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艰难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家。
不过,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风俗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事物不断出现。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近代教育不断改革。
建学堂、废科举、立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业也发展起来,人们得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一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作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唯物史观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时空观念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学会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知道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史料实证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及视频、图片等史料,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充分利用剧照、图片、绘画、文学作品等史料,了解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解释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学习近代文学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内容要求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 1.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增强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感,培养与时俱进的进步观。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学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张裕葡萄酒等图片)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解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4.教师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6.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为什么陷入了萧条?提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和宋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掌握唐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3.了解唐宋时期科技的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能够分析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唐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3.唐宋时期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时期,本节课主要介绍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唐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唐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3.唐代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宋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5.宋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6.宋代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思考、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深入了解。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回顾前面学过的历史时期,引出唐宋时期的学习。
2. 学习环节1.唐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唐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介绍,重点包括唐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唐代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2.唐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对唐代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进行思考和讨论。
3.唐代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唐代科技进步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思考唐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宋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宋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介绍,重点包括宋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宋代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5.宋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对宋代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进行思考和讨论。
6.宋代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宋代科技进步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代表与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中国Array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教学难点:近代民族企业艰难发展原因与特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发生变化原因与特点。
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刺激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创办了,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事业的热潮。
3.“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4. 阻碍因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受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等著名的企业家。
5.特点: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它们,,,而且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等沿海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革新: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的流通。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
强令男子,劝禁女子;废除有损人格的,代之以简单的;取消“”的称谓,代之以“”的称呼,体现了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人们的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势。
(统编)八年级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张謇创办实业的口号和主要成就。
能说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原因、特点。
2.能说出近代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概况及原因。
3.能说出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和特点。
学习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习难点: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时间:____________2.发展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代表:状元实业家_______创办了大生纱厂。
口号:“_________”3.“短暂的春天”时间:期间原因:①内因: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3.萧条发展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原因: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总的说来是,资金少,规模_____,技术差。
①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部门。
②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的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轮船、电车、_______、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吃西餐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_________的。
总体上看,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A、林则徐B、张謇C 、郭沫若D、董必武2、“他”以状元身份毅然辞官回乡,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多个企事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了解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学习重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难点】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课前预习】1.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此人是()A.张謇B.李鸿章C.陈启元D.张之洞2.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让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使张謇暗下决心——“实业救国”的共同背景是()A.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4.“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这一社会潮流出现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2.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挣扎。
下列表述是造成“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原因的有()①帝国主义势力②封建势力②官僚资本主义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压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学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导学案四、随堂演练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 .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 .资金少,规模小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 .写封书信B .拍有线电报C .发无线电报D .打长途电话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①电报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 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三、合作探究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教案范文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变》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驾驭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改变。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缘由,培育史料分析的实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育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视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务的实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改变前后的比较,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实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相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改变,使学生相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变更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改变,以培育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改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
【新课导入】老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但在旧中国,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
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白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剧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课探究】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代表人物讲到重工业不能遗忘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遗忘张謇。
毛泽东老师: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由民族资产阶级兴办、运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头。
张季直(张謇,字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宏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难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了解历史)
1、浏览本课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1)
(2)
2、阅读教材,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概况
(1)产生:世纪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
原因: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厂、采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重要事迹: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走上“”道路。
(3)“短暂的春天”
①时间:期间
②原因:内因——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4)凋谢萎缩
①时间: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②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的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③代表:出现了、卢作孚、等著名企业家。
2、特点:
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②虽然有利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③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的大城市。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概况:世纪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轮船、电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促进了,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1)背景—— 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
①变习俗:、易服和劝禁缠足等;
②变礼节:废除,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③改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新式生活方式:、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⑤新式婚丧礼节:文明结婚、、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⑥新式服饰:旗袍、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的。
②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
结合图片、资料,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并交流收获,将正确理解
进行标识记录。
探究一:史料研读
材料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1.介绍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张謇,列举你所知道的其他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
3.识读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识读材料三中的图3,谈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存状况。
探究二: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四、理解感悟,情感升华(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
【巩固提升】(学后做才使知识得以巩固;做中学才使能力有所提高)
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
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
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①民族工业在起步时期资金少,规模小②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③民族工业行业、地区分布不均匀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⑤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居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4.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
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
”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谓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7.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考取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
他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周学熙
D.张謇
8.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9.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
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行能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马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歌诀记历史】(记忆历史的方法有许多,这是一种吆!)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
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洋”。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望。
19 世纪变化大,轮船火车传天下。
有线电报始架设,远隔千里能说话。
国民政府始觉悟,改变落后旧习俗,
剪辫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服,
取消“老爷”和“大人”,改口称“君”和“先生”。
社会习俗趋平等,文明发展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