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露洁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露洁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高露洁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高露洁的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事件:2005年4月13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暨州立大学向新闻界介绍了该校教授 Peter Vikesland 的研究成果:很多抗菌香皂中包含的抗菌化学成分三氯生,会和自来水中的氯发生反应,产生挥发性物质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2005年4月15日,英国《旗帜晚报》记者马可普里格根据Peter Vikeslands的观点写出了《牙膏癌症警告》一文。

该文章的主题是十几种超市出售的牙膏今天成为癌症警告的焦点。

”并声称《旗帜晚报》调查发现,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商品均含有三氯生,而马莎百货正在撤出所有含三氯生的商品。

在文章中,马可普里格还提供了专家说法”世界自然基金(WWF)毒理学专家Giles Watson警告说,消费者如果不放心的话,最好的建议是避开含有这种化学物质的产品。

国内媒体纷纷爆炒,均在显著位置发布高露洁可能致癌的消息。

4月 18日,针对一些媒体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的报道,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商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

并表态: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4月19日,Peter Vikesland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许多媒体对他的观点纯属断章取义。

他没有说,也没想给谁一个结论,说抗菌化学物质是潜在的危险和值得引起健康关注。

他说,周五伦敦《旗帜晚报》说的英国玛莎超市把有些牙膏下架,显然是对他最近研究的过度反应。

他认为,人们跳过了他的结论,现在没有担心的必要。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有相关规定,禁止化妆品中使用三氯生成分,但目前对牙膏产品中三氯生成分还没有明确的安全标准及检验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将密切关注此事。

虽然Vikesland对他的观点作了解释,但是高露洁有致癌嫌疑的消息让消费者恐慌。

高露洁牙膏销量明显下降,甚至有人开始退货。

高露洁公关危机案例

高露洁公关危机案例

1.公司概况1.1高露洁公司简介高露洁-棕榄是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公司之一,总部在美国纽约,公司已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

公司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雇员总数达40000人。

公司在口腔护理、个人护理、家居护理和宠物食品等方面为大众提供高品质消费品,其中有很多是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全球著名品牌,如高露洁、棕榄、洁齿白、Ajax、Protex、Fab、Irish Spring、Mennen和Science Diet 等等。

1.2高露洁故事:牙膏卖了200年180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叫威廉·高露洁的美国人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公司,以生产牙膏开始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1890年,高露洁走出美国本土拓展全球业务。

1953年,在与棕榄公司合并后,正式使用高露洁棕榄公司名称。

如今,经过近200年的风雨历程,它生产的个人护理用品已经销售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销售额达94亿美元的全球消费品公司。

1992年10月23日,高露洁棕榄公司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创立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

十年之后,公司在中国累计投资已达1亿美元。

十年辛苦不寻常,现任高露洁棕榄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方宝惠,见证了公司从建立到稳固、增长和现在优势拓展期的全过程。

1995年11月,总投资为8980万美元的独资企业——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开始经营运作,方宝惠担任公司董事长。

也就是在这一年,方宝惠因其优异业绩被提拔为公司全球副总裁。

1998年春,高露洁全效牙膏在广州投产。

1999年,在投资中国市场7年后,高露洁获得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一次实现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与经销商实现直接电脑联网,进入香皂和沐浴露市场。

2000年春,公司与江苏三笑公司合资,成立高露洁三笑有限公司,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牙膏中挤出个跨国公司1.3高露洁:单一品牌称霸中国在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能够让宝洁尊重的对手并不多,高露洁恰巧就是这样一家让宝洁尊重的对手;在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能够始终保持40%绝对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也十分稀少,高露洁却一直牢牢地占据全球牙膏产品40%市场份额;在全球快速消费品市场,以单一品牌做到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凤毛麟角,高露洁凭借几乎是单一品牌逐鹿全球市场,以95亿美元营业额让对手敬畏;在面对中国市场巨大诱惑能够独善其身的跨国公司很少,高露洁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目标坚定地锁定中国口腔护理产品,将一个低值、易耗、低关注度的牙膏产品做成了数十亿规模大蛋糕。

[课件]第四章公关策划案例4高露洁PPT

[课件]第四章公关策划案例4高露洁PPT
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邓秀焕
公 共 关 系 程 序 二 策 划
第一节 公关策划的含义与特征
一、策划的含义
1、策划: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借助 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 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 汉代: 深谋远虑,行者用兵之道也; 三国志: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 为上,兵战为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8
邓秀焕
公 共 关 系 程 序 二 策 划
● 2004年在全国“爱牙日”期间,举办
了全国口腔健康主题绘画比赛,活动历时半年, 覆盖了6 000多所小学一至三年级的180多万名 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参赛作品以 “让世界没有蛀牙”为主题彩色绘画,内容围 绕“爱牙护齿,没有蛀牙”这一中心。 ● 2004年覆盖12个城市的“全国口腔健康 之旅”免费口腔检查活动,并在深圳举行了 “万人齐刷牙,健康每一天”的大型公益宣传 活动,同时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13
邓秀焕
公 共 关 系 程 序 二 策 划
公关目标的确立程序
调查分析 发现问题 确定目标方案 价值判断 满意程度 方案优选 结构修订
全面收集分析组织环境信息资料 确认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 注意在目标方案中体现目标的多样化
综合目标方案中各个目标的效益和实 现概率,就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 论证。
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邓秀焕
公 共 关 系 程 序 二 策 划
高露洁以“我们的目标:没有蛀牙”作为公 司的营销口号,并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一直 不遗余力地推广口腔保健教育就是其中重要 活动之一。1994年高露洁公司开始开展有名 的“甜美的微笑,光明的未来”——全球性 学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旨在帮助儿童 从小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降低儿童口腔 疾病发病率。这项计划已为80多个国家每年 5000万儿童送去爱牙健齿的保健常识,累 计已令数亿受益。

高露洁医疗保健公关案例分析

高露洁医疗保健公关案例分析

高露洁医疗保健公关案例分析项目背景2001年,高露洁棕榄公司迎来进入中国10周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大城市及偏远地区居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需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国内口腔护理产品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成功的形象推广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项目调查l 中国宏观的经济形势:健康持续的发展,面对着“入世”中国将为三资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l 中国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预防为主,大力宣传,提高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l 中国口腔保健的现状:全国范围看还普遍存在着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范围广、治疗资源相当缺乏的问题。

而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及预防意识也普遍薄弱、知识普遍缺乏。

成人恒牙患龋率为49.88%,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55%,西部农村地区情况更严重。

项目策划1、公关目标:推广公司形象,高露洁是全球知名卓著的口腔护理专家,坚持不懈地帮助中国政府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与水平。

高露洁是“口腔保健微笑工程——2001西部行”的先行者与推动者,与中国共同携手发展西部。

2、目标公众*中央及西部地区有关省、市卫生组织*卫生部及西部各省卫生厅*目标媒体*西部地区广大现有与潜在消费者3、实施方案高露洁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牙防组、中华口腔医学会三大权威专业组织组建一支宣传队伍,于2001年5-9月远赴中国西部甘肃、云南、陕西、四川、贵州5省29个偏远市县,首先在以上地区开展口腔健康的宣传活动。

确定将“口腔保健微笑工程——2001西部行”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口号。

*公关活动策划:“西行公关三步曲、演绎甜美的微笑”第一步曲:在北京卫生部礼堂举行首发仪式,高露洁露出“微笑”第二步曲:西行路漫漫,一路欢笑、一路情。

分别在西部5省举行启动仪式第三步曲:胜利凯旋,将微笑与健康带入新世纪。

在北京卫生部礼堂召开凯旋庆典仪式。

*新闻宣传策划:——协调新华社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文字与图片宣传媒体,分别在北京启动仪式、各省启动仪式、北京凯旋庆典仪式后通过新华社总社向全国范围播发文字与图片通稿。

网络公关案例之高露洁:如何处理危机

网络公关案例之高露洁:如何处理危机

网络公关案例之高露洁:如何处理危机2005年4月17日,国内媒体曝出“高露洁牙膏可能含致癌成分”的相关报道,而这则新闻最初源于英国《旗帜晚报》的一篇报道。

报道指出,根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数十种牙膏、洗手液等抗菌清洁品当中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而这种物质与经氯消毒的自来水接触后会产生三氯甲烷(又称哥罗芳),而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

包括高露洁在内的多种牙膏、洗洁精等抗菌清洁品牌就含有三氯生成分。

根据这个报道的研究,消费者在使用高露洁牙膏、洗洁精等洗洁用品时,就有可能危及身体健康。

这则报道引起了民众和媒体的热议和广泛关注。

高露洁在消费者中的品牌认同度和信任度降至冰点。

根据搜狐网站的一次对于高露洁牙膏的问卷调查,有97. 4%调查者使用过该品牌牙膏,却有85. 04%的调查者表示以后不会再使用该品牌牙膏。

随着相关报道在国内的传播,“可能含致癌成分”的质疑波及国内的其他许多牙膏等抗菌清洁产品。

一场涉及高露洁牙膏等洗洁用品安全的危机就此爆发。

高露洁品牌所属的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随即做出反应。

2005年4月18日,广州该品牌公司向媒体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其中包括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英国药品及健康管理法规署以及多家政府管理机构”,而且“大量的科学依据及长达十几年的全球消费者之使用,充分证明了高露洁全效牙膏的有效、有益及安全性”。

声明特别指出,“有关近期个别外国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实验室研究报告,该报告中并无涉及牙膏,或提出任何针对高露洁全效牙膏使用安全性的内容。

”同时,事件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

4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表声明,密切关注相关事件的发展,并将集中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和鉴定。

4月27日,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联合上百家媒体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高露洁公司亚太区总裁和中国高露洁公司董事长出席会议,还有一位来自公司美国总部的专门负责回答有关该品牌牙膏的安全问题的专家。

高露洁危机公关案

高露洁危机公关案

• 4月18日,广州高露洁棕榄公司法律及政府事务
部向各大媒体发了一份声明,表达高露洁牙膏是 安全的,媒体传播理解有误。
• 4月19日,广州高露洁棕榄公司在国内有影响的
主流媒体《南方周末》上发表声明:高露洁全效 牙膏有效、有益、安全。并确认接下来还会对媒 体和公众做出更具体的说明。以熟练的媒体公关 方式获取媒体的支持和同情。
• 高露洁这样的国际品牌,一直是媒体争宠
投播的热点。而正是媒体对“高露洁长期 使用可能致癌”这一说法的热炒,使高露 洁使销售量急剧下降。
成功的危机公关:
• 面对国内各大媒体的质疑,广州高露洁棕
榄有限公司筑起了铜墙铁壁。不管什么问 题,各媒体记者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统一 的标准答案:“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 球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其中包括美 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英国药品及健康管 理法规署以及多家政府管理机构。在世界 各地,没有任何政府的有关机构要求回收 高露洁全效牙膏。”

高露洁
Colgate
案例回放:
• 2005年4月中旬,国内各大媒体转载英国
《旗帜晚报》的一则报道:包括高露洁等 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商品均含有三氯生。 三氯生会和自来水中的氯生成三氯甲烷, 而三氯甲烷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的人类 致癌物。
• 随着这则消息在中国的传播,高露洁在中
国消费者中的品牌信任度急速降低,高露 洁牙膏的销量比以前有大幅度下降,销售 商持观望态度,随时预备撤柜。截至4月 20日,至少有6万人参加了新浪网的网上 调查,其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将不再购买高 露洁牙膏。
• 4月22日,高露洁公司还播放了Peter
Vikesland(消息最初来源者,美国弗吉尼亚工 学院的助理教授)的一段录音,其在录音中表示 自己的研究只是关于牙膏、肥皂等产品中所含的 三氯生与自来水中的氯可能生成物质三氯甲烷; 他只是对一种潜在可能发出警告,但并不确定每 次都会发生这样的化学反应,而三氯甲烷能否被 人吸入或通过皮肤渗入也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 题。

不及格 给高露洁有致癌嫌疑危机公关打分

不及格 给高露洁有致癌嫌疑危机公关打分

不及格--给高露洁“有致癌嫌疑”危机公关打分案例主角:高露洁-棕榄是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结构,雇员总数近40,000人。

高露洁棕榄在中国有三家运营单位:高露洁中国(由广州高露洁有限公司和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组成),高露洁三笑有限公司和高露洁香港有限公司。

高露洁于1993年在中国生产出第一支牙膏。

案例回放:(资料来源:南方周末、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4月13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暨州立大学向新闻界提供了题目为《太爱干净可能对你的健康和环境有害》的新闻素材,介绍了该校教授Peter Vikesland的研究成果:很多抗菌香皂中包含的抗菌化学成分三氯生,会和自来水中的氯发生反应,产生挥发性物质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4月15日,英国《旗帜晚报》记者马可·普里格根据PeterVikeslands的观点写出了《牙膏癌症警告》一文。

该文章的主题是十几种超市出售的牙膏今天成为癌症警告的焦点,受到有关影响“的还有一些抗菌清洁产品,包括洗碗液、洗手液等”。

并声称《旗帜晚报》调查发现,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商品均含有三氯生,而马莎百货正在撤出所有含三氯生的商品。

在文章中,马可·普里格还提供了“专家说法”:世界自然基金(WWF)毒理学专家Giles Watson警告说,消费者如果不放心的话,最好的建议是避开含有这种化学物质的产品。

该文在英国并未掀起波澜,但国内媒体纷纷爆炒,均在显着位置发布高露洁可能致癌的消息。

4月18日,针对一些媒体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的报道,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商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

并表态: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4月19日,Peter Vikesland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许多媒体对他的观点纯属断章取义。

十大品牌危机公关管理案例分析

十大品牌危机公关管理案例分析

2005上半年十大品牌危机公关2005真是一个多事之年,刚过了半年,就出了这么一箩筐的事,本文选取了今年上半年的10个危机公关案例,我试图通过找出这些危机处理的瑕疵做一个“抛砖引玉”,以达到从不足求进取的目的。

于是就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这里引用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先生的一句话:“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

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一、关键词:苏丹红1、危机主角:肯德基2、危机事件:新奥尔良烤翅、烤鸡腿堡等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

3、应对措施:3月16日下午,肯德基宣布:其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的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1号”,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已停止出售这两种产品。

百胜餐饮集团已经将国内所有餐厅和配销中心的问题调料进行回收,并按照肯德基公司内部废弃物处理标准程序进行销毁。

4、点评:作为全球著名的食品企业,在肯德基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类似“苏丹红”事件的经历绝对不是第一次。

从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肯德基已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危机。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肯德基对于食品卫生之类的社会危机避无可避。

然而,危机意识和完善的化解预案,让肯德基每次遭遇危机时,都能从容应对。

诚恳的自查然后主动停售,全国连锁统一步骤,寻求官方媒体的权威“庇护”,重建消费者信心。

可是已经吃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心还能回的来吗?这要让你的“麦兄弟”怎么说你呢?二、关键词:石蜡油1、危机主角:强生中国有限公司2、危机事件:3月中旬,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与药物管理部门表示,在强生婴儿油中发现液体石蜡油。

3、应对措施: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曾出面表示,其产品通过了世界所有权威机构的检测,在中国销售的强生婴儿产品也完全符合中国的有关标准。

4、点评:以卫生部的调查声明作为此次危机的句号,以权威机构的检测等他方的观点来佐证自己的安全性,的确是很可取而且是必然途径。

然而强生在声明中却表示:“在中国进行了超过200多次的安全测试和广泛的产品实验,来确保强生婴儿产品的配方在用于婴儿身上是安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露洁的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事件:
2005年4月13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暨州立大学向新闻界介绍了该校教授Peter Vikesland的研究成果:很多抗菌香皂中包含的抗菌化学成分三氯生,会和自来水中的氯发生反应,产生挥发性物质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2005年4月15日,英国《旗帜晚报》记者马可·普里格根据Peter Vikeslands的观点写出了《牙膏癌症警告》一文。

该文章的主题是“十几种超市出售的牙膏今天成为癌症警告的焦点。

”并声称《旗帜晚报》调查发现,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商品均含有三氯生,而马莎百货正在撤出所有含三氯生的商品。

在文章中,马可·普里格还提供了“专家说法”:世界自然基金(WWF)毒理学专家Giles Watson警告说,消费者如果不放心的话,最好的建议是避开含有这种化学物质的产品。

国内媒体纷纷爆炒,均在显著位置发布高露洁可能致癌的消息。

4月18日,针对一些媒体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的报道,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商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

并表态: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4月19日,Peter Vikesland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许多媒
体对他的观点纯属断章取义。

他没有说,也没想给谁一个结论,说抗菌化学物质是潜在的危险和值得引起健康关注。

他说,周五伦敦《旗帜晚报》说的英国玛莎超市把有些牙膏下架,显然是对他最近研究的过度反应。

他认为,人们跳过了他的结论,现在没有担心的必要。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有相关规定,禁止化妆品中使用三氯生成分,但目前对牙膏产品中三氯生成分还没有明确的安全标准及检验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将密切关注此事。

虽然Vikesland对他的观点作了解释,但是高露洁有致癌嫌疑的消息让消费者恐慌。

高露洁牙膏销量明显下降,甚至有人开始退货。

许多网站发起了网上调查。

“截至20日凌晨0时15分,共有60025人参加了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其中54118人表示将不再购买高露洁牙膏,仅5907人愿继续使用该产品。

这说明,不少网民对高露洁的信任几乎降至冰点;88.4%的网民过去信任高露洁品牌,但是现在愿意使用该品牌牙膏的网民仅占9.84%。


4月21日,《南方周末》发布《高露洁致癌事件调查:谁制造了牙膏信任危机》,称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

4月27日,高露洁棕榄公司副总裁DavidWilcox及亚太区总裁高仕亚等一行紧急赶到中国,前来救火。

高露洁对“牙膏致癌”传言正式对外界作出回应。

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150多家新闻媒体的挎问。

高露洁在中国的制造商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宝惠表示,“高露洁全效”牙膏是全世界经过最广泛测试和评估的牙膏,
全世界超过30家独立的牙医协会都盖章认证了该品牌牙膏的安全性,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在发布会现场,高露洁向记者出示了两大证据:一方面,DavidWilcox等带来了Peter Vikesland教授的澄清录音。

Peter Vikesland,“媒体错误地报道和过度地反应,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他的实验室研究根本没有涉及到牙膏,或提出任何对高露洁牙膏使用安全性的担心。

另一方面高露洁展示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近期发表的声明,这两大机构确认:在中国所做的研究发现,高露洁全效牙膏的独特专利配方非常有效。

尽管如此,但是此前表示关注此事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并未出席会议进行表态。

至此,高露洁事件落幕。

企业应对策略分析:
成功之处:
1、能较迅速地对媒体报道的负面新闻作出回应,并且理直气壮,满怀自信,一副坚信自己的产品不会有问题的姿态,从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一些消费者的疑虑,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我认为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许多企业往往会表现的很心虚,一出事,马上就收回产品,这与其说是诚恳认错,我觉得更像是“做贼心虚”,并且也印证了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消费者更加坚信了产品是有问题的。

2、由事件引发人出面澄清,中国有一句话古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此次危机是由于Peter Vikesland的研究成果引发的,而由
他来亲自出面澄清,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相信这次事件是由于一些人对他的研究成果的曲解,另一方面由于Peter Vikesland本人是一位有关方面的教授,他的言论也会更具影响力、说服力。

3、能很好地利用权威报纸的言论为自己澄清,加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南方周末》在中国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而高露洁一定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会首先选择在《南方周末》上为自己澄清,而《南方周末》的报道也必定会影响其他一部分媒体的报道,使高露洁危机处理在媒体报道方面取胜。

4、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面澄清此事,并且出示有力证据。

面对危机,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正面应对才能解决危机。

而高露洁就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新闻发布会上,出示了Peter Vikesland教授的澄清录音,同时利用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近期发表的声明,不仅澄清了此次事件,还借此强调了自己的“独特专利配方”和“非常有效”。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借这次发布会为自己做了广告宣传。

不足之处:
虽然高露洁此次危机公关处理上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并且也动用了各方力量为自己澄清,但是它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政府的言论来澄清事件。

在中国,政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由于政府的绝对权威性,他们的话往往会胜过其他人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员。

而在此次事件中,政府质检总局的回答却很模糊,一开始
只是表示“没有明确的安全和检验标准,将会关注此事”,而在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也依然没有出席表态。

这不免会让一些消费者产生疑虑。

对消费者的影响:
高露洁事件虽然在刚刚爆发时让消费者恐慌。

使高露洁牙膏销量明显下降,甚至有人开始退货。

不少网民对高露洁的信任几乎降至冰点。

但是,一方面,由于高露洁牙膏较为迅速地作出了反应,较为成功的处理了这次危机,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品质没有问题,很好的消除了消费者心中的恐慌和对品牌不信任,同时降低了消费者对此事的关注度,维护了企业形象,重新挽回了很多消费者对高露洁的信任。

也使其销量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损失。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由于此次事件,也必然使一部分消费者对高露洁乃至牙膏整体的质量产生怀疑,使部分消费者仍然心有余悸。

我想,这是几乎所有的企业危机事件都会造成的“后遗症”,毕竟,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信任一旦出现危机,要重新挽回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的。

更需要高露洁及其它牙膏品牌不断地、切实地通过自己的品质来证明。

总结: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遭遇到各个方面的危机事件让企业陷于危难之中。

这也是对企业管理者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我认为,企业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发展中,更体现在危机的处理中,高露
洁的危机公关虽然还有个别不足之处,但它绝对是一次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较为成功的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