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游离肱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效果满 意。( 4 )供 区与 受 区为 同侧 肢体 , 采用 臂丛 面长宽各放大约 l e m的皮瓣 。先作血管蒂部及皮瓣后 侧缘切 用 4例 , 病人易于接受 。本组有 3例为第 一掌骨 口, 切开深筋膜 , 见 有血 管皮支进 入皮 瓣后 , 循皮 支显露桡 侧 麻醉就可完成手术 ,
副动脉后支 , 保护 其向肱骨 下段 外侧半 发 出的骨膜 支。然 后 合并有掌骨头及 软组织 缺损 , 术 中掌指 关 节作 了融 合 , 术后 其余 均为优。 再切开皮瓣 前缘 , 将肱 桡肌 牵 向前 , 肱 三头肌 牵 向后 , 显露 桡 随访功能为 良, 侧副动脉后 支及骨膜支 。在肱 骨下段外侧半 根据术前 的手部 3 供 受区处理注意要 点 供 区切 取时 就保 护好骨 膜支 , 有 骨缺损长度及大小用 电锯切取骨 瓣 , 其 中切 取骨膜 时较 骨块 长宽各增加 1 —1 . 5 e a, r 向近端游离桡侧副动脉至桡神经 沟部 , 部分骨膜支穿透骨膜表层肌 肉 , 切取 时可 携带部分 肌 肉。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 2例 , 女性 7例 ;年龄 l 8~5 2岁 ,
平均 3 8 . 5岁 。致 伤原 因 :冲压伤 1 6例 , 绞压 伤 3例。右手 损 , 效果 明显 。我们 认 为, 在 修复 手部 软组 织 缺损合 并有 骨 1 3例 , 左手 6例 。损 伤情 况 :手背 、 手 掌穿 透伤伴 第一 掌骨 缺损 1 3例 ;手背软组织缺损伴第一 掌骨缺损 2例 、 第二掌骨 缺损 4例。皮瓣缺损大小为 3 e a× r 3 e a~ r 8 e m×1 0 e m, 骨缺损 长度为 2 . 5~ 4 . 0 e m。所 有病例 均采 用游离 上臂外 侧骨皮 瓣 移植 I 期修复创面 。
小型游离皮瓣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中图 分 类 号 : 2 . R6 2 1 文中很常见, 尽管组
织缺损面积小, 但由于手部皮肤特别是掌侧皮肤的特殊性,
指手背静脉吻合, 携带神经的可选择与指固有神经或尺桡神
小型游 离皮瓣在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刘成 龙 , 安 民 , 宁, 靳 庄 于博 , 闵少雄
( 方 医科 大 学珠 江 医院 骨 科 中心 , 东 广 州 5 0 8 ) 南 广 1 2 2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小 型游 离皮 瓣 在 手 部 小 面 积 软 组 织 缺 损 修 复 中 的应 用 。 方 法 2 0 0 3年 4月 至 20 0 6年 8月 , 五 2 9
维普资讯
实用骨科杂志
第 l 卷 。 8期 , 0 7 8月 3 第 20 年
・49l ・
E ] 王 亦 进 , 新 全 , 春 和 。 膝 关 节 骨关 节 炎 合 并 膝 6 郭 管 等. 内翻 、 骨 高位 截 骨 的 治 疗 [] 中 华 骨 科 杂 志 ,0 0 胫 J. 20 ,
移植到受区, 分别与受区 l 条动静脉吻合, 供区直接缝合。 15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 本组共 8例, . 沿豌豆骨与肱骨
上皮支皮瓣 8 骨间背动脉皮支皮瓣 4 足底内侧皮瓣 3 例, 例,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1 1 , 4 。2 例游离皮瓣全 ~1 h 平均 9 h
内上髁连线两侧设计皮瓣, 豌豆骨近侧 4 m为尺动脉腕上 c
种共 2 9例 不 同 小 型 游 离 皮 瓣 修 复 手 部 组 织 缺 损 病 例 , 其 手 术 方 法 、 对 临床 效 果 、 院时 间等 方 面 进 行 总 结 。结 果 住
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深 筋 膜下 由皮 瓣 近 端 向远 端 游 离 , 部 保 留约 3 0 蒂 .
复 。应 用桡 神经 浅 支 伴 行 血 管 皮瓣 修 复 , 手术 操 作 简单 、 安全 , 果 良好 。19 效 9 1年 ,etl 等 … 研 究 了 Br l ei 前臂 内侧 、 侧皮 神经 的伴 行 营养 血管 , 出 了皮 神 外 提
形 状作 成 布样 , 供 区画 线 设 计 , 在 皮瓣 设 计 原则 是 : ① 点 : 骨 茎 突 近 端 30c 处 , 皮 瓣 的旋 转 点 。 桡 . m 即 ② 线 : 窝 中外 13处 至桡 骨茎 突 的连线 。③ 面 : 肘 / 前 臂桡 侧 。 124 手术 操作 : 先行 蒂部 切 口, 真 皮下 向两 .. 首 于 侧 游 离至 轴线 旁 15c 切 开 皮瓣 的 四周 皮 肤 , . m, 在
CHEN Zho g ua nh
Yih i e t lHo ptlo iy i 2 6 0 s u n r s i fL n iC t 7 4 0 C a a y。
【 bt c】 O jcv T v ta e fcosi fp i prc ac d r dvs li r ai iad A s at r bet e onei t t f t n a t s e i b nhor i n v a e e pin s n n i i sg eh ee k wh u f a r f l il fa a e e n l ss n e r g k
手背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l r e a t e d wi t h r e t r o g r a d e f a s c i a l f l a p t 0 r e p a i r d. Se v e n c a s e s o f l h e m .c oi n c i de t h e c u t a n e o u s n e r v e o f
T h e d e f e c t mi n i mu m a r e a i S 2 . 5 c m x 2 . 0 c m a n d t h e m a x i mu m a r e a i S 5 . 0 c m x 3. 0 c m .Th e s e we r e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3年 6月第 2 2卷第 1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e s t h e t i c Me d i c i n e . J u n . 2 0 1 3 . Vo 1 . 2 2 . N o . 1 1
1 1 5 1
[ 中图分 类号] R 6 2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3 ) 1 卜1 1 5 卜0 3 Appl i cat i on o f dor s al r et r ogr ade f as ci a f l ap of h an ds i n t h e oper at i on of f i n ger s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l a s t i c S u r g e r y , T a i s h a n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T a i s h a n 5 2 9 2 0 0 , Gu a n g d o n g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u s e o f h a n d r e v e r s e f a s c i o — c u t a n e o u s f l a p i n c l i n i c a I e f f e c t 0 f
趾侧方皮瓣在手指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摘 要】 目的
总结游离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皮肤 软组织缺损 的临 床疗效 。方法
对2 5例手指 皮肤软 组织缺损 患者采用 游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 其中 1 例 出现 皮
离胫侧皮瓣修复手指侧方及侧方偏指腹皮肤软组织 缺损 。回顾性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意。结论 游离趾侧方皮瓣是修 复手指皮 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
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 康 的常见 肿瘤 之一 , 汪建 平 认 为此 类 疾病 >4 0岁 为 高 危 人 群 。另 文 献 报 道 直 肠 指 检 范 围 内 7 5 % 的直肠 癌可通过 直肠指 检查 出 , 与本文 检查 直肠肿 瘤 的初 诊 准确率及高发年龄均相符合 。同时我们也应 注意直肠 指检也 存 在一定缺点 , 由于某些疾 病在 初始 阶段 并不突 出 , 检查 可以 出 现漏诊 、 误诊 , 这 就要求 外科健 康医生 在直肠 指检时 候要 细心 、 耐心, 加强掌握好有肛肠 的解 剖生理 的理 论学习 和实操训练 , 并 在检查前向被查者告 之该体 检项 目的意义 , 并 说 明此 检查 中可
时不断加强其体检 医生操 作规 范化 培训 , 对于尤 其是对 高危 人 群肛肠相关肿瘤 的早期诊断 和及 时干预 , 具有重要 意义。
4 参 考 文 献
[ 1 ]吴 在 德. 外科学 [ M] . 第 5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001: 5 52.
[ 2 ]陈志斌 , 王志荣 , 高飞. 肛 门指检 在外科 的临床 意义 [ J ] . 中 国普通外科杂志 , 1 9 9 3 , 2 ( 3 ) : 5 6 .
河南 外 科 学 杂 志 2 0 1 3年 1 1 月第 l 9卷 第 6期 HE NA N J O U R N A L O F S U R G E R Y N o v . 2 0 1 3, V o 1 . 1 9 , N o . 6
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在手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在手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介绍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手指组织缺损中应用。
方法对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血管蒂的腕横纹游离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
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8 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血管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供区直接缝合,伴有肌腱缺损一期行掌长肌腱移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掌浅支;游离皮瓣;手指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48-01手指组织缺损是手外科常见的外伤,修复的方法很多,包括邻指皮瓣、腹部皮瓣、指动脉皮瓣、筋膜蒂皮瓣等这些传统术式[1],虽手术操作简单,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术式术后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供区需植皮,手部疤痕明显,影响手指活动,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穿支皮瓣的发展,应用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对20例手部皮肤缺损采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7-50岁(平均23岁)。
指背14例,指腹6例。
损伤原因:机器绞伤10例,碾压伤6例,电刨伤4例。
其中15例患者均为手部皮肤缺损,伴有指骨、肌腱外露,其中11例伴有肌腱缺损,皮肤缺损面积为(1.5-2.8)cm×(2.0-5.0)cm。
修复时间:20例均为急诊手术。
修复方法: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肌腱缺损的行掌长肌腱移植,供区皮内缝合,术后常规抗凝等治疗。
1.2手术方法受区彻底清创,骨折行克氏针固定,肌腱断裂的行端端吻合,创面彻底止血.在创缘近端内显露相对应的指动脉和背侧静脉,并分别标记之,测量皮肤缺损的面积。
皮瓣设计:根据手指皮肤缺损范围、形状在腕横纹处设计皮瓣,长、宽应比实际缺损面积大2-3 mm,以桡动脉掌浅支在腕部体表投影(近侧腕横纹桡侧缘至舟骨结节尺侧连线)为皮瓣的轴线。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参考模板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关键词】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手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皮肤缺损外,常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肌腱的外露或缺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
如选用适当的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
2004 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不同种类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8 例,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 例,男25 例,女13 例;年龄18~52岁,平均38.5 岁。
伤因:均为外伤所致。
损伤部位:拇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16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22例。
缺损面积3.0cm×2.5cm~2.0cm×1.5cm,均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
1.2 手术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情况选用以下6种方式修复:(1)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神经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掌侧创面5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5cm×5.5cm。
(2)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创面5例,掌侧创面1例,虎口区创面3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4.0cm×8.0cm。
(3)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6例,修复手指中、近节掌侧创面5例,背侧创面6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3.8cm×6.5cm。
(4)拇指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桡侧软组织缺损4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0cm×5.0cm。
(5)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例,最大面积为2.2cm×3.2cm。
(6)废弃指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虎口、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面积分别为4.0cm×5.0cm、3.0cm×4.0cm。
1.3 术后处理石膏托制动患肢2 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解痉等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及肿胀情况。
2 结果38 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4 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考虑为血管蒂部缝合过紧及组织水肿引起,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恢复了红润色。
游离皮瓣在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Y E R u n x u a n Y U A N H u n Z HO N G S o n  ̄i e
De p a r t me n t o f Ha n d S u r g e r y , L i a o B u Ho s p i t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C i t y , Ga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Do n g g u a n 5 2 3 4 0 0 , C h i n a
短 患者的康 复时间并减轻其心理负担。
【 关键词】 游 离皮 瓣修 复 ; 手外伤 ; 临 床 效 果
[ 中图分类 号】 R 5 9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4 ( b ) 一 0 0 0 6 — 0 2
Fr e e F l a p i n Ha n d Tr a u ma i n Cl i n i c a l Ap p l i c a t i o n
论
著 游离皮Leabharlann 在手部小 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叶润轩 袁 慧芸 钟松杰 5 2 3 4 0 0 广东省东莞 市寮步医院手外科 . 广东东莞
【 摘要1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皮瓣治疗手外伤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 院收治 的 8 0 例手外伤小 面积 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平 均分组 , 治疗组 4 0例应用 吻合血 管 、 神经 游离皮瓣 移植 创面进行 修复 ; 对 照组 4 0例予 以传统 常规 皮肤创 面植 皮手术 。 总结并对 比两组术后手指外观 、 感染状况 、 感 觉恢 复 、 并发症等情况 。 结果 两组手外伤患者经修 复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照组采用胸脐皮瓣,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vs 87.5%,75.0% vs 43.8%),且在感觉功能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感觉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皮瓣;手部皮肤;软组织损伤;临床效果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属手部常见损伤,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缺损程度逐渐复杂化。
作为人体重要的劳动器官,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其在创面覆盖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且对美观效果要求较高,因此,在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上,需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皮瓣实施修复,以保证手部外形及功能的有效恢复[1]。
本研究就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8年2月~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7~53岁,平均(36.04±
2.58)岁。
其中左手受伤12例,右手受伤20例,缺损部位包括手背13例(其中伴手腕、前臂4例),手掌6例,手掌+手背5例,手指5例,全手3例。
按照就诊顺序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6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受损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胸脐皮瓣对缺损部位实施修复,具体如下:以患者脐部与肩胛下角连线作为轴线,脐旁外上方3 cm为轴点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采用会师法,注意在游离切取皮瓣过程中,尽量保留血管皮支附近深筋膜层2 cm×2 cm,并将其余的脂肪组织切除。
对创面进行常规清创、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皮瓣与受区进行吻合覆盖。
1.2.2观察组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缺损部位实施修复,具体如下:以患者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作为轴线,轴线中点上方2 cm处作为轴点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采用逆行法,并根据受区需要实施切取,注意在切取皮瓣过程中,尽量保留血管、神经及局部肌肉,并将皮瓣与受区进行吻合覆盖。
1.3观察项目与指标①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②手部功能:根据TAM评分,对两组手部功能进行对比,判断标准如下:优:关节活
动正常;良:改善程度>健侧75%;中:改善程度为健侧50%~75%;差:改善程度<健侧50%[2]。
③感觉功能:根据BMRC(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判标准,对两组感觉功能进行对比,标准如下:S0:感觉完全丧失;S1:存在深部痛觉;S2:存在表浅痛觉与触觉;S3:存在表浅痛觉、触觉及两点辨别觉;S4:感觉正常[3]。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1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且外形良好,成活率100.0%;对照组16例,成活14例,成活率87.5%,其余2例皮瓣因感染坏死。
观察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手部功能比较观察组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75.0%,对照组为4
3.8%,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3两组感觉功能比较两组感觉功能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为临床常见软组织损伤类型之一,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而且对其美观状态等产生严重影响。
皮瓣修复为临床治疗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不同皮瓣修复手术产生的临床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皮瓣选择尤为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皮瓣的血供、氧供对修复效果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32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胸脐皮瓣(对照组)与腓动脉穿支皮瓣(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皮瓣成活率、手部功能及感觉功能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赵国红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可对软组织缺损进行有效修复,改善微循环,促进手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振,李忠,刘雪涛.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在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10(08):40-42.
[2]邓葵,卢耀军.不同术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3,09(03):181-183.
[3]王希宁,刘勇.不同带蒂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3,16(08):733-734.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