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剧《大江大河》的叙事策略与价值理念分析

合集下载

大江大河读后感

大江大河读后感

大江大河读后感《大江大河》是一部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的家庭伦理剧,该剧以河南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亲情与友情,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成长。

这部剧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时代变迁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

在剧中,我们看到了父亲刘能的坚韧和善良,他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支撑着整个家庭。

他对妻子和子女的关爱和包容,让人感动和敬佩。

与此同时,他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奋斗,努力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农村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

母亲李焕英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她在家庭中扮演着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和孩子们。

她的善良和坚韧,以及对家庭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坚强与伟大。

她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的温暖与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改革开放中的角色转变和成长。

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了刘能和李焕英的子女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经历的成长和磨砺。

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爱恨情仇和成长历程,让人感同身受。

他们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农村青年一代的朝气与坚韧,以及他们在时代变革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大江大河》,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改革开放中所经历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家庭伦理中的温暖与力量。

这部剧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时代变迁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

通过这部剧,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农村家庭的生活和成长,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评《大江大河》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评《大江大河》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评《大江大河》
《大江大河》是一部描写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电视剧,以河南省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这部电视剧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变革。

在这部电视剧中,主人公祁同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从一个普通的村民逐渐成长为一名企业家,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面对的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物质需求,还有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这种冲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多元化。

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碰撞变得更加明显。

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而现代生活代表着现实的物质需求和经济发展。

这种碰撞也反映在电视剧中。

比如,在祁同伟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保持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总的来说,《大江大河》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电视剧,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变化。

它通过祁同伟的故事,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和矛盾,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勇气和智慧。

这部电视剧也提醒我们,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需要在现代生活中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以保持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大江大河观后心得

大江大河观后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江大河观后心得《大江大河》是由悦悦编剧,张一白执导、柯连纬、沈星、田沁鑫、何杜娟等主演的电视剧。

该剧以1987年至1991年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陈家一家人在这个时代浮沉跌宕、时代巨变中展开的故事。

通过观看《大江大河》,我深深地被剧情所吸引,不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情怀,也对家庭的珍贵和拼搏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部电视剧以主人公陈家一家人为中心展开,通过他们一家人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风云变幻。

陈家五个兄弟,以及他们的父母和家里的其他人物一直都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磨难和困苦。

陈家的父亲陈瑞生是一个老工人,他在一个国有企业工作,为了家庭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努力。

陈瑞生的儿子们也都从小就很懂事,为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一个个都在不同的行业中拼搏。

从最开始的青年员工,到成为各自行业的精英,他们在这个时代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成长。

看着他们从穷苦的农村家庭奋斗到成功,我不禁感叹这个时代的浩荡力量。

除了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化,这部剧也非常注重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陈家的父母一直都是传统的老一辈,他们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很高。

尽管陈瑞生并不富有,但他一直不忘教育孩子们要有诚信、勇气和责任心,要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家庭观念的传承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同时,这部剧也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人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开始起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

陈家的兄弟们都在这个时代中收获了自己的成功,他们逐渐从贫苦的生活中走出来,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这种巨大的社会变迁也让我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观看《大江大河》,我不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情怀,也对家庭的珍贵和拼搏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江大河》观后感

《大江大河》观后感

《大江大河》观后感观看了电视剧《大江大河》,我深深被剧中人物的坚韧和顽强所感动。

这部剧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人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奋斗和追求,让我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电视剧《大江大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真实感情和生活境遇。

剧中的李四爷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了重振家族产业,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

他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懂得尊重和帮助他人。

而剧中的其他角色也各有各的追求和困惑,每个人物的性格鲜明,且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电视剧《大江大河》以历史为背景,以一家人的成长为主线,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剧中的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的大潮,这个背景使得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人物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奋斗,拥抱新时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笑和泪展现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第三,电视剧《大江大河》通过推动剧情的发展和塑造人物的角色性格,展现了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坚持和勇气。

面对重重的困难和挑战,人物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克服困难,追求梦想。

这种顽强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态度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剧中的人物通过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后,电视剧《大江大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剧中人物的经历和成长,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是: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对幸福和成功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需要用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管路上有多少荆棘和艰辛。

综上所述,我对电视剧《大江大河》深感敬佩和感动,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壮阔的时代画卷。

它让我们明白了所处的时代变革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部电视剧以其精湛的制作和深入的人物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启发和意义,值得一看。

有关《大江大河》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

有关《大江大河》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关《大江大河》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心得体会范本《大江大河》是一部以农村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它剖析了当时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的命运和价值观的变迁。

通过观看这部作品,我深受其感动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大江大河》观影心得的体会。

首先,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巨大变革。

作品通过描绘陈忠实一家人的生活变迁,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从单纯的生产生活到参与经济发展,从摆摊卖货到创业致富,陈忠实一家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种展现方式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带来的深远影响。

同时,作品还折射出改革过程中的不公平和现实压力,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其次,我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

陈忠实是一个坚毅、勤奋的人物,不仅在家庭面临困难时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敢地探索前行。

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英雄形象,让我深受鼓舞。

与此同时,作品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的遭遇、矛盾、努力与成长,使我对于人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我发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使得他们更加真实可信。

此外,作品通过情节和冲突的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情的走势紧凑且有张力,让我一直紧跟着故事的发展。

剧中的冲突既有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有外部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些冲突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触动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我意识到,在历史的背景下,人们的命运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但内心的选择和努力也是决定个体命运的关键。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作品的制作水平值得称赞。

从服装、道具到场景布置,都充分还原了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真实场景。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把角色演绎得生动而鲜活,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导演对画面的处理也充分展示了农村的美丽风景和不同阶级的生活差别,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通过观看《大江大河》,我对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变革和人性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00字大江大河心得体会

300字大江大河心得体会

300字大江大河心得体会《大江大河》是一部讲述了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背景下的故事,通过一个乡村家庭的变迁和个人奋斗的历程,以及社会变革的浪潮,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这部剧从刘巧儿从乡村走向城市,一家人经营小饭店开始,一直到他们转行做起建筑生意,上游供电工中心,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办公场所,追求梦想,体现了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家庭的力量。

剧中的刘巧儿和他的家人,他们不仅在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熬过来,还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勇敢前行,积极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们不仅通过努力工作改善生活条件,还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争取资源和支持。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了身边的人们,也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剧中也展示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的许多变化。

例如,普通人民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减弱,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和个人价值;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与此同时的物质贫富差距,富裕的人越来越富有,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这种分化也引起了社会的不公平感,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在改革开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江大河》还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剧中的人物都不仅表现出对工作的无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表现出对家庭、爱情、友情的无尽关爱和奉献。

他们积极迎接生活的挑战,从小事做起,扎实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这些特点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革,为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看完《大江大河》后,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这部剧不仅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奋斗和勇敢。

通过这个剧,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也明白了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奋斗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

只有通过努力奋斗,不断适应变化,人们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大江大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剧集,通过家庭的变迁和个人的奋斗,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历程和社会变革。

从《大江大河》看改革开放

从《大江大河》看改革开放

从《大江大河》看改革开放一部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在热播,开播便达到了8.9分的高分,引发了很高的话题量。

此剧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三个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突出重围的故事。

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围绕着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展开的改革开放影响着那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代代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发图强。

标签:恢复高考;制度改革;社会发展一、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大江大河》此剧中主角宋运辉,出身贫寒但天资聪慧的他把握住了1978年恢复高考的机遇,考上了大学,在改革的浪潮中一步一步从基层走到国企技术人员。

1977年的冬天,恢复高考,尊重人才、知识的春天来临,全国近570万考生走进考场,由此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恢复高考的历史必然“文革”时期,以政治凌驾于教育之上,肆意践踏人才选拔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严重危害。

废除高考制度,造成“读书无用”成风,恢复高考,则意味着“恢复了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

恢复高考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直接原因是培养人才。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共中央正式做出了改革招生制度的决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制度。

2.恢复高考的现实意义一是改善社会风气。

恢复高考后,招生采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净化了社会风气。

从此,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渐扩展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是促进社会流动。

就其本质而言,高考是由国家主持的、对年轻一代完成基础教育任务之后,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基础性社会分工。

在当时,高考可以改变人的身份和地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相当强大。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

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恢复高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的浊流,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轨道,在中国社会由乱而治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一是促进学习积极性。

《大江大河》:创业者的记忆与启示

《大江大河》:创业者的记忆与启示

《大江大河》:创业者的记忆与启示《大江大河》是一部以19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在观众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剧中展现了一群普通人在变革时代中勇敢拼搏、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其中不乏一些创业者的形象。

这些创业者们在剧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立了自己的事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时代的记忆,更是对当代创业者的深刻启示。

一、坚定的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剧中,许多创业者都展现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热情。

他们深知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挑战,秉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

比如杨树林在面临生意失败和家庭压力时,仍然保持着乐观、进取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成功的执着追求,成为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关键。

创业者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有极强的意志力和始终如一的信念来支撑自己。

通过观看剧中创业者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热情,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二、创新精神是创业成功的源泉在改革开放时代,创业者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市场竞争和经济压力,更是对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精神成为了创业成功的源泉。

剧中的创业者们都展现了出色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经营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比如杨树林为了开辟新的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改良生产工艺,最终打破了传统手工业的束缚,成功做大了自己的事业。

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新精神是创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有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成功。

三、精益求精是创业成功的态度在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创业者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他们精益求精,追求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使得自己的事业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6
第2卷第14期
文化纵横正如莎·科兹洛夫在《叙事理论与电视》中所指出的:电视节目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经济与社会效益,依赖于电视叙事的能力。

因此,叙事策略运用的好坏会影响电视剧的成败,好的叙事策略能够深化电视剧的核心精神,促进电视剧的表达传播。

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主题
和叙事美感四个方面分析献礼剧《大江大河》的叙事策略。

[1]
一、叙事视角:以小人物的命运刻画时代巨变视角是描述事件的角度,反映对待事件的观念和立场,叙事视角即叙事性作品观察并讲述故事内容的角度。

《大江大河》故事切入的视角着眼于改革开放浪潮中小人物故事的表达,以个体命运和生活为载体,将改革开放带来时代巨变这一宏大主题融入其中。

关注个体命运,彰显时代巨变。

该剧把时代巨变和个体命运联系起来,小中见大、书写风云。

剧中三个主人公不同的人生历程,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不同群体,具有典型性。

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经历的事、走过的路正是当年无数个人参与过、见证过的。

聚焦日常生活,传递时代温度。

如果关注个体命运是为了彰显时代巨变,聚焦日常生活则是为了传递时代温度。

而真正能打动观众、产生共情的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大江大河》通过描写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再现了时代变革浪潮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二、叙事模式:多角度回望改革开放十年变迁《大江大河》在情节设置上采用三线叙述模式,以宋运辉为代表的国营经济、雷东宝为代表的集体经济以及杨巡为代表的个体经济同时铺开叙述,三人的故事看似没有很大的联系,却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在时代的变革中渐渐地交织在一起。

宋运辉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了1978年高考恢复的机遇,圆梦大学,毕业后去到国营大厂,一步一步从技术员晋升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雷东宝带领着乡亲们分土地、搞砖窑,后来又有了工程队、预制品厂、电线厂以及养猪场,带领小雷家村率先富起来。

杨巡则从挑着担子走家串巷卖馒头到拥有自己的小产业。

这种三线叙事模式能将更多更广的时代背景和剧情细节包含其中,剧中三个小人物的设置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三人故事的同时铺开叙述,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叙事主题:重温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岁月电视剧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把故事和情节呈现给观众的同时,也传递一定的主题。

《大江大河》既忆时代之事,也写时代中人。

三个主人公在时代浪潮中摸
爬滚打的故事,既带我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岁
月,也提醒我们不忘来时路。

重温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岁月。

宋运辉深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最终成为改革浪潮中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表人物。

雷东宝在乡村改革的浪潮中,时刻记着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的愿望。

个体户杨巡抱着带给家人更好生活的初心,在生意场上给自己闯出一条路。

《大江大河》将这些人物裹挟着时代的往事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随故事的发展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岁月。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

剧中三人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既因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蒸日上的时代,更因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靠着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实现的担当,中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同样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更应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不忘初心,踏实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叙事美感:全景式还原改革开放初的中国“美感”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美感可以产生愉悦并且触及观众内心。

《大江大河》不单纯地满足于对时代之事和时代中人的真实记录,对叙事美感也十分注重。

不以塑造艺术美感和提供审美享受为目的,但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又不排斥美,巧妙地应用美的元素来推动传播效果的最佳化。

《大江大河》的叙事美感首先来自于改革开放背景下主人公们摸爬滚打的真实人生历程。

抛开主角光环,每个人成功的路上都有荆棘与坎坷,从剧中我们能看到那一辈人的奋斗故事。

除了三个主角外,利用群戏表演进行多人物的真实塑造也增加了该剧的叙事美感。

《大江大河》的叙事美感也来自于场景雕琢和光影塑造。

选用电视剧制作中罕见的超宽电影画幅,而这种超宽画幅又很适合这部题材宏大的作品的叙事和表达。

电视一打开,就仿佛在观众眼前展开一幅描绘时代风貌的画卷。

利用光影可以帮助塑造氛围和凸显情节,让观众可以更真切地融入故事当中,感同身受并产生共鸣。

比如雷东宝和宋运萍第一次去照相馆照相时为其打上了强烈的日光,暗示她的人生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总之,许多艰难往事早已随着历史向前的脚步被遗忘,但《大江大河》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那段岁月带回观众视线。

四十年的改革浪潮推动了时代巨轮壮阔前行,受时代和前辈馈赠的你我,也不可辜负这个时代,唯有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付永田.科技纪录片《创新中国》的叙事策略与价值理念[J].电视
研究,2018(09):61-62.
摘 要:《大江大河》是孔笙和黄伟导演、正午阳光出品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讲述了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先行者们在改革浪潮中摸爬滚打的故事。

叙事策略的构建与运用是《大江大河》在众多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中脱颖而出的基础,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主题和叙事美感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其在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和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大江大河;改革开放;叙事策略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4-0176-01
献礼剧《大江大河》的叙事策略与价值理念分析
白 飞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白飞,女,汉族,甘肃武威人。

研究方向:国际形象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