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路面结构研究课题研究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路面结构研究课题研究大纲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如何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公路路面,不断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一直是路面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路面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来指导路面设计,但是由于它只是理论分析和有限经验总结基础上得出的路面设计和施工的一般原则,所以,要设计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土质、水文和材料条件和满足具体路段交通荷载要求的路面,仍有一系列研究工作要做。典型路面结构研究就是系统开展这些研究工作的一个有效工具。它通过系统调查某一地区的气候、土质、水文特征和建筑材料,在认真分析研究现有公路路面铺筑和使用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路段具体的交通流特征,给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路面设计方案。

开展河北省典型路面结构研究的目的,是在我国公路路面设计、施工技术规范的总体框架内,结合我省近年来在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路面修建和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吸收国内外路面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提出适应河北省区域气候、土质、水文、建材等条件,满足于具体交通荷载要求的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类型,全面提高全省公路路面工程整体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河北省公路建设在过去十多年里发展迅速,到200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26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93公里,一、二级公路11231公里。同时,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与1990年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由原来的1599公里增加到2001年的12921公里,水泥路面由原来的610公里增加到1848公里。路面整体质量也显著提高,由于普遍采用了强度高和水稳定性较好的无机稳定粒料半刚性基层,基本上消除了过去石灰土基层路面常见的春融翻浆、变形等病害,路面行驶质量和使用寿命大为改善,基本形成了以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水泥混凝土路面为辅的路面技术现状。

与其他省份一样,河北省在路面技术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少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破坏。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是指在规定期限内满足预测标准累计轴次所需承载力,并允许在期限内进行一次恢复路表功能的维修(罩面),路面应具有的使用寿命。按照现有路面设计规范,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一级公路路面使用年限为15年,二级公路为12年;对于水泥路面,一般使用年限应超过20年。而不少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比如110国道半坡街至下八里路段,1995年8月通车,到2001年路面已严重龟裂,使用仅6年。除交通量大、重车多以外,有没有路面结构设计本身的问题?路面结构是否厚度不足?如果不认真分析造成这些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形成一致性结论,很难保证这些路面改建后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高速公路路面出现的早期破损已不容忽视。尽管高速公路采用了比一、二级公路更厚的沥青面层、更强的基层,但仍旧出现了开裂、车辙、平整度和抗滑性能衰减快等问题,甚至较一、二级公路为严重。以石安高速公路为例,1997年底通车,到1999年,路面泛油面积达339 038平方米,占行车道总面积的28%,到2000年,泛油面积进一步增加到615000平方米,占行车道总面积的39%。车辙病害也比较突出,2001年按照每公里一个测量断面,对石安高速公路行车道车辙检测发现,测点216个,东幅平均车辙深度9.69毫米,最大31毫米;西幅平均车辙深度10毫米,最大34毫米。裂缝调查发现,1999年1月份横向裂缝86条,纵向裂缝2条;到2001年3月,横向裂缝已增加到2188条,纵向裂缝49条。为什么满足规范要求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仍会出现较多的早期病害?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有哪些,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对下一步我省高速公路路面建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无论是高速公路路面还是一般公路路面,不同路段,或同一路段的不同里程段落,总有一些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明显优于(或劣于)其他路段路面的情况。如果路面结构完全相同,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对路面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调查分析,认真从结构设计、原材料、混合料组成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并将

信息反馈到路面设计中去,必将大大提高路面设计质量,进而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比如针对石安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出现较多的车辙,分析原因认为沥青标号偏高是一个主要原因,于是在以后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将沥青从重交90号调低为70号,实践证明对于减少车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我省公路建设规划,未来的二十年仍将面临数千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任务。如何在现有15000公里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和使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路路面工程质量,实现全省公路路面质量再上新台阶,不仅关系到数额巨大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将对河北省路网整体服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开展河北省典型路面结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趋势

路面典型结构研究作为路面技术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在国内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与单个设计者依据个人有限经验,按照路面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路面设计相比较,典型路面结构研究更利于系统总结以往路面铺筑和使用经验,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路面设计方案。

国内开展典型路面结构研究的省份已不在少数。安徽省开展了“安徽省柔性路面典型结构研究”,将安徽省分为淮北、江淮之间、长江以南3个典型片区,通过对二级以上公路路面的技术状况野外调查和室内外试验,进行损坏原因分析,并结合计算分析,提出了各地区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

山西省的“柔性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提出了典型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性能指标:①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图及各区划的主要特征和指标对公路工程的影响;②交通量与回弹弯沉的关系、合理的路面结构形式;③土基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稠度关系,室内回弹模量与野外回弹模量的关系,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和等级划分,不同区域各种车型的超载系数;

⑤提出山西省柔性路面典型结构图表及经验厚度等。

河南省的“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研究”,对河南省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按典型结构设计方法修筑了试验路。综合理论分析和工程验证,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制订出典型路面结构,确定了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和取值方法,并研究开发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甘肃省的“甘肃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的研究”项目,针对黄土地区路面工程特点提出适用的典型路面结构。吉林省开展的“吉林省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重点解决该地区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问题。

青海省2001年开展了题为“青海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典型路面结构是一项主要研究内容,另外还涉及柔性基层、沥青面层的结合料类型选择、性能指标、改性沥青的应用、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等等。

其他开展典型路面结构研究的省市还有北京、陕西、重庆、上海、湖南、西藏等,其研究内容不再一一列出。

从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典型路面结构研究来看,早期的研究重点是路面结构层的厚度组合,对结构层材料性能研究较少,对路面结构层混合料设计重视不够。实践证明,路面结构层混合料设计是路面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经验教训更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国外发达国家因为大规模公路网建设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以典型路面结构研究开展得较早。以法国为例,国家颁布了一整套适用于国道的路面典型结构。设计者无须进行路面结构的力学计算,只要根据预测的标准轴次、土基模量和当地的冰冻指数,结合当地的材料供应情况,就可以在多个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组合的路面结构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高速公路也是如此。在德国路面设计指南中,将路面基层分为水硬性结合料粒料基层、水硬性结合料稳定土基层、沥青基层和不设基层四类,将交通等级分为7级,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