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文专题训练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引用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 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 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 …… 诗,是一支神来之笔, 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 炉峰的紫烟…… 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 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 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 化用式——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 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 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 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 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 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 属于间接引用的一种特殊类型 伤 ……
我喜欢诗,喜欢那凝练的句子,喜欢那如画的意 境,喜欢那深奥的哲理,更喜欢那特有的灵气。 诗,绮美,瑰丽;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调金清石怨,吟风花雪月;天下只应我爱, 世上唯有君知。 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迷人胜 景,也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萧 瑟孤寂;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 不屈不挠,也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 愁;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也有“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有…… 在这里,你可以遨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 在遨游之后,你便成了富翁,知识与精神的富翁。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拥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 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 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 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 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 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 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 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 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也 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 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 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作文入门修辞手法训练——引用(课件)

作文入门修辞手法训练——引用(课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引用是文学、语言和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文章的论证力度,使文辞更加优美。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引用的本质、特点、分类、用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运用引用加强文章的效果。
一、引用的本质和特点引用,顾名思义就是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
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插入他人的说话或写作,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
引用手法依赖于原文,它借助原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从而进一步加强文章的可信度。
此外,引用也是一种文学手法,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典故传说等元素改善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增强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引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继承原文的权威——引用是建立在源文本的基础上,从而再次确认了源文本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2. 与原文建立联系——引用是一种联系手段,有助于将文章和原文之间建立联系。
3. 规范化表达——引用可以规范表达,使文章更加精准、准确。
4. 艺术化表达——引用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诗词歌赋、典故传说等文学形式,使文章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二、引用的分类根据引用的使用范围和内容,引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形式。
1.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指将源文本的一段话、一句话、或一个词句直接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者在原文内容前后用引号或其他符号标记出来,以示来源。
例如:笛瓦尼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感到羡慕,还可以让人们感到敬畏和感激”。
2. 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不同,间接引用是指将源文本的大意或涵义在文章中稍加改平,则具有其表述方法的播音员,而没有采用作者的语言。
这种引用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避免出现与原文不同的小细节。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万物生光彩”,表达了杜甫对春天的景象的信仰。
三、引用的用法和注意事项1. 引用本身必须具有信誉——引用的本身必须是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人所说的话或写的文章,这样才能够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来写小练笔作文

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来写小练笔作文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个关于引用的趣事。
你们知道引用吗?就是借用别人的话或者句子,给你的文章加点“料”,让它变得更有味道。
今天我就要用这种方式来写一段小练笔,保证让你们乐呵乐呵。
事情得从我和我的朋友小明说起。
小明是个喜欢“引用”的家伙,每当他想表达点什么时,基本上都是引用的名句。
比如上次我们一起去打篮球,小明一边运球一边说:“篮球,就像人生一样,要保持平衡。
”我笑了:“小明,你是不是刚读完《人生的平衡》啊?”他摇摇头:“没有,我只是看了《灌篮高手》。
”有一天,我们去咖啡店聚会。
小明点了杯咖啡,然后把咖啡杯举起来,学着莎士比亚的样子说:“这一杯咖啡,值得我为之奋斗!”我们都笑了,店员也忍不住笑出声:“这位先生,您这是咖啡还是莎士比亚的剧本啊?”小明笑着回答:“我这不是引用,纯粹是享受。
”说到引用,我必须提一下我的另一个朋友小张。
小张爱看名人传记,他总是用各种名言来装点他的言谈。
有一天,小张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他最近的旅行经历。
他说:“就像马克·吐温说的,‘旅行是对偏见、成见和固有观念的一次长途旅行。
’”我们听了都愣了,小张,你这话的出处和你的旅行经历有啥关系啊?我忍不住插话:“小张,你是说你去了一趟超市,买了点菜,就觉得自己经历了一场‘长途旅行’?”小张乐呵呵地回应:“怎么不呢?超市里的人挤得比我在巴黎还多。
”我们全都笑了。
小张这人,就像个走动的名人名言,一言不合就来一句。
有时候,引用真的是一种很有趣的表达方式。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讨论电影。
小明突然说:“记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台词,这不就是电影的真谛吗?”我笑着说:“你这是引用了《上海滩》里的经典台词吧?电影倒是好看,但你这翻译有点跑题。
”小明耸耸肩:“哎呀,谁叫我看得太入迷了。
”总之,不管是小明、小张,还是我自己,引用这事儿真是百搭又有趣。
用别人的话来点缀自己的故事,就像给平淡的饭菜加点调料,一下子就有了味道。
高考作文指导:十种常见引用法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高考作文指导:十种常见引用法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一、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枫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鸭子可引用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二、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
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三、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
写作引用练习题巩固你的写作引用和引用来源处理能力

写作引用练习题巩固你的写作引用和引用来源处理能力写作引用练习题:巩固你的写作引用和引用来源处理能力写作引用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然而,正确使用写作引用以及恰当处理引用来源却是许多学生和研究者经常面临的挑战。
为了巩固你的写作引用和引用来源处理能力,以下是一些练习题供你参考。
练习一:选择恰当的引用形式阅读以下段落,并选择合适的引用形式完成句子。
1.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egular exercise is beneficial for maintaining overall health. Some studies suggest that "exercise reduce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Johnson, 2019). Other scholars argue that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es mental well-being and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Smith et al., 2018).a) According to Johnson (2019), exercise reduce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b) Exercise reduce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Johnson, 2019).c)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xercise reduces the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Johnson, 2019).2. In their study, Johnson and Smith (2020) found that "students who engag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end to have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However, a recent study conducted by Brown et al. (2021) reported conflicting results.a) Students who engag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end to have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Johnson & Smith, 2020).b) In a recent study, Johnson and Smith (2020) found that students who engag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end to have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c) According to Brown et al. (2021), a recent study reported conflicting results ab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练习二:解决引用来源的缺失阅读以下段落中的引用,并找到适当的参考文献来填补缺失的引用信息。
每日小作文引用句子点题100字

每日小作文引用句子点题100字
1、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
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2、天凉,树叶的色变得快,干得快,掉得也快。
裸露的大地,深浅不一的展现着土黄,褐黄,黑黄。
上面点缀着荒草,茬梗,静悄悄的。
秋风起了,在旷野上无遮拦的刮着,卷起的黄烟在地陇上回旋,枯枝败叶天上地下的碰撞。
看得见,地皮上匍匐着最后的星点绿意,已经发黑定影了,又一阵风刮来,吹嘣了角质草芥,绒绒的籽絮瞬时飘散,荡起了一溜白雾。
3、美丽的青春,有嬉笑声与哭泣声夹杂的年华,美丽的青春的少年是蓝天中翱翔的幼鹰,虽然没有完全长大,有些稚气,有些懵懂,脱不开父母的双手却极力想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为的是一时的激情,为的是一种独自翱翔的感觉!
4、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台湾湿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离的情调。
中考优秀作文(引用类)

中考优秀作文(引用类)第一篇:中考优秀作文(引用类)中考优秀作文选欣赏数字中的语文欣赏数字,猛然间,发现语文之美……“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
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
“2”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是无可挑剔的美。
于是,我们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点点渲染;有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有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田园景色……“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
聆听着无限忧伤,聆听忧伤的倾诉。
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的悲凉无奈;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情愁;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的失望悲切……“4”是快刀,是豪放。
于是,我们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胸襟;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5”是奔跑,是活力展现。
于是,我们有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机勃勃;有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意浓浓;有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春来”的静景与动态…… ……“8”是两颗紧紧相连的心,是深情厚谊。
于是,我们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的友情;有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离愁别绪;便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意浓浓……“9”是气球,是自由,是旷达。
于是,我们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媚权势;有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不慕荣利;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自乐…… 我们欣赏数字,我们欣赏语文,我们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风雨中,请侧耳倾听风雨中,我侧耳细听,听见心泉汩汩的声音。
在作文中引用章节

在作文中引用章节篇一《我与〈小王子〉的奇妙相遇》每次写作文,我都绞尽脑汁想让内容变得有趣些,这时候引用点东西就超棒。
就像我特爱《小王子》这本书,在作文里引用它就像给菜肴加点独特的调料。
有一回,我们老师让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
我立马就想到《小王子》里小狐狸和小王子的故事。
小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
我不需要你。
你也不需要我。
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
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对你来说,我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这话说得太妙了。
我就把我和我朋友的故事跟这联系起来了。
我和我那哥们刚认识的时候,就跟小狐狸和小王子最初见面似的,没觉得有啥特别。
可后来有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科技比赛。
那准备的过程真是状况百出,我俩好多次因为想法不同吵得面红耳赤。
有一天,在做一个小模型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一个关键零件弄坏了,当时我特别沮丧,觉得这肯定完了。
结果我那哥们一声没吭,就默默开始重新找材料做那个零件,他那专注的样子,在午后的阳光下,额头的汗珠在闪光。
从那刻起,我就觉得他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朋友了,就像小狐狸和小王子驯养彼此之后的那种感觉。
这引用《小王子》里的情节,不仅让我的作文有了独特的味道,还特别准确地表达出我对友情的理解呢。
篇二《用〈哈利·波特〉点亮作文》写作文有时候就像一场魔法冒险,而正确引用能如同施魔法一样把作文变得炫酷。
我特别痴迷《哈利·波特》系列。
上次作文主题是面对困难,我就在作文里引用了《哈利·波特》里面的情节。
哈利在面对伏地魔的时候可是困难重重。
比如说哈利参加魔法三强争霸赛那会,他要面对各种危险的魔法生物,神秘的魔法任务,还要遭受别人的怀疑与误解。
总有人觉得他作弊,塞德里克一开始对他也有芥蒂,那压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参加长跑比赛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作文专题训练一、引用与行文(一)读片断,分析引用在行文中的作用1、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借古代著名史官周任的话批评冉有和季路没有阻止季氏将攻打颛臾的失职行为,给自己的立论提供了权威性的理论根据。
2、谐趣往往是通过对客观对象故意夸大或缩小、扭曲或延伸来表现的。
请请看老舍的《记懒人》:“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
他的生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他自然想不起问。
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
可是,他还记得妈妈的面貌。
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懒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张凌《艺术要多点幽默》)——这里的引用生动具体地论证了作者关于谐趣的定义。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话是有道理的。
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古典文,那些范文最好是能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吴晗《谈读书》)——引用在这里起到点明论题,说明论点的作用。
4、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悠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倘不然,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屦,又那有吸烟品茗,吟诗作文的闲暇?——借引用讽刺沽名钓誉之途,论述生动有趣,简洁明晰。
5、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讲真理埋没。
(唐弢《琐忆》)——以引用指出谣言和毁谤的危害性,说理深刻,发人深省。
6、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春天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引用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抒发了浓烈欣喜的的情感,极有感染力。
7、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
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
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引用敌论,设立供批驳用的靶子。
8、这些文言文星罗棋布在中国文学史上,按出世年代列序,时间跨越2000余年!20多个世纪多么深长的一条通衢正道!这条大道上驶过秦王扫六合的战车,帝王封禅泰山的仪仗,曹操大举南进的千里舳舻;走过移山的愚公,解牛的庖丁,奚落孔子的丈人,“鸡鸣狗盗之雄”的孟尝君,“一岁犯死者二焉”的捕蛇者;小驻过“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的”孔明,探询“洞在清溪何处的渔郎”;有过“调素琴,阅金经”的陋室,“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项脊轩,“斫其正,删其密”的病梅馆;至今依然挺立着“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的石钟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岳阳楼,“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醉翁亭……应该说,长达20多个世纪中中国不同时代的苍凉歌哭,仍在这些文章中遗响。
帝王、将相、诸子、游侠、迁客、骚人、隐士、奴婢,都有其相应的安顿处。
9、“‘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自然生生不息,而多少人却由于物欲膨胀而落下千古骂名。
追求物欲的人啊,请卸下你沉重的背囊,去感受亲情爱情友情,去‘领取而今现在’。
要知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第8句连续引用名句构成排比,指出学习文言文对于继承文化遗产提升人的素质的重要作用;第9句先后引用了杜甫的诗、朱敦颐的词以及古楹联,文采飞扬,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增强文采。
——引用使文章内容丰厚、语句典雅,概括力强。
(二)、小结:引用的修辞功能很强。
用之于说理,它可以点明论题,确立观点,充当论据,或者用来做批驳的靶子,与正面的观点进行对照,使事理表达得鲜明、深刻、简洁、有力,生动而富有说服力。
用之于说明叙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用之于事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可以收到亲切动人、含蓄深刻、启发联想等表达效果。
二、引用与构思巧引名句构新篇作文有鲜明的个性,才有可能在成千上万的高考考场作文中鹤立鸡群。
巧引名句构新篇,是一种能使作文具有鲜明个性的快速谋篇方法。
这种方法,可称之为“引用构思法”。
众所周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引用,可能是一种论证方法,可能是一种说明方法,可能是一种修辞手法。
而引用构思法,指的是在作文过程中,巧引歌词、俗语、格言等,帮助快速拟题、构段、谋篇的方法。
引用构思的具体方法如下:一、借引用拟题。
二、借引用构段。
三、借引用谋篇。
先说说借引用拟题。
1、其一,直引式。
直引,即直接引用。
一位记者有感于年关将近时送礼车辆骤增,纷纷驶向某省城有关部门送礼的不良社会现象,撰文加以批评。
作者给文章取的标题是《猪呀羊呀送到那里去》,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和幽默感,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原歌词后一句为“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高考考生作文标题)、《生命“诚”可贵》(2001年高考考生作文标题)、《明明白白我的心》(2001年高考考生作文标题)、《一句话一辈子》(2001年高考考生作文标题)等也是直接引用名句作为标题的。
其二,化引式。
化引,指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更动了原句个别字词的引用法,它相当于辞格中的“仿拟”。
例如,为了鼓励男子汉们认清形势,多读好书,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一位作者将俗语“无毒不丈夫”的“改为“无读不丈夫”,轻轻一改,引为标题,妙趣横生,增强了吸引力,让人过目不忘。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四川省2001高考满分作文)、《牛毛出在羊身上》、《同学你大胆地往前走》等标题均运用了此法。
借引用构段,指的是引一名言总领全段。
例如:智效民《透视学界官本位》的第二部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学界屈从于官场的另一表现,是许多官员在课题研究或各种学术活动中还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先说课题研究。
学术研究本来是一种私人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只有经过学者的多年积累和学界的薪火相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现在的情况是,学术界在经历文革浩劫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之后,本来应该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了,但是却又面临着新的浮夸,新的跃进。
许多单位和地区,真正有学问或潜心做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提出的课题却越来越大。
那些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的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者捞取向上爬的资本,也起着呼风唤雨、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们一面批条子,拨经费,一面当主编、当顾问。
至于这些课题的价值如何,可行性怎样,却不闻不问。
所以我担心,在他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后,也许会因为灾梨祸枣而留下骂名。
“需要补充的是,权钱交易也正在以赤裸裸的方式在学术界进行。
有些地区和单位已经形成一种规矩:只要有人搞到研究经费,就可以按一定比例抽取佣金;与此同时,只要大权在握者能给批钱,他就不仅能当主编,还会拿到比例很高的回扣。
以学术的名义干这种勾当,一有优厚报酬,二可附庸风雅,三是比较安全。
倘若条件具备,又何乐而不为?“说完课题研究中的黑幕,再看看学术活动中的猫腻。
学术会议本来是学术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沟通学界信息,交流学术心得,激活学术灵感。
然而如今有的学术会议却不是变相的公费旅游,就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点缀。
把学术会议当作点缀,也是官场的一大发明。
有意思的是,会议的规格和经费,也要看出席会议的最高长官而定。
除此之外,上级领导对学术单位的印象,也往往取决于他们在媒体上露面的频率。
于是,努力在媒体上混个脸儿熟,也成了许多学术官员的重点工作。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唐代司空图《诗品》,原指语贵含蓄;智效民《透视学界官本位》引用此句为题统领第二部分,机智地曲解了原意,辛辣地讽刺了某些官员不写一字却尽得好处的不良现象。
借引用谋篇的方法有四种,第一,引一言统领全文,第二,引数句分领各段,第三,暗引式,第四,散引式。
原高中课本第一册中《琐忆》一文用的是引一言统领全文的方法。
作者先引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有影响的名言,然后,围绕后一句写了四件事,紧扣前一句写了三件事,赞颂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
1989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某生用引数句分领各段写法,分小标题写,第一部分小标题为“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写初聚),第二部分小标题为“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写助人),第三部分小标题为“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写战胜学习中的困难),第四部分小标题为“留下脚印一串串”(写思考)。
这样构思,分开看,是借引用构段;整体看,是借引用谋篇。
文章构思新颖,充满灵气,获得了高分。
暗引式、散引式例见下文。
话题作文可以运用不同文体,引用构思法则恰恰适用于多种文体:第一,议论文。
例:打开心窗自古,人就是一种群体动物,个人离开社会,似鱼儿之离开大海,无法呼吸;人自蜷于室,不与人往,似鸟之囚于笼,无法获得更广阔的天空;人只知孤芳自赏,傲视环球,似蛙之居于井,无法想象世界的广博……——打开心窗,学会共处,成为我们人生答卷中必做的一道关键试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可否认,这世界天才是有的,但毕竟是少数。
而那些自命不凡,只知闷头独自搞“创作”的三家村的老学究却不乏其人。
真正的创作,成绩是“独学”而能成的吗?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自己摸索固是根本,“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却是捷径。
作家,文艺工作者创作最重要是寻找创作的源头——生活,人民大众的生活!毛泽东早就提出“向群众学习”的口号,要求文艺工作者学会与老百姓共处,因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正是活生生的创作材料。
然而,现在各阶层特别是某些学生、干部、作家,大概是对自己太有自信了吧,闭门造车,从未想到过学会“与人共处”,那么其学习,办事的效率及创作的真实性就不禁让人怀疑了,还哪谈得上广博广闻呢?送人玫瑰,手中常留芬芳怎么学会共处呢?我觉得人与人共处的前提是真诚,揭下自制的面具,折除自筑的心的围墙,用真诚来换取真诚吧。
打开心窗,自然会迎来友谊之光。
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你能理解许多,也能感悟许多,更能得到许多。
不是说“送人玫瑰,手中常留芬芳”吗?不是说“盲僧点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吗?不是说“耕耘的是真诚,收获的是友谊”吗?用一份爱心,面对这个世界,对你,对我,对大家。
共处并不难。
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共处,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