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路面知识点

(一)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1.沥青路面结构层分四部分: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
2.面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要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厚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层。
3.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对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材料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设在底基层与土层之间,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两水、两防)6.沥青路面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为四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7.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各级公路的面层(使用年限15—20年)。
优点:(1)采用相当数量的矿粉;(2)较高的粘结力使路面有很高的强度,可承受繁重交通;(3)较小的空隙率使其具有透水性小,水稳性好,耐久性高,有较强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
不足:(1)允许拉应变值较小,会产生横向裂缝,对基层强度要求高;(2)对高温和低温稳定性均有要求。
8.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碎石适于三、四级公路;中粒式、粗粒式沥青碎石宜作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下层、联结层和整平层。
优点:(1)高温稳定性好,不易起波浪;(2)冬季不易产生冻缩裂缝,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少;(3)路面易保持粗糙,有利于高速行车;(4)对材料要求宽,材料组成设计比容易满足要求;(5)沥青用量少,不用矿粉,造价低。
不足:孔隙较大,路面容易渗水和老化。
9.沥青贯入式:适于三、四级路面,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优点:(1)强度与稳定性主要由石料相互嵌挤作用而成。
(2)温度稳定性好,热天不易出现推移、壅包,冷天不易出现低温裂缝。
10.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合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沥青面层。
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式。
一般用于三、四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道路路面结构层通常由四层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
1. 表层:也称作面层,一般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设,主要起到防止水侵入、减少摩擦力和提高舒适性的作用。
2. 底基层:也称作基层,一般使用碎石、碎矿等材料填充,主要起到分散车辆荷载、平衡地基沉降和提高路面坚硬度的作用。
3. 路基层:也称作路基,是道路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路基土、辅助加固材料等组成,起到承受交通荷载和均匀分散荷载的作用。
4. 基础层:也称作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一般选择不同类型的仪器或离散材料作为加强材料,以增强路面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路面结构组成、稳定性分析、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 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影
响。路基高度 H ≥ H1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 表水影响的过渡带区内,路基
高度 H2 ≤ H < H1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 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路基高
度 H3 ≤ H < H2 路基极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 浆,非冰冻区弹簧,路基经处 理后方可铺筑路面,路基高度
即: H1相对应于wc1,为干燥和 中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H2相对应于wc2,为中湿与 潮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H3相对应于wc3,为潮湿和 过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临界高度参考值(见教材P19)
路基干湿类型
干燥 中湿 潮湿 过湿
原有公路
新建公路
路基平均稠度wc与分 界相对稠度的关系
一般特性
wc wc1 wc1 >wc wc2 wc2 wc wc3
性。 Ⅵ区——西北干旱区:气候干燥,可采用沥青混凝土层
解决砂石路面搓泥、松散。注意沙漠地区风蚀和沙埋。 Ⅶ区——青藏高寒区:有多年冻土,注意保温设计,且
沥青路面在日照下易老化。
§1-4 、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
(1)已建公路:不利季节测定路床80cm内土层的含水 量,确定其平均稠度;按自然区划、土类查表确定 分界稠度;比较平均稠度与分界稠度,确定干湿类 型。
路面结构组成、稳定性分 析、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
◇ 课程的具体内容
概论 路基工程部分
路基的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路基防护与加固 挡土墙设计 路基排水设计
◇ 课程的具体内容
路面工程部分
路面结构组成 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质 块料路面、碎砾石路面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沥青路面及其设计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设计方法
路面材料分类及结构类型

路面材料分类及结构类型(一)路面材料的分类路面材料分为矿料和结合料两大类。
矿料分为骨料和填充料两类。
骨料是指碎石、卵砾石,有时为片石、料石;填充料是指土、砂、石粉和矿渣等;结合料分为有机结合料———沥青和无机结合料——粘土、石灰、煤粉灰和水泥。
(二)路面结构类型按矿料在路面结构层中所占位置的不同,路面结构可分为嵌锁结构、混凝结构和细粒结构三种结构形成。
1.嵌锁结构主要由矿料组成的结构,以中小规格碎石为主体,借碾压外力将骨料拧紧并相互嵌锁牢固,这样形成的结构层,常见的有:(1)沥青碎石,贯入式或拌合式的沥青碎石路面结构,主要靠骨料相互嵌锁,固结成板,沥青材料只起粘结、密封防水的作用;(2)泥结碎石,骨料结构方式相同,粘结材料为粘土;(3)水结碎石,骨料在重型压路机及洒水碾压下,相互嵌锁形成结构层,再接着在结构层上撒嵌缝料,再用重碾洒水碾压,使之结成密实的上壳,成为完整的路面结构。
其他用强度高耐风化的料石嵌成的路面面层,称为条石或石块路面,用手摆片经碾压嵌锁形成的路面基层,都属于这一结构类型。
2混凝结构采用混凝结构铺筑的路面,都以骨料为主要成分,按比例掺入填充料,并以凝聚性材料使之结合成板状。
比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砂石级配路面等。
(1)水泥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
砂为填充料,水泥为凝聚料胶结而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强度高、水温稳定性好的特点(2)沥青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砂和石粉为填充料,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凝聚料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弹性和放水性能好的特点。
(3)砂石级配路面,以级配碎石为骨料,以级配砂为填充料,按一定比例掺入粘土,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但级配砂砾作基层,抗剪度不足,切均匀度极差,易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开裂。
北京市近20年来的经验证明,级配砂砾层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往往由于碾压密实度不一,强度不一而过早损坏。
3.细粒结构以细粒与粘结料相结合,构成具有较高耐磨性但强度不高的结构层,只能用于低级路面的面层或高级里面结构层中的磨耗层。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2k311010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2k311011 掌握城市道路构成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
刚性路面以水泥砼路面为代表,柔性路面以沥青路面为代表。
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一)路基路基的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三种。
从材料上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二)路面路面分为垫层、基层和面层结构层。
1.面层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分为磨耗层、上面层、下面层或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2.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用作基层的主要材料有:(1)整体型材料。
又称无机结合料基层。
特点:强度高、整体性好、适宜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包括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和水结碎石三种。
3.垫层。
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
作用: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扩散荷载应力。
要求: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应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
(3)垫层厚度一般≥150mm(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2.层间必须紧密稳定,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3.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自上而下递减。
4.层数不宜过多。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或采取其他措施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一)路基的性能要求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二)路面的使用指标1.平整度。
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
路面必须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3.温度稳定性。
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图文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二、路面工程应满足的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足够的稳定性 3.抗滑性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4.耐久性 5.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M/KM 6、环保性
设计宽度内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 形成浅槽。也可采用培槽方法,在路 基两侧培槽,或半填半挖的方法培槽。 特点:路面厚度均匀,节省材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全铺式断面 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部铺筑路面。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时为了将路
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在全宽范 围内铺筑基层材料,保证水分由横向排 入边沟。 适用:用于路基较窄的中级或低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3、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 计方法的相似性,可分为: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
路面。 特点:刚度较小
抗弯拉强度较小 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切强
第三篇 路 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一、路面的定义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
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二、路面断面与宽度 1、路面的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槽式断面 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车道及硬路肩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三、影响路面结构稳定的因素 1.大气水分与路基湿度状况 2.气温周期变化
路面结构类型比选论证

路面结构类型比选论证1 路面结构方案1)、路面结构类型比选路面结构类型比选表本项目作为省内重要的南北方向通道,交通量大,对行车舒适性和美观性要求较高,且路线跨越区域范围广,地形地质复杂,沥青路面不仅具有较好的行车舒适性和美观性,且对路基沉降的适应性较强,维护也相对容易,因此推荐采用沥青路面。
2)、面层材料比选目前在国内中应用较多的面层材料有连续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沥青玛蹄脂碎石SMA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
Superpave是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的研究成果。
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和温度选择沥青或改性沥青的等级,通过控制点和限制区以及4%的空隙率确定混合料的级配以达到沥青混合料较好的早期性能和耐久性。
目前许多省市根据自己的气候、交通状况铺筑了一些试验路,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推广使用该结构,试验方法所需设备昂贵,需要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需要技术支持,且整套SHAP试验设备国内不多。
SMA属于骨架密实结构,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骨架结构,又有足够的细集料填充到粗集料中间,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用量高、掺加纤维稳定剂,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良好的耐久性、优良的表面性能,但SMA由于增加了沥青用量且需掺入纤维导致造价较高。
考虑到本路段交通量属于重交通等级,综合考虑路用性能、造价、施工质量控制等因素,推荐面层采用AC结构。
从提高路面抗滑性考虑,建议上面层采用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3)、基层材料比选基层材料比选表4)、路面结构推荐方案从提高路基整体强度、结构层排水以及层间模量过渡考虑,所有土质路基路段均设置级配碎石垫层。
经过比较,本阶段路面拟推荐如下结构:1)主线及枢纽互通匝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6cm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C下封层: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基层:28cm 3~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28cm 3~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垫层: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87cm2)非枢纽互通、服务区、停车区匝道及连接线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封层: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基层:28cm 3~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28cm 3~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垫层: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81cm3)沥青桥面铺装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防水粘结层: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总厚度:10cm4)隧道路面结构有仰拱路段: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温拌+阻燃)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温拌)下封层: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防裂卷材面层:26cm C40水泥混凝土仰拱回填:C15水泥混凝土总厚度:36cm无仰拱路段: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温拌+阻燃)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温拌)下封层: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防裂卷材面层:26cm C40水泥混凝土基层:20cm C20水泥混凝土总厚度:56cm5)收费广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面层:28cm C40钢筋混凝土滑动封层: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基层:23cm 3~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23cm 3~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垫层: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89cm5)、路面材料1)面层材料(JTG F40-2004)表5.3.2-3上面层SMA-13矿料级配范围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选用,中、下面层AC-20C矿料级配范围按表5.3.2-2选用。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详细解读)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详细解读)一、组织结构(一)基本结构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水泥路面多垫层)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0.3;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土工布)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判定刚性非刚性的指标:弯沉值)柔性基层:带沥青的、级配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弯沉很小,主控项目不测弯沉(二)路基与填料1.路基分类从材料上,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全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
土方路基 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湿陷性腹胀土冻土等)半填半挖2.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结构类型
路面结构类型
按矿料在路面结构层中所占位置的不同,路面结构可分为嵌锁结构、混凝结构和细粒结构三种结构形成。
1.嵌锁结构
主要由矿料组成的结构,以中小规格碎石为主体,借碾压外力将骨料拧紧并相互嵌锁牢固,这样形成的结构层,常见的有:
(1)沥青碎石,贯入式或拌合式的沥青碎石路面结构,主要靠骨料相互嵌锁,固结成板,沥青材料只起粘
结、密封防水的作用;
(2)泥结碎石,骨料结构方式相同,粘结材料为粘土;
(3)水结碎石,骨料在重型压路机及洒水碾压下,相互嵌锁形成结构层,再接着在结构层上撒嵌缝料,再
用重碾洒水碾压,使之结成密实的上壳,成为完整
的路面结构。
其他用强度高耐风化的料石嵌成的路面面层,称为条石或石块路面,用手摆片经碾压嵌锁形成的路面基层,都属于这一结构类型。
2混凝结构
采用混凝结构铺筑的路面,都以骨料为主要成分,按比例掺
入填充料,并以凝聚性材料使之结合成板状。
比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砂石级配路面等。
(1)水泥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
砂为填充料,水泥为凝聚料胶结而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强度高、水温稳定性好的特点
(2)沥青混凝土路面,以碎石为骨料,砂和石粉为填充料,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凝聚料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弹性和放水性能好的特点。
(3)砂石级配路面,以级配碎石为骨料,以级配砂为填充料,按一定比例掺入粘土,结合成的路面结构层,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但级配砂砾作基层,抗剪度不足,切均匀度极差,易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开裂。
北京市近20年来的经验证明,级配砂砾层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往往由于碾压密实度不一,强度不一而过早损坏。
3.细粒结构
以细粒与粘结料相结合,构成具有较高耐磨性但强度不高的结构层,只能用于低级路面的面层或高级里面结构层中的磨耗层。
如沥青砂用于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磨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