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结体三十法

合集下载

懂得这些楷书结字规律和口诀,想写一手好字其实并不难

懂得这些楷书结字规律和口诀,想写一手好字其实并不难

懂得这些楷书结字规律和口诀,想写一手好字其实并不难
1、一字多个同样笔画技法(一)
多横等距要平行,多竖等距要平行。

多撇等距下撇长,多点等距分大小。

2、一字多个同样笔画技法(二)
多横分长短,多竖分高低。

多捺分正反,多撇分主次。

多点分大小,多折分角度。

多钩分藏露,多字大大小。

3、左右结构头部搭配规律。

上有横横,左高右低。

上有竖竖,左低右高。

上有点横,点高横低。

上有点竖,点低竖高。

4、主笔书写八大规律。

左边见撇当左舒,右见捺钩宜展放。

上下相同上略小,下部放宽要写胖。

横若写长撇必短,横若短时撇写长。

左右有竖右边长,左竖右横竖要低。

— END —。

赵孟fǔ楷书结构三十法

赵孟fǔ楷书结构三十法

赵孟頫楷书结构三十法以下是赵孟頫楷书结构三十法的具体内容: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指上面横画的笔画要写得短些,下面的笔画要写得长些,使所写的笔画不侵占被包容在内的部分,而是覆盖在它们之上。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指下面横画的笔画要写得短些,上面的笔画要写得长些,使所写的笔画不超出承接在下面部分的范围,而是承受在它们下面。

3.让左者,左昂右低。

指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应向右半部分略微倾斜,使整个字显得左昂右低。

4.让右者,右伸左缩。

指左右结构的字,右半部分应向左半部分略微延伸,使整个字显得左缩右伸。

5.横担者,中画宜长。

指中间横画的笔画要写得长些,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

6.直卓者,中竖宜正。

指中间竖画的笔画要写得正直,起到稳定整个字的作用。

7.勾努法,身不宜曲短。

指勾画和努画的笔画要写得正直,不要弯曲短小。

8.勾衄法,势不可直长。

指勾画和衄画的笔画要写得弯曲短小,不要正直长。

9.画短撇长。

指撇画的笔画要写得长些,而捺画的笔画要写得短些。

10.画长撇短。

指撇画的笔画要写得短些,而捺画的笔画要写得长些。

11.画短直长,撇捺宜伸。

指竖画要写得正直,而撇捺的笔画要写得伸展。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指竖画要写得短小,而撇捺的笔画要写得收缩。

13.横长直短。

指横画要写得长些,而直画要写得短些。

14.横短直长。

指横画要写得短些,而直画要写得长些。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指上下都有笔画时,上面的笔画要写得短些,下面的笔画要写得长些。

16.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

指左右都有竖画时,左边的竖画要写得收敛一些,右边的竖画要写得展开一些。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指左边是撇画,右边是竖画时,左边的撇画要写得收缩一些,右边的竖画要写得垂直一些。

18.左直右撇,须左敛而右放。

指左边是竖画,右边是撇画时,左边的竖画要写得收敛一些,右边的撇画要写得放纵一些。

19.上宽下窄。

指上面是横画,下面是竖画时,上面的横画要写得宽阔一些,下面的竖画要写得窄小一些。

结字三十六法

结字三十六法

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一,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

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三、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叠、垒、药、鸾、惊、鹭、髻、声、医”之类,《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四、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尔、襄、甬、耳、奥, 由、垂、车、无、密”之奥,《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盖错。

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六、偏侧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

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矢、互、不”之类。

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

《八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七、挑?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八、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

如“马”旁、“糸”旁、“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

如“辩”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辛”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又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此类是也.九、补空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

楷书结体技巧

楷书结体技巧

楷书结体技巧展开全文楷书结体技巧一:均画均画:黑白喜得均匀。

释义:黑,指每个笔画。

白,指笔画间的空白。

喜得均匀,指讲究做到、或最好出均匀效果。

语解:均画的字,最好讲究笔画之间、空白之间都要均匀。

楷书,顾名思义书之楷范、楷模也。

因其工整规范,多用于正书,一笔一画均清晰明了。

所以大凡初写楷书首先注意笔画分布均匀,予以规整之意。

一笔一画分布均匀,给人规整工正之美,楷范之姿。

楷书结体技巧二:让横、让直让横:让横者,取横画长而勿担。

释义:让,指谦让,有尽着与优先之意。

取,采取,选择。

长而勿担。

担,指以前人们用扁担、以肩挑物,如担水,担柴。

担物时,以身为支点,扁担两端挂钩重物,从而形成了着肩处为支点,位置最高,两端对称低坠的样子。

语解:让横的字,采用横画长却不能像挑物的担子,中间凸而两端低坠。

从小写字,总说要横平竖直,于是我们便把那一横对着米字格横横的画过来,其实是我们理解错误了。

从楷书出现,其横画便是左低右高的笔法,这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人们在书写时更加顺势与省力,也提高了书写速度。

所以横平竖直中横平并不是水平的平,而是那一笔,那一条线要平正,勿要起伏歪扭。

让直:让直者,要直竖而勿偏。

释义:直竖正,即竖画要垂直端正。

偏,此处指歪斜,倾斜之意。

语解:让竖画的字,竖画务必要写端正,不要发生偏移倾斜。

古人言:力透纸背。

不是要我们真的拿笔用力戳透纸背,而是说我们写字的笔力足,这其中竖画就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笔力了。

在竖画为主的字中,竖画端正勿偏,给人顶天立地的稳重感,如一屋之柱梁,梁不正屋何存?楷书结体技巧三:长方、短方长方:长方者,喜四直而宽大。

释义:四直,这里指四角方正垂直。

语解:属于长方形的字,讲究四角垂直。

其实,主要强调上边两角要近似于垂直,两侧竖画垂直即可。

(若为字框包围者)字框一定要写得宽大以保证被包围部分的从容安置。

短方:短方者,贵两肩而平开。

释义:短方,字形与前一种长方相对而言,属于字框轮廓都没有长方者高。

练字楷书结构30法+5000常用字字帖汇总

练字楷书结构30法+5000常用字字帖汇总

楷书结构30法1. 横平竖直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

横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

“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如下图:2. 上紧下松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如下图:3. 上开下合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如下图:4. 上收下放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

如下图:5. 上放下收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称作“天覆”。

6. 伸左让右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 左细右粗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8. 左短右长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细,右竖长而粗。

9. 左断右连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

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10. 左小上提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 右小下落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12. 左窄右宽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悬针竖长以配左。

13. 左垂右悬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14. 左顾右盼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 左右对称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 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7. 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 撇低捺高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 空档均匀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20. 钩对中心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书法结字36法

书法结字36法

书法结字36法这篇书论,就是唐代书法大家、楷法极则的创作者——欧阳询总结出来的《书法结字三十六法》。

据说,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被记载于戈守智所纂著的《汉溪书法通解》中。

1、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褰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法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戈守智说:排者,排之以疏其势。

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

大凡字之笔画多者,欲其有排特之势。

不言促者,欲其字里茂密,如重花叠叶,笔笔生动,而不见拘苦繁杂之态。

则排叠之所以善也。

故曰“分间布白”,谓点画各有位置,则密处不犯而疏处不离。

又曰“调匀点画”,谓随其字之形体,以调匀其点画之大小与长短疏密也。

李淳亦有堆积二例,谓堆者累累重叠,欲其铺匀。

积者,緫緫繁紊,求其整饬。

(晶品畾磊)堆之例也。

(爨鬱縻)积之例也。

而别置(壽畺畫量)为匀画一例。

(馨聲繁繫)为错综一例,俱不出排叠之法。

2、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

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应相同。

[俯]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

[逢]字下“辶”拔出,则上笔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3、顶戴顶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妆大髻,正看时,欲其上下皆正,使无偏侧之形。

旁看时,欲其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

如[臺]、[響]、[營]、[帶]。

戴之正势也。

高低轻重,纤毫不偏。

便觉字体稳重。

[聳]、[藝]、[甃、[鵞],戴之侧势也。

长短疏密,极意作态,便觉字势峭拔,又此例字,尾轻则灵,尾重则滞,不必过求匀称,反致失势。

(戈守智)4、穿插穿者,穿其宽处。

插者插其虚处也。

如[中]字以竖穿之。

[册]字以画穿之。

[爽]字以撇穿之。

皆穿法也。

[曲]字以竖插之,[爾)字以[乂]插之。

[密]字以点啄插之。

皆插法也。

5、向背向背,左右之势也。

向内者向也。

向外者背也。

一内一外者,助也。

不内不外者,并也。

如[好]字为向,[北]字为背,[腿]字助右,[剔]字助左,[贻]、[棘]之字并立。

20个楷书结体规律口诀

20个楷书结体规律口诀

20个楷书结体规律口诀很多喜欢写字的人,不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希望能有一套实用的结体规律口诀。

口诀的好处很明显,可以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话说明白,能让事情做起来更简单,更高效,而且容易记忆。

简言之,好的规律口诀,通俗易懂,用好了能事半功倍。

在此我总结了20个实用的楷书结体规律口诀。

这些口诀契合了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楷书四大结体规律,既简单又实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横折钩左下方如果是“空”的或者没有长的竖向笔画时,则横折钩的竖要左斜,让作为支点的“钩”左移,更靠近字的重心,看起来才更平稳。

也就是说,斜中求正,这是重心平稳的一种处理方式。

比如下图的这些字。

横画在字的最底下时,其左低右高的斜度要小。

斜度稍微一大,看起来就会显得重心不稳。

这条规律,适用于所有场景。

不论是长横、中横、短横,都是按此来处理的,没有例外。

比如下图的这些字。

横画遇到竖弯钩或者斜钩时,横画斜度可适当大一些。

比如,写“七、也、毛、成、戈”,都可把横画扛肩处理得大一些。

其他情况下,横画扛肩写小点就行。

如上图。

七字,竖弯钩的形态是固定的,它整体上是一个从左上到右下的一个线段(b线段),基于此,将横画的斜度写得稍大一些(a线段),呈一个从右上到左下的线段,它可以平衡竖弯钩的斜势,在视觉上看起来更显稳定。

支撑杆让小树更稳定同样的,戈字也是这样的情况。

横画斜度稍大些,能平衡斜钩的斜势,使字看起来更显稳定。

比如下图的这些字。

字中的多个横向笔画,大致都可按平行等距的原则来处理。

这其实是遵循布白均匀的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当横画之间夹有点、小撇之类的时候,横画间距要适当大一些,因为整体上也要“布白均匀”,如“音”字。

另外,当字的底部是“口”时,口的高度一般比上部的横间距稍大一点,就是说在布白均匀的基础上稍作调整,达到上紧下松的效果,比如“吾,吉”。

比如下图的这些字。

另外,当字中有多个竖向笔画时,其间距大多也能按照“等距”来处理,但不一定“平行”,如“而,用,川,前”。

汉字结体三十法

汉字结体三十法

汉汉字字结体三十法汉字结体三十法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态。

笔画的长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安排处置,这就叫做间架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所谓间架,是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

虽然我国汉字一字有一字之形,形态万千;而同一字也因书体不同,书家风格不 同,又使得汉字结构变化莫测。

但不管怎么变化,总离不开一个法度(即结构的基本法则),总有规律可寻。

故唐代欧阳询、明代李淳进和清代黄自源分别总结了 《结字三十六法》、《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横平竖直: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

横我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

“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

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2、上紧下松: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3、上开下合: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4、上收下放: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

5、上放下收: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称作“天覆”。

6、伸左让右: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8、左短右长: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

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10、左小上提: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12、左窄右宽: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 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14、左顾右盼: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结体三十法
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态。

笔画的长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安排处置,这就叫做间架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所谓间架,是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

虽然我国汉字一字有一字之形,形态万千;而同一字也因书体不同,书家风格不同,又使得汉字结构变化莫测。

但不管怎么变化,总离不开一个法度(即结构的基本法则),总有规律可寻。

故唐代欧阳询、明代李淳进和清代黄自源分别总结了《结字三十六法》、《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横平竖直: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

横我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

“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

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2、上紧下松: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3、上开下合: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4、上收下放: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

5、上放下收: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称作“天覆”。

6、伸左让右: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8、左短右长: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

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10、左小上提: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12、左窄右宽: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14、左顾右盼: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7、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撇低捺高: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另左右两点写不法与其相同),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空档均匀: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20、钩对中心: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21、四周平稳:凡带方框的字,外框平稳方正,不能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

22、内满偏左:方框内的结构单位应占满内部空间并稍稍人偏左。

23、无画包竖:当口内无笔画时,口框右下角横伸出以包竖。

24、有画包横:当口内有笔画时,口框右下角竖伸出以包横。

25、交叉居中:撇捺交叉点宜在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上。

26、捺不重复:凡有两捺以上存在时,只须伸展一捺,其它变点。

27、笔断意连:虽然笔笔独立,但务使上笔与下笔之间,运动轨迹自然,有一内在联系。

28、撇尖进框:柳体字由上撇下框组成时,一般撇尖插入框内。

29、内收外放:柳体字中间聚拢,字外围疏散放开,与颜体字相反。

30、撇起竖右:在有竖与撇相连的字中,撇的起笔位置一般在竖的右边。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兹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

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虽源出魏
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

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

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

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

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

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

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

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

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

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

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

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

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

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

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

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

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

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

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

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

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时锺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

还有元赵孟睢⒚魍醭琛⒆T拭鞯刃】髌返哪S坝”疽彩欠浅:玫姆侗尽
锺繇书法,具古朴风格,惟传世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无一确实者,多为后人传模或临作。

欣赏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书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