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物的⽣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物的⽣长及其控制本章重点:微⽣物⽣长、繁殖的基本概念、特点与规律;测定微⽣物⽣长、繁殖⽅法。
本章难点:影响微⽣物⽣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有害微⽣物的控制。
建议学时:10学时⽣长:指细胞物质有规律、不可逆增加的过程。
有机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的增加。
繁殖:是微⽣物⽣长到⼀定阶段,由于细胞内各种细胞结构的复制和重建,导致产⽣⼀个新的细胞个体,即引起细胞个体数量增加的整个⽣物学过程。
⽣长是⼀个逐渐发⽣的量变的过程,是繁殖的基础;繁殖是⼀个质变的过程,是⽣长的结果。
第⼀节测定⽣长繁殖的⽅法⼀、测⽣长量(⼀)直接法1、测体积:2、测⼲重:可⽤离⼼法或过滤法测定,⼀般⼲重为湿重的10%~20%。
(⼆)间接法1、⽐浊法:2、⽣理指标法1)测含氮量;2)测含碳量;3)其他。
⼆、计繁殖数1、直接计数法(全数)——⾎球计数板法2、间接计数法(活菌数)——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第⼆节微⽣物的⽣长规律⼀、微⽣物的个体⽣长与同步⽣长(⼀)细胞周期:指从⼀个新细胞的产⽣到分裂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
它可简单地分为两个相互延续的时期,即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是细胞增殖的物质准备和积累阶段,分裂期则是细胞增殖的实施过程。
(⼆)观察微⽣物个体⽣长的⽅法:1、通过电⼦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薄切⽚:2、同步培养法技术:同步⽣长synchronous growth:使所有的细胞都能处于同⼀⽣长阶段,同时分裂的⽣长⽅式。
获得细菌同步培养的⽅法主要有两类,其⼀是调整⽣理条件诱导同步性,其⼆是机械法(⼜称选择法)。
(1)环境条件诱导法:1)温度调整法:亚适⽣长温度-->最适⽣长温度培养。
2)营养条件调整法:控制浓度或组成,使细胞只能进⾏⼀次分裂。
3)⽤稳定期的培养物接种:稳定期细胞处于衰⽼状态,移⼊新鲜培养基,可得同步⽣长。
4)抑制DNA合成法:DNA合成是细胞分裂前提。
抑制⼀段时间再解除抑制。
(2)机械筛选法:它是利⽤物理⽅法从不同步的细菌群体中选择出同步的群体,⼀般可⽤过滤分离法或梯度离⼼法来达到1)选择性过滤法:将不同步的细胞培养物通过孔径⼤⼩不同微孔滤器,从⽽将⼤⼩不同的细胞分开,分别将滤液中的细胞取出进⾏培养,获得同步细胞。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不论其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为条件下发生作用,都是通过“以数取胜”或“以量取胜”。
生长和繁殖就是保证微生物获得巨大数量的必要前提。
微生物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成分的增加导致微生物的个体大小、群体数量或两者的增长。
个体细胞生长:细胞内组分的增加,导致细胞总量(体积、质量、大小)扩个体繁殖:是微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以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生长和繁殖十分不便,常以群体数量的变化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在微生物学中,凡说“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这与研究大型生物有所不同。
群体生长: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微生物细胞总量的增加。
既有量变也有质变。
三者之间的关系: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测定生长的方法是以原生质含量的增加为基础,测定繁殖是建立在计算个体数目上。
一、测生长量直接方法:测菌体细胞(数)量、菌体体积、菌体质量等;间接方法:根据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含量或某种代谢活动强度间接测定。
(一)直接法1、测体积这是一种粗放的方法。
将待测培养液放在刻度离心管中作自然沉降或离心沉降,观察其体积。
污泥沉降比(SV):为含有污泥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 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数,以%表示。
又叫30 min沉淀率。
该参数是评定活性污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范围为15-30%。
2、称重此法的原理是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
它可以用于单细胞、多细胞以及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包括称干重(DCW)和湿重。
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来,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
如果是丝状体微生物,过滤后用滤纸吸去菌丝之间的自由水,再称重求出湿重。
不论是细菌样品还是丝状菌样品,可以将它们放在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于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求出微生物干重。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同步培养法
诱导法
筛选法
化化化化 物物化化
过过过 区区区区区区区区过 膜膜膜过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环境条件诱导法:变换温度、光线、培养基等。 环境条件诱导法:变换温度、光线、培养基等。造成与正常细 胞周期不同的周期变化。 胞周期不同的周期变化。 机械筛选法:选择性过滤、梯度离心。物理方法,随机选择, 机械筛选法:选择性过滤、梯度离心。物理方法,随机选择, 不影响细胞代谢。 不影响细胞代谢。
☆以细菌为例介绍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其结 以细菌为例介绍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论也基本适用于酵母菌。 论也基本适用于酵母菌。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环境中从开始生长、分裂直至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环境中从开始生长、 死亡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死亡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但它们的生长过程却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 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二、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一)直接法
将待测样品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 将待测样品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加入血球计数板方 格网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格网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因为计数室的 体积一定, 体积一定,所以能够计算出每毫升待测样品中的细胞个 数; 特点:全菌计数,不区分死菌与活菌; 特点:全菌计数,不区分死菌与活菌;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要点:菌悬液浓度应在 个细胞/毫升左右 毫升左右; 要点:菌悬液浓度应在108个细胞 毫升左右;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t2 - t1
3.322(lgx2-lgx1) t2 - t1
3.322(lgx2-lgx1)
2020/12/8
25
一些细菌的代时
菌名
培养基 培养温度 代时
E. coli(大肠杆菌) 肉汤
37℃ 17min
E. coli
牛奶
37
12.5
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细菌)
肉汤或牛奶 37
一般连续培养器 固定化细胞连续培养器
实验室科研用:连续培养器 发酵生产用:连续发酵罐
2020/12/8
40
(1)恒浊器 — 恒浊连续培养
Ø特点:基质过量,微生物始终以最高速率进行生长 ,并可在允许范围内控制不同的菌体密度;但工艺 复杂,烦琐。 Ø使用范围:用于生产大量菌体、生产与菌体生长相 平行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醇等。
2020/12/8
23
(二)指数期
1、特点: Ø 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即代时最短; Ø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 Ø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
2020/12/8
24
x2
2、指数期中的的
三个重要参数
x1
t1
t2
u繁殖代数 n=3.322(lgx2-lgx1)
u生长速率常数R= u代时G=
2020/12/8
29
(三)稳定期
1、特点: (1)R=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 (2)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 (3)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4)细胞内开始积聚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芽孢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 (5)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各种次生代谢物。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2) 恒化器:
与恒浊器相反,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 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最高 生长速率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贯培养装 置 在恒化器中,一方面菌体密度会随时间的增 长而增高,另一方面,限制因子的浓度会随 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使菌体生长慢),两 者相互作用,会出现生长与流速相平衡,这 样,即可获得一定生长速率的均一菌体,又 可获得虽低于最高菌体产量,却能保持稳定 菌体密度的菌体。
3、 防腐:(Antisepsis)
是指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变的措施。
措施:
(1) 低温: (2) 缺氧: (3) 干燥: (4) 高渗: (5) 高酸度: (6) 防腐剂:
4、化疗:(Chemotheraph)
即化学治疗,它是利用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 宿主细胞无显著毒性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在目的。
连续培养的优缺点:
优点: A、高效,简化了装料、灭菌,出料、清洗等 程序。 B、产品质量较稳定。 C、自控,可利用各种仪表加以控制。 D、节约人力、动力、资源(水、汽等) 缺点: A、菌种易于退化 B、易遭杂菌污染。
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很多,除一些营养 条件外,还有许多物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有 温度,PH、氧气等。 一、 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T有宽窄,但总有最低生长T,最 适生长T,最高T。并称为生长温度三基点。 最低生长T:一般-5---10。C,极端为-30。C 最适生长T: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 最高生长T:一般为80—95。C,极端为105— 300。C。
三、 影响加压灭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四个生长时期。
2、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可把微生物分为、、、、五种类型。
3、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为,霉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好气微生物生长的最适Eh值为。
4、中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高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低温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5、巴氏消毒工艺条件为,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灭菌工艺条件为,常压蒸汽灭菌工艺条件为。
6、加热是消毒灭菌中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加热灭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紫外线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这是由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差。
7、影响微生物生长延滞期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微生物耐热力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菌计数所得细菌数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11、细菌总数测定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1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二、选择题1、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A、3.75×107个B、2.35×107个C、3.0×109个D、3.2×109个2、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A、完全培养基B、基本培养基C、补充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3、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列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之外。
06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1.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pH值
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喜欢生活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 细菌最适的pH在7.0~8.0之间,放线菌的最适pH在7.5~8.5 之间; 而酵母菌和霉菌刚好相反,适合在偏酸的条件下生 长,霉菌的最适pH值在4.0~5.8之间,酵母菌在3.8~6.0之 间。
2.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稀释倒平板法
操作较麻烦,对 好氧菌、热敏感 菌效果不好!
2. 膜过滤培养法
菌数低的样品(如水)→ 膜过滤 → 培养 → 菌落计数
3.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缺点:
①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②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③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④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4. 比浊法
5. 重量法
为什么氧气存在能够抑制甚至杀死厌氧菌?
氧气进入菌体后,能接受电子而产生不同还原性的氧 离子,如过氧离子、过氧化物自由基。过氧化物自由基和过 氧离子都是很强的氧化剂,对微生物有毒,能氧化微生物过 程中所必需的酶。 好氧菌、兼性需氧菌以及微量需氧菌体内含有过氧化 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这两种酶能将过氧化物自由 基和过氧离子还原成没有毒性的水分子,所以它们不会被氧 气所杀死。耐氧菌虽没有过氧化氢酶,但有过氧化物酶,能 合成SOD,而不会被氧毒害。 厌氧菌体内都没有这些酶,所以不能忍受氧气。
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菌体,用清水洗净, 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加热或减压干燥,最后测定其 干重。一般来说,干重约为湿重的10~20%,即 1mg干菌 = 5~10mg湿菌 = 4~5×109个菌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氮量法(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一般比较稳定,所以 常作为生长量的指标。如细菌含氮量约为菌体 干重的14%。含氮量乘以6.25即可粗测出其蛋白 质含量。
微生物学-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步骤:
菌悬液通过微孔滤膜,细胞吸附其上;反置滤膜,以新鲜 培养液通过滤膜,洗掉浮游细胞;除去起始 洗脱液 后就可 以得 到刚刚分裂下来 的新生细胞, 即为同步培养。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1.平板菌落计数法
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菌液倾注平板 或涂布在平板表面,经适当温度培养后,以平板上出 现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度就可计数出原菌液的含菌量。 直径9cm 的平板上出现菌落数一般以50~500个为 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菌落数总数测定的计数 原则,以平板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为报告依据。 适用范围: 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能在营养琼脂上生长的微 生物。
生长曲线概念: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 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的制作: 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 中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如果以细胞数目的对数 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就可以绘制出分 批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但它们的生长 过程却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 四个时期,即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技术要求: 样品充分混匀,操作熟练快速(15~20min完成操 作),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 每一支吸管只能用于一个稀释度,样品混匀处理, 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 误差: 多次稀释造成的误差是主要来源,其次还有由于样 品内菌体分布不均匀、以及不当操作。
2. 液体稀释法
对样品做10倍连续稀释,从适宜的3个连续稀 释度 中各取5ml 试 样,接 种 3组共9 支装有培养液 的试管中(每管接入1ml )。经培养后,记录每个 稀 释 度 出 现 生 长 的 试 管 数 , 然 后 查 M.P.N. 表 (most probable number,最大可能数),根据 样品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出其中的活菌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名词解释生长,繁殖,生长限制因子,活菌染色法,菌落形成单位(cfu),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生长产量常数,恒浊器,恒化器,连续发酵,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生长曲线,最适生长温度,世代时间,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厌氧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RAS培养基,厌氧罐,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手套箱,摇瓶培养,曲,曲法培养,通风曲,污染,巴氏消毒法,间歇灭菌法,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梅拉特反应,石炭酸系数,抗生素,抗代谢药物,选择毒力,(抗生素)效价,半合成抗生素,6-APA,生物药物素、热死温度、分批培养、灭菌、防腐、最低致死量、二次生长现象。
二、填空题1.巴氏消毒法是低温湿热消毒法,处理温度变化很大,一般在温度_____处理________,具体方法可以分两类_________和_________。
2.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味品饮料中常加入______________作为防腐剂。
4.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要求温度达到_________,维持时间_________。
5.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以将微生物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由可进一步细分为5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工业发酵采用接种量为种子:发酵培养基=_______来缩短延滞期。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______期进行,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______期进行收获。
9.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两种。
10.生长速率常数(R)和代时(G)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11.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___,最适为______,最高为_______。
12.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3 类:_______、______ 和_____。
13.微生物生长温度三基点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稳定期微生物生长速率常数为_________。
15.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16.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除菌种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9.在评价消毒剂、化学杀菌剂、防腐剂、农药等的药效和毒性时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个指标。
20.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时可以采用________和_______接种方法。
21.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件”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2.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选择题1.采用现代超高温瞬时灭菌法(UHT)消毒牛奶的工艺一般为A、100~120℃维持1~2minB、138~142℃维持2~4sC、150~160℃维持10-15sD、196℃维持15s2.对细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的最佳时期为A、延滞期B、对数期C、平稳期D、衰亡期3.获得纯培养最好的方法是A、平板划线法B、试管斜面法C、Both a & b (D)None of these4.发酵工业经常在()放罐收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5.对好氧性细菌进行液体培养时,发酵液会出现()A、混浊B、沉淀C、菌膜D、菌苔6.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是由于细胞内缺少()。
A、BODB、CODC、NODD、SODg3an7`%n7.高温灭菌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热杀效应作用,是因为高温可以使:()A、蛋白变性B、核酸变性C、细胞膜透性破坏D、以上都是8.工业发酵产物最佳收获的时期为A、延滞期B、对数期C、平稳期D、衰亡期9.经典的巴氏灭菌是低温维持法,其消毒牛奶的工艺条件是:()A、62-63℃30minB、71-72℃30minC、60-70℃30minD、70-80℃30min10.连续培养的特点()A、补充新鲜营养基与排出培养物的速度达到动态平衡,但营养物利用率低。
B、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稳定,但易发生变异。
C、开放系统,微生物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
D、以上都对。
11.青霉素的抑菌机制是在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中抑制()。
A、肽聚糖单体转移B、多糖链伸长C、相邻多糖链相联D、D-Ala-D-Ala形成12.实验室测定微生物活菌数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稀释培养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平板法D、最大或然数法13.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A、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B、排尽锅内有害气体C、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D、排尽锅内冷空气14.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曲线大致分为3个时期,下列哪项不属()A、生长延滞期B、快速生长期C、指数生长期D、生长衰亡期15.通常工业发酵缩短延滞期采用的措施为A、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
B、适当增大接种量。
C、改善培养基的成分D、以上都是16.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影响培养基的pH值,如果培养基的pH下降,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后,培养一段时间不会提高pH()。
A、硝酸钠B、蛋白质C、淀粉D、氨水17.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的()以上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称为高密度发酵。
A、10倍B、100倍C、50倍D、1000倍18.细胞开始积累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是在()A、延滞期B、对数期C、平稳期D、衰亡期19.细菌生长速度等于零的所处时期为A、延滞期B、对数期C、平稳期D、衰亡期20.下列哪项不是测量微生物生长量的方法()A、称重法B、比浊法C、测含氮量法D、活菌计数法21.下列哪项不属于延滞期的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
B、细胞DNA和RNA含量增多,原生质呈嗜碱性。
C、合成代谢旺盛,易产生诱导酶。
D、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22.下列哪些曾经作为抗生素效价单位使用过()(多选题)A、以抗生素中所含特定抗菌活性部分(纯游离碱或酸)重量1微克为1单位。
B、以特定的纯抗生素制品盐的重量1微克作为亚单位。
C、以特定的纯抗生素制品的某一重量为单位而加以折算。
D、以一特定量的抗生素标准品(或对照品)作为1单位。
23.现代的巴氏灭菌是高温瞬时法(HTST),其消毒牛奶的工艺条件是:()A、72℃15sB、82℃15sC、86℃15s C、92℃15s24.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B、70-75%。
C、95%D、100%25.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的时期为A、延滞期B、对数期C、平稳期D、衰亡期26.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为A、菌种B、接种量C、培养基成分D、以上都是27.有关对数期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对()A、细胞数以对数增长。
B、分裂快,代时短。
C、细胞平衡生长。
D、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28.在pH 7的环境下,黑曲霉发酵蔗糖最有利于合成()A、草酸B柠檬酸C、乙酸D、延胡索酸29.在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过酸时,采用下列哪种措施调节pH最为合理()A、加尿素B、加硝酸铵C、加氨水D、降低通气量30.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试剂杀死50%试验动物或微生物的剂量为()A、MIC50B、LD50C、MLD50D、KD5031.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100-200nmB、250-280nmC、300-400nmD、50-100nm四、判断题1.采用机械筛选法可以使微生物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处于同样的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
()2.对热死点高的芽孢、孢子通常采用间歇灭菌法将其杀灭。
()3.对数期的微生物是噬菌体增殖的最好宿主。
()4.多数嗜低温微生物在0℃条件下能够生长,一般最适生长温度在10~15℃,最高生长温度为20℃。
()5.发酵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成分差别越大,延滞期越长。
()6.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7.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8.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9.恒化培养法可以通过控制某一种限制性营养物浓度,达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正好与恒速加入的新鲜培养基流速相平衡。
()10.活菌计数法根据活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会使其变浊或在固体培养基上(内)形成菌落的原理设计的。
()11.接种工具、试管口、镊子等的灭菌通常采用火焰灼烧法。
()12.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 )13.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如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加防腐剂等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措施称为防腐。
()14.利用特殊染色如荧光染色可以利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出样品微生物死菌与活菌的数量。
()15.连续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 )16.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常采用巴氏低温消毒法。
()17.培养除需要特殊的培养装置外,还需要在培养基内加适当的还原剂以降低氧化还原势。
()18.实验中绘制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需要采用封闭系统培养。
()19.虽然嗜酸和嗜碱微生物在极端酸、碱条件下正常生长,但是其细胞内的pH总是维持在7左右。
()20.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21.通过控制食物、粮食中的活度水抑制微生物生长。
()22.同一种微生物的最适温度并不是一切生理过程的最适温度。
()23.微生物的最适温度≠生长得率的培养温度≠发酵速率或累积代谢产物最高的培养温度≠累积某一代谢产物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24.微生物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时代时就短。
()25.稳定期是以生产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如单细胞蛋白(SCP)、乳酸等为目的的发酵生产最佳收获期。
()26.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27.延滞期和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都为零。
()28.在发酵行业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又称连消法。
()29.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30.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