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文化和习俗

合集下载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俗习俗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

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

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

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

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

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

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

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

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

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

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文字: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

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藏吉祥八宝: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

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胜利幢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

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四川川西藏族详细介绍

四川川西藏族详细介绍

四川川西藏族详细介绍一、生活习俗四川川西藏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高原环境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藏族人民以青稞为主食,常制作糌粑,并喜欢饮用酥油茶和青稞酒。

藏族人热情好客,迎客时会使用敬语,并以躬腰曲膝、面带笑容的传统礼节接待。

在饮食上,藏族人讲究不食过饱、不发出咀嚼声,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需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才能接过来喝。

二、社会结构川西藏族社会结构传统上以家庭为单位,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参与农牧业劳动,负责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

藏族社会注重人伦,强调血缘外婚,避免近亲结婚,以利于后代的健康和智力发展。

三、婚姻制度藏族历史上存在多种婚姻形态,包括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

在一些地区,如安多玛曲,存在着“兄弟共妻”的婚姻形式,这与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有关。

藏族婚姻中,长子或长女承担起当家的责任,其余子女则出嫁或上门。

四、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对川西藏族人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藏族人民有许多祈福方式,如转神山、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等。

寺庙在藏族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宗教和社区活动的中心。

五、经济发展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历史上以农牧业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驱动对四川藏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也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川藏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新时期以来,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和深化。

旅游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口援藏工作以及政府的民生工程等都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

七、政府治理与社会发展四川藏区的政府治理注重稳定和团结,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凝聚人心为落脚点。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了藏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文化保护与传承藏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服饰、音乐、舞蹈等,都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式春节餐桌上的美食盛宴

藏式春节餐桌上的美食盛宴

藏式春节餐桌上的美食盛宴在中国的春节期间,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美食。

而藏族地区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春节餐桌上的美食盛宴更是充满着浓厚的藏族风情。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藏式春节餐桌上的美食盛宴吧。

一、藏式火锅:麻辣鲜香藏式火锅是藏族地区春节餐桌上的一道必备美食。

它以鲜肉、鱼类和蔬菜作为主要食材,配以独特的藏族调料,烹饪出麻辣鲜香的火锅汤底。

为了增加火锅的口感和滋味,藏族人还会在汤底中加入一些当地特产的香草和药材,使火锅更加具有风味和药膳的双重功效。

二、酥油茶:浓香醇厚在藏族地区,酥油茶被誉为“藏族的国饮”。

它是由牛奶、酥油、茶叶和少量的盐调制而成,具有浓香醇厚的口感。

酥油茶在藏族人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他们热情好客的象征。

在春节期间,藏族人会沏一壶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热情地款待来访的亲友,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三、青稞酒:美酒佳肴青稞是藏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青稞酒则是藏族人传统的美酒之一。

在春节期间,藏族人会用青稞制作酒精饮品,以供亲友品尝。

青稞酒以其浓香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具有酒体醇厚、回味无穷的特点。

在春节餐桌上,品尝一口青稞酒,不仅可以增添春节的喜庆氛围,还能够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糌粑和酥油馅饼:传统美点糌粑和酥油馅饼是藏族地区传统的糕点美食,在春节期间备受欢迎。

糌粑是用高粱面加水和面制作而成的,口感糯软,香甜可口。

而酥油馅饼则是将酥油、白糖和其他馅料包裹在面饼中烘烤而成,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藏族人在春节期间会亲自制作这些传统美点,并与亲友们一同分享,增进感情,共同庆祝新年。

五、糖果和年糕:甜蜜团圆除了以上的特色美食,藏族地区的春节餐桌上还少不了糖果和年糕。

糖果以其甜蜜的口感和多彩的外观,给人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感觉。

而年糕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象征着新年的幸福和团圆。

在藏族地区,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亲自制作糖果和年糕,并用于招待亲友、祭祖和庆祝新年。

藏式春节餐桌上的美食盛宴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是一种以青稞为原料酿制的酒类,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饮品。

青稞酒的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酒香味道,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蒸、糟、发酵、蒸馏等多个环节。

首先将青稞蒸熟,然后将蒸熟的青稞放入糟坑中进行糟化,糟化后的青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酒香味道。

接着将糟化后的青稞放入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最后将发酵后的青稞酒进行蒸馏,得到的就是纯正的青稞酒。

青稞酒的酒精度数一般在40度左右,口感浓郁,香气独特。

青稞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同时,青稞酒也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可以与各种美食搭配食用,如烤羊肉串、烤全羊等。

青稞酒在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们重要的节庆饮品。

在藏族的婚礼、葬礼、节日等重要场合,都会有青稞酒的身影。

青稞酒也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稞酒是一种独特的酒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酒香味道。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繁琐,但是得到的酒品却是纯正的。

青稞酒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可以与各种美
食搭配食用。

青稞酒在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的青稞酒的加工工艺

青海的青稞酒的加工工艺

青海的青稞酒的加工工艺
青海的青稞酒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材:选择新鲜的青稞作为原料。

青稞是一种高寒地区常见的谷物作物,特点是适应寒冷气候和高原环境。

2. 清洗:将选材的青稞浸泡在清水中,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垢。

3. 蒸煮:将清洗后的青稞放入蒸锅中,用高温蒸煮一段时间,使其软化,同时提高淀粉的可溶性。

4. 酿造:将蒸煮后的青稞放入发酵式的酿酒坛中,添加发酵剂,如麦曲或者传统的青稞发酵液,进行酿造。

在这个过程中,淀粉被酵母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5. 蒸馏:酿造完成后,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进行蒸馏。

蒸馏可以提高酒精的浓度,并去除杂质。

6. 贮存:经过蒸馏后的青稞酒贮存在陶瓷坛或者木桶中,进行长时间的陈放。

这个过程可以改善酒的口感和香气。

青海的青稞酒加工工艺注重传统的手工制作和自然发酵,强调青稞原汁原味的保留,并且以环保和健康为导向。

同时,青稞酒的加工工艺也有一些自家独特的特
点和家族秘方,这些秘方经过多年传承,成为青海地区独特的酿酒文化。

青稞酒介绍

青稞酒介绍

青稞酒介绍传说“龙王仙丹育青稞,王母玉液酿美酒”。

传曰:在远古时代,华夏民族之母----西王母在巍巍昆仑山宴请周穆王时,特派她的座骑大青鸟到东海蓬莱仙岛采集美食。

回归时,不慎将一仙物从口中掉出,落在龙王山下,只见那仙物落地生根,瞬间长出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年复一年,皆获丰收,养育了一代代高原儿女。

因其归功于大青鸟,人们便将其称之为“青稞”。

竖日,云游四海的八仙赴蟠桃宴归来,被龙王山下那碧波荡漾的青稞海洋所吸引,行至威远堡,见镇内古井旁有一老妪正冒着炎炎烈日设摊施茶,八仙遂扮作乞丐上前讨茶。

老妪便施茶于众仙,口干舌燥的八仙接过茶一尝,只觉此茶清洌甘甜,爽口至极。

至井口一看,发现此水直通龙王山的黑龙泉,乃是一股神水。

为报达老妪的施茶之恩,铁拐李打开宝葫芦,将西王母送他的瑶池仙酿倒入井内,并告诉老妪:“取此井水酿酒,可名扬四海,富甲天下。

”言毕,化作一股清风而去。

老妪不信,打出井水一尝,果然清香馥郁,沁人心腑,于是便在古井旁建起烧酒坊,酿起青稞酒来……为感谢上天佑护之德,作坊名叫作“天佑德”。

自古佳境出美酒。

互助威远镇地处素有“中国的乌拉尔”之称的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块山峦环抱、地势平坦、地肥水美的三角洲,祁连山湿润洁净的空气为这里带来充沛的云雨和清新的甘露,高原特有灿烂阳光又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一年四季凉爽宜人,宜于万物生长。

这里群山环抱,林区密布,泉清水美,湿润洁净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其周围所形成的特殊微生物圈,造就了酿酒所必需的一切优越条件。

天佑德青稞酒正是运用高原优质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天佑德青稞酒坊古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用现代技术装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经花岗岩窖池发酵,长期窖藏自然老熟后,再经先进科学技术精心勾调而成。

产品具有清亮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柔和,醇厚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干,醒酒快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加温饮用更感芳香。

美丽的传说,最佳的生态,独特的环境,独特的原料,独特的生产工艺,独特的风格造就了互助青稞酒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上乘的品质。

青稞酒的故事

青稞酒的故事

青稞酒的故事
青稞酒是藏族人民主要的传统酒精饮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青稞酒的起源和历史:青稞酒起源于青藏高原,据传最早是由一位名叫罗布林卡的藏族英雄发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稞酒逐渐成为了藏族人民的主要酒精饮料之一,并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2.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青稞酒的制作过程较为独特,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精选青稞、浸泡、蒸煮、发酵、酿造等。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酒的品质和口感。

3. 青稞酒的文化意义:青稞酒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藏族人民的生命之水、天上之水、神灵之水。

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还在藏族传统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青稞酒的市场前景:随着藏族文化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发展,青稞酒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目前,藏族人民已将青稞酒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推出了多种青稞酒品牌和产品,并逐步向国内外市场拓展。

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的主要传统酒精饮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制作过程独特,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六年级话题介绍藏族风俗

六年级话题介绍藏族风俗

介绍藏族风俗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中国有56个民族,自然,民族风俗多元,各具特色。

我最熟悉的是藏族,藏族有各种小风俗,我来给大家说说吧!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

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这是藏族风俗,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稞酒文化和习俗青稞酒文化和习俗敬酒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有不少规矩。

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

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

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

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要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

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饭后银碗酒。

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歌舞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

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

谁来敬酒谁就唱歌。

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

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

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

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

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

总之歌助着酒酒乘着歌渗入到西藏世俗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喇嘛教把戒酒作为基本戒律之一有些信教的赞普也把佛教的五戒纳入民法但仍然是戒而不止禁而不绝世俗群众仍然爱喝酒。

藏谚山羊见柳藏民见酒。

也就是说藏族爱喝酒是出于天性。

藏族是个乐观勇敢的民族他们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执着地追求幸福和欢乐。

青海酒文化据说前几年西宁市的白酒销售量居世界第二位居第一位的是莫斯科。

当然青海人是爱喝酒的这与青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青海人喜欢干喝就是不用下酒菜尤其在农村。

青海人好客也表现在喝酒上。

首先是敬酒。

对年长者敬八杯酒以示“八福长寿”朋友之间一般敬六杯酒表示“六六大顺”万事如意再就是敬四杯酒取“四季发财”之意一般是敬做生意的人的给为官之人也有敬三杯酒有“三星高照”“连升三级”的祝愿对不会喝酒的人也敬两杯一般是不能敬一杯的你要是只喝一杯就会说你是跳着走路而不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实在不能喝酒的就敬一杯当然也有吉祥的话语那就是“一定高升”。

如果是在家中主人敬完了还有其他人也会敬的。

作为客人也可以回敬。

现在敬酒词中也有政治术语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将一大杯酒和两小杯酒放在一起敬酒。

其次就是猜拳了。

猜拳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在里面。

青海人是不猜“五”也不要“五”的说五是拳瓤子除非你只猜“五”。

现在也有人不要“宝”了。

酒令中除了直接喊出数字外也有代表的字和词主要有宝、宝是云南的、宝拳送0一心敬你、点、点状元1哥俩好、咱们不错2三星高照、三桃园、桃园结义3财、四季发财4六六顺、六连喜、高高升6七巧、鹊儿弹梅7八匹马、八福长寿、八仙寿8九常星官、酒是好酒9十满堂、全家福10。

猜拳时对手指的出法上也有忌讳就是拇指和食指不能同时出拇指和小指也不能同时出再就是猜二以上数出手指时“拳拳不离大拇指”。

在喝酒的场合酒令监酒人方言称其为“量台”是必须有的。

“酒令大死军令”即监酒人的话比军队长官的命令还大。

酒令的话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酒令的职责一是观拳看猜拳的双方谁赢谁输二是斟酒酒杯中的酒喝完了要及时倒满三是处罚如果输酒的人酒喝的不好就进行处罚如“滴点罚三”“扯线见四”意为喝过的酒杯中如滴一点酒就罚三杯倒出的酒成线了就罚四杯也有“三点成一线”的说法。

酒喝多了话也多了也有说笑话的。

但如果话题偏离喝酒就会说“喝酒专喝酒不提马明友”。

猜拳只是喝酒的一种方式。

也有唱酒曲喝酒的。

酒曲中有一种接龙曲叫“飞凤凰”类似绕口令。

基本句是这样的“我的红凤凰飞呀我的红凤凰飞我的红凤凰飞不起了让给我的黄凤凰飞”在座的人都是凤凰只是用“红黄绿白蓝”等颜色来区别在座的人。

如果唱的人唱错了或接的人没接着唱如“红”唱给“黄”黄没接着唱就要喝酒。

现在还有发扑克牌喝酒等。

青海人喝酒有不醉不罢休的势态只有把客人喝醉了才算满意。

其他民族也有自己喝酒的习俗。

“要吃就吃手抓要喝就喝着吐下”。

大块肉大碗酒。

这就是我们豪放的青海人远在400余年的明末清初以前互助民间就有以青稞为原料用土法酿酒的历史。

这种土法生产的青稞酒叫酩醯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的酿酒工艺进一步完善以当地盛产的青稞为主要原料酿造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威远烧酒并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天佑德”、“义永合”、“世义德”、“文玉合”、“义合永”等八大作坊其中以“天佑德”酿酒作坊最为著名。

各地商贾纷纷赶着骡马翻山越岭来此驮酒沿途闻香而来的买酒者络绎不绝因此民间曾流传着“驮酒千里一路香开坛十里游人醉”的佳话。

互助青稞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古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装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

产品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在强手如林的酒类行业中独树一帜在西部民族地区享有盛誉。

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酿酒原料独特、大曲配料独特、制酒工艺独特、产品风格独特”青稞酒魂承传400年至今兴盛不衰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青稞酒一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

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酿造方法青稞酒的酿造方法和过程是这样“首先把青稞洗净注意不能让青稞在水里洗的时间过长。

然后倒进锅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

当铞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烧得过旺边煮边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动以便锅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随时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儿如还捏不烂再加上一点水继续煮。

等到八成熟时把锅拿下来凉上—分钟的时间这时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温热时摊开在已铺好的干净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匀酒曲。

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则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了青稞就发酵不好。

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酒装在锅里用棉被等保暖的东西包起来放好。

在夏天两夜之后就发酵冬天则三天以后才发酵。

如果温度适宜一般只过一夜就会闻到酒味儿。

假如一天后还没有闻到酒味儿就说明发酵时温度不够应在一个瓶子中装上开水放在锅上的东西要使已经发酵的青稞冷却。

这样才能使青稞酒更甜。

然后把它装入过滤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

如果要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个小时后就可以过滤。

如果不急用就把锅口和滤嘴封起来需要时随即可以加水。

头一锅水应加到比发酵青稞高两寸第二、第三锅水应加到和发酵青稞一样高。

封上锅口的酒劲儿大所以三锅酒中去。

藏族敬酒习俗青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也有不少规矩。

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

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

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

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发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开花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

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饭后银碗酒”。

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唱祝酒歌也是青藏各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

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

”谁来敬酒谁就唱歌。

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

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

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

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

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取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

言道“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

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

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

于是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

唐中宗看过奏函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不知是喜是忧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

幸好公主有一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绕王子神俊。

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

公主悲伤摔宝镜金城公主带着皇帝的嘱咐带着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但行至半路不幸的事发生了。

吐蕃王臣、百姓听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善擦拉温他骑上骏马带着随从高高兴兴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

谁料想王子在途中打马奔驰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命丧黄泉。

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突然心绪烦燥就拿出宝镜观看谁知镜中原来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

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金城公主心想即已嫁到吐蕃虽然王子死了怎可再回故里更何况父皇再三叮咛一定要为汉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做些事情于是到了吐蕃并嫁给了赞普赤德祖赞。

公主痛失小王子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赞普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

不料他回来时金城公主的儿子被纳囊家族的妃子喜登抢去了。

当喜登来抢婴儿时金城公主又气又急哭着喊到“这是我的孩子”。

同时还拿有奶的乳房证明谁想到纳囊妃子早已存心抢孩子事先在乳房上涂了药也挤出奶汁来因此闹得大家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生的。

最后还是被纳囊妃子恃强抢去了。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赞普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另外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

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死就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

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

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抢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让你抱去吧。

”就这样孩子被喜登抱走了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小王子明辩亲舅舅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赞普心想要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

于是就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等大家坐定赞普拿起一只金杯杯中盛满美酒然后交给王子并说道“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

”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道“赤松德赞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举起酒杯坚定的走向汉家舅亲一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