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合并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进展
上肢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的治疗

上肢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的治疗黄飞;朱新宏;赖爱宁;于凤宾;陶德刚;郭龙【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及前臂软组织脱套伤利用全厚皮片及减张后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7年6月,采用修剪脱套皮缘成全厚皮片,并在脱套皮肤上作纵行减张,创面彻底止血,VSD修复创面22例,上肢皮肤脱套面积16 cm×10 cm~28 cm×20 cm.结果临床应用22例,15例全部成活,7例皮缘小部分坏死,经再次植皮创面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5年,皮肤成活质地好,色泽正常,上肢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结论利用脱套皮肤减张,创面彻底止血,辅助VSD创面吸收,能减少皮下积血,增加脱套皮肤与创面肌肉的接触面积,提高皮肤成活率,并与健康皮肤质地相似,修复效果好.【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3页(P274-275,277)【关键词】皮肤脱套伤;显微外科;修复;VSD【作者】黄飞;朱新宏;赖爱宁;于凤宾;陶德刚;郭龙【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建中心, 浙江湖州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建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建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建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建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建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临床上时有发生,多伴有骨及肌腱外露,易并发感染及组织坏死。
修复创面虽有多种方法,但达到满意效果较棘手。
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临床处理非常困难,VSD的应用为临床处理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带来希望。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8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2月到202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治疗,试验组接受FVP治疗,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Ⅰ期愈合率、手指功能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Ⅰ期愈合率、手指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手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若未能够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手指功能出现永久性损伤,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
手术是医生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法等两种方式[1],通过临床实践表明,相比于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法能够获得更佳的效果[2],为此本研究将对两种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8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2月到202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9例与11例,年龄平均值是(36.4±0.6)岁;试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0例与10例,年龄平均值是(36.8±1.1)岁。
1.2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均为手指软组织缺损;②病人同意使用研究中的手术方案。
1.3排除标准:①未具有较高的治疗配合度;②患有重大疾病患者。
1.4方法对照组接受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治疗,对患者实施臂丛及硬膜外麻醉,使用气压止血带止血。
实施常规清创,若患者同时存在骨质缺损症状,则取髂骨移植于骨质缺损处,并用克氏针固定;若患者同时存在肌腱缺损症状,则选择取掌长肌腱移植,寻找1条指固有动脉及指背静脉,或者掌侧浅静脉。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cm×3.0cm~3.0cm×2.0cm。
结果:8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
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皮瓣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手指中、末节掌侧或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修复方法较多,效果各不同。
传统的修复方法如邻指皮瓣、腹部带蒂皮瓣等存在有手术次数多、住院时间长等缺点[1]。
随着显微外科的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的微型皮瓣游离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们自2019年12月~2023年6月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中节掌侧或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术后皮瓣感觉、外形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岁-40岁,平均28岁;伤指: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2例;手指中节掌侧缺损3例,末节掌侧缺损2例,指端缺损3例;致伤因素:冲压伤4例,皮带绞压伤3例,电刨伤1例。
手指缺损面积为:3.5cm×2.5cm~2.5cm×1.5cm。
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3h。
1.2手术方法完善术前准备后,采用臂丛阻滞麻醉,臂上段上气囊止血带,常规对患指进行清创,克氏针固定骨折,修复肌腱。
若伴有肌腱血管神经缺损,则标记并测量所需移植长度。
根据创面大小在腕部设计皮瓣,皮瓣以桡骨茎突近端桡动脉搏动点与舟骨结节尺侧缘连线为桡动脉掌浅支体表投影,以此线做为皮瓣轴线设计皮瓣,先于桡动脉搏动点皮瓣设计缘切开,解剖出桡动脉掌浅支,确定其存在并进入皮瓣后,适当分离与两旁的伴行静脉,于掌长肌腱上方分离出正中神经掌皮支,如伴行静脉口径较小或缺如可游离皮瓣浅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
四肢软组织缺损健康指导

四肢软组织缺损健康指导1.一般护理:根据采取的麻醉方式实施麻醉后护理常规。
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体位的护理:根据手术方式(清创术、封闭负压吸引术、植皮术、皮瓣修复术),取合适卧位。
行清创术、封闭负压吸引术、植皮术患者,抬高患肢20~30°,在病情允许下,尽量早日下床活动。
行皮瓣修复术患者,卧床7~10天,根据医嘱平放或抬高患肢20~30°,避免患侧卧位,皮瓣置于正确位置且不受压为宜,患肢放在舒适且稳固的位置,以防止皮瓣受到牵拉,保证皮瓣良好的血液循环。
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循序渐进地下床活动。
3.管道的护理:正确连接各种管道并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折叠、受压等。
4.引流液的护理:观察引流液情况,如性质、量、颜色、气味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刀口渗出及疼痛的护理:观察患者刀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出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观察刀口疼痛情况,如疼痛的程度、性质及镇痛泵的应用效果,根据疼痛评分情况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以防疼痛导致血管痉挛或血循环障碍。
6.灯烤的护理:持续灯烤时,保持灯距在30~50cm,以防止局部温度过低,导致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
7.移植再植组织的血循环观察:包括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时间、针刺或小刀口放血情况。
8.术后用药观察:应用药物时,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9.留置导尿的护理: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阻塞、折叠,并严密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做好记录。
10.环境准备: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C,湿度50~60%。
适当通风,禁止患者、陪人吸烟,以防烟碱导致血管痉挛或血管栓塞。
11.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促进刀口愈合,防止便秘,应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患者,遵守相应的疾病饮食原则。
12.心理护理:增加治疗信心,防止情绪不稳定导致血管痉挛。
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吴学仪;崔涛【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封闭负压引流(VSD)对皮肤软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清创后VSD负压吸引;选择30例采用清创后换药处理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观察终点(术后1周)均可见肉芽组织,但观察组的肉芽组织更丰富,其中39例患者可游离植皮术,13例患者因创面较大和较深暂不行游离植皮术,无感染;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一般,创面黯淡,7例患者宜行游离植皮术,8例患者有异常分泌物等感染迹象.结论 VSD负压吸引可加速皮肤软组织缺损肉芽组织的生长,减少创面感染等并发症,缩短游离植皮的时间.【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3(022)009【总页数】2页(P836-837)【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VSD);肉芽组织;皮肤软组织缺损【作者】吴学仪;崔涛【作者单位】山东莒南县人民医院,276600;山东莒南县人民医院,2766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能量暴力越来越多,皮肤软组织缺损发生率逐渐升高。
选择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尤为重要。
我院对2011-01—2013-02收治的52例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VSD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7~45岁,平均年龄25岁;上肢17例,下肢3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10 cm以上,无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给予创面清创后VSD治疗。
对照组(普通换药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0岁,平均年龄26岁;上肢8例,下肢2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10 cm以上,无糖尿病等内科基础疾病,给予清创后换药处理。
两组患者均无骨及肌腱外露,抗生素应用的时间和剂量相同,均有专业的医生给予创面清创换药,1周后拆除VSD装置,比较两组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NPWT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论文

NPWT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智能创伤负压治疗系统(npwt,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rapy)在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评价。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76例,随机分为npwt治疗组36例;对照组40例为传统治疗组。
治疗组行“清创术加npwt治疗”,术后进行常规抗破伤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
对照组行常规清创、包扎、换药、抗感染、抗破伤风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创面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植皮存活率,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npwt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创面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植皮存活率及治疗费用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见表)均有明显差异(p<0.01)。
结论:npwt能有效保护创面,减少抗生素用量,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植皮所需的时间。
【关键词】智能创伤负压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10-01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费时、费力、费用昂贵、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2年来我们应用nwwp技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创伤病人取得满意疗效,建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药资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8-75岁,平均38岁。
上肢6例,下肢30例,皮肤缺损面积10cm×8 cm~28 cm×25cm不等。
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7-72岁,平均36岁,皮肤缺损面积8cm×9cm~30 cm×28 cm。
1.2材料:为山东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业创伤敷料、耗材,新型医用聚氨脂(pu)聚乙烯醇(pva)泡沫,敷料具有极好的透水、透气性能。
可以确保负压,阻止细菌浸入和抑菌作用,良好的生物相融性,对机体无毒无害,具有保护新生组织加速创面愈合,止血镇疼等功能,为创面创造一个有利肉芽组织生长的环境,整个系统包括: (1)耗材 (2)多种连接头 (3)多种规格粘胶贴膜(4)各种专业引流管(5)zn100智能负压吸引器。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探讨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探讨发布时间:2021-02-24T14:42:23.4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期作者:韩茂金朱忠义[导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韩茂金朱忠义平阴县孝直镇中心卫生院山东省济南市,250400【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的医院接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结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采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症状,能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创面愈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安全性。
【关键词】负压封闭技术;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创伤后软骨织损伤是临床外科疾病常见症状,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车祸损伤,机械损伤以及重物撞击等,创面较大会造成临床感染,严重的会出现骨髓炎等症状。
临床治疗需要修复患者创面以及刺激受伤部位肉芽组织生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新型的促进各类创面愈合的治疗手法[1],对患者创面进行负压治疗,能够清除创面的细菌以及病变组织,提高愈合率。
因此,本研究以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对象,探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的医院接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56.24±4.0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钝器碾压14例,机械绞伤10例;受伤部位:上肢21例,下肢19例。
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失的修复、方法选择

(一),按缺损发生的时序分;
1 伤后时缺损:
(二),按缺损发生的时序分;
2 延期缺损(7—15天):
(三),按缺损发生的时序分;
3 延期缺损(二周后):
二,按缺失的面积大小分
1小面积缺损 (< 5cm2 )
二,按缺失的面积大小分
• 2 中等面积缺失 (> 5CM,<10CM):
二,按缺失的面积大小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议采用的下肢截肢相对适应证
1)Ⅲc型开放性骨折 2) 下肢及对侧足的挤压伤 3)明显的胫骨缺损,或伴有严重的膝或踝关 节损伤 4)50岁以上患者的Ⅲc型开放性骨折 5)分离性、完全性主要神经损伤 6)设施技术欠妥
五,软组织缺失的修复重建
• 无指征做简单的手术时,应用皮瓣肌皮瓣 转移或移植是有效的方法。 • 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创面应遵从其基本原则。
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失 修复/方法选择
•
软 组 伤织 的缺 严失 重是 后肢 果体 损
软组织损伤,是高能量损伤中最 重要的部分,而软组织缺失肯定是肢 体损伤的严重后果之一,常常对伤肢 的最初,有时甚至是最终的治疗起决 定性作用。
•
很遗憾
• 由于传统上,创伤和骨科的实踐都集中在 骨胳和关节损伤的治疗上,直至现在骨折 在肢体创伤的治疗中还是占主要地位 • 出于各种原因,至今,许多的骨科医师对 肢体创伤后软组织损伤及缺失的认识,了 解,评估,处置重视不足 • 这个领域的进展也不能令人滿意
手和腕;能从前臂掀起的带蒂皮瓣很多,各有适应证
下肢 :骨盆环和大腿、膝和小腿,踝和足
骨盆环 前部的开放伤是顺行股前外侧皮瓣的很好适应证
下肢
:膝和小腿近侧 ;逆行股前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创伤或烧伤致手部合并上肢大面积软组织 缺损,深部重要组织裸露或缺损者并非少见,为保存 或恢复手部与上肢功能,多在急诊修复。由于创面巨 大,在修复时有一定的难度,现就我院治疗经验,结 合文献报道,重点介绍其修复进展。 1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 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血管 的解剖学研究,使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已发 展到顶峰。由于该技术能一期修复创面、住院时间 短、恢复快、病人愿意接受。范启申[11介绍手部严重 组织缺损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一期功能重建657 例,其中采用巨大胸脐皮瓣或携带腹直肌的胸脐皮 瓣,修复与重建手部合并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 损372例。其根据创面大小与形状,在胸腹部设计皮 瓣,先在腹股沟处解剖出腹壁下血管,如血管未有变 异,再解剖出血管的腹直肌段,向上解剖达脐旁并在骨膜下游离踝上支至胫骨嵴。切开皮瓣的 四周,在骨膜外深筋膜下朝踝上支掀起皮瓣,使皮瓣 完全游离。再沿胫前动脉向下切开皮肤直至足背皮 瓣上缘。显露足背动脉起始部,沿足背皮瓣四周切开 皮肤,并在趾伸肌腱表面,向足背动静脉血管轴掀起
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最大22cmxl4cm,股前内侧皮瓣 最大14cm×12cm,皮瓣全部成活。股前双叶皮瓣移植 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血管要吻合好, 但股前内侧皮瓣血供变异较多,术前要充分考虑。刘 会仁等n3】应用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 损与功能重建2例。1例前臂绞伤,背侧皮肤和1—5 指伸肌群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x6cm,肌瓣面 积为25cmx7cm;另1例为外伤后严重前臂缺血性肌 挛缩,皮瓣切取面积为18cmx7.5cm,肌瓣面积为 16cmx2.5cm,神经切取长度分别为5cm和6cm。手术 先切开皮瓣的外缘,找到皮穿支,由穿支的肌门开始 向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解剖穿支血管,切取皮瓣, 使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为蒂的皮瓣。皮瓣切 取完成后,根据股前外侧肌肌支血管情况,设计要切 、取的肌瓣,同时要选好供应该肌瓣的神经。切取带血 管神经蒂的包括两端为腱性结构的肌瓣,使呈以旋 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与股神经分支为蒂的肌瓣。移 植肌瓣重建伸指功能,皮瓣覆盖创面。朱心红等[14J介 绍上肢大面积皮肤套脱伤显微外科修复17例。手部 及前臂皮肤套脱伤,面积为lOcmxl4cm~25cmx42cm, 顺行套脱10例,逆行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 30min~Sh。对套脱皮瓣修去部分脂肪组织,保留真皮 下血管网以利维持血运。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在伤 口近端和套脱创缘处找出位于深筋膜层中的血管和 神经。在顺行套脱伤皮肤近端一般有血运,远端血运 差,故在伤口远端找出皮支动脉和浅静脉,吻合血 管。逆行套脱伤皮肤因远端一般有返流皮支动脉,血 运有保障,但静脉回流受影响,于伤口近、远端的皮 肤吻合2根以上浅静脉以解决套脱皮肤回流问题。 2一端吻合血管,另一端带血管蒂的联合皮瓣修复 巨大软组织缺损 一端吻合血管,另一端带血管蒂的联合皮瓣是 在传统随意皮瓣与吻合血管的皮瓣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兼有两种皮瓣的优点,能修复超长(60cm)创面, 方法较简单,适应证广。可代替在修复巨大创面中组 合皮瓣的应用,免除多组血管吻合的风险,成功率 高。其关键是皮瓣的两端含有皮瓣的轴形血管供血, 皮瓣血运好,利于创面修复,从修复外科上讲这是一 种进展。张功林等【15]应用一端带蒂另一端吻合血管 的联合皮瓣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毁 损伤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 15cmx30cm~16cmx70cm。一端带蒂另一端吻合血管的
下一肋间一胸背一旋肩胛动脉联合皮瓣1例,胸外
侧动脉及胸背动脉联合皮瓣2例,腹壁上下动脉联 合皮瓣3例,腹壁下动脉与肋问动脉联合皮瓣4例。 跨供区联合皮瓣血管吻合类型:(1)主干血管延续型: 两个不同供区的轴型血管,一类为两个主干血管相 互延续,同时切取两个供区皮瓣,便形成串联血管蒂 跨供区联合皮瓣。如胫后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联合 皮瓣。另一类为主干血管发出一分支血管的同时还 发出一返支血管,两血管均发出皮支营养皮肤;(2)主 干血管并列分支吻合型:两条血流方向相同并列走 行的主干血管之间存在恒定吻合支,以任意血管为 蒂,血流通过吻合支流入另一血管供应,营养该区皮 肤,如胸外侧动脉及胸背动脉联合皮瓣;(3)主干血管 终支吻合型:两条血流相反的主干血管其终末支之 间存在的恒定吻合支,以任意血管为蒂,血流通过终 末支吻合支逆流入另一血管供区,营养该区皮肤。如 腹壁上、下动脉联合皮瓣;(4)主干血管关节网支吻合 型:两主干血管之间通过动脉弓、交通支、关节网及 其分支、吻合支等将其连接,血流通过上述途径进入 另一血管供区,营养该区皮肤;如尺动脉与尺侧上副 动脉联合皮瓣;(5)主干血管肌皮穿支吻合型:此类血 管之间通过肌间隙筋膜穿支、直接皮支及血管网 (真皮层、深筋膜层和皮神经血管网)之间的相互交 通吻合,营养该区皮肤,此类皮瓣可跨多个轴型皮瓣
——面哺百霸了丽面石孬F
作者简介:范启申(1940一).男,主任医师,《实用手外科杂志》 副总编辑。
万方数据
・4・
剖至主干,在分离过程中可携带少许肌肉以防止皮 支损伤,同时将胸背血管之内侧分支分离至足够长 度作为备用血管以便必要时可供吻接,随后继续将 皮瓣向下向前切开分离,其间可能遇到多支皮支,如 侧胸动脉皮支、肋间动脉皮支等,对细小分支予以结 扎,对粗大皮支可解剖至起始部,暂时保留。在分离 腹壁下血管并将皮瓣游离后,用血管夹阻断血供,如 皮瓣血供良好,再予以结扎完全掀起皮瓣。 周明武等[6]应用跨供区联合皮瓣修复四肢大面 积皮肤软组织缺损48例。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 损的修复采用尺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联合皮瓣l 例,骨间后动脉及其返支联合皮瓣13例,双腹壁
死。能够偶合皮瓣的有:胸脐皮瓣一侧胸皮瓣、胸脐 皮瓣一背阔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一臀大肌皮瓣。修复
要求:(1)创面长度一般超过40cm,最长可以自肩关 节至手部。单一皮瓣难以修复,要求两个皮瓣联合或 偶合修复创面;(2)创面有血管、神经、骨与肌腱外露, 不适植皮,需用皮瓣修复;(3)合并血管、神经缺损,需 要通过血管、神经移植修复。 吕先俊等[al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 皮肤软组织缺损l例,肘关节至掌指关节皮肤、肌 肉、肌腱、尺骨、桡骨及掌骨背1/2等组织的缺损。缺 损面积约32cm×lOcm,皮瓣切取面积35cm×13cm,术 中观察皮瓣皮支的类型为肌间隙支,皮支单一粗大, 小动脉直径约为1.Omm。血管蒂长约lOcm,旋股外侧 动脉根部外径约1.5mm,皮瓣近端包含阔筋膜张肌, 同时游离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 支与桡动脉、头静脉与伴行静脉、股外侧皮神经与桡 神经浅支。皮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本例巨大 皮瓣仅靠单一粗大皮支来营养皮瓣,且获得了成功。 张高孟等嘲应用一蒂串联皮瓣较好地覆盖了手
供区,形成超大皮瓣。如双腹壁下一肋间一胸背一旋 肩胛动脉联合皮瓣、腹壁浅一肋间下一胸背动脉双 腹壁下一肋间一胸背一旋肩胛动脉联合皮瓣等。
刘俊等Ⅲ应用胸脐皮瓣与侧胸皮瓣偶合修复上 肢超长软组织缺损6例,均有上臂、前臂屈侧广泛皮 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1cmx9cm一51cm×llcm。皮瓣轴 线在腋窝中点与髂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点的连线之 间,在轴线两侧设计皮瓣,先在腋窝处解剖出胸背
・3・
・专家论坛・
文章编号:1671—2722(2009}01—0003—05
手部合并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进展
范启申,周祥吉,赵玉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山东潍坊261021) 关键词:手,上肢;F-大缺损;修复;进展
doi:
10.3969/j.issn.1671—2722.2009.01.001
(胸外侧)动静脉,在肌膜上切取皮瓣。若需要同时 修复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恢复屈肘、屈指功能,需 在切口外侧带上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再在股动脉搏 动处做切口,显露出腹壁下动静脉,切取胸脐皮瓣, 使之成为有两套供血的超长皮瓣。皮瓣两端游离则 需吻合两端动静脉,如一端带蒂,则只需吻合腹壁下 动静脉。本组切取的皮瓣43cmxllcm一54cmxl2cm。主 要体会:两个皮瓣直接在一起切取,既往有类似的报 告,均称为联合皮瓣,与两个切断的皮瓣通过缝合联 合在一起有区别,因此提出偶合皮瓣的概念,即两个 独立的皮瓣有各自的独立的血供,血管并不直接相 连,而皮瓣的远端相连,作为一个整体皮瓣切取移 植,暂命名偶合皮瓣,其特点:(1)两套独立的血供,相 互供血;(2)偶合皮瓣两端均有血管蒂,其两端不会出 现单一皮瓣远端的概念,因此皮瓣两端不易坏死:(3) 每一皮瓣的远端即偶合皮瓣的相交部,有双重血供; (4)因其血供是两端相向供血,切取皮瓣的较单一皮 瓣长;(5)即使一端血管痉挛或栓塞,不致整个皮瓣坏
许亚军等璐】应用下腹一侧胸一背外侧联合皮瓣
修复上臂至前臂皮肤缺损1例、全手皮肤完全缺损 l例、腕掌背环宽形皮肤缺损1例。皮瓣面积:6cmx 8cm一12crax68cm。血管蒂处理方式:两组血管均吻合 2例;一组血管带蒂,另一组血管吻合l例。于下
腹一侧胸一背外侧设计皮瓣:近端以胸背血管为蒂,
远端以腹壁下血管为蒂,以两血管起始部间的连线 为皮瓣的纵轴,宽度一般不超过lOcm,长度可至60一 70cm。沿设计线先切开皮瓣的近端及后界,自背阔肌 掀起皮瓣,找到胸背血管主干后,再依次分离出外侧 分支及其皮支血管,也先分离出皮支血管再逆行解
血管或侧胸血管为轴能切成侧胸皮瓣,而旋肩胛血 管与侧胸血管(胸背血管)共干于肩胛下血管,以肩
胛下血管为蒂能制成肩胛—侧胸联合皮瓣(或肩胛
部皮瓣、侧胸皮瓣),吻合一组血管(肩胛下血管) 比组合皮瓣中吻合多组血管成功机会大;(2)皮瓣供 皮面积大,本组联合皮瓣最长能切取达70cm,这是 文献报道中吻合血管的皮瓣中最长皮瓣,能很容易 覆盖全手合并前臂皮肤缺损;(3)血管蒂位于联合皮 瓣偏中心,血管与腕附近桡或尺血管吻合后,两个皮 瓣易于分别覆盖前臂掌背侧、手背、手掌侧创面。 韩风山等H3应用肩胛、侧胸、背阔肌皮瓣联合移 植术,修复复杂创面4例,其中前臂与手热压伤l 例。将该联合皮瓣在肩胛、侧胸、胸背区设计成荤叶 巨长、巨宽和分叶三种组织瓣。其血管解剖依据:肩 胛皮瓣的血供主要为旋肩胛动脉的浅支,侧胸皮瓣 为多元血供,但其来源之一是胸背动脉发出的皮支; 背阔肌的主要轴型血管为胸背动脉,如将三个皮瓣 的血管蒂向近端分离将发现它们均源于肩胛下动 脉。有文献报道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以肩胛下动 脉共干发出者占83.3%一97%。主干下分支长,血管口 径粗,既有区域性优势供血特点,同时分支间又存在 着丰富的血管吻合,以此成为单叶巨长、巨宽和分叶 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时先显露肩胛下动脉及其 分支,再按设计从周边向轴型血管方向“会师”切取 皮瓣至腋后皱襞,切断背阔肌并暂时性切断大圆肌, 皮瓣切取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