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应容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植被、动植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人文历史遗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成为了当前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顺应地域优势,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因此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优势。
比如一些山区地区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植被和动物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而一些盛产水果的地区可以发展农业产业,加工水果制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开发者应当深入研究当地的资源条件,根据当地特色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不应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旦资源开发不当,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破坏。
因此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方式,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山区旅游开发中,应该建设合理的观光设施和游览路线,避免大规模开发和过度开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当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在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可以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富饶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值。
同时也要促进当地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当地居民也能从资源开发中受益。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加强对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摘要】乡土地理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拥有的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本文从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及分类、开发方式、应用领域、可持续发展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乡土地理资源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注重加强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未来,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应注重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型,实现乡土地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应用、特点、分类、方式、领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问题、挑战、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概述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历史、文化传统等人文资源。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土地理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有效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增加乡村经济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乡土地理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优化利用,不仅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能提升乡村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及分类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色性。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 第三批优秀教师

历史培育室课题2014暑假理论学习心得
教师姓名:祝美时间:2014.9
暑假里聆听了贲新文老师的名师大学堂讲座,受益颇多。
这次贲老师讲座的的题目是“例谈“用教材教”的艺术与史料教学要旨”。
贲老师讲了“用教材的基本要求”,尊重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利用教材要服从于课标、创新使用能有利于教学、开发教材需服务于学生。
提出“用教材教不仅仅是理念的革新,更应该是教育教学艺术的追求与提升。
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贲老师还讲到“用教材教”的几大主要策略,如转化更换、破题明要、统整建构、深入剖析、适切展拓,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借鉴。
贲老师第二部分讲到了“史料教学”。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重新回到历史现场,但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的史料去感受历史,去尽可能的接近历史,运用史料教学有助于缓解初中历史课堂枯燥感,激发学生浓厚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效。
贲老师举了很多事例,如“不一样的长城”、新文化运动”、“祖国统一”等,对历史知识进行统整,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可以是知识主题,更应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等有关的触发点、兴奋点。
让我这个历史门外汉收益匪浅。
高中历史地方课程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桂林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例

考卷中设置了一定分值来考查地方史 。因
为, 只有这样 , 乡土历史课 程资源才 能得
到更为充分的开发 和更为有效的利用 , 依 附于开发与利用 乡土课 程资源 的诸 多先
进 教育理念也才能真 正物 化为学 生事实 上的综合能力 。
( 责编 白聪 敏 )
2 0 1 2年 3月 1 2日,值孙 中山先生忌辰 , 课题组王德利 老师带领学 生走上桂林街 头, 开 展 了“ 寻访 中山先 生桂林 足迹 ” 的 活动 ,并在孙 中山先生北伐驻 跸处——
放映 墓之 际 , 课题组老师 苏秋红 、 何 山涛 带领高一 年级学 生到七 星 广西师 范大学附属 中学高二年级有关 乡土历 史的研 究性 学 习结 题 大 会 。
三、 关 于在 新 课 程 中 开发 与 利 用 乡 土
我 校 利 用 其 历 史 资 源 开展 教 学 活 动 。
了前 面 ,美 国的历史课 程设 置 的模式 都
遵循“ 由近及远 ” 的原则 , 他们 的历史 教 育 通常都 是从 社 区和乡 土历史 开始 的 。 美国各州 以法律 的形式 明文规定 ,必须
的问题。 部分省市如上海市就已经在其高
4 . 开设选修课 。《 广西普通 高中课程 改革 实施方案》 指出 : 学校应根据本 校的
课程资源 , 有选 择地开设选修 模块 , 满足 学生个性化 的学 习需求 。课题 组将 搜集
分注重组织学 生开展乡土史方 面的史料
收集 和编 写工作 , 以亲 身参 与的形式 , 激
发 学生 的学习兴 趣和 培养 学生 收集 、 处
已经推进课程改革的各省 区, 乡
土历史教 学依然没 有体现 出其 应有 的地位 , 哪怕是辅助的地位 也未可得 。 这就使得高中历史学 科践行新 课程理 念被大 大地打
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应容

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隆昌县中心街幼儿园王应容导入:“编,编,编花蓝,花蓝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编好花篮去采莲,采莲没船怎么办?找个木盆当小船。
小兰采莲采得快,一会儿采满一小篮,回家打开小篮看,妈妈夸我是好小兰。
”这熟悉的旋律、清脆的歌声,伴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是否让你回到了那久违的童年?这就是我们中心街幼儿园《“爱我隆昌”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中的孩子们玩民间游戏的活动剪影。
一、概念界定及特点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本乡本土的自然地理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它包括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饮食文化等。
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
开发:在这里是指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对乡土教育资源的处理及决策的行为,以达到利用的目的。
开发乡土资源:是将本乡本土洋溢着乡土特色的多种资源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并施以体力和智力的劳动,以期能更好地利用、拓展、延伸。
对于学校而言,是将这种“乡土资源”最终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育人”的目的。
对于幼儿园而言,就是把乡土资源直接拓展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范畴,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乡土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乡土资源(融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它在以一种“无声”的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
针对幼儿来说:一是亲历性、具体化。
乡土资源是孩子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现实世界, 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能说出来画出来,十分形象具体;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
幼儿可观察、可触摸、可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下面就幼儿园中怎样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和大家做个交流。
二、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我们内江、资阳两市县地域辽阔,乡土资源丰富,我们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过程中,既要注重合理,又要遵循下列五项原则。
基于史料实证的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

基于史料实证的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是指在保护乡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讨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
乡土资源是指特定地域内所固有的土地、水域、气候、植物、动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人文要素。
其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通过研究史料,我们可以了解乡土资源在历史上的开发与运用情况,从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古代农业发展依赖于土地和水源,因此农作物的选择、田地利用方式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等都是重要的议题。
历史上的土地交换制度和农耕技术进步,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通过史料记载,可以了解到乡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古代的农田和弃品的利用,为乡村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基础。
乡村地区的手工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也为农村地区增加了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还涉及到文化传承和保护。
史料可以反映出乡土资源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
乡村地区的民俗风情、传统手艺等乡土文化是地方民众的精神文化支柱,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乡土文化的传统形式和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
理性开发与运用乡土资源需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不能简单地将历史经验套用到现实,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
要重视多元化的资源利用方式。
乡土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的利用。
要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单一化,保持乡土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要注重乡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不能以牺牲一方的利益来换取另一方的短暂利益。
要加强乡土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加强对乡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以保护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浅谈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作者:王河生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6期新课程标准强调,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尽可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情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一、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根据信丰县的特点。
我们选择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农业生产等几个专题进行教学资源开发。
下面就生态保护这一专题,谈谈我们是如何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来编写乡土教材的。
首先,我们走访了县水土保持局有关领导、专家,通过走访,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信丰县掀起被称为“搬山运动”的稀土开采热,由于无序和过度开采,导致稀土开采区森林被伐、农田毁坏、河塘淤塞、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据1997年卫星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638.2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2.2%,占山地面积的30.8%,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县域之一。
深刻教训使信丰县决策者认识到,发展经济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信丰县采取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农艺措施等多项治理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信丰是脐橙产地,素有“中国脐橙之乡”,在政府引导下,当地农民把发展脐橙产业与治理水土流失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即“一座山头一栋房,一片果园一口井,一个沼气一栏猪”,由于实施“猪沼一果”生态治理模式,当地农民实现了人均三亩果,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使这片昔日满目疮痍的“江南沙漠”变成了“山顶绿树成荫,山腰果树缠绕,山脚鸭欢鱼跃”的新景观。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史料实证的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

基于史料实证的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乡土资源是指以乡村为基础,以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综合体。
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是实现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通过实证的方式,分析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乡土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自然资源,同时还包括丰富的农畜产品、传统文化、乡土特色等人文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乡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旅游业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景观价值。
在农田利用过程中,还可以采取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还可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防止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乡土资源还可以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还可以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为了理性开发与运用乡土资源,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加强乡土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乡土资源的类型、分布和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制定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划,明确开发的方向、重点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隆昌县中心街幼儿园王应容导入:“编,编,编花蓝,花蓝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编好花篮去采莲,采莲没船怎么办?找个木盆当小船。
小兰采莲采得快,一会儿采满一小篮,回家打开小篮看,妈妈夸我是好小兰。
”这熟悉的旋律、清脆的歌声,伴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是否让你回到了那久违的童年?这就是我们中心街幼儿园《“爱我隆昌”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中的孩子们玩民间游戏的活动剪影。
一、概念界定及特点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本乡本土的自然地理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它包括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饮食文化等。
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
开发:在这里是指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对乡土教育资源的处理及决策的行为,以达到利用的目的。
开发乡土资源:是将本乡本土洋溢着乡土特色的多种资源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并施以体力和智力的劳动,以期能更好地利用、拓展、延伸。
对于学校而言,是将这种“乡土资源”最终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育人”的目的。
对于幼儿园而言,就是把乡土资源直接拓展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范畴,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乡土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乡土资源(融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它在以一种“无声”的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
针对幼儿来说:一是亲历性、具体化。
乡土资源是孩子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现实世界, 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能说出来画出来,十分形象具体;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
幼儿可观察、可触摸、可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下面就幼儿园中怎样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和大家做个交流。
二、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
我们内江、资阳两市县地域辽阔,乡土资源丰富,我们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过程中,既要注重合理,又要遵循下列五项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幼儿在其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乡土资源,教师在进行乡土资源的挖掘时,要按照当地的生活方式,注重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材料,创建生活化教学。
开发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如:我们隆昌教师、家长常会带幼儿到古宇湖、石牌坊去游玩,孩子们常常被秀丽的古宇湖和雄伟的石牌坊所吸引,所以,我们就把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三古”风光纳入了幼儿园园本课程。
2、兴趣性原则。
幼儿的认知是以兴趣为主的,因此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我们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传统饮食、民间游戏等内容进行有效利用。
如隆昌的孩子喜欢吃又香又辣渔箭的红豆腐,又甜又脆的天峰寺的西瓜,资中的孩子喜欢吃归德镇、甘露的大五星枇杷、罗泉豆腐、南果一绝的塔罗科血橙;威远的孩子喜欢吃又香又甜黄老五花生糖等。
3、经验性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家乡的事物往往有很多接触,形成了已有的经验,开发的资源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
如幼儿知道普润的桃花鲜艳美丽;春节要舞狮、耍龙等,因此我们围绕这些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展主题活动,以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社会情感体验。
4、适应性原则。
遵循适应性原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乡土资源的开发必须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和需要有目的地开发。
二是指开发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共性特点,还要考虑幼儿的具体特殊情况。
三是指开发内容应把握时代特征,做到去芜存菁(迷信的、暴力的、色情的、消极的、灰暗的就去掉,仁、孝、义、真、善、美就保留下来),更好地吸收传统地域文化的精华。
5、经济性原则。
遵循经济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在开发乡土资源过程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实现“成效经济”。
所开发的乡土资源是易得到、花费少、用处大的。
《纲要》指出,应“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在开发乡土资源时,应尽量选择幼儿身边的物品,材料易获取,结构化程度低,不以材料的昂贵、复杂为目标,要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应坚持“空间经济”。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及周围社区的丰富乡土资源,不舍近求远。
三、开发——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周围环境、社会可供利用的乡土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开发的依据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2、符合青少年思想德育建设的需要3、乡土资源理论作为指导:(1)“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
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他其实要叫学生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上去运用环境的活势力,以培植他自己的活本领。
(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其天赋条件,提高人的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教育空间具有开放性。
幼儿园已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机械地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灵活安排与适当组合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3)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幼儿园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乡土资源,包括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以达到深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4)幼儿园特色文化建构理论:特色文化是具有稳定特色的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成长的灵魂与标志。
幼儿园文化,它反映了一个幼儿园长期被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对外的一种形象和文化积淀。
如我园校园文化……(二)开发的方式1、挖掘。
乡土资源开发,首先取决于挖掘。
怎样挖掘:首先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哪些题材需要挖掘?这些题材分布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一看、二听、三访、四写、五行”的方法去挖掘教育资源。
一看:组织幼儿和老师走出幼儿园外出参观、考察,让孩子和教师对家乡历史变迁,建设发展,人文景观等有初步的直观感性认识。
二听:组织幼儿听一听本地的民间故事、民谣、儿歌,使幼儿对教育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如利用民谣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给幼儿讲家乡的传说。
三访:通过对家乡知名人士、企业名人、历史见证人等的采访,使幼儿在已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和事,产生崇敬与热爱。
四写: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教师撰写教育笔记,预设和生成教学设计,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所获得的真实感受,借助笔尽情地表达出来。
五行:组织幼儿开展具体的行为实践活动(如:拜师学艺、为民服务、互助互爱等)。
内江、资阳市各县市都山水田园之美,风景名胜之多,民殷勤富,为历代名人游客留连往返。
我们经常组织师生走出去挖掘乡土资源。
如我们每年组织教师到古宇湖游玩,老师们也自发的到云顶古寨赶鬼市、到天峰寺看桃花、。
从哪些地方去挖掘:(1)在地名沿革、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语言文化乡土资源中挖掘。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从中挖掘。
内江、资阳市《县志》、《市志》、《文史资料》、《隆昌古今》、《隆昌石牌坊文史资料专集》、《隆昌石牌坊》、《隆昌故事》、《资中的传说》等文献资料中,挖掘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中的乡土资源,挖掘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教育意义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
如通过查阅《隆昌故事》一书,我们发现它是一本具有很强趣味性、可读性、感染力的宣传隆昌文艺性读物,是隆昌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遗产,有具有隆昌地域特色“石燕金鹅迎双凤,春牛洗马望迴龙”和“响石山,山石响,石响山不响,流水沟,沟流水,水流沟不流”的楹联故事,有圣灯山、鲤鱼跳龙门、母猪岩和乱石包、大佛坎和三块石、白鹤桥、臭水井、塔山坡等地名沿革故事。
这些故事,千百年来在隆昌民间广为流传,令人耳熟能详,其精华部分分别被搜集整理编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内江市卷、四川省卷和全国集成卷。
(2)从自然景观中挖掘内江、资阳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
主要自然资源有:威远的威煤、隆昌的天然气、资中的盐卤、内江的砂金、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矿泉水、建筑用砂岩、简阳的河道砂石等。
主要自然景观有:资中的白云峡景区湖水澄碧、山林葱郁,有“川中小三峡”之称,白云山亦誉为“川中林海”。
有景观奇特的罗泉溶洞群和青眉山溶洞,还有九龙峡、龙江湖景区。
隆昌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古宇湖,集山林、甘泉、溶洞飞瀑、圣灯山的“圣火”(地表浅层天然气)为最具特色的景观。
威远三湖──白牛寨风景名胜区,以川中丘陵中的船石湖、葫芦口湖、长沙坝湖三湖相连为主体,集湖水、群山、奇石、山泉、古刹、森林为一体,是避暑、度假之佳地。
简阳有三岔湖,湖周山区有幽美险峻的丹景山、张飞营、乾封庙、三峨眉、牛角寨、石洞沟等景观。
三岔湖湖水晶莹、山水交融、群岛争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3)从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中挖掘内江、资阳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殿堂庙宇、禅林寺院、楼台亭阁、建筑群落、塔影桥虹、石刻壁画等无奇不有。
内江市内有大洲广场、大千广场、沱江城区防洪堤、张大千纪念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中川第一祥林”圣水寺、川南著名的尼姑庵西林寺。
资中有文庙、武庙、清代一条街,重龙山灵崖泉韵及北岩摩崖造像,东岳庙、永庆寺、南宋建筑大东门城楼,唐代建筑甘露寺(以壁画著称)和唐明渡双塔、三国时期初建的罗泉古镇(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隆昌的川南明珠古宇湖,石化圣地圣灯山,梦幻奇峰云顶山,立体史书牌坊群。
威远的静宁寺,以凤凰寨、向家寨、人和寨、清风寨、铧头寨等为代表的古山寨群落、红村石油会战遗址及油气田群、威煤小火车、威钢旧址、骡马古道、葫芦口长沙坝河口水库群、老君山俩母山等。
安岳有石刻、木门寺,雁江半月山大佛,简阳有龙泉湖、三岔湖、圣德寺白塔,乐至陈毅的故居、报国寺等,都是著名的名胜古迹。
(4)在名人轶事、民间艺人、传奇人物中挖掘乡土资源内江、资阳素有“文化之乡”美称,人文荟萃、英杰出。
有名垂青史的苌虹、邵子南、范长江、黄复生、陈毅等先贤、英豪,有为世界所瞩目的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张善子、公孙长子等。
隆昌有传奇人物为主的“王莽子趣事”、“肖三三传奇”、“蓝伯熙显神功勇救壮丁”传奇故事;有以古牌坊为线索的“牛树人德政”、“陈石匠砸牌坊”、“猛虎拜孝子”石牌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