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研究

在实践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社会责任,强调媒体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例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 中国媒体会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实践,并引导公众舆论。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异同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认为媒体应该独立于政府和社会权 力之外,发挥监督和制衡作用。例如,在报道政治事件时,西方媒体通常会 关注人权、法治和民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 研究》
2023-10-26
目 录
• 引言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分析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新闻实践和理论构 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闻 专业主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理念、新 闻制作标准和新闻道德规范等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受到政治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则受 到新闻自由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实践中存 在不同的运作方式和效果,但都追求 客观、公正、透明和负责任的新闻传 播。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从文献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对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比较,未来 可以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的实践差异及其原因。
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民 主政治和商业市场的影响,强调新闻的自由性、独立性和 客观性。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与共性
特点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政治正确和舆论导向,受到政府 和党派的影响较大。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2、新闻专业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形成,强调传媒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和责任。
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3、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
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情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
• 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是一套 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 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 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 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 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 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 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 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 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 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基 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参照意义
• 参考的现状分析 (李 岩—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 • 1、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只是一种摆脱行政干预的策 略: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一开始就不是纯粹性的专业 要求,它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的新闻制 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2、新闻专业人不以承载“社会责任”为己任和没有主义 • 3、商业化使新闻专业变异:市场化是新闻专业去政治-行 政干预的最有效的办法,市场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受到 重大撞击的地方。国家干预和参与管理(主要是高层职务 的任免)日益庞大的新闻媒体,政府却不可能承担养护它 的费用,媒体必须进入市场,玩市场游戏。
媒体举例分析—《新闻调查》
• 二、效果诉求:坚守底线———最大程度地实现 媒介公信力
• 在现有的媒介环境中,“调查”不仅有禁区,更要有底线。这种底线 首先是制度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的,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是 法律层面的,比如对公民人身权利、隐私权的尊重,对国家机密、商 业机密的保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再次是伦理层面的,即从国情 出发,从社会承受力角度出发,对选题进行选择和控制, • 平衡报道是实现公信力的最大保障,《新闻调查》较好地处理好了各 种关系,如:①感性和理性:冷静的理性融入震撼人心的感性表述之 中;②客观的报道和主观的发现:调查主体的人格的力量、思想的力 量、探究真相的执着精神有机结合;③记录与报道的两极延伸:不干 预地纪录和干预性的报道水乳交融。
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道德的关系

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道德的关系2019-09-20⼀、新闻专业主义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便⼠报产⽣并逐步发展,其中⽴、公正的理想追求,带来了以新闻为主、关注百姓⽣活的新闻理念。
报⼈对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关注公众⽣活的⾼度重视和对政党信息的有意偏离,表明新闻专业理念在传播者意识领域的初步萌芽,体现出新闻从业者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的单纯维度。
这⼀时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由此⽽来的传媒实践都给新闻专业主义套上了⽆形的镣铐,致使其步调踏不上“专业”的正常轨道。
从⽽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形成⼀种缺乏⾃觉的职业意识,或是⼀种偏离本来⾯⽬的⾏业利⽤。
⽽⾃觉以新闻为职业,并运⽤专业理想和专业实践逐步完善新闻专业主义,那是19世纪末独⽴报刊时期才有的历史事实。
19世纪70年代,美国独⽴报刊兴盛⽽促使雇佣专职记者逐渐涌现,直⾄80~90年代,记者已成为⼀个社会职业,以尊重事实、精确新闻报道的实践,开启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雏形。
⼆、美国独⽴报刊与社会责任理论独⽴报刊在美国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其呈现出的“职业化报刊样式”和“新闻信息模式”,为西⽅新闻专业主义实践提供了切实可⾏的摹本,也为西⽅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提供了⼀条清晰的路径。
美国独⽴报刊是⼀个复杂的新闻现象:新闻专业理念已成为他们的职业道德理想、新闻报道、写作和编辑的⾏为准则。
1947年,以美国芝加哥⼤学校长哈钦斯为⾸的新闻⾃由委员会出版了名为《⾃由和负责⼈的报刊――关于⼤众传播系统:报纸、⼴播、电影、杂志和书籍的总报告》的⼩册⼦,对美国新闻⾃由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进⾏了调查分析,对受到垄断报刊威胁的新闻⾃由提出了⼀系列的新观点,形成了报刊的新理论的基本框架。
到1956年施拉姆等多位学者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出版,书中西奥多·彼得森[U1]写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以“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命名的新理论得到了确认。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众传播媒介在享有⾃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尽责,否则,政府就应该加以⼲预。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2014年1月14日在新浪体育视频 官方微博发表的题为“视频-震撼! 日本高中足球决赛 富山神逆转全 市欢庆”的微博,亮冰娜无穷动 (大河报记者)转发并评论“其 实日本才是亚洲的领袖。不管天 朝如何泛酸。”
这些解读经常是脱离新闻文本的内容,按照受众自身所处的 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新闻进行解读,这样就读出了与原新闻迥 异的意思。——背景化解读
娱乐化解读
逆向解读
放大负面解读
贴标签解读
传播者自身“做法”和“想法”间有距离
实施者和传播者还有距离
受众的接受环境对新闻文本的理解有距离
间距
公众与真相之间的距离
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形成
——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形成的一套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念和操作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专业(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和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认可制度
专业内部自律 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总之,将传媒的责任、使命置于个人利益至上。
第 1 章
新闻传播中的“间距”问题
人们在研究新闻理论的 时候,注重的是具体的 传播要素,从新闻源到 媒介,再到受众的可见 可感的具体存在。忽视 了在新闻传播流程中起 到中介作用的重要因 素——新闻文本,更没 有注意到与新闻文本相 联系的间距的作用。 ———陈力丹
语言表达的困惑
个性化 表达 记者的新闻评论微博呈现出鲜明的个人 情绪化色彩。微博中的新闻评论话语简短 但感情强烈,或插入带有情感色彩的表情 ,鲜明表达自己的社会立场。
“新闻专业主义”:要不要“专业”?-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要不要“专业”?: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这一时期的美国处于独立报刊时期,记者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并以尊重事实、客观报道为己任。
20世纪初期的美国新闻媒体形成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在这种浪漫主义的指引下,许多编辑和记者都相信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舆论力量,来反映民众呼声,主持正义,打击社会黑暗现象,从而打开新闻专业主义的“美妙画卷”。
到20世纪中期,新闻专业主义这一理念日渐成熟,成为“诠释和评判新闻事业的主导话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形成发展的时候,另一门科学也在悄然崛起,并快速壮大成熟,那就是李普曼和贝奈斯等人控制社会的舆论学说和公共关系理论研究。
源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精英统治观念,在李普曼等人的研究和宣传中得到发展和强化。
在李普曼的经典著作《大众舆论》中,他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统治精英可以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手段来设置一种“拟态环境”,然后将这种制造出来的“现实”通过大众传媒传送到大众的脑中。
“精英统治”学说认为大众的意见和想法是个体简单却又总体杂乱的,要想让大众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行事,就要利用“拟态环境”的建立,形成一种舆论的引导,去达成精英统治者的目的。
如果让大众完全知道事情的真相和整个事件的过程,就很难去引导他们朝着精英们的意愿行动。
李普曼还主张,社会上应该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止大众去获知真相,拦截大众了解事情真相的途径,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安排”新闻,以维护精英们的利益。
而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就是服务于公众,基本原则就是客观中立,这与李普曼等人的“精英统治”学说有根本上的冲突。
在美国新闻传媒实践中,无不渗透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挣扎,尤其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新闻专业主义势力渐衰,遭遇发展中的瓶颈。
新闻专业主义从它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实践上的挑战和威胁,即使在它的源头美国,这一理念有时也是不得不向国家、统治阶层以及经济集团的利益屈膝。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对新闻业务的高度敬业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追求,以及新闻报道中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
下面将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首先强调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等工作技巧,能够准确地收集和形成新闻信息。
只有具备或正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才能真正追求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
同时,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新闻媒体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以提高整体行业的专业素质。
其次,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事件的经过和本质。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避免主观偏见和人为干扰,遵循中立公正的道德标准,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
他们应该坚守事实的底线,不偏离实际情况,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件的影响。
通过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专业主义能够有效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益,增强社会的信息透明度。
此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强调新闻报道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报道事件的过程和事实,还应该深入分析和调查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供全面的解读和评价。
他们应该对社会关切的问题持有敏感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关爱公众的需求,通过新闻报道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应该积极揭示社会的不正之风和问题,监督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导下,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关注公众需求,满足各类读者、观众和听众的知识需求,在创新和传播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他们也不断反思和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加强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共同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新闻专业主义注重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强调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强调社会责任感,追求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和正面影响。
在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新闻专业主义推动了新闻事业的进步,维护了公众权益,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专业主义
I、新闻专业主义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根据我个人的总结,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有以下几点理解:
1、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其所代表的阶级团体要有充分的辨别、了解、支持并以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主要工作目的;
传媒业在社会中起到了监视环境的作用,它服务于国家政权,又服务于普通大众,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清楚的就是自己的归属阶级,充分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属性、从而发自内心的接受,衷心为其服务,并能做到忘我精神,时刻以阶级利益为重。
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思想。
2、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充分掌握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新闻工作必须要专业化,从而要形成一系列科学完整的新闻体系,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对新闻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不仅要掌握新闻制作的基本环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新闻专业理念、先进的传媒技术和发达国家的新闻工作经验。
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品质之后,才能做出合格的新闻。
3、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并对所发生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判断分析。
并能迅速的将受众引领到既定的目标上。
这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所创造出的新闻,对受众必须要有阅读(收看、收听)价值,让新闻变得喜闻乐见,满足受众日益旺盛需求。
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的长期工作学习经验得累积才能办到,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中的高层的要求。
II、为什么产生新闻专业主义?
A:新闻专业主义的出现是社会对新闻从业人员要求的一种体现,他基本上不作
为法律所要求,也因为各个国家区域的情况,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解都存在偏差。
但总体上来说这是新闻产业发展到中后期的必然产物,就好像“无法无天下”。
新闻专业主义最早也是出现于新闻业发达的资产阶级国家,他们的新闻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而缺少道德上的束缚,新闻法规也不够完善,这时新闻专业主义便尴尬的出现了。
III、中国有新闻专业主义吗?如果有他与西方有什么不同?
A:有;
A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起步较早,受“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影响比较大;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起步晚,同时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政党报刊理论”的影响。
两者概念上存在少许冲突。
B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模式是基于市场经济,从受众角度出发。
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从维护统治者角度出发。
一定程度上还有左倾路线思想残留。
C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侧重强调言论自由,中国新闻专业主义侧重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责任感。
D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往往受制于“市场经济”,在政府面前的压力较小。
而在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往往是同时受制于“经济压力”和“政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