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黄疸
2014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复习精讲:黄疸

2014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复习精讲:黄疸黄疸在线课程: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笔试考试,超值押题冲刺入口2014年执业医师真题及答案免费在线估分(点击进入)【考纲要求】黄疸的正常胆红素代谢、黄疸分类、黄疸鉴别诊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免疫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
【考点纵览】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
掌握胆红素来源、运输、摄取、结合和排泄。
按病因分类,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掌握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7个特征。
掌握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
结合上述内容黄疸的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正常胆红素代谢黄疸为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
如总胆红素为34μ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
2.正常胆红素的代谢(1)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即无效造血),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
正常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为340~510μmol/L,平均425μmol/L。
(2)胆红素的运输:上述胆红素是游离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于血循环中附着于血清蛋白上,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
(3)胆红素的摄取:在肝窦内,胆红素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清蛋白与胆红素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胞浆载体蛋白Y 和Z所携带,并转运到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部分。
(4)胆红素的结合: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黄疸的临床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皮肤黄染B. 尿液深黄C. 粪便呈白色D. 体重增加答案:D2. 哪种类型的黄疸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A. 溶血性黄疸B. 肝细胞性黄疸C. 胆汁淤积性黄疸D. 混合性黄疸答案:B3. 以下哪项检查可以用于区分黄疸的类型?A. 血常规B. 肝功能检查C. 尿常规D. 粪便常规答案:B二、多选题1. 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A. 肝炎B. 胆结石C. 贫血D. 遗传性代谢病答案:A、B、D2. 以下哪些检查有助于黄疸的诊断?A. 血清胆红素测定B. 肝脏超声C. 血常规检查D. 腹部CT答案:A、B、D三、判断题1. 所有类型的黄疸都会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浅白。
()答案:错误2. 黄疸患者必须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确定黄疸类型。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黄疸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黄疸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快,释放大量非结合胆红素,常见于溶血性疾病。
-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见于肝炎等肝脏疾病。
- 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疾病。
2. 黄疸患者应进行哪些常规检查?答案:黄疸患者应进行的常规检查包括:-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排除溶血性疾病。
- 肝功能检查:测定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 肝脏超声或腹部CT:观察肝脏和胆道结构,排除胆道疾病。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性,35岁,因皮肤黄染、尿液深黄就诊。
体检发现肝大,肝功能检查显示ALT、AST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
请分析可能的黄疸类型及原因。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能的黄疸类型为肝细胞性黄疸,原因可能是肝炎,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2. 患者,女性,28岁,因皮肤黄染、尿液深黄、粪便浅白就诊。
《诊断学》——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 机制
临床表现: 黄疸:暗黄色、黄绿色,皮肤瘙痒,心动过缓。 尿:色深 粪便颜色变浅:变浅或白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
血:TB↑、UCBФ 、CB↑,AKP↑、胆固醇↑、胆酸盐↑
尿:胆红素(+)、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粪:粪胆素:减少或缺如
三型黄疸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
血总胆红素 分型 溶血性 肝细胞性 IBIL DBIL 增加 增加 增加
查体:T37.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5mmHg, 皮肤略黄,无出血点,浅 表淋巴结末触及,巩膜黄染,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cm, 质软,轻压痛和叩击 痛,脾侧位刚及,腹水征(-),下肢不肿。 化验:血Hb 126g/L, WBC 5.2?109/L, N 65%, L 30%, M 5%, plt 200?109/L,网织红 细胞 1.0%,尿蛋白(-),尿胆红素(+), 尿胆原(+),大便颜色加深, 隐血(-)
实验室检查
血:TB↑,UCB↑(非结合胆红素),CBФ 或轻微↑ 尿:尿胆原↑、尿胆红素(-),Hb尿,OB(+) 粪:粪胆素↑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
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度脂肪肝、败血症、 钩端螺旋体病
2、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黄疸:浅黄到金黄或桔黄色、可有瘙痒
TB(总胆): 1.7~17.1μmol/L (0.1~1.0mg/dl) UCB(间胆):1.7~13.68μmoL/L (0.1~0.8mg/dl) CB(直胆/结合胆红素): 0~3.42μmol/L (0~0.2mg/dl)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病因分类)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黄疸

胆原→随大便排出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小部分尿胆原(约10%~20%)在肠内被重吸收→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大部分再次转变为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内(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被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临床上较为少见 (1)病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有缺陷所致。 (2)分类: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及Rotor综合征。
假性黄疸 某些药物、食物可引起皮肤黄染,但多在暴露部位为主,血胆红素不高。 球结膜下脂肪堆积 多见于老年人,黄色不均匀,内眦明显,皮肤不黄,血胆红素不高。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2.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正常胆红素代谢过程图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 衰老的红细胞: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途径: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
→脾脏(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胆红素、铁和珠蛋白 ➢ 旁路胆红素:占15%~20%,其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
红素的蛋白质(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等)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2.胆红素的运输 胆红素+白蛋白→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是游离胆红素,UCB),并运输至肝脏。
3.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 摄取: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白蛋白+胆红素,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 ➢ 结合:在肝脏中,非结合胆红素与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经葡萄糖
诊断学:黄疸

皮肤瘙痒及心动过速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3பைடு நூலகம்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 2、黄疸伴腹痛 3、黄疸伴肝肿大
4、黄疸伴胆囊肿大
5、黄疸伴脾肿大
6、黄疸伴腹水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4、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
2、X线检查 3、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PT 对VitK的反
应 胆固醇 血浆蛋白
溶血性
↑ 正常 <15%— 20% —
↑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无
正常 正常
肝细胞性
↑ ↑ >30%— 40% + 轻度↑
↑↑ ↑ ↑
延长 差
轻度↑或↓ Alb↑Glob↑
胆汁淤积性
↑ ↑↑ >50%— 60% ++ 减少或消失
可↑ ↑↑ ↑↑
延长 好 ↑↑ 正常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循环血液
血红蛋白
红细胞
肾
非结合胆红素
肝
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
结合胆红素
门静脉
肠 尿胆原
肝细胞广泛受损
粪胆素
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 尿胆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2、肝细胞性黄疸
(1)机制:使肝细胞广泛受损的疾病为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中毒性肝炎症、败血症等。
(4)非结合胆红素(UCB):不溶于水,不从尿液排出; 结合胆红素(CB):溶与水,可从尿液排出。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五分。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篇常见症状症状(symptom): 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发热、黄疸、呼吸困难等。
体征(sign): 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如黏膜出血、腹部包块、心脏杂音等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发热(fever):发热是指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fever type):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 (Remittent fever):又称为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回归热 (Recurrent fever):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诊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

诊断学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发热:2.主诉:3.黄疸:4.脑膜刺激征:5.心脏杂音:二填空:1、生命体征包括、、、。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恶性肿瘤。
3、触觉语颤增强主要见于、。
4、正常胸部叩诊音有、、、四种。
5、法洛四联症的四种畸形包括、、、。
6、意识障碍可出现、、、等表现。
7、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有、、、、出血性疾病。
8、胸骨右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触及连续性震颤提示,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
9、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区:、、。
10、胸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肩胛线或腋后线、腋中线或腋前线第5肋间。
11、24小时咯血量在以内为小量咯血,为中等量,为大咯血。
12、腹膜刺激症是指腹部、、。
13、、不同部位的腹痛代表相应部位的病变,如肝胆疾病位于、胃部疾病位于、小肠疾病位于、阑尾病变位于。
14、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有、、。
15、患者呕吐大量宿食且常晨起发作提示、,呕吐物有粪臭味提示,伴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见于。
16、根据水肿产生原因,全身性水肿分为、、、营养不良性。
17、匙状指又称反甲,多见于、。
18、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电图改变分为、、。
19、浅反射包括、、、。
20、贫血诊断三部曲:、、明确贫血类型和原因。
21、病理性血糖增高见于、内分泌疾病、、。
22、当腹水量超过时即可检查到液波震颤,超过时即可检查到移动性浊音。
三单选:1.以下哪三对颅神经支配眼球运动A 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B 三叉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C 外展神经、滑车神经、视神经D 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视神经E 视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2.以下哪种为复合感觉A 位置觉B 痛觉C 温度觉D 实体觉E 触觉3. 门脉高压时,腹壁浅静脉的血流方向为A: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由上至下B: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上至下,脐以下血流由下至上C: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D: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上至下,脐以下血流由上至下E: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由下至上4. 上腹部出现明显胃蠕动波,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胃炎B:胃黏膜脱垂C:胃癌D:胃溃疡E:幽门梗阻5. 腹部柔韧感最常见于A:胃穿孔B:腹腔内出血C:急性弥漫性腹膜炎D:结核性腹膜炎E:急性阑尾炎6. 蛙腹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 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B 腹腔大量积液C 腹腔大量积气D 腹腔巨大肿瘤E 腹壁上的肿物7.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左心衰竭C:大量腹水D:右心衰竭E:三尖瓣关闭不全8. Murphy征阳性见于A:急性胰腺炎B:急性阑尾炎C:急性胆囊炎D:消化性溃疡E:急性肝炎9. 肝浊音界消失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急性胃肠穿孔B:急性胰腺炎C:急性胆囊炎D:急性阑尾炎E:急性肠梗阻10. 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有结节感,最常见于A:肝淤血B:慢性肝炎C:肝癌D:脂肪肝E:急性肝炎11. 呕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胃癌B:急性胃黏膜病变C: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D:消化性溃疡E:肝癌12. 肝脏触诊时,浮沉触诊法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腹膜炎时肝脏触诊B:大量腹水时肝脏触诊C:肥胖患者的肝脏触诊D:单手触诊不满意时E:双手触诊不满意时13.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最主要的特点为下列哪项A 呼吸频率,深度,节律改变B 发绀明显C鼻翼扇动D “三凹征”E 以上都不是14.kussmaul呼吸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 糖尿病酸中毒B 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D 脑膜炎15.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A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B 外周阻力的大小C 大动脉弹性的好坏D 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E 血管充盈的程度E 癔病16.急性心包填塞的主要特征是哪一项A 触诊脉搏细弱B 听诊心音低钝C 吸气时动脉血压降低10mmHg以上D 颈静脉怒张E 呼吸困难17.大量心包积液可有A 奇脉B 重搏脉C 交替脉D 水冲脉E 短绌脉18.叩诊心脏呈烧瓶心常见于A 左室增大B 右室增大C 左,右室增大D 心包积液E 心肌炎19.“三凹征”是指:A 胸骨上窝,锁骨下窝,肋间隙向内凹陷B 锁骨下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C 胸骨上窝,锁骨下窝,肋间隙向外凹陷D 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外凹陷E 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20.胸部触诊时语音震颤增强常见于A 大叶性肺炎B 胸壁皮下气肿C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D 支气管肺炎E 慢性支气管炎21.正常肺野叩诊音为A 鼓音B 过清音C 浊音D 清音E 实音22.胸腔积液量大于多少有明显症状?A 500mlB 400mlC 300mlD 200mlE 100ml23.正常人一天中体温最高是A 凌晨2-6点B 下午1-6点C 中午12点D 晚6-9点E 上午10-12点24.“浮髌试验”阳性见于膝关节A 少量积液B 中等量积液C 大量积液D 滑膜增生E 髌骨骨折25. 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A 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B 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C 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D 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E 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26. 皮下出血面积的直径多大称为紫癜A <2mmB 2-3mmC 3-5mmD >5mmE 以上均可27. 皮下出血面积的直径多大称为淤斑A <2mmB 2-3mmC 3-5mmD >5mmE 以上均可28. 皮下出血面积的直径多大称为淤点A <2mmB 2-3mmC 3-5mmD >5mmE 以上均可29.脾脏中度肿大指A .脾缘不超过肋下2cmB .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C .脾缘超过肋下3cm至脐水平线上D .脾缘超过脐水平线E .脾缘超过前正中线30.液波震颤(波动感)阳性能查出的腹水量为A .0~100mlB .10~2000m1C .2000~3000mlD .3000~4000mlE .4000~5000ml31.腹部叩诊鼓音范围缩小见于A .肝脾极度肿大B .胃肠高度胀气C .人工气腹D .胃肠穿孔E .肠梗阻32.Cullen征是指A .脐周围发蓝B .左腰部呈蓝色C .下腹部紫纹D .脐周簇状曲张静脉E .系腰带部位皮肤发黑33.肝浊音界消失见于A .急性胆囊炎B .急性胃炎C .急性胰腺炎D .急性阑尾炎E .溃疡病穿孔34.急性阑尾炎时,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A .腹肌紧张B .腰大肌试验阳性C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D .闭孔肌试验阳性E .阑尾点固定性压痛35.门脉性肝硬化的体征、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是由于A 门脉高压B 低蛋白血症C 肝功能不全D 垂体性腺功能紊乱E 以上都不是36. 在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是A 急性阑尾炎B 急性胆囊炎C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D 急性肠梗阻E 异位妊娠破裂37. 临床上最常见的肠梗阻是哪一种A 机械性肠梗阻B 动力性肠梗阻C 血管性肠梗阻D 单纯性肠梗阻E 绞窄性肠梗阻38.风心病时最易受侵犯的瓣膜是A 二尖瓣及三尖瓣B 三尖瓣及肺动脉瓣C 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D 二尖瓣及肺动脉瓣E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39. 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特征性改变是A. 甲状腺质地柔软B. 甲状腺弥漫、对称C. 甲状腺出现结节性改变D. 甲状腺可随吞咽上下移动E. 可触及震颤或能听到杂音40.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A 发作性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双肺布满哮鸣音B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并双肺布满哮鸣音C 发作性混合型呼吸困难伴胸痛D 长期咳嗽,咳痰并两肺底干、湿啰音E 发作性呼吸困难,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五简答:1、现病史的内容?2、呕血与咯血的鉴别?3、甲状腺肿大的分度?答案:一、1. 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黄疸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实验室检查区别
项目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CB
正常
CB/TB <15%一20%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增加
ALT、AST 正常
AL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常
r-GT
正常
PT
正常
对V1tK反应 无
胆固醇
正常
血浆蛋白 正常
增加 >30%一40%
十 轻度增加 明显增高 增高 增高 延长
实验室检查
❖ 血清TB升高,UCB与CB均升高 ❖ CB/TB >30-40% ❖ 凡登白实验呈直接或双向加速反应 ❖ 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 尿中尿胆原可增高,但在疾病高峰,
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 粪中尿胆原含量视肝内淤胆程度而定,
可正常或减少或缺如 ❖ 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
❖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经肠道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分解为尿 胆原:80—90%氧化为尿胆素,粪便排除 (粪胆素)。10—20%重吸收,其中部分经 肾排出
黄疸分类
❖ 按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混合性黄疸
有核红细胞出现 ❖ 血清铁、含铁血黄素增加
❖ (二)肝细胞性黄疸:
➢ 由各种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引起:如由病毒 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等引起者,
➢ 患者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 区痛等症状,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
肝细胞性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瘙痒
粪便色淡
实验室检查:CB/TB比值、AKP、GGT、5-核苷酸、 CB/TB比值、AKP、GGT、
胆固醇、胆汁酸、脂蛋白胆固醇、胆汁酸、脂蛋白-X等均不同程度升高 尿胆红素呈阳性,粪胆原明显减少
24
临床常见的几种结合型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鉴别诊断 项目 胆总管 结石 壶腹区 癌肿 急性病毒性 肝炎 药物性胆汁 淤积
3
假性黄疸
球结膜下脂肪沉着 药物性(米帕林药物性(米帕林-阿的平)皮肤黄染 胡萝卜素过量
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5
不能通 过肾脏 滤过
通过肾脏滤过 称尿胆红素
6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非结合胆红素也称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 非结合胆红素也称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 也称游离胆红素 不能通过肾脏滤过, 不能通过肾脏滤过,尿液中不出现游离胆 红素。 红素。 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 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 为水溶性 也称尿胆红素。 也称尿胆红素。 尿胆原→尿胆素(随尿液排出) 尿胆原→尿胆素(随尿液排出) 尿胆原→粪胆素(随粪便排出) 尿胆原→粪胆素(随粪便排出)
15
肝内胆 管阻塞
胆总管阻塞
胰头癌
16
2、机制
胆道阻塞导致胆管压力升高, 胆道阻塞导致胆管压力升高,引起胆管扩 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 CB返流入血 返流入血; 张 →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 CB返流入血; 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是机械因素引起。 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是机械因素引起。
17
18
2、临床表现(重点) 、临床表现(重点) 皮肤呈暗黄色甚至呈黄绿色, 皮肤呈暗黄色甚至呈黄绿色,并出现皮肤 暗黄色甚至呈黄绿色 搔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变浅甚至为 搔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变浅甚至为 陶土色。 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血清 增加 尿胆红素阳性, 增加, 实验室检查:血清CB增加,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粪胆原减少。 尿胆原、粪胆原减少。
溶血性黄疸 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 先天性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
Gilbert 综合征 CriglerCrigler-Najjar 综合征 Lucey-Driscoll 综合征 Lucey-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哺乳性黄疸
22
CB增高为主的黄疸 CB增高为主的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
非梗阻性胆汁淤积常见病的鉴别诊断 项目 胆汁淤积型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胆汁 淤积 特发性复发 性黄疸妊娠性肝内 胆汁淤积
发病率 常见 少见 少见 间或见到 年龄 幼、青年 不限年龄 儿童及青年期 妊娠年龄 病史 肝炎接触史 病前接受过有关药物 初产 潜伏期 接触后15-50d 接触后15用药后1-4周 用药后1 妊娠期的后期 (甲)或60-120d(乙) (甲)或60-120d(乙) 一般症状 较重 较轻 瘙痒,反食 轻,病前皮肤瘙痒 恶心,呕吐 发热 常先有发热 常伴发热 – – 黄疸 恢复较慢 数周至数月 病后2 病后2-4周出现, <102umol/L 进行性加深3 进行性加深3-4月以上 ALT 高峰先于黄疸高峰 黄疸上升后始明显 黄疸上升后始明显 正常或稍高 预后 多数恢复 停药后恢复 良好 分娩后消退
12
13
2、临床表现(重点) 、临床表现(重点)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 疲乏、 深黄色,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 食 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 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 和 均增加, 实验室检查:CB和UCB均增加,尿 均增加 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加。 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加。
14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 、病因: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 肝内性 寄生虫和癌栓等; 寄生虫和癌栓等; 肝内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等。 肝内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等。 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 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 等。
25
临床常见的几种结合型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鉴别诊断 项目 胆总管 结石 壶腹区 癌肿 急性病毒性 肝炎 药物性胆汁 淤积
肝脏 肿大,轻触痛 肿大,无触痛 肿大,触痛 轻度肿大 脾脏 — 偶及 偶及 — 胆囊 — +(有时) — — 胆囊区触痛 + — — — 腹水 — 偶见于转移时 严重及久病后可见 — 白细胞计数 ↑或正常 ↑或正常 ↓ 正常 血清胆红素 50-170umol/L 进行性加深 50随严重程度而变化 多变 (220-510umol/L) 220血清AKP 血清AKP >3% >3% <3% >3% 血清AST 血清AST <5% <5% >10% >5% 尿胆原 + 消失,+ 消失,+(晚期) –(早期)+(晚期) – (早期)+ 粪便色泽 间歇性灰白 陶土色 多变(浅至深棕色) 灰白 粪便隐血 –– + — — 26
梗阻性胆汁淤积
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梗阻性胆汁淤积 非梗阻性胆汁淤积
27
临床常见的几种癌性梗阻的鉴别诊断 病史及检查
发病率
胰头癌
较为多见,老年
壶腹癌
胆总管癌
少见,转移也较迟, 更少见,老年 中老年 全身情况 多在短期内恶化 在病程前半期不明显 同壶腹癌 发热 少见 多见 多见(晚期) 黄疸 慢性进行性加深 渐加深,间或暂减轻 早期产生,偶暂减轻 (与部位有关) 腹痛 常有明显上腹痛 持续上腹不适 多无腹痛 上消化道出血 少见 较常见,为重要症状 较少见 十二指肠内胆汁 缺乏 缺乏,但可再出现 缺乏 血糖 常增高 正常 正常 血淀粉酶 常增高 不增高 不增高 胃肠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曲大, 为间接改变,十二 十二指肠造影正常 其肠内侧壁可受压 指肠降部呈反“3”形 指肠降部呈反“3”形 变窄或有侵蚀现象 钡影残缺 28
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0 ~ 3. 4µ µ mol/L 非结合胆红素:1.7 ~ 13.68 非结合胆红素: µ mol/L
隐性黄疸(17. 1 µ mol/L—34.2 µ mol/L )
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尚未 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之。 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之。
黄
疸
(jaundice)
一、黄疸的定义: 黄疸的定义: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34.2 µ mol/L )致 使皮肤、粘膜、 使皮肤、粘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 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2
正常胆红素
正常胆红素水平 (1.7~17. 1 µ mol/L) mol/L)
11
(二)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各种导致肝细胞损害的疾病均可导 病因: 致黄疸的产生。 致黄疸的产生。 2、机制:肝细胞受损,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 机制:肝细胞受损, 能力下降——血中 血中UCB增加 增加; 能力下降——血中UCB增加; 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 。 转变为CB 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 部分CB经受损细胞或坏死细胞反流入血 经受损细胞或坏死细胞反流入血、 部分CB经受损细胞或坏死细胞反流入血、 胆汁排泄受阻使CB返流入血 返流入血——血中 增 血中CB 胆汁排泄受阻使CB返流入血——血中CB增 加。
31
32
9
10
2、临床表现(重点) 、临床表现(重点)
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 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 急性溶血表现:发热、寒战、腰痛及不同 急性溶血表现:发热、寒战、 程度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程度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血清TB增加 增加, 为主, 实验室检查:血清 增加,以CUB为主, 为主 CB基本正常;尿胆原增加,粪 基本正常; 基本正常 尿胆原增加, 胆原增加(粪色加深)。 胆原增加(粪色加深)。
7
黄疸的病因、 黄疸的病因、机制和临床表现 (一)溶血性黄疸
1、病因 、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后天性获得性溶贫: 后天性获得性溶贫: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错血型 后的溶血、蛇毒等。 后的溶血、蛇毒等。
8
机制
红细胞的大量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大量产 红细胞的大量破坏, 超过肝细胞的摄取 结合与排泌能力。 肝细胞的摄取、 生,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作 用使肝细胞受损——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用使肝细胞受损——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年龄性别 常为女性 >40岁 >40岁 常年轻 多为中年,女性, 肥胖 情绪性 体温 ↑ ↑(不常见) ↑(不常见) ↑(仅发病时) ↑(发病时) 黄疸发生 慢 慢 迅速 迅速 黄疸表现 波动或持续 持续或波动 起病迅速 消退缓慢 多样,常轻度 黄疸深度 中度 深度 多变 多变 皮肤瘙痒 + + 一过性 + 疼痛 经常性(上腹)经常性(上腹) 经常性(上腹)经常性(上腹) 肝区 无 体重减轻 轻或中度 进行性 轻度 轻度 既往史 消化不良 无 接触史 接受过有关药物
TB CB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 ALT、AST ALP GGT PT 对VitK反应 VitK反应 胆固醇 血浆蛋白
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非结合胆红素(UCB)增高为主 以非结合胆红素(UCB)增高为主 以结合胆红素(CB)增高为主 以结合胆红素(CB)增高为主
21
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29
问诊要点
确定是否黄疸 年龄: 新生儿:先天溶血性黄疸、遗传性疾病等 儿童期:病毒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 中年人:胆道系统感染、肝病等 老年人:肿瘤、结石、药物等 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