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药疹的原因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固定性药疹的简介*二、固定性药疹的原因*三、固定性药疹的危害*四、固定性药疹的高发人群*五、固定性药疹的预防方法

固定性药疹的简介各种药物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进入体内而

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物疹(drug eruption)或药物性皮炎。药物不仅通过内服和注射,而且可通过栓塞、含片、吸人、灌肠、漱口及外用(包括滴眼、滴鼻)等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药疹。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

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多为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钠,巴比妥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药物因素(78%):

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据有关研究统计认为主要是磺胺类药,如长效磺胺、磺胺胍、SMZ等,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阿司匹林,速效感冒胶囊等;再有是安眠镇静药,如鲁米那、速可眠等,并以巴比妥类为多见。有些复方药物含有上述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等药物成分,也可发生本型药疹,如某些复方感冒药常含阿司匹林可诱发此病。

固定性药疹的危害可继发感染。

固定性药疹的高发人群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常见。

固定性药疹的预防方法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对致敏药物应有显着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6、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

7、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

8、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

9、药疹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及输液可加速过敏药物的排泄。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10、由于药疹及激素等均可致消化道粘膜损害、出血,因此应察看病人大便次数是否正常,有无胃肠道症状,定期作大便隐

血试验。观察体温变化,注意是否有呼吸道粘膜脱落所致呼吸道阻塞。观察使用激素后有无血压升高、头痛等不适症状。注意心率,有无心肌受损。

皮疹观察。视其有无好转或加重,治疗中有无病情反跳及再次过敏,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1、预防皮肤及肺部继发感染,及时修剪头发、趾甲,每天进行皮肤清洁、消毒。嘱病人不要揉眼睛,以免发生险缘炎等。定期为病人作皮肤、口腔真菌、细菌等化验,并给予对症护理。定时翻身,皮肤受压处用海绵垫或气圈,预防褥疮的发生。嘱病人劳逸结合,禁烟、酒,保护肝脏,避免使用伤肝药物,如巴比妥、冬眠灵、驱虫药等,静脉输入葡萄糖注射液及维生素C。

12、给予心理护理,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安慰、鼓励病人,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禁止使用已明确致敏的药物,慎用可疑的药物。发病期内勿用热水、肥皂洗澡,勿曝晒。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 1.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2.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2、临床特点: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 d发病,皮疹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 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③均伴发热,体温 常在39-40E,肝、肾、心、脑、胃肠等内脏器官常有不同程度受累;④病情重、 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3、诊断要点:符合①、②、③条者。 患者,男, 45岁, 4月 20日患者因“尿酸高”于外院就诊,给予口服别嘌醇。 4 月 29 日患者出现乏力,畏寒,双眼不适等症状。自服退烧药及局部用滴眼剂,症状未见缓解,并与 4 月 30 日起前胸开始出现红斑,双手心出现红斑基础上的松弛性水疱,伴高热,体温最高达 40 度。就诊,我院,体温控制不佳,且皮疹渐累及全身。 5月 4日皮科查:患者全身弥漫暗红色斑疹,红斑基础上可见樱桃至核桃大水疱,最大直径达 7cm,疱壁薄,松弛,疱液呈黄色,部分水疱破溃,以躯干部为主的皮疹大面积融合,表皮松解。躯干、耳后、上肢可见散在糜烂面,口、眼、生殖器粘膜糜烂,双眼睑水肿,唇可见糜烂、结痂,双手肿胀,尼氏症( +)。 5月 3日尿常规:尿胆原 3+,蛋白质微量。生化: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51正常值)120 U/L, AS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1 U/L, ALB 32g/L ; 5 月 5 日生化:ALT 171 U/L ,AST 80 U/L,ALP 98 U/L ,GGT (谷丙酸氨基转移酶)123umol/L, TBiL 20.7umol/L, DBiL 11.2 TBA 7.2umol/L ;停用别嘌醇,给予甲强龙、美平静滴,血浆 1400ml 分 4 天静滴,外用百多邦、炉甘石洗剂,红霉素眼膏、氯霉素眼水, 5月 1 0日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临床特点: ①有一定的潜伏期; ②病程长,一般超过1个月; ③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 ④皮疹波及全身,表现为全身红斑、潮红、大片脱屑; ⑤病情重。 诊断要点:符合③、④条者。 患者,男,34岁,因“高尿酸血症”于3月1日起口服“别嘌醇片”,每次0.2g, 每天3次。连续服用20天后,全身初见皮疹,类似麻疹,并开始发热 38C,后升高至40.7C。患者在外院一直以“病毒疹”治疗,后出现全身皮肤脱落,尤

常见皮疹鉴别列表、

病毒性皮疹、细菌性皮疹、 皮肤病、风湿类皮疹、其他类。 疾病病因皮疹特点发热全身症状 病毒性1、麻疹麻疹病毒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 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 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 疹期体温最高 全身症状轻,耳 后、枕部有淋巴结 肿大,并有触痛 2、急疹疱疹病毒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 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 退疹出 一般情况良好,高 热时可有惊厥,耳 后、枕部淋巴结亦 可肿大 3、肠道疾病埃可病 毒、柯萨 奇病毒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 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 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 后出疹 发热、咽痛、流涕、 结膜炎、腹泻、颈 部和枕后淋巴结 肿大 4、风疹、风疹病 毒 (rubella virus)、,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 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 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 疹、淡红色细点状斑疹、 斑丘疹、或丘疹,部分融 合后类似麻疹。躯干、背 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 类似猩红热皮疹。皮疹一 般持续1~4天消退, 发热、出疹前 1~2日,可有 低热或中度 发热, 上呼吸道轻度 炎症、耳后、枕 后及颈部淋巴 结肿大、病情较 轻,预后良好。 5、水痘、水痘-带 状疱疹 病毒 (varicell a-zoste r virus, VZV)初 次感染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 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 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 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 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 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 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 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 日后结痂。部分皮疹仅 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 该病待征之一 发热1~2日 即进入发疹 期。 多数典型水痘 患者皮疹不多, 全身症状亦轻, 较少发生严重 并发症。重型者 则皮疹密布全 身,甚至累及内 脏(如肺部),全 身症状亦重,热 度高,热程长。 成人水痘常属 重型。

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B 多形红斑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7天 B 3~5天 C 4~20天 D 4~30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B 麻疹样形药疹 C 猩红热性药疹 D 多形红斑型药疹 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 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 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 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 A 麻疹样形药疹 B 猩红热性药疹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1.最早的外科医生叫医句,形成外科的年代是汉代,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贡献 很大 2.华佗是我国历史最着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堪称外科鼻祖。 3.晋?龚庆宣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着《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该书最早 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在下方。 4.巢元方所着《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着,对传染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5?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6?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 7.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一“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 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全生集—阴阳辩证 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心得派-“疡科实从内出论”引入三焦学说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①疮疡②乳房疾病③瘿④瘤、岩⑤皮肤及性传播疾病⑥肛门直肠疾病⑦泌尿男性疾病⑧周围血管疾病⑨其他外科疾病 9.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外痈指 彳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 / 善、肺善、肾善。 ?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 \ 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 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出现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 善证与恶证多指全身的表现;顺证与逆证多指局部表现。 10. ■疖v 3cm '疖:表皮 横向.痈3?9cm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9cm 疔: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11?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内伤③饮食不节④外来伤害⑤老伤虚损⑥感受特殊之毒⑦痰凝瘀血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①邪正盛衰②气血凝滞③经络阻塞④脏腑失和

药疹的健康教育

药疹的健康教育 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反应叫做药疹。药疹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反应。发生药疹的原因比较复杂,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人的特异体质等密切相关。诊断依据:有用药史,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并呈对称分布,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药疹对于很多朋友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一种症状,其是一种疾病的统称,药疹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类型药疹的症状是不同的,药疹的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药疹的症状有很多种,而且也多较为复杂,同一种药疹的症状也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产生变化,这些患者都要格外注意,药疹的治疗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如发现有上述类似症状,大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健康教育 1、饮食健康教育 急性期的患者口腔粘膜糜烂较重,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全身状况比较差者,可经静脉给予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乳等,待口腔创面愈合后或皮损渗出减少、病情减轻时,可改为半流质饮食。疼痛较重者,进食和饮水前口腔内应用局麻药减轻疼痛,可用0.5%普鲁卡因局部喷创面,避免干硬、辛辣、酸咸及过冷、过热的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者行鼻饲流质饮食,禁食鱼、虾等海产品,鼓励患者多饮水,3—5L/d。 2、治疗健康教育 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给于氧化考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10mg)加维生素c3.0g静脉滴注,1次/d,待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并逐步换用口服药物。患者应了解激素治疗的必要性,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等,注意观察副作用。观察患者有无精神异常、血压变化,必要时查尿糖、大便隐血等。若为重金属药物引起的药疹,应及时应用络合剂,如二硫基丙醇(BAL)肌内注射或二硫基丁酸静脉注射。加强支持治疗,对原有疾病应改用不致敏药物维持治疗。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固定性药疹的简介*二、固定性药疹的原因*三、固定性药疹的危害*四、固定性药疹的高发人群*五、固定性药疹的预防方法 固定性药疹的简介各种药物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进入体内而 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物疹(drug eruption)或药物性皮炎。药物不仅通过内服和注射,而且可通过栓塞、含片、吸人、灌肠、漱口及外用(包括滴眼、滴鼻)等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药疹。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 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多为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钠,巴比妥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固定性药疹的原因药物因素(78%): 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据有关研究统计认为主要是磺胺类药,如长效磺胺、磺胺胍、SMZ等,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阿司匹林,速效感冒胶囊等;再有是安眠镇静药,如鲁米那、速可眠等,并以巴比妥类为多见。有些复方药物含有上述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等药物成分,也可发生本型药疹,如某些复方感冒药常含阿司匹林可诱发此病。

固定性药疹的危害可继发感染。 固定性药疹的高发人群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常见。 固定性药疹的预防方法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对致敏药物应有显着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6、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 7、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 8、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 9、药疹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及输液可加速过敏药物的排泄。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10、由于药疹及激素等均可致消化道粘膜损害、出血,因此应察看病人大便次数是否正常,有无胃肠道症状,定期作大便隐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09T11:35:37.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鲁文荣[导读]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干剥与湿剥两种。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和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 年6月29日10pm入院。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 “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 次/分,R22次/分。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HGB:108g/L,N:78.41%,L:15.32%。胸片示:正常。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诊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患者置于单间病房,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室内空气每天早晚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地面、床头柜用1000g/L的含氯制剂湿拖,湿擦。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进入病室戴好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患者前后要洗手。体温表单独使用,用后浸泡消毒,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次数,探视人员须戴口罩,预防患者感染。 2.2皮肤护理对于小水疱,应让其自然吸收,勿使其疱壁破溃;对于大水疱,经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低位穿刺抽吸;对于渗液较多的糜烂面用浸入1∶5000呋喃西林无菌纱布6—8层湿敷30分钟,2—3次/天。对于渗液较少可涂百多邦软膏,并用烤灯照射,为了防止渗出物玷污衣物引起继发感染,根据病情采用暴露疗法,床单要保持清洁、柔软。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2.3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有溃烂,口唇易发生出血、粘连,予以口腔护理Bid,饭前、饭后用口泰或2%硼酸水漱口,以达到杀菌和清洁目的。用金霉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涂口唇,以减少疼痛、出血,防止粘连。 2.4眼、鼻部护理眼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分泌物时, 每天数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白天用抗生素眼药水及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每2小时交替滴眼,睡前要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鼓励患者多做睁眼运动,以防球结膜粘连。并用油纱布盖眼,防止角膜损伤。当鼻腔黏膜出现糜烂、结痂时,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再用植物油软化鼻痂,最后用无菌镊子取出使呼吸通畅。 2.5病情观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认真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或加重的感染,有无真菌感染,须监测血压、血糖及生命体征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勿用易过敏及可疑的药物。用药后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应及时就诊。 3 小结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属于重症药疹,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治疗成功与否,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重症药疹的患者病情复杂,需要护士娴熟的护理技术及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颜红伟,张丽,苏兰若.105例重症药疹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2:108. [2] 李芳,朱红卫,郝红.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124.

药疹常见药物

药疹常见药物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斑丘疹,大疱性多形红斑,多毛症。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阿司匹林)]——水疱,红斑,水疱性或固定性红斑,多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样损害,丘疹,鳞屑,风团,血管性水肿,紫癜。 促皮质素(ACTH)及可的松(cortisone)——风团,血管性水肿,紫癜,痤疮样或湿疹样皮疹,红斑,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色素沉着。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红斑,荨麻疹。 别嘌呤醇(allopurinol)——红斑,斑丘疹,脱毛,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剥脱性皮炎,荨麻疹,紫癜。 氨基比林(amidopyrine)[匹拉米洞(pyramidon)]——斑丘疹,麻疹样红斑,多形性红斑,风疹块,血管性水肿,固定性红斑,水疱,大疱,紫癜,粘膜损害,血管炎。 氨茶碱(aminophylline)——红斑,红斑狼疮样固定药疹。 氨蝶呤(aminopterin)——口炎,脱发,光线敏感,猩红热样斑,银屑病样皮损疼痛,糜烂或溃破出血。弥漫的色素沉着,在暴露部位尤其明显。 氨酚喹(amodiaquine)——黄褐或灰褐色弥漫性色素沉着,甲床呈青黑色,暴露部位色素沉着尤其显著。巩膜呈淡黄色。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麻疹样红斑,颜色鲜红,广泛散布,常有痒感。鲜红色斑丘疹。 安乃近(analgin,novalgin)——固定性药疹,剥脱性皮炎。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固定药疹,荨麻疹。 安替比林(antipyrine)[非那宗(phenazone)]——红斑,多形红斑,恶性大疱性红斑,固定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水疱,大疱,口炎等粘膜损害。皮炎消退后,常遗留鳞屑及色素沉着。 肼苯哒嗪(apresoline, hydralaz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包括红斑狼疮性皮炎、头痛、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血液白细胞减少,红斑狼疮细胞可被查见,抗核抗体往往阳性,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很少累及。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砷剂(arsenicals)——无机砷剂及有机砷剂的毒性比较大,注射砷剂或胂剂数次以后,可因砷过敏而发生急性皮炎,也有的在长期应用后才发生皮疹。现在,砷剂已很少用,但含硫化砷的雄黄等含砷中药仍常应用,可引起砷角化病及砷黑变病等,应该重视。砷引起的急性皮炎往往是泛发性红斑,有时是广泛的大疱、丘疹或脓疱,严重时可成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新阿斯凡拉明(“九一四”)尤易引起,同时可有腹痛、腹泻、四肢疼痛、发热及水肿等,尤其手指、眼皮及足部有显著的水肿。注射胂剂后,皮肤发痒及眼皮浮肿往往是早期中毒的表现,应该引起警惕。少数病人发生类似扁平苔藓、玫瑰糠疹或副银屑病的药疹,有时并发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长期应用砷或胂剂后,皮肤可发生斑点状色素沉着,无机砷剂尤其引起,可由于砷离子与酪氨酸酶中巯基结合而释出铜离子,并可激活酪氨酸酶,从而促使黑色素增加。有时在弥漫的色素斑中出现雨点状正常皮色。赵越等报告的一患者连续服用牛黄解毒片9年致慢性砷中毒,表现为全身灰黑色色素沉着,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烂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烂怎么治疗?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不经意间造成皮肤出现伤口,由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感觉交差,如开水烫伤、或者冬天被取暖器灼伤等,出现创面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会不断扩大,因此带来严重的后果。这里我们用真实的案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广大糖尿病患者展示糖尿病皮肤溃烂愈合的全程。 姓名:尹斌性别:男 年龄:53岁职业:农民 籍贯:山东烟台民族:汉 病情叙述: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入院时间:2012.3.21 记录时间:2013.3.21 主诉:左腿胫前皮肤破溃5月余,加重7天 现病史:5月前患者左腿胫前有一月黄豆粒大小的硬结,未在意。硬结处皮肤红肿,随后出现溃疡伴脓液流出。赠于“烟台市北海医院进行植皮手术,术后伤口处皮肤坏死向四周缓慢扩散,并引起感染导致植皮坏死。7天前患者自觉皮肤破溃处疼痛加重,脓液流出量增多,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糖尿病足“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体重减轻10kg,大小便正常。 正常人有破溃处会很快愈合,但是糖尿病人不同,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出现大面积溃烂。尹国彬就是这样的患者。五个月的治疗没有让病情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对于任何人来说任何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在住院之前家人专程到医院进行了考察,与其他患者交流之后第三天便转入我院。

无论是针对足部溃烂还是皮肤溃烂,清创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清创的程度关系到后期治疗的效果。(在这里提一下,不少患者提出能不能在家里清创,换药?清创是需要专业的设备严格的操作,如果引起的感染会造成更严重的结果,所以如果家里有清创的设备以及专业人员,对于一些路途遥远或者 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可以在家换药。) 对创面直接进行控制炎症是控制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大部分医院只是一味的静脉消炎效果并不明显。 尹国兵曾进行植皮,失败后引起更大的溃烂,证明了我们始终在强调的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溃烂植皮是没有意义的,包括生物介入。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作者:曹艳云, 徐顺明, CAO Yan-yun, XU Shun-ming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1200 刊名: 世界临床药物 英文刊名:World Clinical Drugs 年,卷(期):2013,34(6) 参考文献(14条)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 2005 2.Yuan XY;Guo JY;Dang YP Erythroderma:a clinicaletiological study of 82 cases 2010(03) 3.Li J;Zheng HY Erythroderma:a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tudy 2012(02) 4.Ram-Wolff C;Martin-Garcia N;Bensussan A Histopathologic diagnosis of lymphomatous versus inflammatory erythroderma:a morphologic and phenotypic study on 47 skin biopsies 2010(08) 5.Zhang JC;Sun YT Efavirenz-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2013(01) 6.Markvardsen LH;Jakobsen J Exfoliative dermatitis as a sid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2011(43) 7.Benmously MR;Mokni M;Zouari B Erythroderma in adults:a report of 80 cases 2005(09) 8.Rothe MJ;Bialy TL;Grantkals JM Erythroderma[外文期刊] 2000(03) 9.李慎秋;曾招林重症药疹6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02) 10.罗婧莹;陈德华;黄熙儿童与成人重症药疹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11) 11.Wollenberg A;Moosmann N;Kroth J Therapy of severe cetuximab-induced acneiform eruptions with oral retinoid,topical antibiotic and topical corticosteroid 2007(07) 12.Michael RA;Peter SF Skin manifestations of drug allergy 2011(05) 13.Okoduwa C;Lambert WC;Schwartz RA Erythroderma:review of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ing dermatoses 2009(01) 14.Saha A;Das NK;Hazra A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file in a tertiary care out patient setting in Eastern India 2012(06) 引用本文格式:曹艳云.徐顺明.CAO Yan-yun.XU Shun-ming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期刊论文]-世界临床药物 2013(6)

哪些药品可致固定性红斑药疹

哪些药品可致固定性红斑药疹 固定性红斑药疹也称固定性药疹,属于轻型药疹,较为常见,也属于过敏性反应。凡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药品,通过任何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具有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的特点,谓之固定性红斑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引起固定性红斑药疹的药品,据研究和统计主要是磺胺类药,其次是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抗菌药物、镇静催眠药及其复方制剂,有些复方药物含有上述3种药物成分,也可发生药疹,如部分复方抗感冒药制剂。可引起固定性红斑药疹的常见药品如下。 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拉定、链霉素、四环素、灰黄霉素、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多辛、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柳氮磺吡啶、磺胺醋酰钠、磺胺甲唑、复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妥舒沙星、利福平、对氨水杨酸钠、甲硝唑、抗真菌药依曲康唑。 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甲丙氨酯、水合氯醛、硫喷妥钠。 非甾体抗炎药:二氟尼柳、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萘普生、吡罗昔康、美洛昔康、乙哌立松。 抗肿瘤药:羟基脲、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氟达拉滨、多柔比星、放线菌素D、紫衫醇、培门冬酶、伊马替尼、索拉非尼、白消安、丝裂霉素、博来霉素。 抗寄生虫药:奎宁、依米丁、阿司咪唑。 平喘药:茶碱、氨茶碱、胆茶碱、复方茶碱、麻黄碱。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胺碘酮。 其他:抗高血压药尼莫地平,抗痛风药别嘌醇,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抗胆碱药颠茄,肝胆疾病辅助用药肌苷以及汞剂、铋剂、碘剂、溴剂、酚酞等也可引起固定性红色斑药疹。

皮肤科复习试题

皮肤科复习试题 一、单选试题 1.成人每天经皮肤丢失的水分约() A.50~100ml B.100~1.50ml C.150~200ml D.240~480ml E.100ml以上 2.皮肤吸收外界物质最重要的途径是() A.毛囊B.皮脂腺C.角质层D.汗管口E.表皮层 3.经皮肤吸收最好的物质是() A.水溶性B.脂溶性C.水及脂溶性D.水及脂不溶性E.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 4.可在皮肤内外相通,并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弥散的气体是() A.O2B.CO C.CO2D.N2E.H2 5.下列哪项因素与皮肤的吸收无关() A.性别B.部位C.时间D.对脂质的溶解度E.对水的溶解度 6.全身各处皮肤中吸收能力最强的是() A.面部B.手背C.躯干D.上臂和小腿E.阴囊 7.下列哪项不一定使皮肤的生理性吸收增加() A.温度升高B.充血C.浓度增大D.电离子渗入E.赋形剂 8.由几种不同的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感觉是() A.痛觉B.触觉C.痒觉D.潮湿E.温觉 9.微弱的机械刺激常常引起() A.触觉B.压觉C.痛觉D.痒觉E.温觉 10.由皮肤内Pacini小体传导的感觉是() A.触觉B.压觉C.痛觉D.痒觉E.温觉 11.能感受冷觉的是() A.Ruffini小体B.Pacini体C.Krause小体D.Merkel细胞E.Menssnen小体 12.皮肤外孢子丝菌病最常累及() A.肾B.肝C.肺D.肌肉E.神经 13.着色芽生菌病最常累及的部位是() A.面部B.颈部C.躯干D.会阴E.四肢 14.花斑癣主要累及() A.角质层B.透明层C.颗粒层D.棘细胞层E.基底层 15.关于着色芽生菌病不正确的是() A.临床特征不同B.常见于小腿和足部C.无痛D.全身症状不明显E.可继发细菌感染 16.诊断着色芽生菌病的金标准是() A.真菌学检查阳性B.皮损特点C.病理D.荧光E.免疫学检查 17.确诊着色芽生菌病的依据是() A.镜检发现棕色硬壳细胞B.分离培养出卵圆形灰黑菌落C.病史D.典型临床表现E.组织病理改变 18.马尼尔菲青霉病最早受累的脏器是() A.皮肤B.肾C.肝D.肺E.消化道 19.马杜拉足是指() A.足癣B.跖疣C.足菌肿D.着色芽生菌病E.皮肤结核 20.关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哪项正确() A.酮康唑主要用于孕妇B.两性霉素B对甲癣效果最好C.灰黄霉素用于头癣和泛发性

(完整版)皮肤性病学病例分析最新整理

皮肤性病病历整理 最常考:药疹,天疱疮 1、患者男性,45岁,农民,突然高热,全身皮肤起大疱,口腔溃烂不能进食,少尿两天。既往体健,近日因“感冒”自服"磺胺"两天,高热不退,且逐起皮疹。体检:体温39、3度,血压125/80mmHg,心率110次/分。心肺(一)。腹平坦,移浊(一),肝脏肋下一指。专科体检:头面、四肢浮肿明显,双眼分泌物多和睁眼困难,口、鼻腔糜烂出血、血痂,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脓血痂和大片糜烂面。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固定型药疹 (2)简述该病的治疗: ①停服“磺胺”药,②给予抗组胺剂、维C等,给予中等剂量的泼尼松,皮损停止发展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③局部用0.1%依沙吖啶尔或3%硼酸溶液等间歇湿敷,湿敷间歇期间可选用氧化锌油外用。 2、患者男性,50岁,因右胸背部皮肤疼痛伴丘疹、水疱5天入院,患者5天前受凉后感冒,同时感右胸背部皮肤疼痛,针刺样,间断性,在内科就诊拍胸片无异常发现。2天前疼痛处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查体,体温36、8°C,一般情况好,右胸背部皮肤群集性水疱,部分溃疡,糜烂,少许结痂,皮疹沿肋间神经呈带状分布,不超越中线。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000,中性56%,淋巴44%,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 问题: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带状疱疹 (2)简述该病的治疗 3、患者男性,37岁。因口腔溃烂4个月、全身皮肤起水疱半个月就诊。患者4个月前口腔内开始出现糜烂、疼痛,在当地以“口腔炎”治疗,时好时坏。半个月前头面部、躯干、四肢突然发生许多大疱,皮肤糜烂。起病来,精神差,进食困难。体查:T38oC,头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多个松弛性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大面积糜烂,渗出明显,有腥臭味,部分糜烂面有结痂。口腔内舌、颊、上颚可见糜烂面和小水疱。 问题: (1)诊断是什么?寻常型天疱疮 (2)如何治疗? 4、患者××,男,40岁,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肿大量脱屑伴瘙痒20天,发黄5天入院。患者起病前3周服过感冒药(具体不详),入院前20天开始全身皮肤渐起红疹、红斑,痒,并融合成弥漫性肿胀,伴有发烧,在当地医院用过地塞米松20mg/d等治疗,皮肤红肿渐消退,大量脱屑后鳞屑亦逐渐减少,且体温恢复正常,根据病情激素逐渐减量,但患者一般情况渐差,并于入院前5天起全身皮肤开始发黄,且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查:T36.8℃,重病容,皮肤、巩膜黄染,头面、躯干、四肢少量脱屑,黏膜无糜烂,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1.该患者应考虑为何种疾病?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疹几大类型及临床表现

药疹几大类型及临床表现 *导读: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 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 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 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二)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 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急性荨麻 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

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 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 全身,并相互融合。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它症状。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一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四)湿疹型药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又可引发此型药疹。其形态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但少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五)多形红斑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引起。

完整版皮肤CT描述新

B 扁平苔藓:角化过度,表皮增生、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大量嗜黑色素细胞及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扁平苔藓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扁平疣:皮损处表皮轻度增生,颗粒层及棘细胞上层细胞大致呈同心圆样排列近似玫瑰花团样,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稀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扁平疣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白癜风:与周围正常皮对照,白斑区界限尚清,基底层色素明显减少,基底细胞环大致存在,部分基底环上色素缺失,真皮乳头及浅层稀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白癜风改变,请结合临床,建议随访。 :与周围正常皮对照,浅色斑区棘层轻度灶性海绵水肿,基底层色素白色糠疹 真皮乳头及浅其上色素分布不均,略有减少,基底细胞环大致存在,请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单纯糠疹改变,层血管周围稀疏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 :贝克痣表皮轻度增生,基底层色素明显增加,表皮突稍延长增宽,真皮乳 头可见少许嗜黑色素细胞,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色素性毛表皮痣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可见皮突延伸,:皮损处基底层色素增加,部分真皮乳头及浅层可见斑痣 必要时病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斑痣改变,请结合临床,成巢痣细胞,理学检查。 且斑秃:皮损处表皮大致正常,部分真皮毛乳头部位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真皮乳头及浅层可见少许嗜黑色素细胞及不等量炎细胞浸数目增多,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斑秃改变,请结合临床。 :镜下见基底样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多呈团块状或条索状分布,周 BCC 边有呈栅栏状排列趋势,其色素明显增加,可见收缩间隙,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管周不等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改变,请结合病理学检查。像不除外BCC 瘢痕部分皮损处基底细胞环大致存在,:真皮乳头及浅层稀疏炎细胞浸润,请结合折光性增强,该患者图像不除外瘢痕可能,区域胶原稍致密,. 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病毒疣皮损处表皮大致呈乳头瘤样增生,:部分棘细胞上层细胞隐约有同心圆 请结基底层色素增加,样排列趋势,该患者图像不除外病毒疣可能,合病理学检查。 C 传染性软疣向下伸入形成一囊腔样结构,皮损处表皮增生,:内含较多中等度折光的软疣小体,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传染性软疣改变,请结合临床。 1 D 带状疱疹:皮损处表面结痂形成,表皮内可见水疱形成,内含较多分叶核或单一核细胞及大的圆形或类圆形细胞,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扩张、充血,管周不等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带状疱疹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皮肤科三基三严考试题答案.(DOC)

皮肤科三基三严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0题 1 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等,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异性有关。 2 继发性皮疹: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 3 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 4洗剂(震荡剂):是不溶于水的药物(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 5 瘙痒:是皮肤或粘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 6表皮通过时间: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 7 苔藓样变: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 8 Koebner现象:即同形反应,是指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刮伤、抓伤、针刺等伤及真皮的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疹相同皮损的现象。 9 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症,称Ramsey-hunt综合征。 10SSS是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系由凝固酶阳性菌嗜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好发于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偶见于成人。皮损常始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及四肢。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烫伤样水疱及大片表皮松解。以及口角放射性裂纹;但无口腔粘膜损害。有疼痛感及明显触痛,尼氏征阳性。轻者1-2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二、填空题 20题 1人体最薄的皮肤部位是眼睑外阴乳房 2人体最厚的皮肤部位是手掌足跖 3毛发分为长毛短毛毳毛 4 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头面胸背上部 5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和大疱脓疱囊肿 6 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 7足癣通常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三型。 8 头癣的病发在wood氏灯下,暗绿色荧光为(黄癣),亮绿色荧光为(白癣),没有荧光为(黑癣)。 9丘疹性荨麻疹的基本损害为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丘疹),伴剧痒。 10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症药疹。 11在药疹发生的高敏状态下,对平时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出现过敏的现象称为(多价过敏)。 12临床上将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四型。 13固定型药疹的皮疹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亦发生。14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15举出两种临床常用的脱色剂:(0.1%维甲酸、3%氢醌霜、3%过氧化氢溶液)。

12第十二章 药疹

第十二章药疹 一填空题 1.重型药疹包括__、__、__。 2.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__和__两大类。 3.致敏药物的检测可分为__试验和__试验两大类。 二判断改错题 1.固定型药疹的特征是由特定药物引起的药疹。 2.治疗重症药疹及早的首选药物是抗过敏药物。 3.阿司匹林引起的药疹的发病机制是非免疫性反应。 三选择题 【A型题】 1.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发疹前曾用多种药物,请从以下药物中确定何为致敏药物 __。E A.鲁米纳 B.青霉素 C.链霉素 D.保泰松 E.都有可能 2.男,23岁。因头痛服用去痛片一粒,一小时后唇部发麻,龟头冠状沟处刺痒,继之 上述部位红肿。诊断__。A A.药疹 B.单纯疱疹 C.接触性皮炎 D.包皮龟头炎 E.梅毒 3.药疹的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正确__。C A.药物都是大分子物质,可有完全抗原作用 B.大多药物为低分子量化合物,也有抗原性 C.低分子量药物需在体内和蛋白质、多糖、多肽等载体结合,才能成为完全抗原 D.药疹无交叉过敏 E.药疹无多价过敏 4.药疹与下列哪项关系正确__。A A.皮疹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相关性 B.皮疹与药理作用有关,与服药量有一定相关性

C.剂量大才能发生皮疹 D.与季节有关,春夏季易发 E.与服药时间有关 5.对固定型药疹下列那一项是不正确的__。A A.是特定药物引起的药疹 B.边界清楚的红斑 C.停服致敏药物后可痊愈 D.经常发作可使病变数增加 E.可有水疱发生 6.药疹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__。C A.可用钙剂 B.给抗过敏药 C.所有药疹都必须内用糖皮质激素 D.只有重症药疹才能内用糖皮质激素 E.可给维生素 7.药疹初次用药的潜伏期一般为__。C A.1-7天 B.3-5天 C.4-20天 D.4-30天 E.7-8天 8.光变应性药疹的特点是__。D A.只出现在曝光部位 B.任何人均可发病 C.皮疹与晒斑相似 D.有一定的潜伏期 E.多发于曝光后7-8小时 9.起病急骤,红斑迅速弥漫全身,尼氏征阳性的药疹多考虑__。E A.多形红斑型药疹 B.剥脱皮炎型药疹 C.猩红热样型药疹 D.固定型药疹 E.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10.临床上当我们怀疑某一病人为药疹时,首先应__。D A.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B.预防感染以降低死亡率 C.抗组胺制剂治疗 D.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E.局部及对症治疗 【B型题】 A. 大、小片状风团 B. 圆形水肿性紫红斑及水疱 C. 全身弥漫性红斑 D. 密集分布的红色瘀点、瘀斑 E. 面、胸背部散在丘疹 11.猩红热样药疹的主要皮损是__。C 12.固定型药疹的主要皮损是__。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