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版_1
最新-关于全区城乡规划工作的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全区城乡规划工作的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局于11月14日开始对全区的城乡规划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先后深入十几个乡镇及专业部门,并得到了各个乡镇及专业部门的鼎立配合,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转变。
通过城乡规划,协调**新城和重点组团、重点城镇、农村社区的相互关系,合理确定城镇体系布局和村庄布局,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
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把城乡规划作为引导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2019年年底在我区召开的区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把2019年作为规划年,完善规划机制,健全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效率和水平,强化引领建设发展的龙头作用。
为落实市政府7月16日会议精神,由区领导牵头在8月1日成立了区重点规划编制指挥部,并制订了大干150天,高标准完成32项区级重点规划编制任务工作计划。
我局还起草并通过了《**区市政工程规划管理规定》和《**区公路两侧规划管理规定》。
(二)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注重树立和推行科学规划理念,着眼于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
今年全区共编制各类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达32个,截止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规划编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已经准备报批。
而且为了完善新城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还启动了体育中心和教育园区的专项规划。
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次分明、覆盖全乡的城乡规划体系,为促进“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规划保障。
(三)规划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现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进一步认清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充分理清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中央和省、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摆上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既是落实上级精神的客观要求,也是源于对市情的深刻把握,更是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区域持久竞争的战略思考。
全市统筹城乡发展会议召开后,我区迅速召开区四大班子会和各级班子会,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进一步在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深刻认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认真谋划主城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以整合城乡资源、协调城乡利益关系、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一体化为着眼点,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目标,从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新民居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力促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镇化。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全区各级各部门站位全局,分工合作,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抓重点,求突破,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城镇空间拓展与产业聚集并重,努力把加快城镇化与农民现阶段的利益诉求统一起来,积极稳妥、扎实推进。
一是先制定规划,后分步实施。
按照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协调城乡利益关系和整合城乡资源为着眼点,结合“xx”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城乡要素的对接,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充分考虑未来几年内城乡发展趋势,细致深入的开展相关调研,结合全区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系统的吸纳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要求,用以科学指导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打破行政区域和城乡界限,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秉赋、产业基础、环境特点,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要求,规划了中心商住区、临港物流园区、圆明山旅游度假区、大北部工业区、海阳古镇休闲区和西部商务区六大功能区。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值4 . 元 , 同 比增 长2 %,较 2 0 年 ( 03 亿 2亿 5 0 05 2. 9
元 )翻 了 一番 多 。突 出发 展 旅 游业 ,不 断 健 全 旅 游
产 业 服 务 体 系 。2 0 年 ,全 丰 旅 游 总 收 入 实 现 09 十会 79 亿 元 ,同 比增 长2 .%;旅 游 总 人 数 达 : 2 O .6 12  ̄ 1 万 J l 人 次 ,较 2 0 年 ( 2 .万 人 次 )增 长 7 %,年 均 增 05 121 2
力显 著 提 升 。实 施 了罗 夫 工 业 同 区基 础 设 施 建设 和
1 、经 济 持 续 快 速 发 展 ,打 牢 了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经 济 基 础 。2 0 年 ,全 市 生 产 总 值 实 现 09 4 .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1 .%,较 2 0年 ( 98 亿 04 9 53 05 1. 4
■■■ 德 翳 麟
一
毽鼹 题 舶
l
口 刘 宏伟 赵 红 涛 刘江红
、
华 阴市 城 乡统 筹发 展的基 础和条 件
市 文 化 公 园 、 引水 进 程 和 城 市 道 路 完 善 工 程 , 中心 城 区骨 架 不 断 拉 大 ,面积 迅 速 扩 张 。实 施 了华 山论 坛 生态 广场 、西 线 索 道 及 瓮 峪 旅 游 进 山公 路 、华 山 自然 与 文化 遗 产 地 保 护 等 项 日 ,华 麓 景 区 的承 载 能
了 66 .%、1 .%和 l .c ̄ 年 均 增 长 , 三 次 产 业 结 52 52/ J c 构 逐 步 演 进 到785 :92 .:33 . .基 本 呈 现 了一 产 稳 定 发 展 、二 三 产 业 突 飞猛 进 的 良好 态 势 。 3 加 快 “ 区” “ 镇 ” 建 设 。构 建 推 进 城 、 三 四 乡 一体 化 发 展 的 引擎 。 加 快 “ 区 、景 区 、园 区 ” 城
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

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得到缓解,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在全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首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而在农村,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随着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均衡配置。
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得到了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学生们接受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再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普及。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城市医疗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在农村,农村卫生院得到了改造和提升,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大病不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另外,城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而在农村,农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农民增加了多种经营收入渠道,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最后,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和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持续向好。
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促进城乡发展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城乡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背景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和共享资源的过程。
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被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参观了一些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点和项目。
3. 调研结果(1)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的改善。
调查对象中有80%的人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于过去有了显著改善,这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人表示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过去有了明显提升。
政府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3)农村教育与医疗改善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认为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相对过去有了提高。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加快,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4)城乡移民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一些农村居民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打工,这导致农村人口流失问题的出现。
调查对象中有30%的人认为城乡移民问题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同时加强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解决城乡移民问题。
4.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
(2)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3)城乡移民问题对农村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解决人口流失问题。
(4)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取得成效。
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发展调研报告2021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情况仍然突出。
因此,我们开展了一场城乡发展调研,旨在了解目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方向。
本报告结合个人的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及网络数据查询,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继续加快。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镇化率达60.6%。
这一趋势将继续维持在未来几年。
虽然城镇化进程对城市、乡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
在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这些好处并没有同样的过渡到农村地区。
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条件有所缺失,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向乡村地区流动,乡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的人口减少、老龄化等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二、存在问题1、基础设施不完备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基础,是保障产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促进人口迁移的关键。
但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于城市地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道路及桥梁、供水供电、通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也制约了城乡人口交流和经济合作的进程。
2、农村医疗服务不足问题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医疗服务问题,但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依然较为薄弱。
首先,医生资源短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导致医生是流动的资源,经常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交替工作。
其次,技术水平不高,高新技术设备和高精尖技术应用较为落后,医疗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低。
3、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一直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有着极其不平衡的发展,尤其是与经济收入有关的财富分配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一)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同时,农村经济也在逐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多机会。
但城乡经济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条件优越。
相比之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网络覆盖不全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方面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疗设施简陋,文化活动匮乏,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缺乏活力。
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障碍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政策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例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产业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农村产业则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缺乏市场竞争力。
城乡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合,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资金和人才短缺农村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限,农村融资渠道狭窄。
同时,农村人才外流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周边农村地区造成了一定影响。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xx年底,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5.3%,人均达到19999元;财政总收入10628万元,增长21.2%,人均为662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最近,结合区上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采取实际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现就调研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规划,区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为我区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以五个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先后分四次组织干部群众800多人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制定实施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试行)办法》《杨陵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方案》,推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抽调21名单位领导,处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组成设施农业和小麦良种、20万头生猪基地、万头奶肉牛基地和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等五个包抓组,督促和推进五个万建设工程。
截止目前,设施农业大棚完成2274座墙体建设,中棚246亩。
苗木花卉基地引进企业3家,高酸苹果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栽植树苗12万株,中华红叶杨项目栽植树苗1.3万株,育苗10万株。
20万头生猪基地已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正在进行一期200亩猪舍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TQC/K980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版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版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近年来,我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XX年底,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5.3%,人均达到19999元;财政总收入10628万元,增长21.2%,人均为662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最近,结合区上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采取实际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现就调研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规划,区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为我区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以“五个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先后分四次组织干部群众800多人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制定实施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试行)办法》《杨陵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方案》,推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抽调21名单位领导,处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组成设施农业和小麦良种、20万头生猪基地、万头奶肉牛基地和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等五个包抓组,督促和推进“五个万”建设工程。
截止目前,设施农业大棚完成2274座墙体建设,中棚246亩。
苗木花卉基地引进企业3家,高酸苹果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栽植树苗12万株,中华红叶杨项目栽植树苗1.3万株,育苗10万株。
20万头生猪基地已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正在进行一期200亩猪舍建设。
万头奶肉牛养殖基地完成了围墙圈砌和道路、高压线路等规划。
今年设施农业2550座大棚的建设,单就此项给农民转移性投入达到5000多万元。
随着设施农业、生猪、奶肉牛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的建成,涉农企业的介入带动,使我区农民收入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有稳定、可持续增长的保证。
初步测算,农业园区的全面建成,使农民从事此项生产人均收入达到XX元左右。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
按照工业富区战略,规划建设了城北工业园区、城东物流园和城西住宅区。
目前,入驻园区企业51个,建成投产企业35个,正在建设16个,有入驻意向5个;城西住宅区内西农大16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种子公司旧址开发和柳林马场职工住宅等项目已启动,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已有意向投入。
确定招商局、工业园区办、物流园、创业园、中小企业局等5个单位为招商专业团队,走出去请进来,加大招商力度,目前招商洽谈积极活跃。
XX年确定10大在建工业项目,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点,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使其抓紧建设,尽快投产达效。
3、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素质提高、转移就业和收入增长。
区人劳社保局等相关工作部门,结合我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培训及创业培训等。
从XX年开始累计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3654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0223人。
XX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768.8元,比上年增长33.8%。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区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包装和资金争取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紧抓国家实施民生工程、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投资方向和重点,多次赴省进京,多方联系,各部门及时跟进,项目争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XX年以来,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近4亿元,实施项目200多个,其中XX年争取项目资金1.7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些项目的实施推进,为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
2、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每年年初,区政府在充分考虑我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项目建设计划,并实行项目包抓责任制,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单位和包抓领导,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月统计和考核制度。
定期对计划内项目进展及民生、灾后重建等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XX年我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亿多元,XX年计划投资8.8亿元。
制定了《杨陵区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资金管理、竣工验收、资产移交等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3、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实施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按照城区东扩西移的战略规划,先后改造拓宽了康乐路、西农路、公园路、后稷路等主干道路,启动实施梁氏窑、徐西湾八组、李台村等城中村改造工程,建成2.58万平方米的李台乡农民新村和3.96万平方米的梁氏窑村民住宅小区,建成了后稷、乡园、金鑫、银鑫、书香名邸等一批居民小区,新建、改建了梁氏窑建材、蔬菜果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和银鑫商贸中心、国贸购物中心等商贸区,建成了公园路休闲广场,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到40%以上,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和省级文明城区创建验收。
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
截至XX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87公里,其中近三年完成公路建设110公里,完成投资6850万元。
XX年,加大揉谷乡道路建设力度,计划建设道路26公里。
XX年实施官村等村街道硬化15.8公里。
XX年计划实施揉谷乡村庄街道和崔西沟环村路24公里,目前完成街道硬化1258米。
实施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和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解决了58个村,7.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人口占总人口85.6%。
新打机井53眼,维修机井90多眼,增加灌溉面积3万多亩,建设良种基地0.9亩。
XX年启动实施了揉谷乡光明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新集、陵湾等5个村的农田水利工程。
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公益区建设。
XX-XX年共实施了23个村以“六室一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区建设,完成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补助资金220万元。
XX 年,结合农村社区建设,计划完成20个村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了村庄和建设地点的确定工作。
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近年来,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361口,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3.8%。
XX年启动揉谷乡户用沼气池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主体35座。
实施卫生改厕1万多口,完成投资530多万元。
在村庄、道路两旁栽植绿化树苗1万多株,折合绿化面积1600亩。
积极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三)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1、教育文化设施明显改善。
统筹城乡教育事业,促进教育资源向城镇转移。
全面实施农村合校并点工作,农村中小学由原来的47所调整到现在的26所。
今年启动揉谷乡合校并点工作。
积极实施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建成“新农村卫生新校园”18所。
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理顺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教师工资、津贴由区财政统发,建立健全了“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加大教师培训、职务选聘等力度,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标准。
积极参与教育强区创建活动,实施杨陵中学标准化建设改造,建设综合试验楼、学生餐厅及学生公寓楼等,截止目前,综合实验楼已主体封顶,学生餐厅建设接近尾声,累计完成投资900多万元。
完成了邰城中学整体迁建,积极筹备职教中心迁建项目,确定了区幼儿园搬迁改造方案,近日即将启动实施。
XX年我区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达标验收,区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李台乡、大寨乡、杨村乡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先后通过了省级验收。
积极实施危漏校舍改造工程,累计投资650万元,完成了姚安中学综合实验楼、西大寨中学及小学教学楼建设。
灾后重建工程,首批李台中心小学已完成教学楼主体工程,第二批大寨中心小学已经完成了地质勘察、平面规划、立项批复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图纸设计。
文化体育设施明显改善。
XX年以来,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两馆一中心”建设,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广场40个,建成农家书屋17个。
落实了揉谷乡15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和1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积极实施卫生计生三级网络建设。
在原杨村、李台卫生院的基础上改扩建,成立了杨陵区医院和杨陵区中医医院。
新建、改建完成了李台乡、杨村乡卫生院,五泉镇、大寨乡、揉谷乡卫生院新建扩建工程已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投资计划已下达,正在积极筹备建设。
启动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XX年计划完成60%的村卫生室,XX年全面完成。
完成了区计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五泉、大寨和李台乡计生服务站和20个村的计生服务室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00多万元。
投资272万元,建成杨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 年计划将原计生服务站进行改建成立区妇幼保健院,逐步使我区卫生服务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
3、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