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情感升华:
结合社会生活变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社会生活变迁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社会生活变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分析力:学生能够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3.综合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全面认识。
4.创新力: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迁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5.人文情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陈独秀、鲁迅: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
6.社会生活变迁的启示:
-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注重民生改善:关注人民生活需求,努力提高生活水平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7.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资料搜集:收集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
1.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历史教材、教案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习交流群组。
3.信息化资源:历史纪录片、图片素材、音频资料、在线历史知识库。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引导、案例分析、互动问答、课堂小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社会生活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社会生活变迁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第 19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改革开放前后 , 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信方面的进步【学习要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衣:( 1)买衣服要凭,数目有限,色彩和款式单一。
(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衣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2.食:( 1)饮食构造比较单一,有些乡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 2)人们不只能“吃饱”,并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等科学卫生的观点人心所向。
3.住:( 1)住宅比较,室内设备简单。
( 2)人均住宅面积扩大,和显然改良。
4.行:( 1)交通条件。
( 2)铁路、、、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快发展,已形成运输网。
5.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 2)成为了人们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 1)通信落伍,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 2)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世界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达变得快捷和简易,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
二、合作研究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由是什么?三、练习稳固1. 以下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平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衣着一模一样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行的人愈来愈多,开个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必定的比重D.人们能够在网络上购物2. 以下能够反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阅读信息、发E-mail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置东西③70 年月住草房, 80 年月住瓦房, 90 年月住楼房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抵达上海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解决城市交通拥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 推行“公交优先”B.增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目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备4.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精品学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衣:(1)买衣服要凭,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2.食:(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1)住房比较,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和明显改善。
4.行:(1)交通条件。
(2)铁路、、、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二、合作探究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随堂演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八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备人:审核人:八年级历史组使用人:八年级历史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一、【学具准备】课本、学案、两杆笔(红色、黑色)一把尺子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讯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自主学习】(要求:在订正答案后,用红笔和尺子在课本勾画出知识点)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97——99页“日常生活的变化”的构想一目,大字精读,小字快读。
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找出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限时5分钟。
基础知识:
1、背景(概况)
2、衣、食、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2)食: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3)住: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4)生活方式:表现、影响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99--101页“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一目,大字精读,小字快读。
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找出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限时5分钟。
基础知识:
交通
1、新中国成立前
2、新中国成立后(条件、成就3条、意义)
3、出行方式的变化
通信
1、电信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2、互联网
3、意义
能力提升:和1978年以前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本课小结(知识框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绘制
五、知识巩固:背诵本课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限时5分钟)
六、课堂训练:课时练。
(限时3分钟)。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学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3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学案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表现日常生活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重视绿色食品等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休闲——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交通的发展铁路里程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速度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运营效率大大提高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
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民用航空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道路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地铁、私家汽车。
长途旅行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通信的发展通信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通信方式的变迁(1)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2)互联网发展迅速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易误警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图片解读反映主题: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主要内容:(1)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的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很单调。
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2)图片表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情况。
2.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
重点: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衣: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_______;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__________起来,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_____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________,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____;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精细搭配、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陈设也很______。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_____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4.消费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铁路: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位。
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_____,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_____________,许多偏远山区也通了汽车。
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大国。
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快捷的_____、私家车,长途旅行可选择汽车、_____、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均居全球______。
固定电话也进入千家万户。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自我检测】1.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③这是人们当时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再全国范围内通用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土地改革完成以后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3.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出行方式有()①火车②高铁③汽车④共享单车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A.①④ B.②③ C.②④D.③④5.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教学设计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采访或做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化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红色的。
师:红色代表喜庆。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充当过新人的礼物。
这两样东西的变化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3.读教材,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提示:(1)衣:从买衣凭布票,色彩、样式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2)食:从食物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
(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行:改革开放前是自行车,改革开放后,接亲使用轿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讲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本课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自己的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不同时期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2.难点: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分析其差异及原因;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生活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教学PPT;4.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性和意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社会生活会有哪些变化?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社会生活变化,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1)买衣服要凭,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方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 、粗细搭配, _____________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1)住房比较________ ,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明显改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1)交通条件o
(2)铁路、______ 、 __________ 、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_________ 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________ 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_________ o
二、合作探究
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随堂演练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订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1)改革开放前,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得到了怎样改善?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
1. (1)布票(2)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2. (1)温饱(2)营养均衡绿色食品
3. (1)拥挤(2)室内装修居住环境
4. (1)落后(2)公路民用航空综合交通
5. (2)休闲娱乐
6. (2) 生活方式
二、合作探究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社会方式发生变革,观念进步;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等。
三、随堂演练
1.B
2. C
3. D
4. (1)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交通条件落后,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
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求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城乡居民收入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