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品可致固定性红斑药疹
药疹几大类型及临床表现

药疹几大类型及临床表现*导读: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
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
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
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
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
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
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
也可发生水疱。
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
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
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
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
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
重者可伴发热。
(二)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
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
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
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
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
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
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
固定性药疹健康教育课件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发生机制:固定性药疹是由于机体对特 定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药物与免疫 系统反应产生的炎症反应导致了皮肤病 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定性药疹的症状
固定性药疹的症状
红斑或水肿:固定性药疹主要表现为局 部皮肤出现固定的红斑或水肿,常发生 在药物接触部位,如手臂、脚踝等。 瘙痒感:患者可能出现瘙痒感,尤其是 在药物接触部位。
固定性药疹的症状
不同病例的表现:固定性药疹的症状可 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病例可 能还会出现痛症或疱疹样皮疹等。
固定性药疹的处理与预防
固定性药疹的处理与预防
停用药物:一旦发现固定性药疹的症状 ,在医生指导下,应立即停用引起症状 的药物。
注意过敏史:个体过敏史是识别固定性 药疹风险的重要依据,如果有过敏史, 应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 物。
固定性药疹的处理与预防
寻求医生建议: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皮 肤病变,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描述 药物接触史,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固定性药疹健康教育课 件
目录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固定性药疹的症状 固定性药疹的处理与预防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药物过敏反应概述
什么是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是一种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 皮肤病变,在药物接触部位形成固定的 红斑或水肿。
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一些药物常常 引起固定性药疹,如抗生素、解热镇痛 药等。
左氧氟沙星片致固定性药疹1例

左氧氟沙星片致固定性药疹1例林小波 陈年由 陈尔阳 蔡天进1 病历摘要患者男,80岁,体重78kg,2019年6月27日因“口渴多饮16余年,发热3天”入院。
患者3天前自觉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痰黄,伴发热,体温38.5℃,有乏力、胸闷、气促,自行口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症、睡眠障碍病史。
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检:体温36.6℃,脉搏8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92/62mmHg;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听诊呼吸音减啰啰低,双下肺可闻及湿音,散在少许干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 5.9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1%。
超敏C反应蛋白104.21mg/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0%。
胸部CT平扫:两肺肺气肿,左肺炎症。
右肺上叶纤维灶。
左肺上叶钙化灶。
左侧局部胸膜增厚伴少许钙化。
部分心瓣膜及冠脉壁钙化,心包稍增厚。
两侧男性乳腺发育。
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感染性发热。
住院当日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抗感染,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g口服,每日两次化痰,余降糖、降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睡眠等治疗。
7月4日,患者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复查血常规示WBC 4.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2%;超敏C反应蛋白15.45mg/L。
考虑炎症指标较前下降,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改用左氧氟沙星片0.5g口服,每日1次。
7月5日6:26,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2℃。
9:00复测体温38.0℃,查体可见左手背、双手手指肿胀伴皮温升高,两侧眼睑及唇部肿胀,肿胀部位均呈水疱样,且伴有瘙痒。
临床医师请皮肤科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会诊,经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半年前曾服用左氧氟沙星片后第2天出现过同种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考虑为左氧氟沙星片引起的固定性药疹,建议停用该药,加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抗过敏,复查血常作者单位:3258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药剂科(林小波、陈尔阳、蔡天进),内分泌科(陈年由)通信作者:林小波,规、超敏C反应蛋白。
教你认识11种药疹

教你认识11种药疹*导读: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常见药疹归纳如下。
……1、发疹性药疹:临床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始于面部躯干,以后泛发全身,有瘙痒,轻重程度不一。
轻的仅出现散在的少量红斑,有轻度瘙痒,停药而自愈。
重的可密集全身,常伴有全身浅部淋巴结肿大,应密切注意其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因后者愈后不良。
2、皮炎类药疹:这类药疹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性皮疹。
其可分为局限性与泛发性两型:局限型多是由药物引起的光线过敏性皮疹,因此主要发生在日光暴晒部位,发生苔藓化皮疹;全身泛发型可有低热、瘙痒,严重的还可有粟粒至米粒大小的脓疱性皮疹掺杂其中。
消退后往往有一层糠状鳞屑脱落。
3、固定型红斑:多数由磺胺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解热止痛药物所引起。
但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无服药史,过敏源不易找到。
皮疹特点是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呈假性水肿、损害境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斑,每次应用致敏的药物后,在同一部位重复发作,也有的同时增加新的损害,皮疹数目可单个或多个,亦有分布全身者,皮疹大小一般0.2厘米至数厘米不等,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唇及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趾指间皮肤、手背、足背躻干等处多见。
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者约占80%,口腔粘膜亦可发疹。
固定性药疹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不等,但粘膜糜烂或溃疡者常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十日始愈。
发生在包皮龟头部位时,常因为水疱破溃或感染而形成溃疡,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如治疗不当,可使病人数周至数月不能痊愈。
4、荨麻疹药疹: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
荨麻疹可作为唯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如发热、低血压等,一般致敏病人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皮肤才开始发生风团性皮疹并有瘙痒,但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血清蛋白等药物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头晕、心烦、全身泛发大片红色风团、瘙痒与血压降低。
牛黄解毒片致固定型药疹1例

牛黄解毒片致固定型药疹1例A case of fixed drug eruption induced by Niuhuang Jiedu tablets徐志莉,赵俊英[关键词] 药疹;固定型;牛黄解毒片[中图分类号] R758.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1 93( 011)01-0056-01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徐志莉,赵俊英)作者简介:徐志莉,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激光美容, E-mail: crystalilixu@ 通讯作者:赵俊英,E-mail: zjy6301441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
主因阴囊局限性暗红斑、伴瘙痒1天,于 010年7月6日来我科就诊。
患者 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自服罗红霉素、牛黄解毒片,用药1天后阴囊出现局限性暗红色皮肤改变,伴瘙痒不适,患者未予重视,继续服用上述药物;1天前自觉上下唇肿胀麻木,右手掌出现灼热、刺痒感,遂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追问病史,患者近两年来,曾3次因“上感、咽部不适”自服牛黄解毒片,均有阴囊、口唇起红疹伴轻度刺痒不适,可忍受,故未停药,此次因灼热、刺痒感难忍来诊。
系统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皮肤科查体:双唇轻度肿胀,上唇左侧及左侧口角、右手拇指掌侧根部和阴囊腹侧可见数个直径1cm ~4cm 的类圆形暗红色水肿性斑疹,边界清楚,伴触痛、轻压痛,无糜烂、渗液,口腔无溃疡(图1a-1c )。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正常。
诊断:固定型药疹。
嘱其停用“牛黄解毒片”,多饮水,予西替利嗪片10mg/d 口服,赛更啶片 mg/d ,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3天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遗留色素沉着。
讨论固定型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型,以成年人多见。
皮疹特点为限局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重者中央可起水疱,愈后局部常遗留暂时或经久不退的暗褐色色素斑;好发于手足背及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外生殖器等部位。
药疹如何处理

药疹如何处理*导读: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皮疹,严重时可累及多系统。
其发病机理多半为变态反应所致,其它机理有毒性反应,过量反应,副作用及特异质等。
……药疹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1.固定型药疹此种最常见,常由磺胺、解热镇痛类、吡唑酮类及四环素类引起。
病人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
发于口腔、外生殖部位者,常发生糜烂、疼痛。
停药1—2周后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可长时间不退。
再服该药时,可在原处及他处出现紫红斑。
皮肤损害多见于口唇、口周围、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
2.荨麻疹型药疹症状与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等症状。
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破伤风、抗毒素等血清制剂、痢特灵及水杨酸盐等。
3.发疹型药疹此类型较为常见。
常见药物有磺胺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类、链霉素、氨基比林等吡唑酮类药物。
表现为麻疹样,红色针头至米粒大小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以躯干为多;或表现为猩红热样,从面部向下发展,红斑相互融合,皱褶部及四肢屈侧尤为明显。
本型药疹一般情况较好,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他症状。
4.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较少见,常见药物有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吡唑酮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及青霉素等。
起病急,病情凶猛,广泛皮肤红斑大小不一水疱,疼痛,皮肤易于剥脱而露出鲜红糜烂面,部分皮肤呈烫伤样,口腔、眼、鼻、胃肠道等粘膜及外生殖器皆可受累。
伴有高烧,有时伴有严重的继发感染、肝肾损害、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等症状。
5.剥脱皮皮炎型药疹又称红皮病性药疹,较少见。
常见药物有巴比妥类、磺胺类、氨茶砜、青霉素类、对氨基水杨酸钠及重金属制剂等。
药疹多发生于长期用药的病人,潜伏期一般在20天左右,初发皮疹表现为发疹型皮疹,逐渐发展至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可呈破手套及破袜套样脱屑,头发、指(趾)甲可脱落,可累及口腔、眼粘膜,常伴高热、寒战、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增高,易继发皮肤及支气管炎、肺感染等。
哪些常见药易引发药疹?

哪些常见药易引发药疹?*导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药疹是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
如: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突然发生的大片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迅速累及全身。
红斑融合成大片或呈弥漫性的潮红,有明显的肿胀。
很快可出现广泛的表皮剥脱。
常因磺胺类药物、水杨酸钠、苯巴比妥及砷剂等引起。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
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
药物既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药疹是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
专家总结了以下常见的药疹及诱发药物:1、荨麻疹型药疹,风团样皮疹,色泽鲜红或暗红,单个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可伴有瘙痒、刺痛、胸闷、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诱发药物:多由青霉素、水杨酸钠、呋喃唑酮、血清制品等药物引起。
2、麻疹型及猩红热型药疹,猩红热型药疹,为大量密集的针头大小的斑点,瘙痒明显。
麻疹型皮疹以大量暗红色粟粒样斑丘疹为主,对称分布,躯干部位尤其密集。
诱发药物:这两型药疹常由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非甾体消炎药等引起。
3、固定型药疹,其特点为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的红斑或水疱。
诱发药物: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和巴比妥药物等引起。
4、多形红斑型药疹,皮疹呈黄豆大小至蚕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对称分布于躯干及四肢。
诱发药物:磺胺药、非甾体消炎药、苯巴比妥等引起。
5、湿疹型药疹,此型药疹多由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奎宁等药物引起。
6、紫癜型药疹,皮损以紫红色豆粒大小的出血性斑疹为主,多发生在双下肢。
常由非那西丁、磺胺药、巴比妥及奎宁等引起。
7、痤疮型药疹,皮疹呈大小一致的粟粒状红色毛囊形丘疹,外观与寻常痤疮相似,但无明显的黑头粉刺。
复方阿斯匹林致固定性红斑型药疹1例报告

2 0 0 1 ,7 ( 1 ):6 1—6 4 .
[ 2 ]许志庆.复方 阿司 匹林致 过敏性紫 癜 1 例 [ J ] .人 民军 医,1 9 9 8 ,4 1
( 1 2 ):7 4 2— 7 4 3 .
1 病 例 报 告 患者陈某 ,女 ,2 5岁 ,未 婚 ,患者 体 型偏瘦 ,平 时畏 寒 ,睡眠质量 不佳 ,每 次月经来 潮 ,小腹都 会感 到冷 痛难 忍 ,出冷汗 ,手脚发 凉 ,兼 有恶 心欲 吐 ,腰 痛等症 状 ,在 家用暖水袋热敷小 腹 ,作用 不 明显 ,并 自服 复方阿斯 匹林 片治疗 ( 药 品产地 、批号不详 )每 次 2片 ,每 日 3次 ,疼 痛减轻。在服药后第 2天感 觉周身不适 ,全身 乏力 ,恶心 、 头痛 、口唇及外阴部 麻木 ,肿痛 、瘙痒 难 忍。于 2 0 1 2年 6 月1 8日来诊 ,诊见患者 ,急性痛苦面 容 ,精 神紧 张 ,意 识 清晰 ,自主体位 ,患者 上下唇 有 明显 肿胀 ,唇 粘膜 有 3个 圆形约 2 c m 的紫 色红斑 ,边 界清 晰,呈 水肿性 ,受损 中央 有水泡 ,有出血性 渗 出物 ,会 阴部有 4个 圆形直 径 约 2 c m 大小 的紫色红 斑 ,略突 出皮面 ,有 血痂 及抓痕 ,小 阴唇 有 明显肿胀 ,瘙痒难 忍 ,坐立 不安 ,触 之疼 痛。患者 自述 曾 有磺胺类药物 过敏史 ,半 年前 曾 口服此 药 ,出现过 相 同症 状 ,用皮炎平软 膏 外搽 止 痒 ,未 做 过 多治 疗 。体 格 检查 : 体温 3 8 ℃ ,脉 搏 8 6次/ 分, . 呼吸 2 1次/ 分 ,血 压 1 2 0 / 7 0 m mH g( 1 m mH g = 0 . 1 3 3 k p a ) ,双肺 未 闻及 哮鸣音 及水 泡 音 ,心律规整 听诊 区未 闻及病 理性 杂音。嘱患 者停服 复方 阿斯 匹林 ,每 日给予 0 . 9 %氯 化钠注 射液 2 5 0 m l 、地 塞米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药品可致固定性红斑药疹
固定性红斑药疹也称固定性药疹,属于轻型药疹,较为常见,也属于过敏性反应。
凡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药品,通过任何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具有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的特点,谓之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引起固定性红斑药疹的药品,据研究和统计主要是磺胺类药,其次是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抗菌药物、镇静催眠药及其复方制剂,有些复方药物含有上述3种药物成分,也可发生药疹,如部分复方抗感冒药制剂。
可引起固定性红斑药疹的常见药品如下。
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拉定、链霉素、四环素、灰黄霉素、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多辛、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柳氮磺吡啶、磺胺醋酰钠、磺胺甲唑、复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妥舒沙星、利福平、对氨水杨酸钠、甲硝唑、抗真菌药依曲康唑。
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甲丙氨酯、水合氯醛、硫喷妥钠。
非甾体抗炎药:二氟尼柳、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萘普生、吡罗昔康、美洛昔康、乙哌立松。
抗肿瘤药:羟基脲、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氟达拉滨、多柔比星、放线菌素D、紫衫醇、培门冬酶、伊马替尼、索拉非尼、白消安、丝裂霉素、博来霉素。
抗寄生虫药:奎宁、依米丁、阿司咪唑。
平喘药:茶碱、氨茶碱、胆茶碱、复方茶碱、麻黄碱。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胺碘酮。
其他:抗高血压药尼莫地平,抗痛风药别嘌醇,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抗胆碱药颠茄,肝胆疾病辅助用药肌苷以及汞剂、铋剂、碘剂、溴剂、酚酞等也可引起固定性红色斑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