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趾带蒂腓侧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保留腓肠神经的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到 随访 , 平均 随访 6个 月 。结果 : 1 1例 皮瓣 术后 均无 明显肿 胀 、 淤血 等现 象 。住 院期 间 1 1 例 顺 利 成
活, 3例 出现 远 端 边 缘 部 分 坏 死 , 2例 换 药后 愈 合 , 1例 行 游 离植 皮 闭合 创 面 。 随 访 3个 月 至 3年 , 得
讨 论 腓肠 神经 来 自胫 神 经发 出的腓 肠 内侧 皮 神经 和腓 总神 经发 出 的腓肠 外侧 皮 神 经 交 通支 构 成 , 汇 合 处 一
般位 于小 腿 中段 。于小 腿 中下 部 浅 出深 筋 膜 , 经 踝 后
2 手术 方 法 2 . 1 皮 瓣设 计 : 胭窝 中点 和外 踝 与跟腱 连线 中点 案 的连 线为 轴 , 切 取 范 围不 超 过 侧 中线 和 小 腿 近 三分 之一, 根 据 缺损创 面 大小在 轴 线上设 计皮 瓣 大小 , 外踝 上5  ̄6 c m 处 为旋 转点 , 蒂部 保 留 3 c m 宽 的筋 膜 蒂 。
陕西 医学 杂志 2 0 1 3年 1 2月第 4 2卷第 1 2 期
1 6 2 7
保 留腓肠 神 经 的 血 管筋 膜 蒂皮 瓣 修 复足 背 软组 织缺 损 的临床 应 用
江苏省连 云 港 市第 一人 民 医院急诊 外科 ( 连云 港 2 2 2 0 0 2 ) 朱 海泉 刘 晓光 张 成安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应 用保 留腓 肠神 经 的血 管 筋膜 蒂 皮 瓣修 复足 背 软 组 织缺 损 的 临床 效果 。 方法: 临床 应 用保 留腓 肠 神 经主 干 或 内、 外侧 支 的血 管 筋膜 皮瓣 修 复足 踝 皮肤 缺损 1 1 例 。创 面 面 积 最大 1 2 c m×l 1 c m, 最小 8 c m×7 c m, 切取 皮 瓣 面积 最 大 1 4 c m×1 2 c m, 最小 9 c mx 8 c m。在 转
足背-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

足背-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
巨积辉;李雷;刘跃飞;金光哲;李建宁;魏诚;赵强;侯瑞兴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8(22)3
【摘要】@@ 我院于2000年以来,设计应用了带腓深神经的足背一第一跖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坶趾皮肤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77-178)
【作者】巨积辉;李雷;刘跃飞;金光哲;李建宁;魏诚;赵强;侯瑞兴
【作者单位】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江苏,苏州,215128;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趾皮肤缺损 [J], 魏长月;黄现峰;葛东江;任志勇
2.改进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趾端缺损 [J], 王红胜;张燕良;郭基桥
3.逆行第一跖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缺损 [J], 朱金强;王瑞良
4.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 [J], 邓雪峰;周丽英;黄定根
5.跖底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 [J], 胡勇;王增涛;李淑媛;许庆家;魏宝富;孙文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护理配合

10m g( mm Hg=0 3 P ) 下 肢 为 收 缩 压 + 0 m H 1 .13 k a , 20m g 时间为 1 , 0 m H , 不得超过 1 5h 放气间隔时间 l h . , O一1 5
12 方 法 修 复前再 次彻 底清洗 创面 , . 分离显 露受 区动静 脉 。根据受区形状和 大小进 行皮瓣 设计 , 区域为 同侧小 腿腓 肠 内侧肌肌腹远 12的表 面部 分 , 内界 为胫 骨的 内后 缘 , / 前 后
齐鲁护 理杂 志 2 1 第 l 00年 6卷第 2 9期
腓肠 内侧 动 脉 穿 支皮 瓣 修 复手 足部 软组 织 缺 损 1 护理 配 合 2例
袁景 红 ( 南通 大学 附属 医院 江苏 南通 260 ) 20 1
20 0 3年 6月 ~20 0 9年 1 , 2月 我们采用腓肠 内侧动脉 穿支 皮瓣修复手足部 软 织 缺损 1 , 密切护 理配 合 , 2例 经 取得满 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
生理盐水 (250U肝素钠 +20m 生理盐水 ) 亚 甲蓝 , 1 0 5 l , 罂粟
1 m。入 院急诊作 彻底 清创 , 并肌腱 损伤 者作 肌腱 修复 , 1e 合
合并骨 折者作 复位 固定 。3~5d后创 面稳定 无感染后 , 行皮 瓣 移植修 复, 皮瓣 长 8—1 m, 6—1 m。采用持续硬膜外 5c 宽 4C 麻 醉或全身麻醉 。所 有病例 供 区创面一 期愈 合 , 不影 响供 区 的运动功能 质 地柔 软, 富有弹性 , 不臃肿 , 恢复一定 的触觉 , 患者满意。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

J u n l fZ eg h u Unv ri ( d clS i c s S p 2 0 Vo. 7 No 5 o r a h n z o ie s y Me i c n e ) e . 0 2 o t a e 13 .
复 。 王 炜 曾 在 18 9 2年 全 国 烧 伤 与 整 形 会 议 上 , 先 报 道 了 首
足 底 内 侧 岛状 皮 瓣 修 复 足 跟 皮 肤 缺 损 , 但 血 供 好 , 且 功 不 而 能 外 形 好 。Mo r o ~ 报 道 用 该 法 修 复 足 跟 部 缺 损 取 得 理 ri n s 也 想 效 果 。缺 点 是 当 足 底 有 较 大 面 积 组 织 缺 损 时 其 供 区 组 织
参 考 文 献
其 对 足 底 大 面 积 软 组 织 缺损 的 修 复 。本 组 足 背 大 面 积 缺损 3 例 中 , 例 用 同 侧 小 腿 内 侧 逆 行 岛 状 皮 瓣 修 复 , 1例 足 背 缺 2 另 损 2 m ×1 m, 背 动 脉 已 破 坏 , 对 侧 小 腿 内 侧 岛 状 皮 0c 5c 足 取 瓣桥式 转移 , 周 断蒂 , 面修复 。 3 创 前 跖区及足跟 区缺 损修 复 : 于足 底 皮肤 具有 耐磨 、 由 耐
2 讨 论
足 的 主 要 功 能 是 负 重 , 部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的修 复 重 建 足
一
直 是 足 外 科 的 主要 内 容 , 其 是 足 底 负 重 区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尤
损 的修 复 。本 组 1 处 缺 损 , 底 负 重 区 占 6处 , 别 根 据 不 1 足 分 同情 况 , 用 合 适 皮 瓣 予 以 修 复 。足 背 创 面 的 修 复 : 于 均 选 由
游离第一跖骨内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游离第一跖骨内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丁志伟;滕学栋;魏海温;赵洁;赵志刚;张荣锋【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28)10【摘要】对手指部位的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有腹部带蒂、邻指转移、鱼际皮瓣等,随着显微外科的进步,采用足部供区同质地的游离微型皮瓣修复逐渐成为外科医师的首选,如踇趾腓侧皮瓣、足趾胫侧皮瓣等.但踇趾腓侧皮瓣对踇趾损伤较大,足趾胫侧皮瓣面积过小,皮瓣那过于菲薄,应用均有一定限制.自2008-05至今,笔者所在科应用微型游离第一跖骨内侧皮瓣修复手指较大的皮肤缺损5例,现报告如下.【总页数】2页(P898-899)【作者】丁志伟;滕学栋;魏海温;赵洁;赵志刚;张荣锋【作者单位】261021 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九区;261021 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九区;261021 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九区;261021 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九区;261021 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九区;261021 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九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相关文献】1.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1例 [J], 朱兴建;杨兵;李强2.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与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对照[J], 孙磊3.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与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比较 [J], 黄昱;刘圣曜;刘伟;罗人彰;杨帅智4.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比较 [J], 向胜涛;李少珲;赵玲珑;于学军;郑文;滕云升;梁高峰;安伟;施小强;张万福5.带蒂臂内侧皮瓣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J], 陈德松;史增元;顾玉东;张高孟;严计庚;成效敏;张丽银;蔡佩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 关键 词】 第一跖 背 背动脉腓 侧 皮支 ;游 离皮瓣 ;手外 伤 ;软 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 :R 5 . 68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14 (0 1 3 0 1- 2 6 1 8 9 2 1)0- 0 9 0
U s d he Fr e Sk n F a r tD o s lM e a a s t r nd t bulr S deCut ne e t e i l p oft Fis r a he t t ra Ar e y a l isFi a i a ousBr nc st pa rt a a he o Re i heH nd of sue S tTis
21 年 1 0 1 月第 9 第3期 卷
・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著 ・ 1 9
应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 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罗锦 辉 罗 毅 刘伟乐
( 广东省惠州市 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6 0 ) 10 1
【 要】 目的 探 讨 第一 跖 背动脉 及 其腓 侧 皮 支为 蒂的 游 离皮瓣修 复手部 软组 织缺损 的・ 效果 。方 法 应 用第一跖 背动脉及 其腓侧 皮支 为 摘 临床 蒂的游 离皮瓣移 植修 复手指 、 手背处 的软 组织 缺损 。结果 本 组应 用 2 0例 ,皮瓣 全部 成活 。 皮瓣 色泽 、弹性好 ,外 观接近 健手 。受 区皮肤 感觉恢 复好 ,对供 足 无明显 影响 。结 论 第一跖 背动脉 及其腓 侧 皮支 为 蒂的 的游 离皮瓣 为修 复手部 软组 织缺损 、坏 死 的较好 方 法 ,尤其适 用于手指 掌侧 的伴有血 运障 碍 的半环形 的 皮肤坏 死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手术配合

钟,若皮瓣颜色加深、发紫、毛细血管反应加快、皮肤肿胀明显,说明静脉回流受阻。检查静脉有无扭曲,卡压等调整一下位置如上述症状均缓解后关闭供区皮肤,如缺损大可植皮。供区皮瓣顺行旋转180°至髌前软组织缺损处。 3.4 缝合,传递持针器,缝针,1 号丝线缝合创口,再次观察皮瓣血循良好后,包扎伤口。4 体会一旦穿支确定,就可采用逆行或顺行方法细心分离血管蒂。在血管解剖和分离过程中,器械护士要经常给予 0.9 %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的眼科剪分离血管蒂边缘组织,用双极电凝止血,碰到稍大血管用 0 线结扎。皮瓣用湿纱布保护,用尺子测量血管蒂的长度,适宜后松止血带。 3.3 皮瓣的血循观察[4]血液循环是直接反应移位皮瓣成活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观察内容包括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和肿胀度,正常时皮瓣色淡红色,温度正常,毛细血管反应好,轻度肿胀。若皮瓣颜色变淡、苍白、毛细血管反应减弱,皮肤张力下降,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给予罂粟碱 60mg动脉外膜喷射,30~32℃温盐水湿敷,观察 3~5 分
取面积最大 6.5cm×8cm,最小 4.0cm×5.0cm。1.2 手术方法取平卧位,膝与髋关节稍屈曲并外旋。先用 Doppler 在距腘皱折 10cm~17cm,距后正中线2.0cm~5.0cm 范围内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1],多数为 1~4 支,选择较大的一支为皮瓣中心点,比受区创面稍大设计皮瓣。在充气止血带下手术,但不驱血,有利于术中辨认肌皮血管穿支,先切开皮瓣内侧缘至腓肠肌内侧头肌膜下,提起皮瓣创缘,很容易发现穿支血管经腓肠肌内侧头垂直进入深筋膜至皮肤,确定至皮瓣的穿支后,再次确定
盐水 1000ml 交替冲洗 3 次。清创用过的血管钳,镊子,清创剪刀另外放置,不能重新使用。清洗创口后用无菌纱布和绷带临时包扎受区创面。3.2.3术中无菌操作因供区是Ⅰ类切口,受区Ⅱ类切口,同时严格无菌操作,严禁供受区器械,物品混用。供区在切取皮瓣之前必须要用 5%碘伏再次消毒,应先行受区清创,依受区创面大小,再从供区切取皮瓣。 3.2.4 取供区皮瓣上充气止血带,递切皮刀沿着先前已做好标记的边缘切取皮肤,再用蚊式钳分离皮下组织与较大的一支为穿支动脉处,用圆
腓侧趾背动脉为蒂的拇趾趾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条皮 支 代偿 性增 粗 , 应 用更 为 可 靠 。作 者 在应 用 使
中发 现 , 背动 脉 直径 一 般与 手 指 的非 优 势侧 动 脉 趾
直径 更 为 接 近 , 与 徐 达 传【 得 的手 指 非 优 势侧 这 3 ] 测
动 脉在 近 指 问 关节 水 平 的 直 径 约 08 1 mm相 吻 .~ . 2
冷 、 冻伤 、 口难 愈 等 。随着 显 微 外科 的发 展 , 易 伤 要 求 手术 者在 利 用足 部组 织 时 , 应尽 量 减 少对 足 部 功 能 的损害 。 作者 自 2 0 0 6年 3月 至 2 0 0 7年 6月对 1 6 例手 指 软组 织缺 损 患者 , 不 破坏 第 一跖 背 动 脉及 在 拇 趾 腓侧 趾 底 固有动 脉 的情 况 下 , 用腓 侧 趾 背 动 应 脉 为 蒂的拇趾 趾背 皮瓣 修复 , 收到 良好 的临床 效果 ,
维普资讯
・
8 ・ 8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 年 9 o7 月第 9卷第 9 M J, e o74o 9 N . 期 M C Sp20, l , o 9
腓 侧 趾 背 动脉 为 蒂 的拇 趾 趾 背 皮瓣 修复手指软 组织缺损
曾志超 吉赵 勇
损 7例 , 腹侧 缺损 9例 。受 伤 至手术 时问 2 5小 时 , ~ 平 均 35小 时 。缺 损 面 积最 小 25mx . m,最 大 . .c 1 c 5
4 5 mx60c .c . m。
移植 , 氏针 固定 。① 皮瓣 设计 : 伤指组 织缺损 面 克 按
积及 血 管损 伤情 况 . 同侧 或 对 侧拇 趾 腓 侧趾 背 设 在
现 较 多 的并 发 症 【 如 造 成 足 部 供 血 不 足 、 体 冰 1 J , 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趾带蒂腓侧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黎先祥;邓永上;温文星;周卓;罗伟东【摘要】目的探讨第一趾带蒂腓侧瓣在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40例,择期采用第一趾带蒂腓侧瓣(FTFF)游离移植修复.其中感染创面16例,清洁创面24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6m×0.8cm~2.5cm×2.0cm.结果 33例皮瓣移植均顺利成活,7例皮瓣移植过程中出现水泡,部分呈青紫色,后予以拆线等对症处理后最终成活.术后随访6至19个月,皮瓣色泽与质地均较好,未见明显臃肿.结论第一趾带蒂腓侧瓣对足部中、小皮肤缺损的修复,尤其对足底创面的修复将直接影响着足部的功能.第一趾带蒂腓侧皮瓣血管解剖稳定,皮瓣质地好,且耐磨,对供区影响小,对受区功能恢复好.因此,是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足部;皮肤;缺损;第一趾带蒂腓侧瓣;带蒂皮瓣【作者】黎先祥;邓永上;温文星;周卓;罗伟东【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惠州 5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8带蒂皮瓣转移(pedicleflaptransfer)为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的组织瓣转移术,其特点是必须要有与机体相连的蒂,以供给皮瓣的血供。
随着手、显微外科水平的提高,皮瓣修复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从带蒂皮瓣的开始到普及提高,第一趾带蒂腓侧瓣对足部中、小皮肤缺损的修复,尤其对足底创面的修复将直接影响着足部的功能。
足部皮肤缺损常伴有骨骼、肌外露,虽然面积小,但修复较为困难,植皮难以成活,不耐磨,小腿带蒂皮瓣移位术难以达到前足水平,游离皮瓣对术者显微技术要求高。
目前在足部中、小皮肤创面缺损中,采用第一趾带蒂腓侧瓣(FTFF)手术修复创面,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皮瓣质地好,对供区影响小,对受区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本研究开展前手术医生需对足部解剖熟悉,在进行足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时,采用第一趾带蒂腓侧瓣修复创面,并带有足背神经,术后除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改善循环、解除血管痉挛、消肿治疗外,还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康复治疗、促进受区皮瓣神经的恢复,对皮瓣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2至45岁,病程8h至25d,因外伤导致的足部皮肤缺损29例,肿瘤切除致足部皮肤缺损7例,足底溃疡致皮肤缺损4例。
缺损范围2.5cm×1.2cm~4.5cm×3.0cm。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手术前彻底清创或换药,创面按常规清创方法处理,使伤口保持新鲜无坏死组织。
扩创:用手术剪修剪创缘皮肤约1mm,使边缘整齐,并去除坏死的肌肉、骨组织等。
冲洗:双氧水、1‰新洁尔灭、碘伏、生理盐水依次冲洗浸泡伤口。
最后污染创面清创为较清洁创面后更换手术器械,手术台重置无菌手术单。
(2)切取皮瓣:使用第一足趾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损伤。
以第1趾骨头腓侧缘的中心点近侧1.2~1.6cm为旋转点,在两边足底的内侧且为非负重区域切取与足部创面相适宜的皮瓣。
保留皮瓣上部皮肤趾甲旁3mm以上,下部不超过足趾主要负重区,切取皮瓣深度在趾肌腱及趾骨表面。
需保持足底内侧的血管、神经与皮瓣的连续性,为保证皮瓣的成活面积,应在趾底肌腱与肌膜间轻轻分离皮瓣,同时仔细分离足底内侧血管、神经以免受损。
切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足底内侧神经至皮瓣的分支,可在近侧做神经干支分离,并于近侧切断。
在溃疡边缘寻找一条可供给与皮瓣神经皮支吻合的趾底神经。
在适当部位结扎、切断趾底动脉,切取过程中注意保护第1趾背动脉与趾底动脉交通支,同时显露固有动脉和第1趾腓侧固有神经,向近端适当游离,切取第1趾腓侧神经。
(3)转移皮瓣:足部皮肤缺损应用以第1趾带蒂腓侧瓣修复,皮瓣切取完成后,松开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待皮瓣红润血供恢复后,将带蒂皮瓣移植到足部皮肤缺损受区,并适当固定数针,再对供区和受区的血管、神经进行搭配,根据皮瓣移植情况来决定吻合第1趾低动脉或第1趾背动脉与趾总动脉或趾固有动脉,静脉则与足部皮肤缺损受区掌骨头间静脉或较粗的趾背静脉相吻合。
神经吻合作趾固有神经与趾固有神经,血管、神经蒂通过开放伤口由需要决定。
(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放置橡皮片引流,缝合供区。
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改善循环、解除血管痉挛、消肿治疗外,还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康复治疗、促进受区皮瓣神经的恢复,对皮瓣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
1.3 检查项目 (1)皮瓣生存情况。
(2)皮瓣外观:颜色、质地、臃肿情况。
(3)皮瓣感觉、耐磨性。
2 结果本试验40例患者均获得6至19个月的随访,平均8.9个月。
33例皮瓣移植均顺利成活,7例皮瓣移植过程中出现水泡,部分呈青紫色,后予以拆线等对症处理后最终成活。
本实验组未发生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情况。
皮瓣移植足外观较好,皮肤颜色红润且血运良好,质地良好,未见明显臃肿。
患者均对外形较满意。
皮瓣痛觉、触觉均存在,且耐磨性较好,未见皮瓣移植处皮肤溃烂发。
最终患者可用皮瓣移植足进行负重行走。
3 讨论足部皮肤缺损可用来修复的皮瓣较少,因为足背侧皮肤容易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解剖学特点,所以足部皮肤缺损的皮瓣移植一直是一个临床治疗的难题。
国内文献关于对足部中、小皮肤缺损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时采用第一趾带蒂腓侧瓣修复创面的相关研究较少,高晓强等[1]应用(躅)趾腓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躅)趾腓侧皮瓣是以(躅)趾腓侧趾底动脉进入该皮瓣的皮支营养,该皮瓣质地紧密,与足底皮肤结构相近,厚薄适中,耐磨、耐压,含有趾底神经,感觉功能良好,供区部位隐蔽,外观影响小。
胡勇等[2]应用(足母)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腓动脉皮瓣等行带蒂转移修复前足、足背、足底及踝部皮肤缺损;喻伟光等应用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逆行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缺损;张志新等[3]采用多种足部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李健伟等[4]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带腓动静脉蒂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吻合短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吻合长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患者,其中包括:足背皮肤缺损3例、外踝皮肤缺损1例;潘佳栋等[5]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深部组织外露创面;胡洪良等[6]采用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部分患者都对移植修复的外观比较满意。
但上述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必须以足背血管网和趾底血管网互为相交通为基础,由于前足部的缺损通常伴有相交通的血管网破坏,故使得皮瓣移植手术的风险增加,容易导致足部臃肿而无法正常穿鞋,甚至可能发生手术失败。
第1趾带蒂腓侧瓣适用于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因其皮肤质地致密,角化层较厚,皮下有脂肪垫和悬垂韧带,且具有较丰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因此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后足底受区的感觉功能恢复较好,且耐磨耐压,质地良好,也未见明显臃肿,满足了皮肤缺损移植修复的要求。
第1趾带蒂腓侧瓣是修复足部缺损的最佳选择。
足趾皮瓣移植各种皮肤缺损修复,比如前足背侧创面、跖底各部位难治性小创面、足趾中节以近的背侧以及趾底部的创面等。
移植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足底神经,尽可能使皮瓣皮支分离,且与受区相吻合,从而更好地恢复移植皮瓣的痛觉和触觉。
经过皮下隧道移位时,为防止皮瓣蒂部受压迫,应使隧道宽松,或开通皮下隧道[7]。
本试验组有3例足部外伤患者在外院行清创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皮瓣远端缺血坏死,导致足背部皮肤缺损,大小约为4.5cm×3.5cm,后转诊我院,予行第1足趾带蒂腓侧瓣修复股外露,术后皮瓣成活,外观较好,皮肤颜色红润且血运良好,质地良好,未见明显臃肿,皮瓣痛觉、触觉均存在。
应用第1趾带蒂腓侧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虽然是较好的选择,且具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有缺点。
优点如下:第一,供区皮瓣与受区均位于足部,故其神经、血管的连接与缝合较满意,从而使皮瓣移植后感觉满意,皮瓣移植部位耐磨耐压,也因血运丰富而不易发生皮肤缺血坏死;第二,本试验证明该移植方法不易导致皮瓣臃肿,并有利于穿鞋,不影响外观,也无需第二次手术;第三,由于切取皮瓣时创面较小,尽量不取其足趾的主要负重区,因此,供区创面愈合后并不影响第1趾和足部的行动功能;第四,第1足趾腓侧瓣切取容易,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皮瓣质地好,对供区影响小,对受区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缺点如下:第一,皮瓣移植后虽然痛触觉会恢复,但仍未达到理想状态,故术后需适当保护皮瓣;第二,第1趾供区皮瓣可切取范围较小,只适用于足部中小创面,而不适用于外伤所致的较大创面。
综上所述,应用第1趾带蒂腓侧皮瓣移植对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效果较好,是一个可继续探究和发展的方向。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病人对患者功能的恢复和外观的修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创伤科医生在满足患者患肢运功、感觉功能恢复的同时,也要满足其对外观修复的要求,这将是床上外科努力的方向[8]。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高晓强,张国瑞.(躅)趾腓侧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1):62-63.[2] 胡勇,李淑媛,孙文海,等.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常用带蒂皮瓣的选择[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3):220-224.[3] 喻伟光.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3] 张志新,丁健,马南,等.足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趾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1):85-86.[4] 李建伟,尹志江,韩昕光,等.小腿外侧皮瓣的应用体会[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3):14-15.[5] 潘佳栋,王欣,梅劲,等.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2):93-96.[6] 胡洪良,丁自海,陈滨,等.第2足趾腓侧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及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8):954-955.[7] 张志新,路来金,刘志刚,等.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16(6):398-400.[8] 梁运海,董明,刘东,等.足背皮瓣移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率和成功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4657-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