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专利翻译难点探讨
日语科技文翻译

论科技日语翻译摘要: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曾指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作,而且还是一门科学。
如何把翻译做到科学,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种语言都有不同文体的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翻译的方法上也不尽相同。
科技文是日语里很普遍的一种文体,对于科技文的翻译,要根据科技文的特点进行分析。
下面是我对日语科技文翻译的几个技巧方法,以及我认为翻译好一篇日语科技文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科技文日语翻译科技文是阐述、探讨、解决自然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文章,它包括自然科学的论文、学术报告、专著;各种科学技术和设计方面的资料;各种技术发明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文章;各种机器、产品等的说明书、技术操作规程;各种实验报告、专利等等。
科技文的特点为:①论理逻辑严密,论述层次分明,内容概念清楚。
②语言简洁、明确、严谨,不用或少用各种修饰手段,一般用直接意义,不用引申意义,多用书面语。
③词汇方面:专业术语多,外来语多,有时还夹着英语、缩略语。
④语法结构上,惯用语多,定语多,长句多。
根据科技文的定义及特点,在翻译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重视科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力求译文严谨, 术语准确。
翻译科技日语的疑难问题就是要用科学知识和特定的领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
无论做什么翻译都要对理解原文,连自己都不理解的文章是不可能做出正确的翻译的。
所以,首先自己要对翻译的内容有所了解,科技问的话,自己一定要理解文章的涵义及所运用的科学知识。
举些简单的例子,如①“水線”在船舶方面的意思是“吃水线”,②“代用品”在商业、贸易等领域是“代替商品”的意思。
③“クラウンド”的一般意义为“运动场”、“操场”“广场”,但是在音乐领域的意思为“基础低音”;在美术上为“底色”的意思;在机电方面表示“接地”;在矿业上又表示“母岩、矿区”,所以在不同场合,这个词的意思也就不同。
这样的词还有很多,④“シンクロ”也有不同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シンクロ”表示“同步”的意思,但在机电业表示“联动、联动装置”;在照相的时候表示“灯光、快门联动”;在电视电影上表示“同步装置”;而在体育界则表示“花样游泳赛”。
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提下读懂 原作者 的意思 ; “ 雅” 是在上述两者 的基础上进行润色加 工, 使文章让 人读起 来赏心悦 目, 通 俗来讲 , 就 是要翻译得 有文
采、 有水平 。 这是在翻译过程 中所要遵循 的基本原则。 可是在 日语 翻译过程 中 , 日语 的语 言结构是“ 主、 宾、 谓” , 而在汉语 的语言结 构 中却是“ 主、 谓、 宾” , 这就造成 了学生翻译 的过程 中由于习惯性 的汉语结构而在翻译 日语时出现语法错误 , 每节课都要花 费大量
劣 教研 记 D A N G D A I J l A O Y A N L U N C O N G
2 0 1 4年 O 4月
【 摘 要】 在日 语翻译教 学中, 学生通过听、 说、 读、 写、 译来学习相 关知识 , 可是 日 语毕竞不是作 为母语从 小开始学习的, 因此
学生在后来的学 习过程 中就会把 两者加 以比较。 而且 汉语和 日语在语 法和基本的结构 中都有所不同, 所以学习过程就会遇到 困 难, 笔者就这一 问题浅谈在实际的 日语翻译教 学工作 中的难点问题并给 出了应对策略 。
学策略 。
一
日语翻译 的基础就是学生对汉语 的理解能力要高 , 否则就会 出现学生尽管理解原文可是却不会用合理 的汉语进行表述 , 自己
的词汇量不够丰 富, 就算学会 了 日语也不能很好 地进行翻译 。所
谓的翻译工作就是用一种语 言来表示另一种语言 , 使 同样 的意思
用 两 种 不 同 的语 言 来 表 达 出来 , 因 此 想 要 学 好 翻译 就 必 须 要 对 两
作 中的 主要 问题 。 2 . 学 生的 汉语 素质 不 高
多, 日语 的翻译工作也成 为在各种交流过程 中沟通 的桥梁 , 为 中
日语翻译遇到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点语击法添错误加标题
3
文化误解
点文击化添误解加标题
问题
由于中日文化差异,一些词汇、表达方式、生活习惯等可能存在差异。如果翻译时没有考 虑到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文化误解或文化冲突。例如,"寿司"在日语中是"すし",而在 中文中通常被翻译为"sushi",实际上这两种称呼都可以使用,但一些人可能不知道这一 点而产生误解
点文击化添误解加标题
咨询文化专家:如果遇到文 化差异较大的问题,可以咨 询文化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 家,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 性
4
语言障碍
点语击言添障碍加标题
点语击言添障碍加标题
问题
由于语言障碍,可能会出现无法理解原文或无法正确表达翻译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些专 业术语、俚语、口语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语言障碍
点文击化添误解加标题
点文击化添误解加标题
解决施
解决文化误解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包括词汇、表达 方式、生活习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正确地转换成目标语言
注重文化背景的对比: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对比,以便更好地 理解原文的含义并正确地转换成目标语言
参考语境:在理解词汇含义时,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含义
点词击汇不添准加确 标题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遇到专业性较强的 词汇,可以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语法错误
点语击法添错误加标题
点语击法添错误加标题
问题
语法错误是翻译中常见的错误之一,它会导致翻译结果不流畅或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 则。例如,日语中有多种时态和语态,而英语中只有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因此翻译时需 要注意语法的转换
日语方面茶专利翻译要求

茶专利翻译要求一、专业术语1、对于专用、生僻或自定义的茶生产制作工艺/工序/步骤等名称,如果是简单易懂的,可以采用直译(即将汉字换转成繁体字)方法。
比如:杀青--殺青;如果难理解的或需要解释的,在摘要中,可以在直译(即将汉字换转成繁体字)后加括弧说明,比如:摊凉--摊凉(広めて涼しくする)。
(注:权利要求中不能随意增加解释性说明)2、同理,对于茶的保健功能(一般为四字熟语,例:生津止渴、益气健脾等),可以采用直译(将该四字熟语转换为繁体),在摘要中,再加括号用日语来解释该四字熟语,比如:生津止渇(唾液の分泌を促進し、渇きを解消する)。
(注:权利要求中不能随意增加解释性说明)二、权利要求译文的格式1、若①内容较短(即没有其他成分修饰时),采用格式A:格式A:「②(特征部分特征)を特徴とする①(主题名称)。
」例子:[权利要求1]一种茶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1)取茶叶1斤,在50℃的软化水中浸泡25分钟后,过滤去茶渣;(2)将料液导入真空浓缩锅中进行真空浓缩,浓缩时料液温度保持在55℃,浓缩后从出料口取样,测其波美度,一般达到20-25°Be’(波美度)时完成浓缩;(3)将料液用泵泵入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操作时,调节高压管中压力升到9.8-14.7MPa(兆帕),开始进行喷雾干燥,干燥完成后制得茶晶。
【請求項1】その調製ステップが:(1)茶葉1斤を取り、50℃の軟化水で25分間浸し、濾した後に茶のカスを除き、(2)料液を真空濃縮鍋に導入して真空濃縮を行い、料液の温度が55℃に保ち、濃縮した後出料口からサンプリングし、ボーメ度を測り、20-25°Be’(ボーメ度)になるまで濃縮を完了し、(3)ポンプで料液を噴霧乾燥機に汲み出して噴霧乾燥を行う、操作する時、高圧管の圧力が9.8-14.7MPa(兆パスカル)に昇るまで調節し、噴霧乾燥を行い、乾燥した後茶晶を生成することを特徴とする茶晶の調製方法。
信息时代科技日语翻译发展探究

信息时代科技日语翻译发展探究摘要: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科技翻译成为实现国际科技信息交流合作和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桥梁。
本文基于科技日语翻译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科技日语翻译问题策略1.科技日语翻译的特点科技日语翻译的对象主要是日语科技文献。
相对于其他语种的科技文献,日语科技文献的特点是“涉及汉字词专业术语较多”[1]。
李国花、齐永家(1997)认为“特别是科技文章,汉字词汇的比例更大”[2]。
笔者对《中英日专利用语对照速查词典》[3]中的机械、电气、化学汉字词术语计量统计的结果分别是51.9%、46.3%、60.9%。
所以,汉字词汇在日语科技文献中所占比例及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但是,“我们在阅读日语科技文献时,常常被大量的外来语新词汇吸引,往往忽视了汉语词汇在现代日语中的发展与变化,这样就容易低估汉语词汇在整个日语中的作用”[4]。
其实,这些汉字词汇是中日两国在面对历史的重大变革及现代化进程中,借汉字之便实现的交流和共享。
根据其意义,可分为中日同形同义汉字词、中日同形近义汉字词、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
它们的存在,在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美丽的陷阱,需要慎重对待。
首先,中日同形同义汉字词可以实现真正的零度翻译和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即可以照搬下来。
如液晶、暗电流、参考发送区域、超越数、超几何分布、二醋酸纤维素、土壤微生物学、粗放化经营等。
遗憾的是,因涉及众多科技领域、新词不断涌现等,目前并无确切数据表明究竟有多少中日同形同义汉字词。
其次,中日同形近义汉字词的翻译必须穿越“一个含有各种语境压力的通道”[5],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集状态。
虽然依据汉语可以大概明白其意思,但要做出准确的翻译,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内容翻译成不同的专业术语,以保障译文的“科学归属性”。
例如日常生活中表示“诱导、引导”的「誘導」,在电磁学中译成“感应”,而在航天领域译成“制导”[6]。
日本的专利浅谈及下载方法

日本专利的下载方法在小木虫的专利与标准区里没有混多长时间,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发现有很多人在找日本的专利,并没有很好的下载方法。
下面我来浅浅地谈下关于日本专利的一些问题及下载方法。
1、日本的发明专利一般会以一个简单的英文摘要公布出来,这也是我们想要去找日本专利一个重要因素:摘要引导我们想看到全文。
2、如果你懂日文,那么这篇专利的下载应该对你没有多大的难度;你不懂日文,那么日文版的专利下下来了还是要找别人来帮助翻译,否则到手了也没有用。
(如果你不想停手的话继续往下看)3、最新(我还没有确定是从哪个时候开始)的日本专利在欧洲专利局直接下载到PDF格式的原文,这为我们得到日本专利提供一个简捷的途径。
4、早期的日本专利只有到日本专利局去下载了,如果我的理解完整的话,日本专利局的专利和中国专利局的专利一样,都是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需要一页页的下载再合并起来,也就得到了我们所要的原始专利。
专利一般如果是比较重要的话,会在多个国家申请保护,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族,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该专利提供了方便。
也就是说只要这个专利有族,一般的都会有英文版本,只要你对英文在手,也就没有多大问题。
所以在找专利的时候不要只记得找原专利,记得找下自己容易上手的版本专利。
日本专利有其自己的编号方法,我们首先要掌握其年代的换算方法,见最后换算表。
下面是下载方法:一篇最新专利:以JP2009123456为例一篇早期专利:以Jpn.Kokai Tokkyo Koho,63066187,24Mar1988为例JP2009123456下载的方法1、进入/?locale=en_EP如页面2、3、该专利的详细介绍点击红框original document即可得到原始文件,下图4、红框Download 该步完成。
Jpn.Kokai Tokkyo Koho,63066187,24Mar 1988的下载方法首先在英文中(同样为欧洲专利局)得到在日本的原申请号,再到日本专利局直接查找下载1输入2、红框中为所要原申请号(Application number):JP198********。
日语科技资料翻译中的若干特点

日语科技资料翻译中的若干特点
摘要:日本每年出版的科技文献资料,诸如科技图书、期刊、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学位论文等,数量非常惊人。因此,翻译、介绍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帮助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日本的科技动态,从日语科技文献资料中吸取营养,是日语科技翻译工作者的责任。世界上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用词习惯和语法结构,即使同一种语言,因文体不同,特点也不尽相同。日语科技资料是表达科技方面的思想内容的,它作为日语的一种应用文体,与其他文体相比,却有其独特之处,颇具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关键词:科技资料语法结构责任文体语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扩大,对日语科技资料的翻译,要求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发突出。帮助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日本的先进科技并为我所用,是翻译工作者的责任。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日语科技资料翻译的特点。
一、专用术语繁杂多样
由于日语文字的独特书写形式——假名和汉字混杂使用(科技资料中还夹有英文),经常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虽是同一词义,却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即使在同一篇文章中也不统一,给翻译工作者带来很多的困难,以致关于一个词汇往往必须记住两、三套语言符号。这在其他语种翻译中是罕见的。例如:
法律日语翻译中的难点与解决研究

法律日语翻译中的难点与解决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动,法律日语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其中充满了许多难点。
本文将探讨在法律日语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在法律日语翻译中最大的难点之一是专业性和术语丰富性。
法律领域的术语和翻译技巧都非常独特,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和词汇积累。
例如,在合同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特定的法律概念和条款,并准确地传达其含义。
同样,在法律法规翻译中,对于法律文件的精确翻译尤为关键。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翻译人员应该不断积累法律知识,了解最新的法律发展。
此外,翻译人员可以建立专业术语库,使得翻译过程更加高效和准确。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法律日语翻译中的一大难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举个例子,法律文件中的契约精神在西方法律中可能具有明确的法律含义,但在日本法律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以确保正确地传达和翻译法律文件的含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人员可以进行广泛的阅读和调研,掌握日本法律和文化背景,同时积极与当地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讨论。
再次,法律日语翻译中的长句和复杂结构也是一大难点。
法律文件往往包含大量复杂的长句和繁琐的结构,这对于翻译人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处理这些情况时,翻译人员可以通过拆分和重组句子,使文本更具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此外,注重上下文和逻辑关系的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遇到特别复杂的长句时,翻译人员可以采取分段翻译的方式,逐段理解和翻译,从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最后,法律日语翻译中的时效性和机密性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法律文件通常涉及到具有保密性的信息和紧迫的时间要求。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尽快完成翻译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翻译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人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工具,如术语库、机器翻译和自动翻译软件等,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文专利翻译难点探讨
专利文献的翻译难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当然是由技术方案难以理解造成的。
但笔者作为仅有语言背景而没有专业的理工科知识背景的翻译人员,在此仅重点从语言方面对专利文献的翻译难点进行探讨,大致从定词和语法两个方面聊一下个人见解。
前言
进行涉外专利申请时,通常都会涉及专利申请文件的翻译。
而专利申请文件来源和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对于翻译人员来说,专利文献的翻译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
下面笔者仅就日文专利申请文件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及其解决策略进行简单探讨。
日文专利翻译中的难点和策略
专利文献的翻译难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当然是由技术方案难以理解造成的。
但笔者作为仅有语言背景而没有专业的理工科知识背景的翻译人员,在此仅重点从语言方面对专利文献的翻译难点进行探讨,大致从定词和语法两个方面聊一下个人见解。
1、定词难
在日语中,有很多汉字与中文里的汉字不仅字形相近,而且有的意思也大致相同,因此,在将专利申请文件这样专业性非常强的法律性技术文件翻译成中文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基于日语原文进行直译,尤其在翻译专业术语时直接使用日文汉字的情况有很多,例如,可以将日文中的“液体噴射装置”直接翻译成“液体喷射装置”。
但是有时完全照搬日语汉字却也容易导致中文表达的生硬或难以理解,甚至出现意思完全不对。
例如,日语中的“離間”至少在专利领域通常是“分开、分离”的意思,如“互いに離間している”,其不能照搬汉字译成“彼此离间”,而要译成“彼此分开”或“彼此分离”。
又如,日语中的“悪化”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应该是“恶化”的意思,但是放到具体语境中,如“方位分解能が悪化する”,若直译成“方位分辨率恶化”,显然翻译不够精准,需要将其译成“劣化”或“变差”才符合现有语境。
日语中还有“低剛性”的表述,意思是“低刚度”,若仅用于限定名词,例如“低剛性の第1弾性部材”,则可以直译成“低刚度的第一弹性部件”,但若出现在对比的环境下,例如“第2弾性部材より低剛性である”,直译的话是“比第二弹性部件低刚度”,但显然译成“刚度低于第二弹性部件”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可见,对于日语中与汉语汉字字形相近的词语,不仅需要判断其含义是否与汉语相同或相近,还需要根据语境选择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表达。
另外,一词多义经常成为译员定词的干扰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汉语针对不同的领域会使用特定的专业词汇,而当日语的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领域中时,需要译员针对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译法。
例如“結合”一词,通常表达“结合、连接”的意思,如用于机械领域时是指“联结”或“连接”,但在电磁领域,则可能需要译成“耦合”,而在化学领域,若出现“配位結合”,则译成“配位键”,这时如果译成了“配位结合”,那就不知所云了,当然有时候可能需要译为“键合”或“结合”,这都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此外,我们还需要慎重处理多个意思相近的词出现于同一篇专利申请文件的情况。
例如,在一篇申请文件中出现了“放熱器”、“ラジエータ”和“ヒートシンク”。
“放熱器”自然会译成“散热器”,而“ラジエータ”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散热器的外来语表达,其英文“radiator”也经常表示“散热器”的含义,另外同样,“ヒートシンク”作为外来语,根据其英文“heat sink”也可以译成“散热器”。
当三者同时出现于同一篇申请文件时,通常要求译员将它们区分开来,即日文中不同的词尽量译成不同的中文。
根据说明书的记载,“放熱部はラジエータ等である”,由此可知,申请人将“ラジエータ”用作一个比“放熱器”上位的概念,因此可以将“ラジエータ”译成“辐射器”,另外,对于外来语“ヒートシンク”,则可以直译成“热沉”,以将三者区分开来。
可见,对于一词多义和多个词词义相近的情况,要求译员不能仅凭语言本身进行翻译,还要适当结合专业领域和技术方案来正确选词。
另外,切勿忽略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那就是查阅词典。
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能够参阅本专业领域的工具书当然最佳,但是在缺乏专业知识指导的情况下,翻译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字典,定词时不要想当然,避免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导致选词错误。
2、语法难
在日语语法方面,也存在同一个语法有多种译法的情况。
例如日语中“ように”的表述,译成中文时一般有“以……方式,……”、“……成(为)……”、“……,以使(以便,以使得)……”等表达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尤其要从技术角度等去分析。
下面给出例句:“第1基板の第1主面と、第2基板の第2主面とが対向するように、第1基板と第2基板とを対向配置する”,句子的主干很明显,是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进行配置,“ように”在此表示一种配置的方式,因此可以译成“以第一基板的第一主面与第二基板的第二主面相对的方式,相对配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另一例句:“タンク3は、内部が見えるように、外形の一部を取り除いた”,句子的主干是“拿掉罐3的外形的一部分”,其与“ように”所限定的“能看到内部”之间显然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译成“拿掉罐3的外形的一部分以便能看到其内部”较为恰当。
当然,“ように”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译出,根据其所表示的内容与句子主干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不具体译出,例如“これらが互いに同期して動作するように制御する”,句子的主干很简单,就是“控制”,这句话当然可以直译成“控制以使它们彼此同步动作”,但这显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而根据语境可知,“ように”在此表示该如何控制,所以为了使
句子不那么生硬,可以改成“进行使它们彼此同步动作的控制”,但这种译法也稍显啰嗦,最清楚简洁又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译法应该是“控制它们彼此同步动作”。
可见,同一个语法有多种译法实在是困扰翻译人员的一大难题,对于这种情况,要求译员对该语法的使用环境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掌握,需要分析具体语境和技术方案进行翻译,以免出现生硬或不明了的表达。
另外,日语句子较长也经常是造成语法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
例如说明书中记载了:“制御部11は、外部より供給された映像信号Vdispに基づいて、ゲートドライバ12、ソースドライバ13、駆動電極ドライバ14およびタッチ検出部40に対してそれぞれ制御信号を供給し、これらが互いに同期して動作するように制御する回路である”。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句子的主干是“控制部11是……电路”,而粗心的人可能会在动词“供给”处断开,将句子分成两句,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明确了句子主干后,译员会发现对电路进行限定的句子依然很长,先后出现了三个动词“供给”、“动作”和“控制”,“ように”这一表述在此给译员造成了很大的困惑,“ように”很明显是用来解释“控制”的,那么毫无疑问至少“它们彼此同步动作”是“控制”的内容,但“供给”是不是也在“控制”的范围内呢?具体来看涉及“供给”的部分:“根据由外部供给的映像信号Vdisp,分别对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以及触摸检测部40供给控制信号”,由此可知,此处“供给”明显缺少动作主体,若“供给”也是“控制”的内容,那么“控制”将缺少动作对象,不知该控制谁“对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以及触摸检测部40供给控制信号”,因此可知“供给”并非“控制”的内容,而是与“控制”并列的动词,这样整个逻辑关系便清晰了,简单来说“控制部11是对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以及触摸检测部40供给控制信号和控制它们动作的电路”,但是若按这种语序将整句翻译完整,就成了“控制部11是根据从外部供给的映像信号Vdisp,分别对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以及触摸检测部40供给控制信号,控制它们彼此同步动作的电路”,这种表达显然不利于快速阅读和理解技术方案,这时如果译员对内容稍加整理,将长句拆分成短句,变成“控制部11是一种电路,该电路根据从外部供给的映像信号Vdisp,分别对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以及触摸检测部40供给控制信号,控制它们彼此同步动作”,则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易于理解。
因此,对于句子较长的情况,译员需要根据技术方案分析句子结构,将长句适当拆分成短句进行翻译,以便清楚、准确地表达技术方案。
小结
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仅从定词和语法两个方面简单列举了日文专利申请文件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所要面对的翻译难题可能更加复杂。
就个人而言,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难题,例如查字典是最基础的,而对于日语中很难直接找到对应中文的词语,可以通过先将
日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查找对应中文的方法来翻译,最后,对于通过个人能力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与代理人或相关技术人员沟通无疑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另外,对于原申请文件中存在的笔误,也要大胆质疑,反馈给后续环节,以便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翻译不仅要结合具体语境和日文语法,更要结合技术方案,翻译定词不仅要准确,而且整个句子也要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这样才有利于表达技术方案,获得恰当的保护范围。
来源:康信知识产权
作者:朱晓静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