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xx大学xx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xx二00八年2月25日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2、牧草的特征特性;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
实验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1学时)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5、前景展望(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饲草的概念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概念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饲草的概念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5、前景展望第二章农学基础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6学时)(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2、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3、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难点: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一、光照二、温度三、水分四、空气五、矿质营养元素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主要性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一、肥料的种类及特性二、施肥的原则及方法第三章种子与播种(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牧草种子的特点(2学时)2、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2学时)3、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2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种子的概念和牧草种子的特点2、种子的品质要求3、了解一般种子处理方法4、掌握牧草播种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品质要求难点:牧草播种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种子的特点1、种子的涵义2、种子的特点(二)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1、普通贮藏法2、密封贮藏法3、低温除湿贮藏法(三)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1、种子的品质要求2、种子的处理3、播种第四章牧草品种选择及繁殖方式(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种与品种的区别(0.5学时)2、牧草品种的选择(0.5学时)3、品种的繁殖方式(0.5学时)4、牧草引种(1学时)5、杂种优势(0.5学时)6、田间试验(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2、熟悉牧草繁殖技术3、田间试验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难点:田间试验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种与品种的区别(二)牧草品种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三)品种的繁殖方式1、原种生产2、原种的繁殖3、加速繁殖的方法四、牧草引种(一)引种的概念(二)引种的原理(三)引种的程序五、杂种优势六、田间试验(一)田间试验的任务(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四)试验地的选择(五)试验设计第五章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10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黑麦草(1学时)2、苇状羊茅、玉米(1学时)3、鸭茅(1学时)4、狼尾草(1学时)5、牛鞭草(1学时)6、苏丹草(1学时)7、三叶草属牧草(1学时)8、毛苕子(1学时)9、紫云英(1学时)10、紫花苜蓿(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主要牧草的的植物学特征2、了解主要牧草生物学特性3、掌握主要牧草栽培技术4、掌握主要牧草利用方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难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栽培技术、利用方式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黑麦草属牧草多花黑麦草第二节苇状羊茅、玉米第三节鸭茅第四节狼尾草第五节牛鞭草第六节苏丹草第七节三叶草属牧草白三叶、红三叶第八节毛苕子第九节紫云英第十节紫花苜蓿第六章牧草混播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混播的优越性:(0.5学时)2、牧草混播的原理(1学时)3、混播牧草的原则(1学时)4、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学时)5、混播牧草的方法(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其原理2、掌握混播牧草组合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重点:混播牧草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产量高而稳定2、改善牧草品质3、便于收获和调制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减轻杂草的危害(二)牧草混播的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三)混播牧草的原则1、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2、混播牧草组合比例(四)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播种量2、根据利用年限确定播种量(五)混播牧草的方法第七章间作、套作、复种和休闲(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复种(1学时)2、轮作(1学时)3、间作(0.5学时)4、套作(0.5学时)5、连作(0.5学时)6、休闲(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南方牧草的套作以及粮草间作、轮作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牧草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难点:掌握南方农区粮草间作、套作、轮作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复种2、间作3、套作4、轮作5、连作6、休闲第八章青贮饲料及其调制(5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青贮的意义(0.5学时)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0.5学时)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1学时)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添加剂青贮(1学时)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0.5学时)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青贮原理2、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3、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贮的一般方法难点:青贮品质鉴定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青贮的意义(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目的(二)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一)青贮发酵过程(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一)青贮原料(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一)常规青贮(二)半干青贮技术(三)草捆青贮第五节添加剂青贮(一)发酵促进剂)(二)发酵抑制剂(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四)营养性添加剂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一)干草的优点(二)干制的原理(三)干制方法主要参考书:1.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高洪汶,马明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草业科学,1993(3):62~643.高野信雄.青贮饲料大全.酪农事情社,19704.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5.洪绂曾,任继周主编.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洪绂曾,任继周主编.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5增刊7.贾慎修主编.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8.缪应庭主编.饲料生产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9.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0.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11.潘衍庆等.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苏加楷等.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13.孙吉雄主编.草地培育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王栋编著.牧草学通论,上,下篇.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015.王栋原著.任继周等修订.牧草学各论(新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17.张秀芬,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 根:是牧草饲料作物的地下器官,主要生理功能 是固定 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养分。
• • 包括 •
主根:由胚根长成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分支 不定根:由茎叶或植株其他部位产生的根
• • 根系
• 环境因素的分类 根据因子的性质可分五大类: •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理因子 •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光强、光长和光谱成分三
个方面起作用的。 • 光强 • ①对生长的影响 • ②对发育的影响 • 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 主要表现为光周期现象。 • 另外,日照长度还对植物休眠和地下贮藏器官形成有
影响。短日照可以使植物提前进入休眠状态,也可明 显促进地下块根、块茎的形成。生产中可利用短日照 处理促使多年生牧草提早进入休眠,准备御寒越冬。 • 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略)
• d.短-长日照植物:先一段短日照,再一段长日照才能开花 的植物。温带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如鸭茅。
• e.长-短日照植物:先长后短才开花。如夜香树。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完整版)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讲解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意义为了生存,古人类主要是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渔猎来获取食物。
当未食完的植物器官被遗弃或被埋藏在其临时住地后,发现其能不断繁衍,于是人类开始注意并将其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收集起来集中种植,且就近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取那些果形大、生产多、成熟后脱落损失少、易保存的植物进行集中小规模栽培。
随着人类长期地种植野生植物,对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则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进行选择和培育。
伴随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逐步驯化、演化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而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祖先相比,其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传播手段退化以及休眠性减弱或缩短,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首先是有机体的变异能力,其次才是人工选择有利的变异类型。
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同时通过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如不少文字中将“文化”和“栽培”视为同义词,英文中的文化为“culture”,也是栽培含义。
业已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作物的栽培,形成了四大类农耕文化,它们分别是中东地区兴起的地中海农耕文化,非洲兴起的农耕文化,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的农耕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兴起的新大陆农耕文化。
至今发现,地球上大致有50万种以上的植物,其中被人类利用的约在5000种以上,被人类栽培种植的约1500种,属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中国种植的作物约有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蔬菜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药用作物50余种。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牧草生态学了解牧草的生态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

牧草生态学了解牧草的生态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牧草生态学:了解牧草的生态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牧草生态学是研究牧草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了解牧草的生态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对于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改善草地质量和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牧草的生态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牧草的生态特点1. 种类丰富多样:牧草根据生长环境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牧草和人工牧草。
天然牧草包括野生草本植物和野生禾本植物,人工牧草则包括纯种牧草和混合牧草。
2. 适应性强:牧草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土壤类型等。
一些牧草能够在高海拔、干旱或者寒冷的地区生存繁衍,这使得牧草成为世界上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3. 生长速度快:牧草的生长速度往往比其他植物快,特别是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
这使得牧草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满足动物的需求。
4. 营养价值高:牧草作为动物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5. 对环境具有改良作用:牧草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水患的发生。
同时,牧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作用。
二、牧草的生长发育规律1. 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牧草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光合作用和水分的参与。
光合作用是牧草养分合成和生长的重要过程,光合有效辐射和日照时间对牧草的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
水分是牧草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的牧草对水分的需求有所差异。
2. 温度和生长季节:牧草的生长发育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牧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牧草的营养物质合成和生长发育。
生长季节的变化也对牧草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春季和夏季是牧草长势最好的季节。
3. 土壤肥力和土壤pH值:土壤肥力是影响牧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充足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能够促进牧草的生长。
饲草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得类别及生物学特性一、牧草与饲料作物得株丛类型根据叶在枝条上得着生位置,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与莲座叶丛草3个类型。
1、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分枝较少,适合刈割利用得牧草。
刈割留茬产量不超过总产量得5%~10%;2、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分枝较少,适合放牧利用得牧草。
3、莲座丛草:叶簇状,没有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小。
全部叶片放射状向四周展开呈莲座状,上部得叶片较下部得叶片小,叶柄较短。
大白菜、胡萝卜、菊苣等叶菜类饲料作物属于此类。
6大经济类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藜科与杂类草。
适口性:家畜对某种牧草得喜食与采食程度。
分蘖:禾本科等牧草生长到一定时期在距离地面较近得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得现象。
牧草与饲料作物得寿命根据寿命将牧草与饲料作物分为:一年生、二年生与多年生牧草。
一年生牧草:当年即可完成整个发育过程,开花结实后死亡。
两年生(越年生)牧草:当年不能开花结实,第二年才开花结实,之后死亡。
多年生牧草:寿命两年以上。
多年生牧草根据寿命长短又可分为:短寿命、中寿命与长寿命牧草:短寿命牧草:平均寿命年为3~4年。
发育速度快,当年萌发,形成生殖枝,第二年发育完全,产量达到最高峰。
第三年产量逐渐下降。
如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
中寿命牧草:平均寿命年为5~6年。
发育速度较慢,种子萌发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2~3年后发育完全,产量最高,生长第4年产量开始下降。
如紫花苜蓿、百脉根等。
长寿命牧草:平均寿命10年或更长。
发育速度慢,种子萌发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3~4年后发育完全,产量达高峰。
如紫羊茅、鸭茅等生长发育: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新得种子产生,这个过程称为植物得生长发育。
牧草与饲料作物得生长发育过程:萌发—出苗(返青)—分蘖(分枝)—抽穗(现蕾)—开花—结实—枯黄萌发: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得一系列有序得生理过程与形态发生过程。
出苗:指幼苗露出地表面;返青:指植物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大小孢子和配子发生 花序和花器官形成 开花、受精和合子形成
果实和种子
胚乳和子叶积累可塑性营养物质
种子成熟
第四十五页,共81页。
第四十六页,共81页。
第四十七页,共81页。
第四十八页,共81页。
第四十九页,共81页。
lodicule
第五十页,共81页。
四、种胚生长发育
• 匍匐茎——匍匐于地表;茎节可产生不定根,
腋芽可发育、生长成新枝条。
• 根状茎——位于地表下;叶鳞片状;茎节可产
生不定根,顶芽、腋芽可发育、生长成新的根 状茎或地上枝条,亦称根茎。
第三十页,共81页。
三、枝条的生长发育
1.禾本科牧草的分蘖
第三十一页,共81页。
三、枝条的生长发育
禾草的抽穗及枝条的类型
(一)牧草幼根发育的特点
1 禾本科牧草
2 豆科牧草
五、根系的生长发育
第五十七页,共81页。
五、根系的生长发育
1 禾本科牧草----初生根
初生根——包括胚根,以及胚轴的盾片节、外胚 叶节和胚芽鞘节上长出的不定根。因其发源
于种子,并依靠种子中贮藏之养分生长,亦称 种子根。
初生根数量——因种而异,每种相对固定, 但亦受籽粒饱满程度和生长条件的影响?
(一)禾本科牧草的开花与授粉
(二)豆科牧草的开花与授粉 (三)牧草的种胚发育及种子形成
第五十一页,共81页。
(一)禾本科牧草的开花与授粉
开花期及开花持续期
单穗及一日内开花动态 开花顺序 小花开放过程(40min) 禾本科牧草的授粉特点—异花授粉
第五十二页,共81页。
(二)豆科牧草的开花与授粉
豆科牧草花的特性 豆科牧草花的类型—龙骨瓣不同 豆科牧草的开花习性 豆科牧草授粉特点:异花,常异花,自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叶 片 的 组 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 根:是牧草饲料作物的地下器官,主要生理功能 是固定 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养分。
• • 包括 • 主根:由胚根长成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分支 不定根:由茎叶或植株其他部位产生的根
• • 根系 • 粱等
主根系:双子叶植物,如棉花 须根系: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大麦、高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二、器官的形成与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植物体的 组成: 营养器官 • --(根、 茎、叶) • 生殖器官 • --(花、 果实和种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有关植物生长发育的概念及特征,环 境诸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机理及生长发育与牧草饲 料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重点:
生长发育的概念及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难点:
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 叶 豆科植物的一个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 • 禾本科完全叶包括叶片、叶舌、叶耳、叶鞘,叶 舌和叶耳的有无是识别植物的根据之一。 • 叶片的形状、大小、叶尖、叶基、叶脉、叶缘 及叶片在茎杆上的着生方式等是植物的重要识别 依据。依据叶片的形状分为单叶、复叶(羽状复 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
第一节
• • • • • • • • •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器官的形成 1.营养器官的形成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发育 种皮——保护层 (1)种子的构造 胚根 胚——未来新植株的雏体 胚轴 (占种子重的2%-3%) 胚芽 子叶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的主要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叶 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4)种子的萌发过程 吸胀——水合与酶的活化——细胞分裂和增大——胚突破种 皮——长成幼苗(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二)发育: 1.植物在生长的同时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无法用简单 数字表达的质的变化,并由营养体转向生殖体,开 花结果达到成熟。 2.指牧草饲料作物的个体生活史中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的转变。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联系: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准备物质条件;发育是 生长的前提——发育为下一步生长奠定基础 区别:生长是量的变化, 发育是质的变化。 生产上须有效控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协调二 者关系,防止疯长耗肥低产或早衰减产,达到牧草 或饲料作物的“两高一优”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叶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 茎:支持叶、花、果有规律分部
了解节和节间的概念,它是植物的识别特征之一。 分类: ★按质化程度分:木本茎、草本茎 • 分蘖或分枝:禾本科植物的茎基部节上的分枝称为分蘖 (豆科植物叶腋处着生的称为分枝),分蘖多少,随作物 种类和栽培环境而不同,由此种植密度应把握合适,促蘖 高产。一般分蘖集中在春秋两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