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硝酸铝为原料制备铝溶胶的研究
铝溶胶可行性研究报告

铝溶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铝在各种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铝溶胶作为一种新型的铝材料制备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铝溶胶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二、铝溶胶的定义与制备方法铝溶胶是由氢氧化铝或硝酸铝等铝盐以及其它辅助剂在水相中形成的胶体溶液,其具有较高的黏度和流动性。
铝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貌和性能的铝溶胶。
三、铝溶胶的应用领域铝溶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比传统的铝材料制备方法更加环保、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
因此,铝溶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电子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航空航天领域,铝溶胶可以制备轻质高强度的材料,用于制造飞机零部件;在汽车制造领域,铝溶胶可以制备高硬度和高耐磨的汽车零部件等。
四、铝溶胶的可行性分析1.环保性铝溶胶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固体废料,对环境影响较小,与传统的工业铝制备方法相比,更加环保。
2.经济性铝溶胶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价格低廉,且生产工艺简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3.适用性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多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制备出不同形貌和性能的铝溶胶,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4.稳定性铝溶胶的产品性能稳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性,提高其力学性能、耐磨性等。
五、铝溶胶的发展前景铝溶胶作为一种新型的铝材料制备方法,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铝溶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铝溶胶的制备方法也将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六、结论铝溶胶作为一种新型的铝材料制备方法,具有着较好的环保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铝溶胶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因此,我们可以对铝溶胶的研究和生产进行进一步的投入,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铝溶胶

放置无水解现象
铝溶胶粘稠,无法过
480
滤,胶铝混合不分
第 7 页 共 10 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由表 4 可知,制备铝溶胶时,应当有适合的水铝配比,在反应时
应尽量控制水分的挥发,否则无法制备合格的铝溶胶。为了找到具体
限制,但是用铝溶胶成球解决用拟薄水不可成球的限制,本课题组为
研究室的另一位研究员提供样品用于制备拟薄水活铝球,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但由于实验进程的原因,课题组未能对此进行细致的研究。
第 9 页 共 10 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水铝浑浊液达到 80℃时,以 250ml/h 的速度滴加,并且严格控制其滴
加速度,不可过快。此后每 1 小时补水一次,以烧杯中的液面与未加
热前的液面相当即可,4~5 小时后,此时溶胶已全部反应完毕,基本
呈透明状,用漏斗过滤之,其溶胶滤液放置在室温,观察其稳定性。
3、试验数据、现象及结果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了硝酸铝为溶剂,试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AlCl3·6H2O 为溶铝用铝盐的工艺。 在经过数次试验确定了基本工艺后,课题组开始对工艺的具体指
标参数分步进行了研究。
4、铝盐与铝比
本试验以 50 克铝粉为原料,进行了盐与铝粉比对溶胶指标的影
响,及其最佳的比的确定,使得溶胶易于形成,同时又尽可能的降低
酸根离子的引进。首先按溶胶中 Al2O3 含量为 20%计算,把水和铝粉 混合,充分的搅拌,使铝粉在水中悬浮,而后将 AlCl3·6H2O 溶于水
通二氧化碳制备拟薄水,由于我公司有数种现成的原料,故试验 时以自己制备的为主,同时取车间的原料做对比试验。通过加入解胶 剂,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下形成凝胶。对于铝盐溶铝制备工艺,主要 研究其盐水配比,溶铝温度、加料速度和循序对溶胶形成的影响,同 时根据其高纯性,对其溶胶干燥、重溶等条件进行研究。 2.1、凝胶-溶胶 1、原料
以硝酸铝为原料制备铝溶胶的研究

转载:以硝酸铝为原料制备铝溶胶的研究(2009-11-23 13:49:00)标签:铝溶胶胶溶this勃姆石吸热峰杂谈分类:铝溶胶·异丙醇铝·SB 粉注:本文原发表于《陶瓷学报》2007年9月,如需PDF原文,请留下邮箱,注明所需文章即可。
吴建锋,徐晓虹,张欣摘要: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铝溶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热热重分析(TG-DTA)现代测试技术对干燥后的凝胶进行物相分析和热稳定性分析。
实验发现,采用沉淀后立即过滤的方法能够提高去除NO3-离子的效率,缩短制备周期。
无定形沉淀在较高的pH条件下,能促使溶解一重结晶反应发生,生成勃姆石颗粒,颗粒的结晶度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提高。
关键词:无机盐;溶胶—凝胶法;溶解—重结晶;铝溶胶;制备工艺1.前言近年来,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各种功能薄膜已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与其它传统镀膜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低温液相合成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调控制备参数,从而得到各种物化性质可控的材料。
我国是能耗和污染大国,由于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带来的“三废”问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至2003年底,全国污水排放量为1.5亿m3,我国85%的河段受到污染。
另外,尽管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但同时我国也是缺水严重之国,如果能将污水分离过滤,使过滤水能够回用,则可以大大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制备A1203薄膜大多采用溶胶—凝胶法,主要是以金属醇盐为原料,通过粒子法或聚合法得到稳定的铝溶胶,但是这些以醇盐为原料的制备方法存在着较多的缺点:(1)原料的价格昂贵,作为原料的金属醇盐易燃、有毒、不易保存;(2)不同类型的醇盐由于水解速度不同,因此材料的制备过程复杂,不易控制。
这些因素限制了A12O3材料的推广和应用。
无机盐价格较低,因此以无机盐为原料制备单分散稳定透明的铝溶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对此进行报道的文献不多,对工艺描述不够,且文献报道中有些描述相互矛盾。
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7eb78de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962062A [43]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21]申请号200610129591.8[22]申请日2006.11.24[21]申请号200610129591.8[71]申请人天津市环科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地址300457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大街80号天大科技园A2五层[72]发明人豆立新 程魁玉 刘伯潭 秦蓁 卢珊 潘春晖 [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刘英兰[51]Int.CI.B01J 37/025 (2006.01)B01J 32/00 (2006.01)C07F 7/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54]发明名称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步骤如下:(1)以拟薄水铝石粉为主要原料,按照铝∶水的摩尔比例为1∶20~50,逐渐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一边加料一边搅拌,直至全部分散;(2)按照氢离子∶铝离子的摩尔比例为1∶1~20,称取无机酸,如硝酸、盐酸,边搅拌边加酸溶液,在常温下酸解,形成半透明溶胶;(3)在常温下连续搅拌2~5小时,形成稳定的铝溶胶。
应用时,按常规在所述铝溶胶中添加所需的催化剂形成浆料,直接涂覆在金属蜂窝状或陶瓷蜂窝状载体表面;经500~800℃、3~5小时高温焙烧,催化剂被铝溶胶固定在载体表面。
在乙醇溶液经过10分钟100Hz超声洗涤,其负载的催化剂的脱落率平均<5%。
200610129591.8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 (1)以拟薄水铝石粉为主要原料,按照铝∶水的摩尔比例为1∶20~50,逐渐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一边加料一边搅拌,直至全部分散;(2)按照氢离子∶铝离子的摩尔比为1∶1~20,称取无机酸,如硝酸、盐酸,边搅拌边加酸溶液,在常温下酸解,形成半透明的溶胶;(3)在常温下连续搅拌2~5小时,形成稳定的铝溶胶。
铝溶胶的制备条件对其凝胶成球性能的影响

v l e y p e e h o r p e r m i g ta so me n o s he ii au sma r v ntt e s ld o l tfo ben r n fr d i t p rct y;t u t be a d v le o e a n he s ia l n au sf rpr p r g i au n o r o r s o d n o t e c r e r ng mo g whih Zi g a tr i l s s o 1 l mi a s la e c re p n i g t h u v a e a n c n g fc o s co e tt .
I fu n e o l m i a s lp e a a i n c n ii n n is g l to n e c f a u n o r p r to o d to s o t ea i n l
a d s h r o m a i n a i t n p e e f r to b l y i
第4 0卷 第 9期
21 0 2年 9月
化 学 工 程 C E C LE G N E I G( HIA) H MIA N I E R N C N
Vo. 0 No. 14 9 S p. 2 2 e 01
铝溶 胶 的制 备 条件 对 其 凝 胶 成球 性 能 的影 响
杨 文建 ,王 康 ,王希 涛
i g e tr ha 05 n 07 s r a e t n 0. a d 0.
v l e r o d ie t h ea in o l mi a s l u o a g a d a u sa e c n ucv o t e g l to fau n o ,b t to lr e n
纳米级铝溶胶

纳米级铝溶胶简介纳米级铝溶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的铝颗粒悬浮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探讨纳米级铝溶胶的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应用领域等相关内容。
制备方法纳米级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水热法1.将氢氧化铝或铝酸盐溶解在腐蚀性较小的溶液中;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水热处理,使溶液中的铝离子析出并形成纳米颗粒;3.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纳米铝溶胶。
气相凝胶法1.将有机铝化合物喷入高温气流中,通过气相反应形成纳米粒子;2.粒子在气流中冷却凝胶,生成纳米铝溶胶;3.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纳米铝溶胶。
硅溶胶模板法1.制备具有一定孔隙结构的硅溶胶模板;2.将硝酸铝溶液注入硅溶胶模板中,使铝溶液渗透进入模板孔隙;3.在适当温度下煅烧硅溶胶模板,模板燃烧分解,同时铝溶液反应生成纳米铝粒子;4.经过洗涤和干燥,得到纳米铝溶胶。
物理化学性质纳米级铝溶胶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形貌和尺寸纳米级铝溶胶的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棒状、片状等。
其粒径通常在10-100纳米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稳定性纳米级铝溶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聚集或沉淀。
这归功于溶胶表面覆盖了一层稳定剂或通过表面修饰来实现。
光学性质纳米级铝溶胶表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如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效应。
由于其粒径接近光波长,当受到光照射时,会产生强烈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现象。
热性质纳米级铝溶胶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蓄热性能,可用于制备新型的热界面材料和热储存材料。
应用领域纳米级铝溶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催化剂纳米级铝溶胶可以用作载体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
水处理通过将纳米级铝溶胶添加到水中,可以实现高效去除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污染物,具有重要的水处理应用价值。
功能材料纳米级铝溶胶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和复合方法,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光催化材料、传感器和电子器件等。
铝溶胶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4、 47.’4 、 4..’4 、 =7’4 的配比分批缓慢加入研细的异丙醇
铝, 水解反应为 4> 再升 温 至 &.<&7 & , 敞 口 搅 拌 4? , 7? ; 蒸去大部分醇, 得白色勃姆石沉淀, 补充损失的水分后, 加入硝酸, 回流陈化 6A? , 制得 () 控制在 @> .<A> 4 之间, 稳定透明的铝溶胶。 铝 溶 胶 的 表 征 : 分 别 用 "B$C&’ 数 显 粘 度 计 、 密度计、 分 ()’$DA+ 型实验室 () 计、 @...)’/0123%EFG1H 析仪测定不同配比和不同浓度的溶胶的粘度、 比 () 值、 重、 粒度分布和 0123电位值。
结论 HQ(
通过实验, 可以推断出测定环氧树脂合适的实验条 件: 乙醇与水比例为 I#’"#( 或 R#’H# 或 O#’O# 配制乙醇 K 水 K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估算待测树脂的环氧值, 向待 测环氧树脂中加入约过量 $#N 的盐酸 K 丙酮溶液, 温度
%&’()’*’+,-.’/0( ,/(0&’( 1-,23(4’56/(7’/589’.’/0( 7’0&,:
表 6// 不同配比、 不同 () 值时溶胶的 0123/ 电位
#
结果与讨论
胶溶剂的选择及用量在铝溶胶的制备过程中起着
#"! 胶溶剂的选择及用量
重要的作用。我们分别对不同的胶溶剂进行了筛选实 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异丙醇铝为原料的溶胶制备实验 中, 效果较好的胶溶剂是 )"I 况见表 4:
铝溶胶的制备及结构性能

分类号 ‘_-_-__-_-_-●----●●_-__一
UDC
密级
武属理歹大署
学
位
论
文
Structure—ofAlum—ina 题 目一.
堡鎏篮鲍剑垒盈缱塑:些丝
英3:5 Preparation,Properties and
Sol
研究生姓名
煎主蕉
指导教师 姓名』缒遣职称』监塑坠学位—亟±一 430070
本论文以纯铝为原料制备铝溶胶,通过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偏铝 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进行双水解反应制得无定形氢氧 化铝沉淀,将沉淀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无定形沉淀转变为勃姆石沉 淀。抽滤勃姆石沉淀,将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再烘干、碾磨成纯净的 勃姆石粉末。最后将稀酸加入到勃姆石沉淀中进行胶溶,加热回流得到铝溶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lumina sol is a colloidal solution,which is positively charged alumina imperceptible particle dispersed in water.Aluminum sol is stable when its pH value is kept between 3.5 and 4.5.Alumina sol has adhesiveness,dispersion,reversible
with deionized water to neutral,dried and milled it.Then pure boehmite powder was obtained.Finally diluted acid Was added into boehmite powder to peptize a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以硝酸铝为原料制备铝溶胶的研究(2009-11-23 13:49:00)标签:铝溶胶胶溶this勃姆石吸热峰杂谈分类:铝溶胶·异丙醇铝·SB 粉注:本文原发表于《陶瓷学报》2007年9月,如需PDF原文,请留下邮箱,注明所需文章即可。
吴建锋,徐晓虹,张欣摘要: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铝溶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热热重分析(TG-DTA)现代测试技术对干燥后的凝胶进行物相分析和热稳定性分析。
实验发现,采用沉淀后立即过滤的方法能够提高去除NO3-离子的效率,缩短制备周期。
无定形沉淀在较高的pH条件下,能促使溶解一重结晶反应发生,生成勃姆石颗粒,颗粒的结晶度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提高。
关键词:无机盐;溶胶—凝胶法;溶解—重结晶;铝溶胶;制备工艺1.前言近年来,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各种功能薄膜已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与其它传统镀膜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低温液相合成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调控制备参数,从而得到各种物化性质可控的材料。
我国是能耗和污染大国,由于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带来的“三废”问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至2003年底,全国污水排放量为1.5亿m3,我国85%的河段受到污染。
另外,尽管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但同时我国也是缺水严重之国,如果能将污水分离过滤,使过滤水能够回用,则可以大大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制备A1203薄膜大多采用溶胶—凝胶法,主要是以金属醇盐为原料,通过粒子法或聚合法得到稳定的铝溶胶,但是这些以醇盐为原料的制备方法存在着较多的缺点:(1)原料的价格昂贵,作为原料的金属醇盐易燃、有毒、不易保存;(2)不同类型的醇盐由于水解速度不同,因此材料的制备过程复杂,不易控制。
这些因素限制了A12O3材料的推广和应用。
无机盐价格较低,因此以无机盐为原料制备单分散稳定透明的铝溶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对此进行报道的文献不多,对工艺描述不够,且文献报道中有些描述相互矛盾。
本文以Al(NO3)3·9H20为原料,通过改进工艺,制备出稳定透明的铝溶胶,利用现代测试技术XRD、TG-DTA对勃姆石粉体的物相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铝溶胶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探索出了较为实用的制备铝溶胶的工艺技术条件。
2.实验称取0.02mol的A1(NO3)3·9H2O(A.P.上海科昌精细化学品公司),配成0.5mol/L的溶液,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的滴加lmol/L的氨水(A.P.上海远大过氧化物有限公司),至pH=7.8得到沉淀A;滴加氨水,至pH=9.2得到沉淀B。
沉淀无需陈化直接用去离子水冲洗,抽滤去除其中的NO3-离子,将沉淀重新用水分散,并在低于80℃时加入一定量的HNO3(A.P.武汉化学试剂厂)胶溶,分别在85℃密封老化10h和24h,得到透明的溶胶A—l、A—2、B—l,B—2。
实验参数列于表l中。
将制得的溶胶置于80℃恒温干燥箱烘干,研磨成粉末。
采用日本D/MAX—RB型X—Ray 衍射仪及德国NETZSCH STA 449C型综合差热分析仪样品进行测试。
3.实验结果与分析3.1.沉淀pH值的选择以有机铝醇盐为原料,如异丙醇铝水解过程中通常要控制水解的温度在80~90℃之间,才能形成勃姆石沉淀,用酸胶溶,并在85℃老化一段时间最终得到所需的勃姆石溶胶颗粒。
以无机盐为原料,如用AI(NO3)3·9H2O,在室温下将一定的浓度氨水缓慢的滴加到A1溶液中产生沉淀。
离子初始浓度为0.5mol/L时,Al溶液中Al3+以水合离子Al(H2O)63+形式存在;当pH>3时,Al(H2O)63+明显水解:pH值升高,水解程度增加。
若在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氨水等则能促进水解,生成Al(OH)3沉淀:但是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若溶液偏酸性,Al(OH)3不会继续发生水解,反应(2)向逆向进行;当溶液呈碱性时,Al(OH)3会发生如下水解反应,生成γ—AIOOH沉淀,且不可逆:实验发现,控制不同的pH值,沉淀状态不同,如表2所示。
本实验选取了两个沉淀点pH=7.8和pH=9.2,作为对比进行重点讨论。
3.2.无定形沉淀条件在室温下生成的Al(OH)3大多为无定形沉淀,无定形沉淀大多溶解度很小,无法控制其过饱和度,以至生成大量微小胶粒而不能长成大粒沉淀。
对于这种类型的沉淀,重要的是使其聚集紧密,便于过滤,防止形成胶体溶液;同时尽量减少杂质的吸附,使沉淀纯净。
理论上,沉淀作用应在较浓、热溶液中进行,因为在浓、热溶液中离子的水化程度较小,得到的沉淀结构较紧密,含水量少,容易聚沉。
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沉淀剂是否有挥发性,为了不引入杂质离子,本实验用氨水作为沉淀剂(灼烧时铵盐易挥发),故沉淀反应选择在室温或室温偏高的条件下进行。
同时也有文献报道将氨水滴加到85℃温度下的Al(NO3)3。
溶液中,溶液中开始会产生沉淀,搅拌后沉淀迅速消失,溶液重新澄清透明,且过量的氨水加入后,沉淀也不会产生。
沉淀作用完毕后,不必老化。
因为老化不仅不能改善沉淀颗粒的形状,反而会失去水分而使沉淀聚集得十分紧密,杂质反而难于洗净。
实验发现,若采用沉淀、85℃老化、抽滤、胶溶这种步骤,抽滤的时间将大大延长,因为经85℃老化后形成的微小胶粒易堵塞滤纸,使抽滤效率降低,不利于去除NO3-离子;若沉淀反应完毕后,沉淀立即过滤,则将缩短抽滤时间,提高制备效率。
3.3.胶溶剂的添加量抽滤去除NO3-离子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将滤饼分散,边搅拌边加热,当温度为50℃时,缓慢滴加n(H+)/n(A1)=0.28的1M HNO3溶液,滴加完毕后,用保鲜膜密封烧杯口,升温至80℃,大约30min后,溶液变澄清透明。
胶溶过程中,胶溶剂的添加量对溶胶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实验发现只有当n(H+)/n(A1)大于0.24时,才能获得稳定透明的勃姆石溶胶。
这种现象可以用双电子层理论(DLVO理论)解释。
据文献报道,加入的酸越多,溶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就越大,说明加入酸的量除了影响溶胶粒子的稳定性外,还会影响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
另外,R.Petrovict等人指出,当n(HC1)/n(Al(OH)3)提高时,即HC1浓度增大,所得的勃姆石颗粒比表面积会下降,这是因为:(1)酸的浓度增大,使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增大,这时会压缩双电子层中的扩散层,使之厚度减小,斥力势能降低,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溶胶发生聚沉,颗粒的比表面积下降;(2)酸的浓度增大,使勃姆石颗粒溶解变成Al+离子进入到溶液中,致使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进一步增大。
另外,溶解的勃姆石将会沉积在胶粒表面或沉积在胶粒接触的地方,产生“瓶颈”现象,从而使比表面积下降。
3.4.老化老化的目的是使胶粒的分散与聚集尽快得到平衡,形成单一的粒径分布。
加热和搅拌的目的可以加快老化的进行。
有文献报道,M.Zhout等人通过提高老化的温度和延长老化的时间,使悬浮液中颗粒的晶型发生转变。
当温度提高到230℃时,实验发现所有的拜耳石均转变为勃姆石,且随老化时间的延长,颗粒的结晶度提高,粒径分布变窄。
本实验老化温度控制在80~90℃之间,老化时间为10h和24h。
3.5.XRD分析图l是试样的XRD衍射图谱。
从图l中可以看出,沉淀时pH值较低的试样,其衍射峰较宽、较弱,并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衍射峰变强,这是由于无定形AIOOH在A1系的水解产物中溶解度最高,故当有碱性物质加入Al3+溶液中首先生成无定形沉淀,当pH值较低时(如pH<7),在老化过程中无定形沉淀不会发生溶解—重结晶反应而析出勃姆石颗粒。
在较高pH值即碱性条件下,能促使溶解一重结晶反应发生,生成勃姆石颗粒。
与此同时,在老化过程中,适当地提高老化温度可以加快溶解—重结晶反应速度,因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γ—AIOOH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从无定形沉淀转变为勃姆石的速度比勃姆石向拜耳石转变的速度快的多;另一方面,在酸性条件下(pH≤5),三水铝石(gibbsite)很快生成。
3.6.TG—DTA分析对试样A—l和B—l进行TG-DTA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试样的测试温度范围为20~1100℃,升温速率为30℃/min,质量损失数据如表3所示。
从图中看出,两个试样的差热和热重曲线很相似,520℃以上的重量损失不明显。
520℃以下的重量损失主要是勃姆石脱水,有机杂质挥发及生成过渡Al2O3。
125℃和129℃的吸热峰是由于勃姆石表面的物理吸附水挥发引起的,对应于TG曲线上9%~10%的质量损失:230℃附近的吸热峰是由于吸附于微孔中的水分脱出,硝酸铵的热分解和勃姆石表面的化学吸附水挥发引起的,对应于TG曲线上12%~16%的质量损失:300℃附近的吸热峰是由于勃姆石AIOOH中的—OH断裂缩合脱水向过渡氧化铝转变引起的:500℃近的放热峰是由过渡氧化铝脱水引起:其中,m和n分别表示勃姆石表面的物理吸附水和化学吸附水的分子数,v是残留于过渡氧化铝里水的分子数。
从表3中的质量损失,由:可得出X的值在5~6之间,比文献中的2.5大,说明颗粒中的水分较多,分析原因有两点:(1)沉淀是在室温下进行,因为在较低温度的溶液中进行沉淀,离子的水化程度较大,使得沉淀结构不够紧密,颗粒问含水量较多。
(2)溶胶烘干时间不够长,干凝胶残留了过多的水分,使颗粒表面吸附水分子增多。
4.结论通过对Sol-gel法制备勃姆石溶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及较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选择适当的沉淀pH值(pH>9)和延长老化时间能得到结晶度较好的溶胶颗粒。
(2)适当的提高原溶液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溶胶颗粒的紧密度,减少颗粒的表面水吸附。
(3)添加适量的胶溶剂n(W)/n(A1)=0.24~0.28能得到稳定性能良好的铝溶胶。
(4)采用沉淀、抽滤再胶溶及老化制备步骤有利于提高抽滤效率,缩短制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