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重症药疹患者的皮肤护理

涂 软膏润后 再处理 。疱壁剥 脱露 出糜烂 面者糜烂 面处外 用莫 匹
罗 星软 膏 。 22 眼部护理 . 重症药疹 患者 眼结膜 充血 、 肿 、 光 , 泌物 水 畏 分
染 、 肾功能 衰竭 、 肝 电解质 紊乱 、 内脏 出血 等而 死亡 。2 0 0 9年 1 月 ~ 00年 8月笔者所 在科 共收治 重症药疹 患者 1 21 0例 , 累皮 受 肤均达 8 %以上 。因此 , 0 采取有效 地护理 措施 , 加强皮 肤护理 就
2 护 理
告知患者 I唇上 的血痂不 能用力撕 去 , Z l 应让其 自然脱 落。 口腔黏 膜损害严重疼痛影响进 食者予 生理盐 水 +利 多卡 因 +庆大 霉素 进食前含漱 。鼻腔有糜烂 面易结 痂者用 消毒石 蜡油 软化后 用生
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 。
2 1 全 身皮 肤 黏 膜 护 理 .
『] 2 赵辨. 临床 皮 肤 病 学. 3版. 第 南京 : 苏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江
20 01: 0 — 6 6. 62 2
[] 3 颜红炜 , 张丽 , 苏兰若.0 15例 重症 药疹患者 的护理. 中华护理
杂 志 ,0 5 4 ( ) 18—19 2 0 ,0 2 :0 0. [ ]张 学 军 .现 代 皮 肤 病 学 基 础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4 人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 E 第 8卷 1, l
第2 5期
C I 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C LR S A C ∥: ◆_一 。 l 。 :
1例脑外伤术后重型药疹患者的护理

21f9 第2卷 第9 00 -, fN 3 期
医学 信 息
:o:::: ::::: :::.:: o :::: ::::::: ::::: ::::: ::::: :::::: ::::: :::::: ::::: :::: ::::: ::::: :::: :::::.: ::: o 。 o ::::: :::::: :::::: :::::: :::: ::::: ::::o: . ::::: :::: :::::: ::::: :::. o :::::: ::::: :::: o .
27.1
[ ] 薛维平 . 3 外科 护 理学[ .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0 8 6 0 人 2 0 ,3 E 3 叶莲 盛. 0例 重 症 药 疹 的 护理 对策 与体 会 E ] 广 东 医 学 院学 报 , 4 2 1.
l9 ,71 19 9 9 1 ( ): 1 o
作 者 单位 : 1 0 4 江苏省 苏州 市苏 大 附二院 消化 科 2 50
4 例 高位 长 段 型 巨结 肠 围手 术 期 的 护理 难 点 与 对 策 6
梅绍玲 扬 莉
【 要】 摘 回顾性 分析 总结 4 6例先 天 性 高位 长段 型 巨结 肠患 儿的 护理 , 为 巨结肠根 治 术成 败 的 关键 在 于 圉手 术期 的 护理 , 围手 术期 的 护理 难点 认 而 是 : 类 忠儿 , 此 ①狭 窄段 长 , 置 高, 肠 时肛 管插入 困难 , 以通过痉 挛肠 管 至扩张段 。②年 龄 小、 抗 力 弱 、 术 耐 受力 差。 ③ 术后 常 因哭 闹至 腹压 位 灌 难 抵 手 增加 , 口张力 大 , 伤 易裂开 。④ 营养不 良, 口难 愈合 。⑤ 病情 变化 快 , 后 差 。⑥ 体位 不 当 , 夹过早 脱 落 , 伤 愈 钳 造成 吻合 口出血或 吻合 口瘘 , 引起腹 膜 炎 。 ⑦肛 门护 理 不 当, 出现 周 围皮肤 潮红 、 易 溃烂 。⑧婴 幼儿 因疼 痛不 适 而整夜 哭 闹, 家长心 情焦 急 、 躁 , 患儿缺 乏 耐心 , 疾病 的康复 缺 乏信 心 。采取 烦 对 对 的对 策是 : 做好 心 理护 理 ; 掌握熟 练 的灌肠技 巧 ; 术后 给 予特殊 的 截石 位 ; 正 确 的肛 门护 理 ; 重视 换 药 时与 医生 的 密切 配合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严 密观 察病 情 , 强责任 0 ; 做好 出院健康 指导 , 加 ⑦ 积极 预 防并发 症的 发生 。 【 键 词 】 天 性 高 位 长 短 型 巨结 肠 ; 理 难 点 ; 策 关 先 护 对
护理药疗试题题库及答案

护理药疗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药物的“五不”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不私自购买药品B. 不私自使用药品C. 不私自调整剂量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是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定义?A. 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产生的有害反应B. 药物在过量时产生的有害反应C. 药物在误用时产生的有害反应D. 药物在滥用时产生的有害反应答案:A3. 护理人员在给药时必须遵循的“三查七对”中的“三查”是指?A. 查对药名、剂量、给药途径B. 查对姓名、年龄、病床号C. 查对药物的有效期、批号、包装D. 查对药物的剂量、用法、时间答案:A4. 药物的保存条件中,常温通常指的是多少摄氏度以下?A. 10℃B. 20℃C. 25℃D. 30℃答案:C5. 以下哪种药物需要避光保存?A. 青霉素B. 阿司匹林C. 红霉素D. 维生素C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哪些?(多选)A. 口服B. 静脉注射C. 皮下注射D. 外用答案:A, B, C, D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多选)A. 药物的剂量B. 患者的年龄C. 患者的肝肾功能D. 患者的饮食习惯答案:A, B, C, D8.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结果包括哪些?(多选)A. 疗效增强B. 疗效减弱C. 不良反应增加D. 产生新的药物效果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随意更换给药时间,只要当天内服用即可。
答案:错误10. 药物的剂量调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护理人员不得擅自更改。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答: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其性质可分为A型和B型。
A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或过量引起的,通常是剂量依赖性的。
B型不良反应是与药物剂量无关的,难以预测,例如过敏反应。
12. 描述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应如何确保药物安全。
答: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应确保药物安全,首先需要准确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药物信息,包括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A 抗组胺药物B 抗生素C 糖皮质激素D 性激素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A 青霉素B 链霉素C 雄激素D 庆大霉素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 发热B 关节炎C 肾炎D 紫癜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A 风团B 水肿性红斑C 血管炎D 紫癜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A 肉芽肿性反应B 药物过量C 药物相互作用D 累积毒性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A 放射造影剂B 痢特灵C 磺胺D 青霉素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B 用药途径C 个体代谢变异D 性别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A 皮损自觉瘙痒B 皮损分布广泛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B SSSS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天疱疮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A 固定型药疹B 多形红斑型药疹C 麻疹样型药疹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A 1~7天B 3~5天C 4~20天D 4~30天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A 固定型药疹B 麻疹样形药疹C 猩红热性药疹D 多形红斑型药疹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A 麻疹样形药疹B 猩红热性药疹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8.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首次发病的潜伏期约为:A 3天B 7天C 15天D 20天19. 以下关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 多由于长期用药引起B 尼氏征阳性C 可有红肿、渗出D 可伴粘膜损害20. 起病急骤,红斑迅速弥漫全身,尼氏征阳性的药疹为:A 麻疹型药疹B 猩红热型药疹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1. 下列哪项不是重症药疹的特点:A 皮损广泛B 全身症状明显C 皮损进展快D 尼氏征均阳性22. 最常见的药疹是:A 多形红斑型药疹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C 固定型药疹D 脓疱型药疹23. 以下不是药疹诊断依据的是:A 明确用药史B 瘙痒明显C 无潜伏期D 斑贴试验24. 药物皮内试验可用于检测: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25. 麻疹型药疹与麻疹的鉴别诊断依据是:A Koplik斑B 皮损颜色C 瘙痒程度D 口周苍白圈26. 治疗药疹的首要措施是:A 积极抗过敏B 防止交叉过敏C 停用可疑致敏药物D 促进药物排泄27. 以下关于药疹的处理错误的是:A 停用可以致敏药物B 加速药物排泄C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D 尽量减少用药以免发生多价过敏28. 以下关于药物皮内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适用于检测速发型变态反应B 阴性可排除临床反应的可能性C 由高度药物过敏史者禁用D 试前应准备好抢救措施(二)多项选择题(请从所列备选项中选多个正确答案)1.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A 口服B 注射C 灌注D 外用2. 决定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因素包括:A 遗传因素B 某些酶的缺陷C 机体病理状态影响D 机体生理状态影响3. 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可以是:A 药物原形B 降解产物C 代谢产物D 药物赋形剂4. 以下关于变态反应性药疹的描述正确的有:A 只发生于少数服药者B 病情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C 服药后立即发生D 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5.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多属于非变态反应B 中药不会引起药疹C 严重药疹可累及内脏D 皮损轻重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6. 常见的引起光变态反应药疹的药物有:A 磺胺类B 喹诺酮类C 吩噻嗪类D 四环素类7. 属于重症药疹的有:A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C 紫癜型药疹D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8. 以下关于重症药疹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有:A 先用一般抗过敏处理,效果不好再用糖皮质激素B 大面积糜烂者宜暴露与湿敷交替C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D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9. 以下关于药疹的预防措施正确的有:A 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B 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不会发生药疹C 用药中突然发生瘙痒、红斑应立即停药D 复方制剂中含有已知过敏药物应避免使用10. 以下关于药物激发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进行,探查可疑药物B 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轻型药疹,而此药物又必须使用时C 适用于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药物,而此药物又必须使用时D 使用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8~1/4或更少量11.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A 抗生素B 解热镇痛药C 异种血清制剂D 某些中药制剂二、名词解释:1. 药疹(drug eruption)2. 交叉过敏3. 多价过敏4. 重症药疹5. 药物激发试验三、问答题1. 试述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种类。
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第9章药疹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A 抗组胺药物B 抗生素C 糖皮质激素D 性激素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A 青霉素B 链霉素C 雄激素D 庆大霉素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 发热B 关节炎C 肾炎D 紫癜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A 风团B 水肿性红斑C 血管炎D 紫癜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A 肉芽肿性反应B 药物过量C 药物相互作用D 累积毒性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A 放射造影剂B 痢特灵C 磺胺D 青霉素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A 分子特性B 用药途径C 个体代谢变异D 性别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A 皮损自觉瘙痒B 皮损分布广泛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B SSSS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天疱疮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A 固定型药疹C 麻疹样型药疹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A 1~7天B 3~5天C 4~20天D 4~30天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A 固定型药疹B 麻疹样形药疹C 猩红热性药疹D 多形红斑型药疹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A 麻疹样形药疹B 猩红热性药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8.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首次发病的潜伏期约为:A 3天B 7天C 15天D 20天19. 以下关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 多由于长期用药引起B 尼氏征阳性C 可有红肿、渗出D 可伴粘膜损害20. 起病急骤,红斑迅速弥漫全身,尼氏征阳性的药疹为:A 麻疹型药疹B 猩红热型药疹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1. 下列哪项不是重症药疹的特点:A 皮损广泛B 全身症状明显C 皮损进展快D 尼氏征均阳性22. 最常见的药疹是:A 多形红斑型药疹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C 固定型药疹D 脓疱型药疹23. 以下不是药疹诊断依据的是:A 明确用药史B 瘙痒明显C 无潜伏期D 斑贴试验24. 药物皮内试验可用于检测: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25. 麻疹型药疹与麻疹的鉴别诊断依据是:A Koplik斑B 皮损颜色C 瘙痒程度D 口周苍白圈26. 治疗药疹的首要措施是:A 积极抗过敏B 防止交叉过敏C 停用可疑致敏药物D 促进药物排泄27. 以下关于药疹的处理错误的是:A 停用可以致敏药物B 加速药物排泄C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D 尽量减少用药以免发生多价过敏28. 以下关于药物皮内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适用于检测速发型变态反应B 阴性可排除临床反应的可能性C 由高度药物过敏史者禁用D 试前应准备好抢救措施(二)多项选择题(请从所列备选项中选多个正确答案)1.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A 口服B 注射C 灌注D 外用2. 决定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因素包括:A 遗传因素B 某些酶的缺陷C 机体病理状态影响D 机体生理状态影响3. 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可以是:A 药物原形B 降解产物C 代谢产物D 药物赋形剂4. 以下关于变态反应性药疹的描述正确的有:A 只发生于少数服药者B 病情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C 服药后立即发生D 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5.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多属于非变态反应B 中药不会引起药疹C 严重药疹可累及内脏D 皮损轻重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6. 常见的引起光变态反应药疹的药物有:A 磺胺类B 喹诺酮类C 吩噻嗪类D 四环素类7. 属于重症药疹的有:A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C 紫癜型药疹D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8. 以下关于重症药疹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有:A 先用一般抗过敏处理,效果不好再用糖皮质激素B 大面积糜烂者宜暴露与湿敷交替C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D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9. 以下关于药疹的预防措施正确的有:A 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B 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不会发生药疹C 用药中突然发生瘙痒、红斑应立即停药D 复方制剂中含有已知过敏药物应避免使用10. 以下关于药物激发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进行,探查可疑药物B 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轻型药疹,而此药物又必须使用时C 适用于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药物,而此药物又必须使用时D 使用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8~1/4或更少量11.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A 抗生素B 解热镇痛药C 异种血清制剂D 某些中药制剂二、名词解释:1. 药疹(drug eruption)2. 交叉过敏3. 多价过敏4. 重症药疹5. 药物激发试验三、问答题1. 试述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种类。
药用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药用护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的基本作用?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诊断疾病D. 康复保健答案:C2. 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是:A. 线性关系B. 非线性关系C. 正比关系D. 反比关系答案:B3.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A. 药物在体内完全消除的时间B. 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 药物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D. 药物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答案:B4. 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以下哪项?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治疗效果答案:D5. 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口服B. 注射C. 吸入D. 皮肤吸收答案:D6.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C.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D.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与给药量的比值答案:D7.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A. 药物的疗效降低B. 药物的副作用增加C. 药物的毒性降低D. 药物的剂量需要增加以维持相同的疗效答案:D8. 药物的依赖性是指:A. 长期使用后需要增加剂量以维持疗效B. 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C. 长期使用后药物的副作用增加D. 长期使用后药物的疗效降低答案:B9.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B. 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C. 药物与疾病状态的相互作用D. 药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答案:D10. 药物的储存条件不包括以下哪项?A. 避光B. 阴凉干燥C. 高温D. 密封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药物的给药时间包括以下哪些因素?A. 药物的半衰期B. 药物的疗效C. 药物的副作用D. 患者的生活习惯答案:A|B|C|D2. 药物的剂量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患者的年龄B. 患者的体重C. 患者的肝肾功能D. 患者的疾病状态答案:A|B|C|D3. 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特异质反应答案:A|B|C|D4.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药动学研究B. 药效学研究C. 药物的稳定性研究D. 药物的安全性研究答案:A|B5. 药物的临床试验阶段包括以下哪些?A. I期临床试验B. II期临床试验C. III期临床试验D. IV期临床试验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药物的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药物过敏反应的识别与护理考核试卷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所有的药物过敏反应都可以通过皮试来预测。()
2.药物过敏反应只发生在过敏体质的人群中。()
3.轻度药物过敏反应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
4.抗组胺药是治疗所有类型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线药物。()
5.在护理药物过敏反应患者时,应该向患者隐瞒过敏信息。()
D. C和D
5.以下哪些药物可用于治疗轻度药物过敏反应?(")
A.抗组胺药
B.糖皮质激素
C.镇静剂
D. A和C
6.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措施中,哪些是正确的?()
A.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C.不向患者透露过敏信息
D. A和B
7.以下哪些情况属于药物过敏反应的严重表现?()
A.呼吸困难
B.用药情况
C.病情严重程度
D.家庭经济状况
11.以下哪种药物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A.镇痛药
B.抗生素
C.抗高血压药
D.镇静催眠药
12.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
A.详细询问过敏史
B.用药前进行皮试
C.减少药物种类
D.增加药物剂量
1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
A.皮疹、瘙痒
B.长期用药
C.大剂量用药
D. A、B和C
17.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目标包括()
A.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B.及时识别和处理过敏反应
C.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D. A和B
18.以下哪些是药物过敏反应的长期护理措施?()
A.教育患者了解过敏药物
B.指导患者避免过敏原
《用药护理》习题及答案汇总

《用药护理》习题及答案汇总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型题一、A11.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和细胞代谢过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称为A.药物B. 生物制品C.剂型D.制剂E.生药2. 研究护理用药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临床用药护理措施的课程称为A.用药护理B.药理学C.药剂学D.药效学E.药动学3.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科学称为A. 配伍禁忌B.药效学C.药物化学D.药动学E.药物学4.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A.用药护理B.药理学C.药剂学D.药动学E.药效学5.下面有关临床护士用药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B.用药前检查药物制剂的批号、有效期C.用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D.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E.发现医嘱错误,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6.在用药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请示医生后才能做的是A.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B.指导患者正确用药C.用药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D.用药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药名、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E.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是否要立即停药二、X型题1.护士在临床用药中的职责包括A.了解用药史B.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C.检查药物有效期D.观察药物的疗效E.了解药物过敏史2.在用药护理中,护士应该做到A.要熟悉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B.在用药时,要做到用药前检查、用药中检查、用药后检查C.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好纪录D.要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缓解用药时紧张情绪E.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3.用药护理的任务是A.正确执行医嘱B.正确开展用药监护C.了解疾病变化规律D.正确进行生活护理E.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三、名词解释1.药效学2.药动学3.药物4.药理学5.用药护理四、简答题1.简述熟悉护士在临床用药中的职责。
2.简述用药护理课程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A 抗组胺药物B 抗生素C 糖皮质激素D 性激素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A 青霉素B 链霉素C 雄激素D 庆大霉素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 发热B 关节炎C 肾炎D 紫癜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A 风团B 水肿性红斑C 血管炎D 紫癜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A 肉芽肿性反应B 药物过量C 药物相互作用D 累积毒性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A 放射造影剂B 痢特灵C 磺胺D 青霉素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B 用药途径C 个体代谢变异D 性别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A 皮损自觉瘙痒B 皮损分布广泛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B SSSS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天疱疮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A 固定型药疹B 多形红斑型药疹C 麻疹样型药疹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A 1~7天B 3~5天C 4~20天D 4~30天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A 固定型药疹B 麻疹样形药疹C 猩红热性药疹D 多形红斑型药疹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A 麻疹样形药疹B 猩红热性药疹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8.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首次发病的潜伏期约为:A 3天B 7天C 15天D 20天19. 以下关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 多由于长期用药引起B 尼氏征阳性C 可有红肿、渗出D 可伴粘膜损害20. 起病急骤,红斑迅速弥漫全身,尼氏征阳性的药疹为:A 麻疹型药疹B 猩红热型药疹C 多形红斑型药疹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1. 下列哪项不是重症药疹的特点:A 皮损广泛B 全身症状明显C 皮损进展快D 尼氏征均阳性22. 最常见的药疹是:A 多形红斑型药疹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C 固定型药疹D 脓疱型药疹23. 以下不是药疹诊断依据的是:A 明确用药史B 瘙痒明显C 无潜伏期D 斑贴试验24. 药物皮内试验可用于检测: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25. 麻疹型药疹与麻疹的鉴别诊断依据是:A Koplik斑B 皮损颜色C 瘙痒程度D 口周苍白圈26. 治疗药疹的首要措施是:A 积极抗过敏B 防止交叉过敏C 停用可疑致敏药物D 促进药物排泄27. 以下关于药疹的处理错误的是:A 停用可以致敏药物B 加速药物排泄C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D 尽量减少用药以免发生多价过敏28. 以下关于药物皮内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适用于检测速发型变态反应B 阴性可排除临床反应的可能性C 由高度药物过敏史者禁用D 试前应准备好抢救措施(二)多项选择题(请从所列备选项中选多个正确答案)1.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A 口服B 注射C 灌注D 外用2. 决定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因素包括:A 遗传因素B 某些酶的缺陷C 机体病理状态影响D 机体生理状态影响3. 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可以是:A 药物原形B 降解产物C 代谢产物D 药物赋形剂4. 以下关于变态反应性药疹的描述正确的有:A 只发生于少数服药者B 病情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C 服药后立即发生D 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5.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多属于非变态反应B 中药不会引起药疹C 严重药疹可累及内脏D 皮损轻重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6. 常见的引起光变态反应药疹的药物有:A 磺胺类B 喹诺酮类C 吩噻嗪类D 四环素类7. 属于重症药疹的有:A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C 紫癜型药疹D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8. 以下关于重症药疹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有:A 先用一般抗过敏处理,效果不好再用糖皮质激素B 大面积糜烂者宜暴露与湿敷交替C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D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9. 以下关于药疹的预防措施正确的有:A 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B 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不会发生药疹C 用药中突然发生瘙痒、红斑应立即停药D 复方制剂中含有已知过敏药物应避免使用10. 以下关于药物激发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进行,探查可疑药物B 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轻型药疹,而此药物又必须使用时C 适用于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药物,而此药物又必须使用时D 使用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8~1/4或更少量11. 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A 抗生素B 解热镇痛药C 异种血清制剂D 某些中药制剂二、名词解释:1. 药疹(drug eruption)2. 交叉过敏3. 多价过敏4. 重症药疹5. 药物激发试验三、问答题1. 试述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种类。
2. 试述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3. 列举药疹的常见种类。
4. 简述固定性药疹的临床表现。
5. 简述重症药疹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6. 简述药疹的诊断依据。
7. 简述药疹的预防措施。
8. 试述重症药疹的治疗要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A 4. B 5. D 6. D 7. A 8. A 9. D 10. C 11. C 12. C 13. C 14. C 15. A 16. D 17. C 18. D 19. B 20. D 21. D 22. C 23. C 24. A 25. A 26. C 27. C 28. B (二)多项选择题1. ABCD 2. ABCD 3. ABCD 4. AD 5. CD 6. ABCD 7. ABD 8. BCD 9. ACD 10. ABD 11. ABCD二、名词解释:1.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
2. 交叉过敏:指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可能同时对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产生过敏。
3. 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可能对某些平常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过敏。
4. 重症药疹: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型药疹。
5. 药物激发试验:指药疹消退一段时间后,内服试验剂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8~1/4或更小量),以探查可疑致敏药物,适用于口服药物所致的较轻型药疹,同时疾病本身又要求必须使用该药治疗时(如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禁止应用于速发型变态反应性药疹和重型药疹患者。
三、问答题1. 药疹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同药物可引起同种类型药疹,而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也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
常见类型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湿疹型药疹、紫癜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痤疮型药疹、光感型药疹等。
2. (1)抗生素和抗菌药: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的部分)、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如氯霉素等);(2)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3)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眠尔通、卡马西平等,其中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4)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5)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6)中药:某些中药及制剂也有引起药疹的报道。
3. (1)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2)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3)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需4~20天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4)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可呈多种类型,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为主;(5)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6)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4. 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或巴比妥类等引起;皮损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亦可发生,典型皮损为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常为1个,偶可数个,境界清楚,绕以红晕,严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粘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自觉轻度瘙痒,一般不伴全身症状,如继发感染可自觉疼痛;停药1周左右红斑可消退并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
如再次用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处出现类似皮损,并向周围扩大,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
5. (1)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皮损为泛发全身的豌豆至蚕豆大小靶形红斑,上有大疱、糜烂及渗出,剧烈疼痛,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等,病情凶险,可导致患者死亡。
(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皮损迅速波及全身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松驰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成糜烂面出现大量渗出,可形成大面积表皮坏死松解,表现类似浅表二度烫伤,触痛明显,口腔、眼、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累及;伴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等而死亡。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常由长期使用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药、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部分患者在麻疹样、猩红热样或湿疹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或治疗不当所致;表现为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出现丘疱疹或水疱,伴糜烂和少量渗出;2~3周后皮肤红肿渐消退,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头发、指(趾)甲可脱落,可累及口腔粘膜和眼结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药物性肝炎,外周血白细胞可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病程较长,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