往中,中国、中亚和西亚地区多民族和国家之间也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例如,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开来;佛教艺术、波斯织物、阿拉伯数学等文化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流传至中国。

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不同民族交流的桥梁,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创新也在其间发生。

四、现代价值21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已不再是古代的重要通道,但它仍具有现代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重新打造丝绸之路,促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友谊,共建共赢的发展局面。

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了各民族和国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总之,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中亚、西亚地区的文化仍然被保留至今。

同时,丝绸之路也在当代焕发新生,继续让人们看到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友谊的无穷前景。

丝路论文必过版

丝路论文必过版

略论丝绸之路贸易的衰退丝绸之路,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前138)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称为“丝绸之路”名称的友通路线)因为有这条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

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友通路线。

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再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的输出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顺这条路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学家都称赞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通道在汉唐处于及其繁华的况态。

而后期被在中原的大地停止了它的脉搏我认为原因不仅仅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而导致,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主权丧失是最关键因素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开始走入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向世界各地疯狂扩张,殖民主义者将矛头直指东方。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中国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大国必然就是列强们侵略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恩格斯曾指出:“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拳头为后盾的”。

1840年,以英国卫首的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发动了可耻的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大肆侵略中国的序幕就此拉开。

中国社会和对外贸易的历史进程被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毛泽东主席就曾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掠去了利益与特权,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也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过去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政策被半殖民地贸易政策所取代。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的崛起摘要: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促进了各国的商品交流。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丝绸之路,在世界上有重大的意义,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文化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跨越龙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非洲和欧洲。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史学界对丝绸发明的时间及创始人一直在争论之中。

中国的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

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

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于1958年考古时发现的,距今约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 的丝绸织品是最早的说法。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纽带,跨越了亚洲、非
洲和欧洲的广阔地域。

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
科技和艺术交流的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及
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汉朝使者张骞开辟
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路线逐渐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连接了中国、中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地中海地区。

在贸易方面,丝绸之路上流通的商品种类繁多。

中国的丝绸、瓷器、
茶叶和香料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而从西方进口的则包括宝石、玻璃器皿、金属制品和各种珍稀动植物。

这些商品的交换不仅促进了经济的
繁荣,也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

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的影响更为深远。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等宗教思想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影响了沿途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

同时,科学技术、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等也在这条路线上得以传
播和交融。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技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的天
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中国。

此外,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还表现在语言、文学和艺术上。

沿途的
商人、学者和艺术家们相互学习,创作出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作品。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做出了贡献。

总之,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物质交换,更推动了思想、信仰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是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经济、文化交流和影响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论文提纲,供参考:
一、引言
- 介绍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 引出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 古代中国和中亚、中东、欧洲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概述- 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三、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
-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贸易路线
- 丝绸之路的商人和商队
- 丝绸之路的货币流通和贸易制度
四、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宗教传播,如佛教、伊斯兰教等
- 丝绸之路的艺术和文学交流
- 丝绸之路的语言和文字传播
五、丝绸之路的影响与启示
- 丝绸之路对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意义和启示
六、结论
- 总结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发现和观点
- 对未来丝绸之路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引用论文中使用到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丝绸之路论文提纲,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论证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调整。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我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姓名:屈飞强学号:201000203026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提起丝绸之路,心中充满激动。

这是一条我洒过汗水的青春之路。

去年,作为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远征队员,我有幸参加了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2012洛阳—敦煌远征”。

“重走丝绸之路,聚焦西北民生”是我们的远征口号。

2012年7月5日我们从洛阳丽景门发车,历时一个月,骑行20余天,全程约2500公里。

横跨河南、陕西、甘肃三省,经历了西北的狂风暴雨,干旱地区的戈壁沙漠,烈日高温下穿越近百里的无人地区,接受了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存考验,领略了粗犷豪放的西北风情,感受了丝路之上的历史情怀,最终于8.3到达艺术宝地敦煌。

在此期间,队员们于7月22日至7月24日在武威市民勤县开展了“关于民勤县防沙治沙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查了当地备受关注的防沙治沙情况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生现状。

在洛阳,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邀请我们参观了他本人的洛阳三彩博物馆,还请我们吃了他的洛阳百碗羊汤。

谈吐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洛阳人的自豪感和对洛阳充满着深情。

他感谢我们把远征起点选在洛阳,他认为丝绸之路起点为洛阳,并说我们所处的位置丽景门正是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

确实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史学界有西安洛阳之争(中外许多学者认为,起源于西汉时代的丝绸之路,其真正的起点应该在洛阳,洛阳出土的古代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及大量的三彩胡俑等文物,印证了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

)徐州师范学院教授王云度先生的《也谈丝绸之路起点问题》一文认为,只有作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山东虽自古盛产丝绸,远销四方,但不足以成为丝绸之路起点。

古都长安无疑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非惟一起点。

大量资料证明,古代洛阳亦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

我比较赞同王云度先生的观点,或者可以这么理解:西安和洛阳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汉、隋唐时当然西安占主导位置,而洛阳作为首都时的东汉、魏晋、北魏等朝代则洛阳应占主导地位。

丝路概论3000字

丝路概论3000字

丝路概论3000字历史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

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直达欧非大陆;首次将这条路线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

直接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分支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

作文《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作文《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了解篇一谈谈我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要说丝绸之路啊,我第一反应就是脑子里闪现出一匹骆驼,驮着满满一车丝绸,在戈壁滩上晃晃悠悠地走,画面贼拉壮观。

小时候看历史书,那些地图上画的丝绸之路,就像一条蜿蜒的巨蟒,横贯欧亚大陆,感觉又神秘又酷炫。

说起来,我还真跟丝绸之路有点“渊源”,虽然没骑骆驼走过,但确实体验过它留下的痕迹。

我记得大概五年前,我去了趟敦煌,为了去看莫高窟。

那地方,我天啊,简直是晒到怀疑人生!太阳毒辣得像个火炉,恨不得把人烤成孜然味的。

不过莫高窟里的壁画,那真是美呆了!色彩鲜艳得不像话,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过去了,那些颜料竟然还那么鲜亮,简直不可思议!我当时就站在一幅壁画前,画上是穿着华丽丝绸衣服的飞天,她们飘飘欲仙,好像随时都能飞起来。

那一刻,我特别能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繁荣,那些丝绸,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它连接了东西方,让不同文明的火花碰撞交融。

那些壁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当时还仔细观察了一幅画中人物的衣褶,那丝绸的质感,就算隔着千年,我似乎都能感受到那种柔软顺滑,华丽飘逸的感觉,那种细腻程度,简直和现在高级定制的衣服有的一拼。

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丝绸,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顺着丝绸之路,一路颠簸,最终到达这里的?想想都觉得神奇。

篇二谈谈我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说实在的,我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大部分还是从书本和纪录片里来的。

以前总觉得它离我很遥远,像是历史书上冰冷的文字,和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但是自从去了敦煌之后,我的感觉彻底变了。

它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鲜活的历史。

我仿佛能想象到,古时候的商人们,骑着骆驼,带着丝绸、瓷器、茶叶,穿越沙漠,翻越山岭,为了生计和梦想,一路走来,克服了不知道多少困难。

我当时在敦煌博物馆,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丝绸残片,陶器碎片,还有各种金银饰品,瞬间就感觉穿越了时空,仿佛看到了那些商人们风尘仆仆的样子,感受到了他们一路上的艰辛和不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丝路文化概要论文届专业办学单位北京路直属学院学号姓名引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为我国西部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容摘要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对我国当代西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明经济意义正文:浅论丝绸之路对中国西部发展的深远意义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对我国当代西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即西汉初期国力不济,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色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而将军和丞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百姓家中更是毫无积蓄。

北方的匈奴则是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

到了公元二世纪,匈奴的势力范围很大,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南临长城,北至贝加尔湖。

匈奴自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随时可以征战,匈奴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劫夺财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初期的政权。

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决心以武力解除北方的边患。

但是,刘邦一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就被匈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后因贿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

因此,怎样解除匈奴为祸的边患,成了西汉政权急待解决的问题。

建信侯刘敬提出和亲的妥协政策,他主张与匈奴和亲以换取边境上的安宁,刘邦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一建议。

汉初对待匈奴以和亲的方式,赠送大量财物求得暂时的相宁,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不断南下入侵,掠夺和破坏。

文景之治采取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汉政府国库日益充实,到了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国家强大起来,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由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

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

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

在身毒(今印度次大陆)的市场上,张骞蓦然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古罗马)国的海西布,尤其是四川的竹杖和蜀布另他瞠目,由此他推断从蜀地一定有路可通身毒。

公元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张骞和堂邑父。

司马迁称张骞的首次西行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公元前119年,张骞任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次大陆)等国。

张骞通西域,让西汉政府对西域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汉武帝也从开始的联合大月氏以扼制匈奴,进而向广地万里,重九泽发展,威德遍于四海。

为了促进西域与西汉的联系,汉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

这些商人出西域后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剌激了边贸经济的发展,进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二、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当代西部地区的影响。

1.政治方面张骞通西域后,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但由于匈奴不断骚扰、丝路沿线强盗横行,出于安全和加强对边陲控制的考虑,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直辖机构——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这进一步加强了西汉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自此,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对于当代西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经济方面经济方面,丝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遍布丝路两侧的大小绿洲城郭,是来往商贾进行贸易活动和贸易联络的处所,互助的集市贸易中既能在这里看到来自中原地区的物产,也可看到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易的增多,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

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如哈密瓜、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为人们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佳肴,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

中原的商队输出铁器、金器、银器等奢侈品。

所有的贸易活动都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这些都为当今西部繁荣与发展有着前车之鉴。

3.军事方面军事方面,由于汉在此地屯田,首先解决了边陲驻军粮食问题。

古代凡有军事行动,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漫漫古道运送粮草的艰辛、困苦又非今人所能想象,且不谈劳民伤财,兴师动众,仅是一路的损耗也是数以千万计,造成了惨重的浪费。

自屯田始自给自足后勤保障充裕,纵然西进也无需长途舟车劳顿运输粮草,朝廷将一个个屯田地域作为一个个桥头堡不断向西延伸。

汉班超经营西域30余年,以战养战使西域50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增加了国家物资储备,大大提高了御敌应变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

日后中国前进与发展深受启发。

三、丝绸之路对西部发展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相互交融,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更好地带动了我国西部的进一步发展。

1、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走廊。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 ,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的窗口,中国的丝绸之路边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

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古代的还有后来长期的对外交往的繁荣。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派甘英出使欧洲,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西汉丝绸之路穿过西域,西汉时期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这里沙漠多耕地少,人们居住在河流灌溉的绿洲上,每个绿洲就是一个国家,沿着塔里木盆地,南有楼兰、且末、于阗、沙车等国,北有车师尉犁、焉耆、龟兹、姑墨、疏勒等国;这些国家大部分从事农业或畜牧业,社会发展多处在奴隶社会初级阶段。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访问西域许多国家,各国也派使者回访长安,自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频繁,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丝路不光是西域人民接受中原文化的通道,也是中原地区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

四、丝绸之路是现代中国西部开发的早期蓝本。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21世纪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部开发,就要了解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西部也曾有过的辉煌,了解2000多年以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知道在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中为人所熟知的楼兰、高昌、敦煌等古城当时是何等繁荣。

这些古城宛若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丝路两侧,贸易收入为国家积累着财富。

现今西部依托国家的开发西部政策,加之西部人民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为促进西部的经济繁荣发展、为再创丝路的辉煌、为西部经济的腾飞,使这条古为今用的天路成为当今西部开发中的经济大动脉。

参考文献:[1]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2]周匡明.“嫘祖”发明养蚕说考异[J].科学史集刊,1965,(8).[3]布尔努瓦.丝绸之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4]豆丁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