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作为“日本式翻译范式”的“逐语译”研究

作为“日本式翻译范式”的“逐语译”研究作者:吴珺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18年第06期摘要:日文当中对于“逐语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对“逐语译”评价也褒贬不一。
在日汉翻译的语境下,“逐语译”既是一种翻译方法,即直译;同时也是一种翻译理念,即忠实于源文本、严谨细致的理念。
作者以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作为参照物,探究了其“逐语译”特征,认为“逐語訳”是训读法的衍生物,是“日本式翻译范式”的集中体现。
“日本式翻译范式”的形成与流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伊藤漱平的译文重视源文本,表现明显的“逐语译”的风格特点。
同时,其译文表达又有重阐发之处。
对译文的选择既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他本人对原文本和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程度。
关键词:逐语译;训读;目标读者;融合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458 (2018) 06-0063-07DOI:10. 14156/ki.rbwtyj.2018.06.007一、“逐语译”的定义“逐语译”,即逐字逐词翻译。
“翻译可大致分为三类:即今日所说的直译(逐字译)、意译(义译)和豪杰译”[1]。
也就是说,“逐语译”等同于与直译,并且是与意译和豪杰译相并列的一种翻译方法。
笔者考察了日文当中对“逐语译”的解释以及著作当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对于“逐语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①,甚至对“逐语译”评价也褒贬不一。
日本学者柳父章对“逐语译”以及汉文训读所衍生的翻译方法,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在《日本的翻译论》一文中,论述道:“逐字翻译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够正确传达原文含义”,并且尖锐地指出:“(汉文训读体的译文)是另外一种日语,这与日常人们用惯的传统大和语言相对立,形成了双层结构的日语”[2]312。
尽管柳父章对汉文训读所带来的直译观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但探讨的是欧美语言与日语之间的翻译问题,提出的话题语境与中日之间的翻译状况无法对应。
翻译的政治与政治词汇的翻译以《人民网》日文版新闻报道为例

政治词汇的翻译,从传统翻译学理论角度看,必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翻译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权力、利害关系等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从政治学角度看,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为政治服务的问题。
前者是过程,是被动的受影响,是具体的翻译实践研究;后者是策略,是主动的选择,是翻译的意识形态方法论。
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2012年亚太蓝皮书指出,南海问题引发区域内外国家参与,昭示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
日文:中国社会科学院がこのほど発表した2012年アジア太平洋青書は、南中国海問題が域内外各国の介入を誘発したことで、中国の直面する複雑な周辺環境が浮き彫りになった。
上述例文中所提到的南海问题的中日对译,细致对比下,会发现原文与译文有两处大的不同:1、南海的称谓2、参与和介入。
对于南海的日译,译者既没有按照中文直译为南海(ないかい),也没有借用日本外务省的惯用说法南シナ海(みなみしなかい),此处采用了南中国海(みなみちゅうごくかい)这一说法。
其实,在英语里,南海是被称作南中国海的,而在中文里,南海是与南中国海并称的词汇。
此处的称谓的翻译,值得作一番研究。
不少人惯于将中国特色词汇或者政治术语进行粗略分类,如文化类、经济类、政治类等等。
此种方式虽从词汇涉及的领域角度,将政治术语分门别类进行翻译探讨,无形中将词汇与篇章分离开来,淡化了此文具体文章中的作用,也忽略了语篇、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特定的文本,特定的行文风格,可能会导致同一政治术语采用不同翻译方式翻译成相异的目标词汇。
也有人根据政治术语的语法结构将其分成若干类,按特点举实例来归纳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此种方式容易将翻译研究沦陷为语言学或者文学研究的边缘。
历史文化语境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不同,其翻译必然大相径庭,因此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目标语出现文化空缺或者是有争议的情况下,根据什么翻译标准,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问题,因缺乏宏观理论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标准的制定呈现出任意性的一面。
日汉翻译技巧与实例解析

日汉翻译技巧与实例解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书信常用词汇●开头语与结束语的搭配以及使用方法开头语与结束语有许多组合搭配的方式,看起来似乎很繁杂,但是实际上经常使用的组合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可以先最低限度地记住一些基本组合,在日常生活中将之灵活运用。
当有特别郑重的场合可以事先记住一些其它的表达方法。
拝」:再次叩拜行礼其他结尾词都为“敬上”的意思。
·「走筆ご容赦」:潦草书写,敬请原谅其他的同类开头语都是“匆匆奉闻”之意。
「不一」:意兴未尽「草々」:匆忙之中未能尽表心中之意·「冠省」与「前略」相同,都表示“请原谅我省略前言”的意思。
「不乙」「不尽」与「不一」同义,「怱怱」与「草々」同义·「拝誦」:拜读「拝披」:恭敬地打开来信「貴酬」「謹酬」:谨此回信·「かしこ」:谨上「あらあらかしこ」与「草々」同义常用季节寒暄语正式的书信以及业务往来的信函往往使用惯用的季节寒暄用语。
在日常的书信中则可以根据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尝试自创一些时令的寒暄语。
(●郑重场合使用的惯用语;■一般的例句)问安以及其他常用寒暄用语序文中,在时令寒暄语之后是互问安康的寒暄用语以及日常的道谢、道歉等寒暄用语。
这些寒暄用语大部分作为惯用表达已经模式化了,可以以此为参考,根据常用的结尾寒暄用语结尾的寒暄用语,并不需要将以下的所有内容悉数照搬,可自行根据正文进行组合搭配。
如与收信人是较为亲密的朋友,则也可以在以下例句的基础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动。
审校:田村光博(日)主编:韩小龙郑艳副主编:周凌叶郁伟忠目录第一章、脱离文化背景造成的误译 (4)第一节、社会背景不同造成的误译 (4)第二节、表达习惯不同造成的误译 (5)第三节、文化背景试译练习 (5)第二章、偏离语境的误译 (16)第一节、语言性语境的误译 (16)第二节、非语言性语境的误译 (18)第三章、漏译造成的理解错误 (28)第一节、漏译误译简析 (28)第二节、漏词、漏句造成的误译 (29)第三节、漏“义”造成的误译 (44)第四章、增译的利与弊 (51)第一节、增译误译简析 (51)第二节、因增译而生益 (52)第三节、因增译而生弊 (58)第五章、日译汉中语法的误译(1) (61)第一节、日译汉语法误译简析 (61)第二节、主语、对象语的误译 (63)第三节、被动句的对象误译 (74)第四节、敬语的误译 (77)第六章、日译汉中语法的误译(2) (80)第一节、助词、助动词等的误译 (80)第二节、句子关联结构的误译 (91)第三节、其他个别语法错误的误译 (100)第七章、日语词义的灵活意译与创新 (99)第一节、日译汉灵活意译简析 (99)第二节、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词类意译 (99)第三节、日译汉短语意译 (99)第八章、短语与惯用句的误译 (116)第一节、短语与惯用句误译简析 (116)第二节、短语的误译 (130)第三节、惯用语的误译 (130)第九章、体言、用言的误译 (130)第一节、体言、用言误译简析 (130)第二节、名词的误译 (130)第三节、动词的误译 (153)第四节、形容词的误译 (153)第五节、形容动词的误译 (153)第十章、其他词类的误译 (165)第一节、其他词类误译简析 (165)第二节、副词的误译 (178)第三节、语气词的误译 (178)第四节、拟声拟态词的误译 (178)第十一章、多义词的辨析 (187)第一节、多义词误译简析 (187)第二节、「いたい」翻译实例 (187)第十二章、文章、片段等中日对比翻译 (195)第一节、《家族写真》原文及其译文 (195)第二节、《伪装》原文及其译文 (195)第三节、《法庭的需要证人》原文及其译文 (195)第一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误译文化与生活密不可分,文化是生活的内涵,生活是文化的载体。
论新闻文体中汉日同形词的日译

谢谢观看
然而,汉日同形词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干扰:
(1)造成意义混淆:由于汉日同形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日本 学生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例如,“大丈夫”在日语中表示“2)影响词汇量的正确掌握:由于汉日同形词的存在,日本学生可能会忽 略一些汉语特有词汇的学习,导致词汇量掌握不足。
实例分析
以“代表”这个汉日同形词为例,在汉语中“代表”通常指代替某人或某团 体表达意见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而在日语中“代表”则可以表示代理人、代表 者等含义。因此,在翻译这个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如,在以下新闻标题中:
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本参加G20峰会
可以将“代表团”翻译成“だいひょうたん”或者“とうたん”,以保留其 原有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如果需要进一步解释,可以在新闻正文中加以说明。
二、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 方法
针对HSK词汇大纲中的汉日同形词,教师在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 应采取以下策略:
1、重视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解汉日同形词 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帮助学生明确区分。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建议学生使用汉语词典而非日汉词典,以避免 过度依赖日语汉字的注释。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词典的使用方法,掌握查阅生词 的能力。
结论
汉日同形词的日译是新闻文体中不可避免的挑战。通过借用日语汉字、直接 翻译成日语、使用其他翻译方法等策略以及针对汉日同形词的特点采取的翻译技 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文体的质量和准确性。然而,由于语言的复杂性 和文化差异,汉日同形词的翻译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技术在汉日同形词翻译中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效果,以为 新闻文体的翻译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浅谈日汉翻译问题

浅谈日汉翻译问题
日汉翻译是日本语到中文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环节。
其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准确性、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浅谈日汉翻译问题。
准确性是日汉翻译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由于日语和汉语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转化为准确、自然的汉语表达。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对所翻译的主题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
日汉翻译中还存在着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这往往会导致翻译的困难。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俗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和表达方式。
还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文化隐喻和典故,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当的译文。
语言表达是日汉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日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用词习惯等各有特点。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词汇的意义,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且通顺流畅。
还需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和习惯,尽量使用贴近日常生活和理解容易的表达方式。
除了上述问题,日汉翻译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日语中常用的敬语在汉语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翻译人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出对语气和社交关系的不同把握。
还需要注意语体的选择,避免过度正式或随意而导致误传。
日汉翻译是一项细致入微且需要高度专业素养的工作。
准确理解原文、考虑文化差异和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是解决翻译中常见问题的关键。
在进行日汉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1、研究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尤其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是陷入了谷底。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
人民网日语版更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
2、文献综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以国内为例,陈燕生(2014)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并对汉译的方法进行了分类。
杨柳(2016)也从该理论出发,对不同体裁的新闻内容的日译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章颖文(2012)则从本国化翻译和异国化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对人民网的日文新闻标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总而言之,对新闻时事类标题的汉译日的研究深度与视角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人民网日本版的新闻标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标题在汉译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3、研究流程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考察。
本文从既有的相关先行研究及日语版人民网网站中搜集相关新闻标题实例,将原来的中文版人民网新闻与日文版的翻译版本进行对照,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对等”的角度对日语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内容结构上,本文先对人民网日语版中的新闻标题做大致的归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指出各自的翻译特点,再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从“直译”、“释译”、“借译”、“零译”的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搜集到的新闻标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也指出新闻标题在日译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1、研究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就是起起伏伏,尤其就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就是陷入了谷底。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就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瞧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
人民网日语版更就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
2、文献综述无论就是在日本还就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就是很多。
以国内为例,陈燕生(2014)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并对汉译的方法进行了分类。
杨柳(2016)也从该理论出发,对不同体裁的新闻内容的日译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章颖文(2012)则从本国化翻译与异国化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对人民网的日文新闻标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总而言之,对新闻时事类标题的汉译日的研究深度与视角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人民网日本版的新闻标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标题在汉译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3、研究流程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考察。
本文从既有的相关先行研究及日语版人民网网站中搜集相关新闻标题实例,将原来的中文版人民网新闻与日文版的翻译版本进行对照,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对等”的角度对日语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文献重要术语译文发布-中日

科学的な立法、厳格な法執行、公正な司法、全人民による法律の遵守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機能が科学的で、権限と責任が法で定められ、法律の執行が厳正で、オープンかつ公正、廉潔かつ高効率な、遵法と信頼を旨とする法治政府
执法责任制
有权不可任性
権力を持つ者はそれを好き放題に使ってはならない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義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の建設
依法治国
法に基づく国家統治(ガバナンス)
依法执政
法に基づく執政
依法行政
法に基づく行政
依宪治国
憲法に基づく国家統治(カバナンス)
宪法日
憲法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法律は国家統治(ガバナンス)の宝であり、良き法律は善き統治(ガバナンス)の前提である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製造大国から製造強国へ転換する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海外発信能力の強化
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構造的減税と全般的な料金等の引き下げ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確な貧困者特定、精確な貧困脱却
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市場の活力を解き放って経済の下押し圧力を軽減し
保基本、インの厳守・仕組みの整備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で定められた職責は必ず果たし、法により付与されていない権限は決して用いない
政府责任清单
政府責任リスト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市場参入ネガティブリスト
行政审批
行政審査・許認可
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
対外投資の審査・認可の手続きを簡素化す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1、研究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尤其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是陷入了谷底。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
人民网日语版更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
2、文献综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以国内为例,陈燕生(2014)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并对汉译的方法进行了分类。
杨柳(2016)也从该理论出发,对不同体裁的新闻内容的日译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章颖文(2012)则从本国化翻译和异国化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对人民网的日文新闻标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总而言之,对新闻时事类标题的汉译日的研究深度与视角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人民网日本版的新闻标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标题在汉译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3、研究流程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考察。
本文从既有的相关先行研究及日语版人民网网站中搜集相关新闻标题实例,将原来的中文版人民网新闻与日文版的翻译版本进行对照,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对等”的角度对日语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内容结构上,本文先对人民网日语版中的新闻标题做大致的归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指出各自的翻译特点,再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从“直译”、“释译”、“借译”、“零译”的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搜集到的新闻标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也指出新闻标题在日译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人民网日语版中的新闻标题人民网日语版中一共分为“经济”、“社会”、“政治”、“科学”、“文化娱乐”、“中日关系”、“特集”、“评论”等版块。
同时,最有特点的是,其中还单独设立了“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版块,专门用日语介绍中国的各个旅游胜地与节日风俗。
而所有版块的界面都是由各类新闻的标题组成,因此标题本身的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的阅读倾向。
一般来说,“经济”、“政治”、“科学”类板块类的标题相对中规中矩,专用用词较多,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会与中文原标题的含义、结构保持一致;而“社会”、“文化娱乐”类板块的标题则显得更加多元化,在将中文标题翻译成日语标题的时候灵活性更强,在结构、用词上变换余地较大,较之于“政治”、“科学”类新闻标题,主观能动性较强。
例:(1)特朗普时代的中国经贸关系将走向何方?(经济板块)译文:トランプ時代の中国経済貿易関係はどこへ行く?(2)外交部:中俄坚决反对韩国部署萨德(政治板块)译文:外交部、THAADの韓国配備に中露は断固反対(3)载人潜水艇“蛟龙号”将于今年初完成(科技板块)译文:有人潜水艇「蛟竜号」、今年初の潜水作業を完了(4)福岛核辐射问题将导致赴日赏花游客锐减(中日关系板块)译文:日本に桜を見に行く中国人が激減か福島の放射能問題が原因(5)游客从海外携带免税商品价格将限于5000元以内(社会版块)译文:中国、海外から免税で持ち込みできる物品「5000元以下」は少なすぎ?(6)演员周冬雨与窦靖童结伴泰国旅行(文化娱乐版块)译文:なんと二人は親友!?女優の周冬雨と竇靖童が仲良くタイ旅行通过以上的例子中可看出,单从字面上来看,政治、经济、科技、中日关系板块可以说是完全还原了原中文标题的意思,但值得注意的是,例(4)有关中日关系的新闻标题中,中文标题原本是肯定式的表述“由于福岛核辐射的问题,将导致赴日赏花游客锐减”,但翻译成日语后语气变成了疑问式“福岛核辐射问题是否会导致赴日赏花游客锐减”,因为报道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对未来情况的猜测,再加上日语中习惯使用推测语气,所以就翻译成了疑问句。
而且,为符合日语中带有因果关系的句子的表达习惯,将作为原因的“福岛核辐射问题”这一部分与作为结果的“导致赴日赏花游客锐减”进行了对调。
而与此相对,社会、文化娱乐版块的新闻标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对原文内容进行了“补充”,例(5)中使用了“……は少なすぎ?”的句式,即“将可携带免税商品价格限定于5000元不会太少了吗?”,这就直接表明了该新闻内容与大多数海外游客所持有一致的立场态度,直接明了。
而例(6)中加上了“なんと二人は親友!?”(两个人竟然是好友!?)的表达,再加上“!?”的标点符号生动体现出了大部分读者对这一新闻所感到的惊讶程度。
以上对各类型题材的新闻标题的翻译特点进行了大致的介绍,接下来将简单地介绍相关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并以该理论为指导原则,对新闻标题的日语翻译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5、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到翻译理论,就不得不提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并不是要求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绝对性等同,即不需要逐字对应,而是将重点放在能够让译文读者在其文化背景下从译文中获取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上面。
即在翻译中注重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
此外,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所主张的“目的论”认为,整个翻译的行为过程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即“目的决定手段”。
该理论指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应当仅拘泥于原文,而应该结合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从而达到使译文更好地将其背后的含义传达给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同时还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前面有指出,有关政治、经济、科技类新闻标题的翻译在字面还原程度上最高,比较容易达到形式上的对等,但若其中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不符合日语读者的语言思维方式的话,则也有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而在“社会类”与“文化娱乐”类的新闻标题的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余地较大,一是要注意不能完全脱离于原文的含义,二是要通过地道的日语最大程度地实现意义上的对等。
6、日语新闻标题翻译方法分析由于在讲汉语翻译成日语,尤其是翻译成日语新闻标题时,经常会碰到无法实现“形式上的对等”的问题,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以上述提到的相关翻译理论为指导,在强调实现“功能对等”的同时,通过意译的翻译方法,从中文标题的原义、结构出发进行翻译。
根据陈燕生(2014)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翻译方法的分类,除了直译以外,还将意译翻译法具体分类为“释译”、“借意”、“零译”三种。
本文将借用该翻译方法的分类,从人民网及章颖文(2012)所做的先行研究中收集相关汉译日的新闻标题实例,对其进行分析。
6.1直译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能与汉语中直接对应的汉字词汇,在可以直接使用对应汉字词汇以及套用相同句式结构的情况下,则可以进行直译。
例如:(7) 模特杨莎莎的华丽人生(社会版块)译文:モデル・楊莎莎の華麗なる人生(8)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17日开幕(科技板块)译文:第 14 回中国インターネット大会、17 日開幕(9)中国留学生当中超九成为私费留学(社会版块)译文:中国人留学生、9割以上が私費留学(10)日本核泄漏阴云加重目前不影响健康(社会版块)译文:深刻化する日本の放射能漏れ、目下健康への影響はなし例(7)—例(10)的中文标题都为简单的陈述句,且其中大多数词汇在日语中都有刚好对应的汉字词汇,所以这些标题就可以直接采用直译的方法,这样既简便又容易让日语母语者理解,同时也符合标题本身的特点。
6.2释译释译就是阐释性的翻译方法。
当汉语中无法找到能与日语中所对应的表达,即无法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时,就可以采用解释说明某词汇意义的方法。
在新闻标题的翻译当中,释译主要用于一些文化词汇的表达,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些具有中国本土化色彩的词汇在日语中无法找到恰好匹配的词,这时候就需要用日语词汇进行相应的解释,但是要尽量符合广告词的标准,即简洁又通俗易懂。
例如:(11) iPhone身陷“握姿门”(科技板块)译文:iPhone4、持ちかたに問題ある(12) 信息时代 8 成人提笔忘字(社会版块)译文:情報化時代、80%が漢字忘れ(13) “卖掉”北京,“买下”美国?(经济版块)译文:北京を売って米国を買える?不動産バブルに要警戒例(11)与例(12)就是相对比较典型的释译。
首先是例(11)中的“握姿门”,“XX门”这一表达属于网络用语,而且近年来也被媒体们广泛使用,如“诈捐门”、“炫富门”等等,“门”在这里主要表示“事件”。
而例(11)则将“握姿门”翻译成了“持ちかたに問題ある”(握手姿势上有问题)。
而握姿门主要是源于苹果公司将iphone4出现的信号质量低下的原因归咎于消费者的握机姿势不对这一丑闻事件,针对苹果公司的态度,消费者及网民用“握姿门”这个词对其进行嘲讽。
而例(11)的释译相对直白,笔者认为其缺少了原本具有的讽刺意味。
例(12)也同样用“漢字忘れ”(忘记汉字的写法)解释了“提笔忘字”,但却省略了“提笔”这一关键信息,所以笔者认为略欠妥当。
而例(13)则是直接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不動産バブルに要警戒”(要对房地产泡沫提高警惕),既对前面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解释说明,又表明了新闻自身的观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使用释译方法的时候往往会丢掉汉语标题本来所包含的信息,但若兼顾所有的信息则又有可能使得标题变得较长,不符合标题简洁性的特征,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有所取舍。
6.3借译借译就是借用日语中与汉语词所表达意思相近的词汇、熟语、甚至是符号来进行代替翻译的方法。
它与释译方法一样,当汉语中无法找到能与日语中所对应的表达,即无法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时,就可以借用其他的表达来进行“替换”。
它不仅言简意赅,还符合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思维,并且还能从语言形式上提升新闻标题的整体效果。
例如:(14)去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五(科技板块)译文:中国、国際特許出願数で世界 5 位 09 年(15)日本专家: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重蹈日元覆辙(经济板块)译文:日本の経済学者「人民元切り上げば穏やか、円の二の舞にはならない」(16)中国过去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美(经济板块)译文:過去 10 年の世界経済への貢献度中国>米国以上三例中分别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借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