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临床应用
超声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炎症性肿物与息肉的鉴别

超声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炎症性肿物与息肉的鉴别超声结肠镜在结直肠炎症性肿物与息肉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直肠炎症性肿物和息肉是结肠疾病中常见的两种病变类型,对它们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超声结肠镜是一种结合超声显像和内镜技术的先进医学工具,通过结肠镜的内窥镜搭载超声探头,可以同时观察到病变的表面和深层组织结构,实现病变的分层清晰显示。
超声结肠镜在结直肠炎症性肿物与息肉的鉴别诊断方面具备以下优势和特点。
首先,超声结肠镜能够直接观察病变的内部结构。
对于结直肠炎症性肿物而言,通常伴有溃疡、糜烂等表面变化,超声结肠镜可以清楚地显示这些表面特征,辅助医生判断炎症性肿物的性质。
而对于息肉而言,超声结肠镜可以准确观察到其基底和腺体结构,帮助确定息肉的良性或恶性。
其次,超声结肠镜具备实时性和高分辨率。
超声结肠镜采用高频超声波,可以实时观察病变部位的变化过程,并且具备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出微小的病变细节,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这对于区分结直肠炎症性肿物和息肉的特征非常重要。
另外,超声结肠镜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
结直肠炎症性肿物和部分息肉在超声结肠镜的引导下,可以进行组织活检,获取病变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超声结肠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对于较小的病变,或者深部的病变,超声结肠镜可能显示不清或无法观察到。
此时,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进行综合诊断。
此外,超声结肠镜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具备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超声结肠镜在结直肠炎症性肿物与息肉的鉴别诊断中具备显著的优势。
通过观察病变的内部结构、提供实时的高分辨率显像、进行组织活检等方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超声结肠镜的局限性,合理使用该技术,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使诊断更加准确和可靠。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4T12:26:47.22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月24期作者:黄建铠[导读]黄建铠(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普外一科;广东佛山528305)【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5月。
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A组和B组。
A组开展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息肉切除术,B组开展腹腔镜息肉切除。
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结直肠息肉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可获得两组技术相互辅助、弥补的作用,有利于准确、高效的切除病灶,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肠镜;腹腔镜;安全性;并发症结直肠息肉会引起便秘、腹泻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同时也有较高癌变风险,需要予以重视。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腹腔镜和结肠镜息肉切除是目前常用的术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高操作准确性、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等方面此凸显了优势[1]。
研究分析了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5月。
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A组和B组。
A组中50例患者,其中有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35~70岁,中位年龄(47.12±3.16)岁。
B组中50例患者,其中有3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45.23±3.26)岁。
结肠镜检查前4种肠道准备方法效果对照临床应用

结肠镜检查前4种肠道准备方法效果对照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比较结肠镜检查前4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清洁效果,探讨4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番泻叶+清洁灌肠组、硫酸镁组、甘露醇组、复方聚乙二醇组4组,比较各组的肠道清洁效果及优缺点。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硫酸镁组、甘露醇组和复方聚乙二醇组明显高于番泻叶+清洁灌肠组(p<0.05)。
结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患者来选择。
【关键词】结肠镜;肠道准备;临床应用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0-01电子结肠镜是诊治结肠病变最常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为完整的检查结肠和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必须清除整个结肠的全部粪便。
临床上肠道准备常使用的方法有口服番泻叶+清洁灌肠、口服硫酸镁、口服甘露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
为探讨各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以及不同的方法适合何种类型的患者,现将120例患者4种肠道准备方法及效果对照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即口服番泻叶+清洁灌肠30例,b组即口服硫酸镁30例,c组即口服甘露醇30例,d组即口服复方聚乙二醇30例。
各组检查前一天均进清流或无渣饮食,检查当天服用泻药后均饮水2升,检查时间均为下午2:30。
1.2 方法 a组口服番泻叶+清洁灌肠:将10克番泻叶用1000毫升沸水冲泡当茶饮,计2次,于检查前12小时口服1次,再于检查前2-3小时服1次,并于检查当日上午清洁灌肠。
b组口服硫酸镁:检查当天9:00将硫酸镁50克溶于水中服下,再补充饮水2升。
c 组口服甘露醇:检查当天9:00将20%甘露醇500毫升服下,再补充饮水2升。
d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检查当天9:00将复方聚乙二醇134.7克溶于2升水中于1小时内服完。
2 结果3 讨论由上表中可以看出4种肠道准备方法的肠道清洁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b组、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c组和d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应用

其 内有高密度影 , 为造影 剂进 入肿 块坏 死 区或溃疡 所致 , 增
强后肿块边缘可见环行或线样 强化 , 组 3例 ; 3 2例 发现 本 () 有梗阻性黄疸 , 表现为 胆总 管 中上 段及 肝 内胆管 扩张 , 胆总
管下端突然消失 ;4 肠系膜包块 1例 ; 5 病 灶周 围淋 巴结 () ()
症状 。小肠 恶性 肿瘤 一般 发展迅 速 , 除局 部浸 润外 , 早期 常
就向远处转 移。小肠 恶性肿 瘤病 理学 检查 中 以小 肠腺 癌最 常见 , 其次为 平滑 肌 肉瘤 , 性 淋 巴瘤 , 有类 癌 及转 移癌 恶 还
位 于回肠末端 , 可适 时延迟 扫描 时 间, 以确认 这些部 位有 足
小肠恶性淋 巴瘤 的特征性表现 。
肠平滑肌 肉瘤 3例 , 1% ; 占 4 小肠类癌与转移癌各 1例 。 占 各
5 %。小肠 恶性 肿瘤多 发生 在十 二指肠 和 回肠 , 组 发生 在 本
十 二指肠 的 l , 4 % ; 0例 占 8 回肠 8例 , 3 % ; 占 8 空肠 3例 , 占 1 % 。比例与文献报道基本相 近。 4
总之 , 小肠恶性 肿瘤 发生率 比其 它 胃肠 恶性 肿 瘤较 低 , 以及小 肠的特殊解剖结构 , 胃肠 钡餐检查成 为首选 的检查手 段, 当临床怀 疑是小肠 病变时 , 应先做 胃肠钡餐 检查 , 如果发
腹腔镜联合术中结肠镜在治疗结肠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中结合 结肠镜 辅 助病 变 定位 ,顺 利完 成手术 取得 良 好效 果 ,现报 告 如下 。
的认 可 , 由于腹腔 镜手 术 受本 身触 觉缺 陷 的限制 , 但 使手 术 中对 结肠 较小 良性 病变 或 早期癌 的定位 出现 困难 ,导致 手术 拖延 ,甚 至失 败 。我们 近 期在 手术
见下表 l :
表 1 4例腹腔镜联合结肠镜结肠肿瘤切 除术情况
作 者单位 : 10 3 ,辽宁沈 阳. 中国 医科大 学 附属第 四 医院肝胆 外科 。 102
mir - r c s , r c s s o in e y e d s o e a d o e a e y l a o e p . s Rs o e a i n wa co p o e s p o e s wa r t d b n o c p n p r t d b a r s o e Re u p r t s e p o
・
病 I J 艮告
・
腹腔镜联合术 中结肠镜 在 治疗 结肠 小 占位 病 变 中的应用
金 俊哲 李晓霞 梁健
探 讨 腹 腔 镜 联 合 结 肠 镜 治 疗 结 肠 小 占位 病 变 的 临床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4例 结 肠 【 要 】 目的 摘
小 占位 病 变 在 结 肠 镜 引 导 下 对 结 肠 肠 段 定 位 ,运 用 腹 腔 镜 施 行 手 术 。结 果 本 组 手 术 全 部成 功 ; 术
LA INGJa , p r e tf e ea s rey te o r a l t optlfm dc l nvri h Hn g in Dea t n o g n rlug r,h f ut f i e s i o e i u i str e y n m h i a dh a a e y s
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根据腹腔镜 临床探查结果而决定是否使用肿瘤 的肠镜 定位 ,如对患者 的病灶位置无法确认则立即行术 中肠镜定 位 。为 了避免影响肠镜观察 ,检查时需将腹腔镜的输 出亮度 调低并确保避免正对肠镜 的镜头[4]。在腹 腔镜切除术进行 到临床相应步骤后 ,腹腔镜下用肠钳暂时闭合预计肿瘤所 在肠段 的近端 ,结肠镜消毒后从肛门口进镜一直进到病灶 肠段 ,完成病灶定位并在必需时进行强光指示 ,同时腹部 手 术组由术者用钳夹标记肿瘤所在肠段的系膜 (包括肿瘤的 远近侧),需要肛 门置人吻合器行肠吻合的病例应重新 消毒 铺 巾。一旦完成检查及定位后应抽净肠 内气体 ,手术区重新
参 考 文 献 【l】刘继祥 ,渠 时学等.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诊疗结直肠疾病 15例体会 临床外科杂志 ,2009,17(12):866 868. 【2】江志伟 ,黎介寿.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或开腹 术式选 择的争论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28(6】:453~455 【3】郑 民华 ,毛 志海.腹 腔镜 手术在 胃肠外科 的应用 现状 【盯.中华 胃 肠外科杂志 ,2007,8(5):389—391. [4】.王存川等.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加.世界华人 消化杂志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 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本 院 2005年 4月至 200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结 直肠癌患者 62例进行了临床治疗及护理 ,并将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式分析。结果 :本组中 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且未发生中 转开腹,平均手术耗时 248r ain,平均出血量为 285ml,患者平均住 院时间为 5d一10d,平均 8.2d。患者术后未发生无吻合 口瘘及 出血。患者经历了 3 ̄30个月 的随访 ,患者恢复较好无吻合 口狭窄 、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且无肿瘤复发。有两例患者在术后 4个月时在 电子结肠 镜下 电切摘除息肉。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诸 如创伤轻 、痛苦小 、出血少 、恢 复快 、住 院时间短 和手术并发 症发生率低 等明显优势 ,但 因为其 临床手术操作是 以腔 内器械操作为 主,手术者不存在最直接触感 ,因此增加 了病灶定位和 探查肿瘤近端结直肠 的难度。通过术中电子肠镜 检查 ,可以较为有 效的弥补腹腔镜手术 的一些不足 ,以方便小病灶的定位和 排除近端多原发癌灶 。
《电子乙状结肠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电子乙状结肠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科研中心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3位,病死率位居第4位。
肠癌筛查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医疗成本。
研究报道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生存率则不10%。
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早期筛查是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
结肠镜及电子乙状结肠镜均是推荐的手段,全结肠镜检查费用高,准备工作及操作繁琐,适用范围窄,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全麻后实施则会加重医疗负担,不适合大批量体检。
KASSA E认为在人力和财力有限时,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应列为结直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法,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筛查,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电子乙状结肠镜在肛肠疾病诊治中也有重要作用,对疾病的筛查率和确诊率远高于直肠指诊。
问题1:电子乙状结肠镜应该选用硬管型还是电子软式乙状结肠镜?【推荐】:两种类型的乙状结肠镜都可以,根据受检者的个体化差异及要求进行选择。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问题2: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有哪些?【推荐】:严格掌握好操作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根据受检者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问题3:检查前,肠道准备如何选择灌肠液?【推荐】:根据检查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身体状况等决定。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问题4:肠道准备时应该排便几次?【推荐】:不以排便次数作为评价标准,肠道粪便排净即可。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弱。
评论:问题5: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的体位选择?【推荐】:左侧卧位或胸膝位均可,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体位。
证据等级一般,推荐等级较强。
评论:问题6: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时,镜管进入深度的选择【推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检查需要决定。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问题7: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的充气原则【推荐】:间断充气,达到视野清晰为原则。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920例临床应用分析

头弯 向 回盲 瓣 方 向 , 慢 退 镜 , 缓 当镜 头 退 至 瓣 口
时, 即可滑 人 回肠 内- 。 4 J
结肠 镜 进 入 回肠 后 , 般 能 插 入 约 2 m。 一 0c 然后边 退镜 边观 察 , 录下各肠 段 的情 况 , 记 同时抽 气 , 至 直 肠 后 , 直 肠 反 转 观察 : 内镜 置 于较 退 做 将
气 、 旋镜 , 用 轴 保 持 短缩 法 、 左右 应 回转 穿 行 、i— J g gig手技 等方 法 , l n 必要 时变 换 患 者体 位 和 助 手辅 助 按 压腹 部 , 防止 镜 身成 袢 , 持 镜 身拉 直 、 管 保 肠
吸气使 升结 肠变 短 , 稍进镜 即 可达 回盲 部 。
及 直肠 内行 表面 麻醉 。然 后术 者左 手持 结肠 镜操 作 部 , 手握 住 镜 头 , 食 指将 镜 头 压进 肛 门 , 右 用 适 当注气 , 待看 清肠 腔后 , 节 旋 钮 , 腔 进 镜 约 1 调 循 5
c 相 继 越 过 3处 交 错 的 Ho s n瓣 后 到达 直 乙 m ut o
本 院 20 0 8年 2月 至 2 1 0 0年 1 2月 开展 单 人
可看清 肠 腔 , 腔插 入进入 乙状 结肠 , 后适 时 吸 循 然 气 , 拉 直镜 身 , 循腔 进镜 , 后退 再 到达 降 乙移行 部 。 自游离 的 乙状 结肠 进 入 固定 的 降 结肠 常较 困难 , 多采用 “ 右旋 进 镜 法 ” 。抵 达 降 乙移 行 部后 , J 调 节镜 头弯 向降 结肠 , 吸气 , 钩 拉 边 向右 旋 镜 , 边 可
肠壁 间 的适 当距 离 , 预判 肠 腔走 行 , 时钩 拉 、 适 吸
镜 头 到达肝 曲后 , 意采用 间接 进镜 法 : 注 即抽 吸空 气 , 镜 便 自动 前 进 。先 抽 气 退 镜 , 直 镜 内 取 身 , 肝 曲角度 , 调节 角度 向上 , 钝化 再 右旋 退镜 ,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