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改良足底内侧肌皮瓣修复足部主要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临床研 ! 箜 期 Junl f hnd oee21. o 7N .z 鲞 or e u lg,02V 1 , o1 ao C g C l .
进 行抗 肿瘤 治疗 同时 积极 治疗 原发 病 , 证放 化疗 能够 顺利 进行 。 保 随着社 会人 口老龄化 , 老年 肿瘤 患 者逐 渐增 多 , 死亡 率 已 高居 人 类 总体 其 1 3 结 果 : 2例不 能 耐受 化 疗 而 中 断 治疗 , 余 病 人 均 未 出现 Ⅲ一 Ⅳ 死 亡原 因第 一位 ( ) 故 老年 肿瘤 患者 的 治疗 逐 渐引 起 大 家关 注 。但 老 年人 对 . 有 其 2, 度 毒副 反应 , 均顺 利完 成治 疗计 划 , 存期 明 显延 长 , 生 生活 质 量 明 显 改善 , P 疾 病反 应性 降低 , K S 肿瘤 症状 不典 型 , 往症 状 轻 , 情 重 , 旦 确诊 往 往 已处 于 往 病 一 评 分 明显 提高 。化疗 1 6例 , 完成 4 6 期 的化疗 , 射 治疗 3例 , 均 周 放 分子 靶 向 晚期 ( ) 失 去手 术 机会 , 对老 年肿 瘤患 者 进行 全 面 评估 , 取合 理 的 非手 术 3, 但 采 治 疗 1例 , 脏 介 入 治 疗 3例 , 存 期 均 延 长 超 过 了 自然 生 存 期 , 活 质 量 抗 肿瘤 的综 合治 疗 : 射治 疗 、 肝 生 生 放 化疗 、 介入 治 疗 、 物 治疗 及 分 子靶 向 治疗 等 综 生 ( OL 明显 改善 , 氏行 为状 态评 分 ( S 均 增加 大 于 1 Q ) 卡 KP ) O分 。2例 达 C P 合 治疗 , R, R 是可 行而 且是 有效 的 , 明显 改善 患 者生 活 质 量及 延 长生 存 时 间 。但 可 2 例 , 例 , 0 NC 2 总有 效率 8 . 。两例 肺癌 病 人 , 46 因合并 严 重 心脏 病 , 能进 进 行放 化疗 、 未 介入 治疗 等治 疗时 需注 意 以下几 点 :1 老 年患 者进 行抗 肿瘤 治 疗 、 行 化疗 , 单纯 放射 治疗 , 存期 均在 2 以上 , 生 年 且生 活质 量 明显改 善 。1例 原发 时 , 应遵 循老 年 医学 的基本 原 则 。首 次 化 疗 时 , 量 可 适 当减 量 , 耐 受 情 况 剂 视 性 肝癌 患者 行肝 动脉 化疗 栓塞 术生 存 时间达 4 。 年 及 疗效 可逐 渐加 量 , 可 以取得 满意 效果 , 可避 免 出现 严 重 的不 良反应 。2 既 又 、 附 典 型病例 3 : 1例 , 者 , 性 7 例 第 患 男 9岁 , 有脑 梗 塞 , 血 压 病 , 心 化 疗 同时 , 意治 疗原 发症 。积 极治 疗原 发病 基 础 上 , 进行 放 化 疗等 等 抗 肿 患 高 冠 注 可 病 , 型 糖尿 病 。因体 检 发 现肺 部 占位 , 虑 恶 性可 能 性 大 , 左侧 周 围性 肺 瘤 治疗 及化 疗 时 , 2 考 为 避免 给予 需 水 化 的药 物 , 意输 液 量 及输 液 速 度 , 止 加 重 注 防 癌 , 膈 淋 巴结转 移 ; 纵 家属 开 始考虑 患 者 年龄 较 大 , 拒绝 行 肿 瘤相 关 治 疗 , 个 心 脏负 荷 , 起急 性心 衰 。心 律失 常 病 人 : 既 往 有 心 房颤 动病 人 , 治 疗后 1 引 如 经 月 后病 情加 重 , 出现咳 嗽 、 闷 、 胸 气喘 , 重原 有 心 脏疾 病 , 加 出现 心 房颤 动 , 住院 心 房颤 动病 人恢 复窦 性心 律 , 继续 服用 预 防胺 碘 酮 以心 房颤 动 发作 , 予相 可 给 后 , 虑 肺癌 合并 肺部 感染 , 心病 、 房 颤动 ; 极 治疗 基 础 疾 病 , 部 感 染 应 的抗 肿瘤 治疗 。3 选择 化疗 方案 , 考 冠 心 积 肺 、 既要 考 虑年 龄 特 点 , 又要 考 虑 合并 症 。由 控 制 , 房颤 动控 制恢 复窦 性心 律后 , 仍胸 闷 、 喘 , 心 但 气 复查 肺 C 肺 部 肿块 明 于老年 人心 肝 肾等脏 器功 能 减 退 , 用 化 疗药 物 , 充 分考 虑 药 物 毒 副 作 用 , T, 应 要 显 增大 , 纵膈 淋 巴结 明显增 大 , 压追 气 管 出现 呼 吸 困 难 , 虑 肺 部 肿 物 1 月 如 应用 葸环 类药 物 , 可能 用 表 阿霉 素 、 考 个 尽 吡柔 比星 代 替 阿霉 素 , 其 合 并 冠心 尤 增 大 明显 , 性度 较高 , 者 及 家属 拒 绝 行支 气 管 镜 检及 穿 刺 活 检 , 能取 得 病 尽可 能避 免使 用 蒽环类 药 物 , 恶 患 未 以免 引起 心 肌缺 血 , 发 心 绞痛 等 。4 抗 肿瘤 诱 、 病 理结 果 。考虑 老年 人各 器 官 功能 均 有 不 同程 度 减 退 , 化 疗 药 物耐 受 性 较 同时 , 密监 护患 者 。由于 老 年人 反 应 迟 钝 , 种 反 应 不能 早 期 表 现 出 来 , 对 严 各 一 差, 给予 常用 化疗 剂量 8 , 疗周 期 延 长 至 2 O 化 8天 , 即卡 铂 1 0 , 叶 乙甙 旦 表现 出来 , 0 mg 足 往往 病情 已经 较 为严 重 , 进行 抗 肿 瘤 治 疗 同 时 , 严 密 监 护病 故 要 1 0 , 点第 l 0 mg 静 一4天 , 同时 给予止 吐 、 护 胃黏 膜 、 护 肝 肾 功能 等 药 物 , 人 , 早 发现 各种 不 良反应 , 时处 理 , 免 出现 严 重 的 后 果 ; 钾 低 钠 血 症 , 保 保 同 及 及 避 低 时 积极 控制 原发 病 , 一 周 期 化 疗 后 1 第 O天 , 者 症 状 明 显 改 善 , 患 咳喘 明显 减 引起严 重 的心率 失 常及精 神异 常 , 危及 生命 。5 抗 肿 瘤 治疗 同 时 , 予 提 高 而 、 给 轻, 血痰 控制 , 出现 Ⅲ一 Ⅳ 胃肠反 应及 骨 髓抑 制等 , 者耐 受性 好 , 续 原方 免 疫力 治疗 及 中药治 疗 。老年 患者 免疫 功 能 已减 退 , 肿 瘤治 疗 时 , 一 步抑 未 患 继 抗 进 案 化疗 , 周 期化 疗 , 嗽 、 3 咳 咳痰 、 胸闷气 喘 均完 全缓 解 , 活基本 自理 。继 续巩 制 自身 免疫 力 , 行抗 肿瘤 治疗 同 时给 予 提高 免 疫 力 药物 及 中医 扶 正 固 本药 生 故 固 3 期 , 者一 般情 况 明显 改 善 , S评 分 由 4 周 患 KP 0分 升 高 至 9 O分 。第 二例 : 物 , 中药 具有 双 向调节 作用 , 正与 祛 邪 相结 合 , 邪 不 伤 正 , 有 支 持 作 用 , 扶 祛 既 患 者男 性 , 5岁 , 突然呕 血住 院 , 7 因 积极 对 症治疗 , 病情 控 制后 , 胃镜 检 查示 : 又 有抗 癌效 果 , 可减 少化 疗反 应 ( ) 行 还 4 。对 于不 能 耐受 化 疗或 治 疗 效果 不 理想 胃大弯 侧 占位 , 咬检病 理为 低分 化腺 癌 。腹部 B超 示 : 腔淋 巴结 转移 癌 。家 患 者 , 时 中断治 疗 , 腹 及 防止 过度 治疗 。 属 及患 者均 拒绝 行手 术治 疗 , 全面 检查 及评 估 , 行 无化 疗 禁忌 症 , 给予 化疗 , 方 参考 文献 案 为 F L OX方 案 , O F 给予 常用 剂量 7 , 5 即奥 沙 利铂 1 0 5 mg静 点 , 1天 ; 第 亚 E ] 王 薇. 年 肿 瘤 患 者 综 合 评 估 的 现 状 [ ] 癌 症 进 展 , 0 0 8 3 : 1 老 J. 21, ( ) 叶酸钙 2 0 , 尿嘧 啶 5 0 0 mg 氟 0 mg静点 第 1 5 ; 疗后 腹痛 减轻 , — 天 化 未再 出 现呕 2 5 2 7 5 — 5 . 血, 大便 潜血 由 阳性转 为 阴性 。化疗 4周 期 , 者 自觉 无 病 , 绝 治 疗 , 患 拒 随诊 1 [ ] 管梅 , 晓红 , 2 张 贺子 夏, E ] 癌 症进 展 ,0 0 8 5 :O — 5 O 等. J . 2 1 ,() 55 1 . 年, 一般 情况 较好 。第 3 , 例 患者 男性 8 8岁 , 既往 患有 高血 压 、 冠心 病 , 功能 [ ] 侯 仰韶 , 心 3 陈泽 涛 , 兴. 年 恶 性 肿瘤 诊 疗 原 则初 探 [ ] 山东 中 医杂 志 , 崔 老 J. 2 0 ,2 ( ) 3 0 3 2 0 6 55 :0— O. 不 全等 病史 。因反 复 T A发 作住 院 , 院后发 现 患者重 度 贫血 , 一步 查 大便 I 住 进 潜 血 阳性 , 全面 检查 , 现结 肠 占位 , 结肠 镜 检查 诊 断 为升 结肠 癌 , 理为 [ ] 魏鞍 刚. 年 晚期 癌 症 患 者 的临 终 关 怀 E3 中 国老 年 学 杂 志 ,0 4 2 行 发 行 病 4 老 J. 2 0 ,4 腺 癌 。外科 考虑 患者 高龄 , 有多 种基 础疾 病 , 拒绝 手术 。 ( 0 : 7 — 7 2 1 )4 6 3.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庞有明;李武【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获得4~12个月随访,均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恢复满意,无臃肿,痛觉、触觉均正常,踝关节功能良好,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内侧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具有供区损害小、皮瓣较薄、色泽质地与受区软组织接近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之一.%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medial plantar flap on the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heel. Methods From June 2004 to June 2015, 15 case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heel were repaired by the medial plantar flap.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observing appearance, blood supply, texture, resilience and two points discrimination of the flaps. Results All 15 flaps survived. The distal skin necrosis occurred in 2 flaps, but healed after debridement and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grafting.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 up for 4 to 12 months, the flaps of all patients gained a good blood supply and a satisfactory shape after operation. The flaps had a good sense and a resistance to wear, the patients had a normal gait, and no ulcer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medial plantar flap on repairing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heel is remarkable, has a small area for damage, flap is thinand color and texture are close to receient sites, is a effective way to repair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heel.【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31)003【总页数】3页(P312-314)【关键词】足底内侧皮瓣;软组织缺损;足跟部【作者】庞有明;李武【作者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手足踝外科, 内蒙古包头 014010;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正文语种】中文足跟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位。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作者:陈大康吕先俊冯小林夏荣军龙向阳【摘要】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
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逆行修复足软组织缺损。
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功能良好。
【关键词】足软组织缺损皮瓣我科自2005年10月~2008年1月共收治8例各种原因导致的足软组织缺损,应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逆行修复,效果可靠,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8~52岁,平均30岁。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4例,创伤性骨外露2例,电击伤足底溃疡1例,黑色素瘤放射后皮肤坏死1例;其中6例顺行修复,2例逆行修复。
2 手术方式切取顺行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以逆行切取法较为方便。
在第2趾骨头近侧先作皮瓣远侧切口,切开皮肤和跖筋膜,足底内侧动脉的浅支较粗,需于皮瓣远端将其结扎,与跖筋膜下的拇展肌肌膜表面分离,以舟骨粗隆至第1跖骨头内侧连线为皮瓣轴线,由远及近掀起皮瓣,直至浅支血管与深支血管的接合部,结扎深支血管,沿浅支向上追踪,向近侧的胫后动脉分离至足够长度,并进行神经束间分离,即完成手术解剖,形成顺行的足底内侧血管岛状皮瓣,将蒂部与受区间的皮肤切开,明道转移至足底创面,供区需植皮覆盖(图1)。
逆行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亦能够修复第1跖骨头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a.术前b.术后6个月图1 男性,36岁。
因双足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2月余入我科,行“右足跟扩创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取皮,游离植皮术”(略)3 结果本组8例经3个月~3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6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植皮区发生点状坏死,经换药愈合。
随访均未发现感染,皮瓣外观良好,负重功能良好。
讨论1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胫后动脉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走行,穿拇展肌起点的深面,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起始后很快分为深、浅两支。
浅支沿足内侧缘的浅筋膜深面前行,分布于足底内侧的皮肤和肌肉;深支是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拇展肌与趾短展肌之间,分布于足底内侧缘和跖腱膜表面的筋膜、皮肤[1]。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
术前对创面作充分准备,术中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的足底内侧血管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大小,将皮瓣掀起后行明道转移修复创面。
结果:除2例术后4天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3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
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足跟底是人体主要的负重部位,当其损伤后发生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何选用适当的方式修复创面并重建其功能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自1998年9月~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3~58岁。
外伤18例,皮肤恶性肿瘤8例,溃疡6例。
跟后区软组织缺损合并跟腱及骨外露22例,跟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10例。
皮肤缺损范围4 cm×6 cm~8 cm×10 cm。
1.2 手术方法1.2.1 足跟底创面的准备:外伤合并感染创面及溃疡创面术前一定要加强换药,待局部炎性反应减轻,分泌物明显减少后再施行清创术。
术中切除超过创缘约1 cm以远的不健康组织。
皮肤恶性肿瘤术中切除超过肿瘤边缘1~3 cm以远的组织,且术中冰冻病检回示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为止。
1.2.2 皮瓣的切取及转移: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的足底内侧血管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大小。
先切开皮瓣前缘及两侧,至跖腱膜。
将跖腱膜与皮肤软组织固定几针,沿皮瓣两侧向中间显露,当接近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时,切开皮瓣的远端,向近端分离。
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束,直至将整个皮瓣向近端完全掀起[1]。
皮瓣切取范围一般为7 cm×11 cm~4 cm×8 cm。
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一、游离腹股沟皮瓣的原理及优势游离腹股沟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皮瓣修复方法,其原理是将来自腹股沟区域的皮瓣组织移植到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处进行修复。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腹股沟区域的皮瓣组织供应丰富,质地柔软,血供丰富,适合用于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供体组织,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游离腹股沟皮瓣可以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复,因此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二、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践1. 病例选择在临床实践中,游离腹股沟皮瓣主要适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大,需要较大皮瓣组织供应的病例。
一般来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超过5cm×5cm,或者存在较大的软组织缺损和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游离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
2. 手术操作游离腹股沟皮瓣的手术操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具体面积和位置,并综合考虑缺损的情况确定手术方案;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将腹股沟区域的皮瓣组织完整地取下,并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情况进行修剪和调整;将修复后的皮瓣组织移植到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处进行缝合和固定,并进行术后支持和护理。
3. 临床效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随访调查和临床观察,可以发现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是较好的。
术后,大部分患者的软组织缺损得到了有效的修复,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在功能和外观上都有了明显改善。
而且,术后的皮瓣组织通常可以在新的部位生长并愈合,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的功能和外观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三、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意义和前景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意义和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该方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该方法的修复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可以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64例,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多种游离微型穿支皮瓣进行修复。
结果:所有患者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以及色泽均良好,缝合神经的皮瓣在感觉上均较好。
结论:手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临床效果优越,能够良好的恢复足部创面的外形和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游离微型穿支皮瓣;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外伤或者术后皮肤坏死创面外露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采用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创面的修复。
皮瓣修复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有游离皮瓣、带蒂皮瓣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穿支皮瓣被广泛应用于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基于此本将我院收治的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游离微型穿支皮瓣的应用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6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龄在17~59岁,平均年龄为(34.5±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h~8d,平均时间为(3.2±0.4)d,其中有24例是撕脱伤、有15例是车祸伤,有11例是轧砸上,有15例是术后皮肤坏死,有5例是热压伤,有4例是其他伤。
受伤位置:40例为手部,24例为足部。
软组织缺损部位主要有手背、指腹、手掌、虎口、足背、踝关节和足底等部位,手足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8×2.0cm~2.6×5.0cm。
本次研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患者没有合并有精神疾病,同时也不存在凝血障碍。
排除标准: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或者依从性差;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者患者有凝血障碍。
16例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16例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吻合血管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相应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足底内侧血管为主干,带其主干支及足内侧区皮穿支构成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足内侧区双叶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手或手指两处皮肤缺损。
皮肤缺损范围为2cm×4cm~5cm×8cm。
损伤至手术时间8~38d。
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第3天腕掌侧瘢痕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后皮瓣成活。
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好,耐摩擦,外形美观不臃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游离足内侧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足内侧皮瓣游离移植手皮肤缺损【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pairing tissue defect of the hand by transplantation of skin flap from the inside of the foot. Method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studies,a bifoliated flap composed of instep and medialis pedis flap was designed,the combined flap contained medial plantar artery and the proximal or middle cutaneous branch of the medial plantar artery. The free bifoliated flaps were used to cover the two site skin defects of the hand and fingers simultaneously. The ambit of cutaneous deficiency ranges from 2cm×4 cm~5 cm×8 cm. Damage to the operation time 8-38 days.Results 16 transplants survived and all the cuts were primary healing. Only 2 cases developed subcutaneous hematoma 3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after the removal of part of the suture and full drainage, skin flap survival. After following up 3~12 months, Flaps were good, wear,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not bloated, joint function recovered satisfactorily. Conclusion Free medial skin flap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pair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f hands.【Key words】Skin flap from the inside of the foot Free grafting Hand Cutaneous deficiency手部组织缺损,特别是伴肌腱、骨关节等复合组织缺损,其创伤修复仍然是临床外科处理的难题。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摘要目的:修复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
方法: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
结果:修复成功,功能满意。
结论:足底内侧顺行转移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足底内侧皮瓣足跟皮肤缺损修复治疗足跟部皮肤厚韧,富有弹性,一旦皮肤缺损则修复困难。
传统的游离皮瓣移植及小腿内、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尚存在着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等缺点。
2006~2007年收治4例足跟部外伤或皮肤病变切除后足跟部皮肤缺损,采用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功能恢复满意。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例中3例为外伤后皮肤缺损,1例为足跟部皮肤癌切除后缺损。
治疗方法:①皮瓣设计:用龙胆紫标明内踝前缘延续线与足底内侧缘交点,从该点至第1~2跖骨头间引直线,为皮瓣轴心线。
在轴心线两侧,跖骨头后面足底非负重区根据跟部皮损大小设计出皮瓣[1]。
②仰卧位,膝关节屈曲70°,下肢外旋于手术台上,清理缺损皮肤创面或切除病变组织,在跖骨头近侧作皮瓣远端切口,切开皮肤和跖筋膜,寻找足底内侧血管的浅支及皮神经,在皮瓣远侧切断结扎足底内侧血管的浅支,于肌膜下由远至近掀起皮瓣。
切断结扎深支,沿浅支血管于拇展肌与趾短肌间隙内解剖出足底内侧血管及神经,注意发向皮瓣的神经。
将血管神经向近侧分离达胫骨后血管神经始点,皮神经向近侧行支干分离,获得足够长度。
转移皮瓣,修复足跟创面,供区游离植皮。
③术后制动10~14天,2周拆线。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感觉及功能恢复满意,行走正常。
例:患者,女,40岁,左足跟田间劳动时受伤,未正规治疗,创面经久不愈。
2年后足跟部皮肤恶变,呈菜花样隆起,波及整足跟部,疼痛,无法行走,于2006年10月来院治疗。
单侧腰麻,切除癌变皮肤达跟骨骨膜,用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供皮区游真正植皮,术后制动,2周拆线,皮瓣及游离植皮均成活,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术后3个月及半年复查,功能恢复满意。
讨论足跟部皮肤缺损修复要求较高,足跟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结构比较特殊,要求具有一定硬度,耐磨、耐压,并有良好的感觉,且皮下有一定厚度的致密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7月~2013年9月,应用足底内侧游离皮瓣转移修复对侧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6例。
结果16例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和感觉均恢复良好。
结论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标签:足损伤;游离皮瓣;软组织缺损
足是人类行走的重要器官,而足跟部为足底负重区,足底区皮肤软组织一旦创伤、破损形成创面,从而常常严重影响足部负重及行走及平衡等功能,因此足底部组织缺损的修复尤其重要。
由于患侧足底内侧皮肤同时也受损,无法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缺损,2010年7月~2013年9月我们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共计16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取得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9~61岁,平均34.3岁。
其中外伤9例,跟骨骨髓炎6例,冻伤1例。
缺损时间:3 h~5年,平均32 d。
缺损面积为3 cm×3 cm~6cm×8cm,9例患者有跟骨外露,6例伴有开放性跟骨骨折。
皮瓣面积为5 cm×4 cm~9cm×7 cm。
1.2 应用解剖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学基础:胫后动脉在内踝和跟骨结节之间走形,穿足拇展肌起点的深面,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足底内侧动脉起始后很快分为浅、深二支,浅支分布于足底内侧的皮肤和肌肉,深支行于足拇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其末端与周围动脉有丰富的吻合。
足底内侧动脉主干及其深支由起点至第一跖骨头近侧平均长10 cm。
行程中分出肌支和皮支,皮支自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发出后,在跖腱膜内侧浅出至皮下,分为内、外侧支。
内侧支分布于足内侧缘皮肤,外侧支分布于跖腱膜表面的皮肤,与足底外侧动脉的皮支吻合。
其分布范围为足底内侧半皮肤[1]。
足底内侧静脉与动脉伴行,多数为两条,少数为一条,两条者汇入胫后静脉前多合成一条。
静脉的远端与足底静脉弓有丰富吻合支。
足底内侧神经与动脉伴行,分布于足底内侧皮肤。
1.3 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在硬膜外麻醉下上驱止血带后对受区创面进行严格清创,清除坏死及无生机组织后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切取健侧足底内侧皮瓣[2]:沿胫后动脉脉的体表投影切开踝管下端的皮肤,解剖出胫后动静脉,在跖骨头近端做皮瓣远端切口,切开皮肤和足底腱膜,在拇展肌和趾短屈肌的间隙内寻找出足底内侧动静脉和神经,游离皮瓣至足底内侧血管的起始部,形成以足底内侧动静脉为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
观察游离皮瓣血运良好后切断转移至对侧受区创面,将皮瓣血管与对侧受区足胫后血管吻合,皮瓣神经与创面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皮瓣吻合切勿使血管蒂扭转、受压。
于大腿内侧切取中厚皮
片植于供区,纱包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一般I类切口不需应用抗生素,只对感染和创伤较重者应用,抗生素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确定为宜。
早期肢体的固定是必要的,予以石膏托跖屈位固定4w,避免了不自主活动对血管蒂的牵拉、刺激的影响。
术后足底负重与行走不宜过早,应至少6w以上,以免瘢痕充血增生[3]。
术后常规应用抗痉挛、抗凝药物:罂粟碱肌注,肝素钠静点。
烤灯维持局部温度的恒定,避免温差对吻合血管的刺激。
常规应用周围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弥可保等,再加上1~2个疗程高压氧的治疗,取得供区感觉重建的良好实效。
2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
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除1例因术中损伤皮神经束而致皮瓣感觉欠佳外,其余15例皮瓣感觉良好,无溃疡现象。
供区足底前部内侧半皮肤早期有麻痹感,但术后3~6个月后感觉逐渐恢复正常。
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
3 讨论
足跟作为最主要的人体负重部位,具有支撑身体重量、吸收震荡耐受运动摩擦的功能[4,5],而足底厚度对足跟负重时压力重新分布和吸收震荡十分重要,所以在足跟底部缺损修复重建时应尽可能达到正常解剖生理功能。
過往文献中报道足底内部皮瓣治疗同侧皮肤缺损及局部转移应用较多,而用于治疗相近的对侧足底皮肤缺损较少。
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①术前应常规做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证实胫前、后动脉的通畅,确保皮瓣移植后足部血运正常及足背动脉与足底动脉在足部的多个平面均有交通支相通,切取足底内侧皮瓣对足底血运无明显影响,但术前必须证明胫前与胫后动脉均畅通,否则不宜行此手术。
②皮瓣设计必须位于第1 跖骨头负重区的后方,以免皮瓣切取后影响足的负重功能。
③足跟负重功能要求转移的皮瓣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故术中应注意保护进入皮瓣的神经分支,勿损伤。
④足底内侧皮瓣是足底内侧动脉的浅支供养,所以皮瓣均在肌肉表面切取,仅在结扎足底内侧动脉的深支、游离血管主干时,才进入拇展肌与跖短屈肌之间隙。
⑤足底皮下组织有众多的垂直纤维间隔将表面的足底皮肤与深层的足底深筋膜相连,皮下组织的活动度小,因此皮瓣切取后至供区,不宜通过皮下隧道抽出法,常需切开血管蒂与受区之间的皮肤,进行明道转移。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优缺点。
优点:①足底皮肤软组织结构比较特殊,它具有比较厚的角质层,皮下组织坚实,皮肤与跖腱膜之间或于深筋膜之间有韧带相连,使足底皮下组织分为许多问隔,因此足底皮肤具有耐磨、耐压、承重的功能,具有推之不滚动的特点。
鉴于足底皮肤结构的特殊性,在修复其创面时应选择既能覆盖创面又具有良好的感觉和负重功能、局部耐压、耐磨的皮瓣。
一般情况下如果缺损面积不大,直径< 8cm,胫后动脉无损伤,足底内侧皮肤完好时应首选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伴少量骨缺损和骨髓炎时可携带足拇展肌)。
足底内侧皮瓣供区为足底中部非负重区,与足跟负重部位的结构相同,皮瓣深面的跖腱膜可与足跟骨负重区很好的贴附而减少皮瓣的活动,保持足的稳定。
②与传统的带蒂转移皮瓣(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相比,具有患肢遗留瘢痕比较小的优点。
缺点:①以胫后动脉为蒂,则牺牲一条主要动脉干,在足部交通支不可靠的病例不能用;②足底内侧非负重区面积有限,最大可提供6cmX10cm的皮瓣[6],因而手术时将受足底可供皮瓣面积限制。
③皮瓣含跖腱膜,切取跖腱膜后,是否对足弓带来影响尚待研究。
综上所述,足底内侧皮瓣取自足底非负重区,具有良好的血供及神经营养,解剖相对恒定,位置表浅,蒂部长,皮瓣移植后顺应性好,成活率较高,愈合快,皮肤质地与足跟区相似,损伤小,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范启申,王成琪,主编.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14-2l8.
[2]刘方刚,张发惠,刘毅,等. 足内侧皮瓣临床应用[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18(1):22.
[3]朱通伯,戴克戎,主编.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69-1172.
[4] 毛宾尧,主编.足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5] Huisinga RL,Houpt P,Dijkstra R.The distally based suralartery flap[J].Ann Plastic Surg,1998,41:58-65.
[6] 毛增荣,主编.足部皮瓣的血管[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1998,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