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守恒量能量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7.1、追寻守恒量
山东烟台招远 张长庚
观 察
h
A
B
h
伽利略理想斜 面实验(斜面 均光滑)
证 明
h
A
α
β
B
h’
在A斜面上:a=gsinα x=h/sinα=v2/2a 在B斜面上:a’=-gsinα x’=h’/sinβ=(0-v2)/2a =v2/2a ∴h’=h
能 量
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小球在运动过程 中,“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 做能量或能。
说明:能量与物体的运动相对应,是对 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统一的量度,不同 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几 种 常 见 的 能 量 形 式
相互作用的物 体凭借其位置 而具有的能, 叫做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能, 叫做动能。
分 析
h
A
B
h
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势能和动能是怎样转化的?
伽利略理想实验
A
等
高
C
B
A到B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到C 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思 考 做自由落体的小球的势能和动能如何转换? 改成竖直上抛呢?
小 结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 “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 二、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 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 1、可行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守恒 量。 2、重要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要满足 一定的守恒定律。
第一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
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
人 教 版 物 理 必 修 2
(3)由W=Flcos α不难判断,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 的特点: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不一定一正一负、绝对值相 等.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2.关于摩擦力的功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 功.例:当物体在倾斜的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
不做功.故选C.
【正确答案】C 【误区警示】本题易直接应用功的公式W=FLcos α,得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 位置 而具有的能量.
(3)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中,小球的 动能 和 势能 可 相互转化.
人 教 版 物 理 必 修 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功 1.功的概念和公式
人 教 版 物 理 必 修 2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沿力方向的位移 发生了 概 念 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因 素 (1)力;(2)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发生的位移. (1)力F与位移l同向时:W= Fl . 公 式 (2)力F与位移l有夹角α时:W= Flcos α . 其中F、l、cos α分别表示 力的大小 、 符号含义 位移大小 、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 符号单位 F的单位是 N ,l的单位是 m ,W的单位是 J .
人 教 版 物 理 必 修 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WFf=Fflcos (180°-θ)=-mgl sin θcos θ, (2)WFN=FNlcos (90°-θ)=mglsin θcos θ. (3)WG=Glcos 90°=0. (4)FN与 Ff的合力与 G等大反向,即物体所受斜面的力对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7.2功

【补偿训练】 1.用50 N的力拉一个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 上前进,如图所示若物体前进了10 m,如果物体与水平 面间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sin37°=0.6,cos37°=0.8,g取10 m/s2) ( )
A.
(1)小孩与雪橇整体的合力所做的功。 (2)对小孩与雪橇整体的拉力所做的功与摩擦力所做的 功。
【思维·建模】
【解析】(1)2 s内雪橇的位移为:
l= 1 at2= 1×0.5×22 m=1 m,
2
2
小孩与雪橇整体所受合力为:F合=ma=40×0.5 N=20 N
合外力对雪橇做的功为:W合=F合l=20×1 J=20 J
(2)拉力F做功为:WF=Flcos α=60×1×0.8 J=48 J 摩擦力做的功为: W=Ff W合-WF=20 J-48 J=-28 J。 答案:(1)20 J (2)48 J -28 J
任务2 计算变力做功的四种方法
方法 转换法
以例说法
用力F把小球从A处缓慢拉到B
处,F做功为WF,则有: WF-mgl(1-cos θ)=0, 得WF=mgl(1-cos θ)
功,C错误;轮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竖直向上,而轮胎的 位移水平向右,则轮胎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支 持力不做功,D错误。
【规律方法】判断力做正、负功的方法 (1)根据力F和物体位移l方向的夹角α判断——常用于 恒力做功的情形。 (2)根据力与物体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θ判断——常用 于曲线运动的情形。
1.动能:物体由于_运__动__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_位__置__而具有的能量。 3.能的转化:在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中,小球的_势__ _能__和__动__能__可以相互转化。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7.1【教学设计】《追寻守恒量——能量》

《追寻守恒量——能量》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
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根据这种认识,所以本节从追寻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对守恒关系的认识,重要是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能量及动能、势能的概念与意义;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重温一次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启发大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2、利用 自制教具(如单摆、滚摆)的演示,帮助同学们建立能量守恒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1.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
2.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教学难点】认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多媒体课件,单摆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展示生活小故事:两个同学下象棋,不小心棋盘被打翻了,一颗棋子找不到了,一位同学就找啊找,最终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找到了,支持这位同学坚持找下去的信念是什么?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量是守恒?教师总结点评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追寻守恒量——能量二、新课教学(一)能量是一个守恒量1.引导学生回忆能量转化的一些知识与现象。
2. 让一位学生大声朗读教材开头费恩曼的话,让学生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3.图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让学生感知能量无处不在。
4.课件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1)学生描述小球在理想斜面上的运动过程(2)分析各个过程运动和力的关系,并用所学知识证明小球能“记住高度”(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能量的观点,解释“小球”释放后为什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高度。
第1 2节 追寻守恒量 功

一、能量:
第一节 追寻守恒量 能量
1.定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能保持不变的量
2.种类 动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二、能量的特点
说明物体在运动过
1.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同一种能量可以转移
程中内在的拥有一 种想保持不变的量
hA
Bh
当物体的某种能量变化时 我们就说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F合=Fcos370-f =300N
W合=F合lcos0°
=1500J
f
FN
F
Fα l
G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1、做功的条件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2、功的计算 W = F l cosα a、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b、力必须是恒力
3、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只表示做功的力 的效果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
F l
力与位移成任意角
力与位移垂直 W=0
F
F
l
l1
F
F
Fα
l
拉力F做的功W = ?
WF= Fl 1 = F l COSα
如何对功进行计算呢?
力与位移同向 W=Fl
F l
力与位移垂直 W=0
F
F
l
力与位移成任意角
F
力与位移反向
Ff V
l
0
拉力F做的功W = ? WF= Fl 1 = F l COSα
列车在机车牵 引力的作用下 动 能增加
木头在起重机的 拉力作用下 重力势 能增加
第二节 功
一.做功的条件: 1.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第七章 第1、2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功

Fcos 60° 5 a= m =25 m/s2=0.2 m/s2, 10 s 内物体的位移 1 2 1 l=2at =2× 0.2× 102 m=10 m, 10 s 内力 F 所做的功 1 W=Flcos 60° =10× 10× 2 J=50 J。 答案:50 J
1.功的概念 (1)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理解功的概念,首先要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力对物体是否做了功只
4.如图7-1-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
上的物体质量m=25 kg,在与水平方向
成60°角斜向上的力F作用下运动10 s, 已知F=10 N,求在这10 s内力F所做的 功。(取g=10 m/s2) 图7-1-2
解析:力 F 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 3 F1=Fsin 60° =10× N=5 3 N, 2 而重力 G=250 N,显然 F1<G, 故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N 为水平面 对物体的支持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
(1)公式中的F是恒力,即公式W=Flcos 图7-1-3
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 做功。例如,如图7-1-3所示,被压缩的弹簧将物体弹出 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就是变力做功,力F的大小时刻在
变化,这时W=Flcos α就不适用了。
(2)公式中的l是指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3)公式中的α是指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即代表 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箭头所指方向间的夹角。 (4)F与l必须具备同时性,即l必须是力F作用过程中物体 的位移。如果力消失后物体继续运动,力所做的功就只跟力
新课标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二
新知预习〃巧设计
要点一
第 七 章 第 1、2 节
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 1.追寻守恒量——能量

很冷的水也具有能量,D 错.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1.能量是物体处于某种状态的物理量,自然界的能量是 守恒 ________的. 位置 势 2.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______ 重力 能.常见的势能有________势能和________势能. 弹性
运动 3.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转化 4.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________的.
5.如图 7-1-1 所示,一只碗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光滑 小球自碗的左侧边缘 A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将沿着碗的内壁下 则( A ) A.在小球由 A 到 C 的过程中,小球的 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其势能转化为动能 B.在小球由 C 到 B 的过程中,小球的
滚到碗底 C 点,并继续沿碗的内壁向上滚至碗的右侧边缘 B 处.
B.物体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
C.物体下落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物体下落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同步卫星只有势能没有动能 B.射箭比赛时拉开的弓具有势能 C.羽毛从空中慢慢飘落下来,说明它没有能量 D.冬天的水很冷,说明水没有能量
解析:同步卫星既有高度,也有运动速度,因此既有势能
【例题】如图 7-1-4 所示,质量相等的两木块(中间连有 一弹簧)开始时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力缓慢向上提 A,直到 B
恰好离开地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7-1-4
A.B 的重力势能改变了 C.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B.A、B 的动能改变了 D.系统的弹性势能增加了
解析:A、B 的速度没有改变,动能没有发生变化;过程中
7.1-7.2 追寻守恒量 功

法二:先求合力,再求总功.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F合=Fcos 37°-Ff=10×0.8 N-4.2 N=3.8 N 所以W=F合l=3.8×2 J=7.6 J. 【答案】 7.6 J
【方法总结】
求合力做功时方法的选择:
(1)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合力是恒力,先求合力
(F合=ma)再求功较简捷;
(2)若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变力,或物体受到的几个力不是
பைடு நூலகம்
∵ W1= F1l = Fl COSα W2 = 0
∴ W = F l COSα
3、公式:
W = F L 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F)、位移的大小 (L)、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cosα)这三者的乘积
适用条件: F为恒力 4、标量 5、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 单位符号:J
1J=1N×1m=1N· m 思考: 1J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同时作用的,选用W总=W1+W2+„+Wn较为简捷.
例3
如图所示,木块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
以一定的速度从左端打进木块,当子弹与木块速度恰
好相等时,子弹的位移为l1、木块的位移为l2.设木块与
子弹间的摩擦力为Ff ,则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多
少?
摩擦力对子弹所做的功为多少?
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
观 察
h
A
B
h
伽利略理想斜 面实验(斜面 均光滑)
观 察
h
A
B
h
下滚过程
高度 速度
上滚过程
h
A
B
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 势能: 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h
“记得”
能量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
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
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根据这种认识,所以本节从追寻守恒量出发引
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
3.“追寻守恒量”一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能量的有关知识,在过去的教学中,是先学习能量的概念,而后研究一
两个具体问题,发现动能与势能之和在某些过程中不变,由此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
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
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对守恒关系的认识,重要是物理学
的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4.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5.(2)教学难点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
6.二、教学目标
7.1.知识与技能
8.(1)理解能量及动能、势能的概念与意义;
9.(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10.(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11.2.过程与方法
12.(1)重温一次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启发大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
13.(2)利用自制教具(如单摆、滚摆)的演示,帮助同学们建立能量守恒的观念。
1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方法
16.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17.四、教学器材单摆(滚摆)、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18.五.教学过程
1、追寻守恒量——能量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斜面均光滑)
试用所学知识证明
在A斜面上:a=gsinα
x=h/sinα=v2/2a
在B斜面上:a’=-gsinα
x’=h’/sinβ=(0-v2)/2a =v2/2a
∴h’=h
思考
小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此消彼长
小球高度降低的同时,速度在增加;高度升高的同时,速度在减小。
小球运动中,有无守恒量(即有没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
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说明:能量与物体的运动相对应,是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统一的量度,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几种常见的能量形式:课本55页图7.1-2
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图7.1-3
分析如上图
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势能和动能是怎样转化的?
做自由落体的小球的势能和动能如何转换?(改成竖直上抛了)
小结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
“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
二、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
1、可行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守恒量。
2、重要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定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