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的补铁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剂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肾性贫血,若是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铁元素和(或)促红细胞生成素严重缺乏,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铁剂是非常重要的治疗。
一般来说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对患者进行铁剂补充,而铁剂补充的合理性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病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主要原因表现在五个方面: 1.通过检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肠胃功能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铁元素不能有效吸收。
2.对患者进行反复抽血化验或者是长期血液透析失血等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铁元素的缺乏。
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抗凝剂,一方面导致患者的胃肠道出血现象,另一方面患者体内的铁元素容易流失。
4.当患者机体造血功能增加,对铁需求量明显增加,而患者自身的铁元素含量不能支持时容易出现铁元素异常情况。
5.一般来说,10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4-6个患者会出现微炎症状态,而炎症则会影响铁调素的代谢,对于网状内皮细胞的铁元素进行封存,还导致患者的肠上皮细胞难以有效吸收铁元素,进而导致血清铁降低。
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剂的治疗的时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肾性贫血时需要按照合适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对铁进行补充,采取铁剂治疗,一般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对患者采取铁剂治疗以补充铁元素。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铁元素绝对缺乏或者(和)是铁功能缺乏时都需要对患者采取铁剂治疗以补充铁元素,即就是患者机体转铁蛋白含量小于200ng/ml、铁转蛋白饱和度小于20%,两种情况出现其一时就要对患者及时补充铁剂。
2.维持性血液患者的机体出现微炎症状态且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增高时,不能盲目判断患者的铁元素过量,而停止对患者铁剂的治疗,避免出现的因铁剂治疗不足导致患者机体铁元素的缺乏,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导致贫血加重。
3.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蛋白增高而TSAT降低时,难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分时,此时需要进行补铁实验治疗,如果患者在接受补铁治疗后红细胞生成效果快速改善则说明是患者机体合并铁元素的缺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剂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剂治疗补铁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贫血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乎所有的ESRD患者,近70%的慢性肾脏病(CKD)早期患者都患有贫血。
导致ESRD患者贫血的因素有:红细胞寿命缩短,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肠道铁吸收和释放障碍,反复出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应答不充分。
贫血发生率补铁可分为口服补铁或静脉补铁两种,两者各有优缺点。
口服补铁一般较安全,但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降低治疗依从性。
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肠道吸收障碍,口服铁剂的临床效果通常低于静脉补铁的效果。
口服铁剂一般无效,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需静脉补铁。
虽然静脉补铁临床效果较好,但过量静脉补铁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导致长期不良反应,如:感染,氧化应激,心血管疾病,铁负荷过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补铁剂量:口服补铁:剂量为200 mg/d,1-3个月后再次评价铁状态,如果铁状态、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每周ESAs 100-150 IU/kg体质量治疗条件下),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途径补铁。
静脉补铁:1)血液透析患者应常规采用静脉补铁。
1个疗程剂量常为1000 mg,—个疗程完成后,仍血清铁蛋白≤500 ug/L和TSAT ≤30%,可以再重复治疗一个疗程。
2)静脉途径铁剂维持性治疗:当铁状态达标后,应用铁剂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对铁剂的反应、铁状态、血红蛋白水平、ESAs用量、ESAs反应及近期并发症等情况调整,推荐100 mg每1-2周1次。
若患者TSAT ≥50%和(或)血清铁蛋白≥800 ug/L,应停止静脉补铁3个月,随后重复检测铁指标以决定静脉补铁是否恢复。
当TSAT和血清铁蛋白分别降至≤50%和≤800 ug/L时,可考虑恢复静脉补铁,但每周剂量需减少1/3-1/2。
有研究报道,与传统口服铁剂不同,枸橼酸铁可显著降低HD患者静脉补铁量和ESAs需求的同时,有效增加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静脉补铁治疗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表 1 两 组治 疗前 后所 测结 果
1 . 1 一般 资料
将6 4例患 者随 机分 为治疗 组 3 0例 ,男 1 8
例 ,女 1 2例 ,年龄 3 2—7 9岁 ;对 照组 3 4例 ,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2 9~7 3岁 ,两 组 均 同时用 R h u E p o 、叶 酸 、维生
李烈辉 朱晓萍
营 口市 中心 医院 ( 辽 宁 营 口 1 1 5 0 0 2 )
【 摘要 】目的 比较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 治疗尿毒症行持 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 C A P 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 6 4例尿 毒症 行 C A P D 治疗的 患者 ,采 用随机 、对 照的 方法分 为静 脉 治疗组 与 口服 对照组 ,静脉 治 疗组 3 0例 ,根 据公 式计 算 总补铁 量 ,应 用蔗糖 铁静 滴治疗 ;口服 治疗组 3 4 例 ,口服 多糖铁 1 5 0 mg / d 。两组 均 同时应 用 重组人 红 细胞 生成 素 ( R H u E p o ) , 于 用药 第 4 、8 周检 测血 红蛋 白 ( H b ) , 红 细胞压 积( H c t ) , 血 清铁 蛋 白 ( s F) , 转铁 蛋 白饱 和度 ( T AS T) 。结果 静
透析患者用药指导

透析患者用药指导1、用药指导:血透患者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在用药时,必须根据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及透析对清除药物的能力来调节药物剂量,应注意遵从医嘱,积极配合。
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高血压。
当血红蛋白升高到110~120克/L时,周围血管阻力升高。
随着贫血的纠正,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血压更高的另一个因素。
因此,应督促患者严格按医嘱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补充铁剂:血清铁<100μ克/L是补铁的标准,特别是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更有必要。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还应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瘦肉、豆类、木耳等。
若口服补铁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慎用肾脏毒性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以保护残余肾功能。
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促红素的临床使用:1、使用时机: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血红蛋白检测值均低于11g/dl,并除外铁缺乏等其他贫血原因,应开始实施促红素治疗。
2、使用途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静脉给药和皮下给药同样有效,但皮下直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1)对非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首先选择皮下给药。
2)对血液透析的患者,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下给药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3)对于促红素诱导治疗期的患者,建议皮下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使用剂量(1)初始剂量:皮下给药剂量:100~120IU/(kg·w),每周2~3次。
静脉给药剂120~150IU/(kg·w),每周3次。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因,对于Hb<79/dl的患者,适当增加初始剂量。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当减少初始剂量。
尿毒症患者铁蛋白标准

尿毒症患者铁蛋白标准
尿毒症患者铁蛋白标准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常常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
这种疾病会对身体内部的多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包括铁代谢的失衡。
铁元素在人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铁蛋白则是铁元素重要的贮存和转运蛋白之一,因此,尿毒症患者在铁蛋白方面的标准尤为重要。
铁蛋白是一种通过将铁离子结合成球形蛋白而形成的分子,主要负责贮存和转运人体内的铁元素。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铁蛋白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肾功能的状况。
根据病情的不同,尿毒症患者体内铁元素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因此铁蛋白的标准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变。
通常情况下,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铁蛋白标准应该控制在50ng/mL 以上。
对于已经行肾透析的患者,血液铁蛋白的标准应该在100ng/mL 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铁蛋白进行检测时,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标准的高低,标准数值也可能因此而有所不同。
铁蛋白标准的调节对于尿毒症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化疗等治疗过程中,铁元素会被患者体内的毒素吸附,随后被转运至肝脏进行排泄。
当身体内铁元素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它们就会形成自由基等对身体造成危害的物质。
这时,铁蛋白的存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危害,并保证体内铁元素得以均衡地分布和转运。
总之,尿毒症患者铁蛋白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控制标准的高低,可以预防或减轻肾功能受损对其他器官带来的危害,并促进血液中铁元素的稳定分布。
尿毒症患者如何补铁

在现实条件下,静脉补铁方式较为繁琐,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因此在无绝对铁缺乏的非血液透析患者,可以首先给予口服铁剂治疗。而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以在透析当中给予静脉铁剂的补充,其剂量也必须根据血红蛋白指标和铁指标决定。长沙普济肾病医院提醒维持性透析的患者应该每月都至少接受一次血常规检查,每3个月至少接受一次铁指标的检查,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目前,每周给予 20一50mg的静脉铁剂并长期维持,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透析中心的主要补铁措施。
静脉补铁是目前应用较广的铁剂补充方式。静脉铁剂主要有葡萄糖酸钠铁、右旋糖酐铁和蔗糖氢氧化铁等。静脉铁剂的使用方法为:每次将铁剂100mg(也有剂型为125mg)加入生理盐水100m1静脉滴注,一般每周应用l~2次,直至总量达到100mg则完成一个疗程。静脉补铁容易产生注射过敏反应,首次应用铁剂治疗必须进行小剂量观察实验,即先给予25mg的铁剂缓慢滴注,然后观察1~2小时,无过敏反应可以继续滴注余下 75mg的剂量,从而完成一次治疗。静脉铁剂治疗效果非常肯定,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最推荐的补铁方式。
铁蛋白是机体内的铁储备形式,铁的利用需要转铁蛋白的转运作用。补铁治疗的目标是铁蛋白的指标维持在400~8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在 20%~50%。对铁储备和利用的情况必须定期评估,从而决定合适的补铁方式和剂量。当铁蛋白小于1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时候,不论是否存在贫血,均认为是铁的绝对缺乏,必须进行静脉补铁。在完成一个疗程的铁剂补充之后,需要再次评估机体内铁储备和利用的情况。如果检查结果提示患者不存在铁的绝对缺乏,但是存在贫血,则需要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能对铁的需求和利用增加的,可以认为存在铁剂的相对缺乏,也可以考虑静脉补铁,可建议以每 2周给予静脉铁剂100mg治疗,治疗5~6次后复查铁的相关指标。机体内铁的含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如果铁蛋白大于8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大于 50%的,成素的刺激下,能否向骨髓提供铁成为是否能够纠正贫血的关键。而尿毒症患者常常由于饮食控制、饮食中铁摄入不足、频繁抽血、血液透析中的少量血液丢失等原因,存在缺铁。因此,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常规补充铁剂。
血液透析补铁治疗

血液透析补铁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补铁治疗分口服及静脉补铁,通常考虑到补铁途径的实际便利性、有效性、安全性、与其他药物相互反应等。
口服补铁常用于非透析患者,但对于已经进入透析患者,静脉补铁的获益更大。
以下是几种常见血色素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水平:1、低Hb<100g/L、TSAT(转铁蛋白饱和度)≤30%和铁蛋白≤500ng/mL —这类患者应接受静脉铁剂治疗。
2、低Hb<100g/L、和TSAT>30%—这类患者不使用铁剂,开始ESA(促红素)治疗。
3、Hb≥100g/L、TSAT≤20%和铁蛋白≤200ng/mL —这类患者很可能缺铁,应该接受静脉铁剂治疗,可能与血红蛋白生成多,消耗铁过多有关,需及时补充铁。
4、Hb≥100g/L、TSAT>20%和铁蛋白>200ng/mL —这类患者不使用铁剂。
用法用量1、负荷剂量血液透析时给予一次100mg蔗糖铁,每周1-2次,连续10次(共1000mg)算一个疗程,复查缺铁四项,如果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仍不达标,可再重复一个疗程。
有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在充分评估和治疗后再开始铁剂治疗。
如果患者同时使用ESA,则1g静脉铁剂预计可使血红蛋白从大约80g/L提升至110-120g/L。
2、维持剂量为保证ESA充分发挥疗效,大多数透析患者都需要持续补铁,确保有效的红细胞生成。
仍推荐静脉补铁,血液透析时给予一次100mg蔗糖铁,大致2周1次。
血红蛋白达标后,每3个月可能需要250-500mg铁来维持充足的铁储备,以支持ESA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
每3个月复查一次缺铁四项。
不良反应:所有静脉铁剂都可能导致急性反应,包括腹痛、恶心、胸痛、呼吸急促、皮肤潮红、瘙痒、皮疹、低血压和全身性过敏样反应。
静脉与口服补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静脉与口服补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作者:蔡瑜彬陈铁涛李丽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0期[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静脉与口服补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60例开展本研究,回顾病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前者采用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后者采用静脉补蔗糖铁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及铁代谢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Hb、Hct、SF、TSAT分别为(110.20±5.11)g/L、(41.29±2.00)%、(602.33±81.57)μg/L、(46.11±5.30)%,均高于对照组的(91.15±5.61)g/L、(31.57±1.91)%、(322.45±60.85)μg/L、(33.20±4.33)%,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静脉补铁;口服补铁;尿毒症;肾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0-0110-04Observ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and oral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renal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uremiaCAI Yubin CHEN Tietao LI Lili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Jieyang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Jieyang 52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and oral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renal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urem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uremia and renal a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research. After reviewing the case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The former was treated with oral iron dextran dispersible tablets, while the latter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ron sucrose.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blood routine, iron metabolism index leve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DRs), total efficacy rate of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Hb, Hct, SF and TS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10.20±5.11) g/L,(41.29±2.00) %,(602.33±81.57)μg/L and (46.11±5.30) %,higher than (91.15±5.61) g/L,(31.57±1.91) %,(322.45±60.85)μg/L and(33.20±4.33) %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Key words] Intravenous iron supplementation; Oral iron supplementation; Uremia; Renal anemia;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tal efficacy rate of treatment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阶段,对患者生命产生极大地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的体内代谢情况
铁的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是铁的最佳吸收部 位。
铁的转运利用: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输送到需要的组 织中。铁的转运与血PH、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有关。
铁的贮存:以铁蛋白(主要)和含铁血黄素(次要) 的形式贮存于体内。
铁的排泄:机体以肠粘膜和皮肤脱落细胞形式将所 含铁排出体外,每天约排出1mg。
高但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功能性缺铁
定义:指当有更大铁需求以合成血红蛋白时, 从铁储备中释放的铁低于需求量。比如,铁 蛋白正常或升高(表示铁储备足),由于使 用EPO后增加了RBC的生成,使得转铁蛋白 饱和度下降,表现为缺铁。注意与炎症性鉴 别,使用铁剂后HB是否升高可鉴别。
如何补铁?
一、口服铁剂与静脉铁剂的选择: K/DOQI建议: 1、口服铁剂:可以尝试使用,但是很难保持铁
饮食中铁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及尿毒胃肠功能低下
代谢性酸中毒:铁的吸收和转运减少
促红素应用: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
如何评价是否缺铁?
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00ng/ml 2.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小于20% 3.低色素性红细胞占全部红细胞的百分比﹥10%
绝对性缺铁:符合上述3个标准. 功能性缺铁:血清铁蛋白水平处于正常或升
评价铁的几个重要指标一
血清铁(SI):反映循环铁量,但影响因素多,不 能单独作为缺铁的评估。正常范围:10~30umol/L。
铁蛋白 (SF):代表体内贮存的铁量,是判断缺铁的 重要指标。正常范围:20~180ng/ml。
总铁结合力(TIBC):当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时的 铁含量为总铁结合力(血清中通常只有1/3转铁蛋白 被铁饱和)正常值:50~70umol/L
的需求。 2、建议血透患者常规静脉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
每日至少200mg元素铁。 服用方法注意事项: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
服用(否则吸收会减少一半)。 副作用:便秘、胃肠道不适、假性黑便、口
腔异味、牙齿着色等。 、蔗糖铁:铁泰、维乐福。 2、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科莫非。
评价铁的几个重要指标二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00,代表铁的利用,正常值﹥16%。
低色素性红细胞的百分比:“低色素性红细 胞”是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28g/L 的红细胞,它与整个红细胞数之比大于10% 时说明有缺铁。
尿毒症患者缺铁的原因
HD失血:透析器、管道的剩血,破膜,管道堵塞 而失血,化验抽血等
二、使用静脉铁的指征: SF:小于 100ng/ml;、SAT低于20%。
静脉铁剂
六、监测与剂量调整: 1、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2、治疗目标值: SF:100-800ng/ml;TSAT:
20%-50%。 3、减量:TSAT:30%-50%。 4、停用:TSAT大于50%、SF大于800ng/ml。
静脉铁剂
七、使用注意事项: 1、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血管性水肿,心血
管意外、呼吸衰竭,但发生率不足1%; 全身不适、 乏力、肌痛、关节痛、发热、皮疹、低血压、哮喘 等,发生率 5.2-8.8%。故要遵循首次使用方法并做 好处理严重过敏反应的准备措施、维持治疗时注意 速度要慢。如发生立即停用、使用地米等治疗。 2、铁负荷:感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