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视听语言掌握重点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视听语言又称电影语言。

镜头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蒙太奇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

电影语言的章法,一般由若干场景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构成。

学习重点

景别、基础拍摄、三分法、轴线、蒙太奇段落、20%原则、平时的思考题。

成绩考核

笔试。(平时成绩占30%,分三次抽查)

一、镜头

(一)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好莱坞摄影技法介绍10个景别

1、全景(Full shot)---包括脚及框架;

2、中全景(Medium full shot)---膝盖以上;

3、牛仔拍摄(Cowboy shot)--是从牛仔挂枪的位置;

4、中景(Medium shot)--是从腰下面以上;

5、中近景(Medium close shot)--紧挨着腰部上一点的位置;

6、近景(Close shot)--即从胸部开始;3T

7、更近的(Wide close-up)第二纽扣

8、详细特写(Full close-up)第一纽扣

9、中等特写(Medium close-up)卡喉位置2T

10、极至特写(Extreme close-up)齿下 1T

需要牢记的是:远、全、中、近、特5个景别上述1、2、6、9。

“大远景”多是四分之一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的距离拍摄,显现场景之所在,为较近的镜头提供空间的参考,称为“建立镜头”。如果人物出现在大远景中,只有斑点大小。这种镜头在史诗电影中最为常见。《阿拉伯的劳伦斯》

景别的划分

划分景别的标准通常是两种方法:

1、被摄主体被画框截取部位的多少。

2、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所占面积比例。

经常使用的景别

1、大远景---人物占画幅高度的四分之一。以表现远处的人物景物为主。

2、远景---人物是画幅高度的二分之一。

3、大全景---人物是画面四分之三的高度。

4、全景---人物属全身以上范围。称之为带头带脚的全身镜头。充分看清人物的形体动和动作范围。全景是拍摄的总角度。

5、中景----画面取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看到更多细节,感染力更强。远景、全景与近景、特写之间的过渡景别。

6、中近景---画面取在腰部左右。称之为“人物半身”镜头。电视节目中,中近景大量地使用。人物交流的主要景别。

7、近景---画面取胸部以上,占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人物眼睛、头部成为注意的重点。环境空间一是淡化,二是整体推向后景。

8、特写---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取景在第一纽扣与第二纽扣之间,画面构图是头肩关系。人物占据整个幅面。环境空间完全淡化和虚化。画面能较准确地传达叙事情节,直接影响观众。

9、大特写----表现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或细部。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重要的取景的单位

取景的普遍单位是全景、中景和特写,这些是一种剪辑系统的发展,它们是在单一空间里互相重叠的某一小部分,也只对彼此才有意义。只要使用这些名词,就能知道被拍摄的范围大约有多大。全景、中景和特写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事物或地点,但是最常用来形容人身。

特写

电视增加了特写的使用。

面部特写和过肩镜头是主流的构图法。

特写镜头可以给我们与被摄主体主体带来亲密关系。

中景

在电视与故事片中,中景仍结合全景和特写被广泛的运用。

中景能体现演员的姿势和肢体语言。

中景是多人对话镜头的主要模式,当画面中超过五人时,摄影机通常后拉至全景。

全景

全景归类为交代镜头,在一个镜头内连接角色和场景。

全景最吸引人的特点,能充分展示演员的肢体语言。

场景的建立基础----在电影语法中,镜头景别是建立场景的基础。

场景布局----一个经常使用的说法是:“确立位置关系”。我们必须让观众大致明白他们在哪里,这是什么样的地万,物体与人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何。

其它镜头

交待镜头---通常是全景镜头,是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交待出我们身在何处。

过肩镜头---是特写镜头的一个变异。透过一个演员的肩部,去看另一个演员的中近景、近景或特写。

是一种关系镜头,将两个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我们置于听话者的位置。

是叙事性电影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切开镜头---是指场景中主要人物以外的任何人或物的镜头。它与主体人物无关,却与场景有关。对于剪辑师来说,切开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保险箱。如果无法顺畅地剪辑一个场景,那么切开镜头能解决问题。

反应镜头---是一种特定的切开镜头。对于剪辑师来说,反应镜头是一种为保险起见而拍摄的切开镜头。

切开镜头与场景联系得越紧密,剪辑出来的效果就越流畅。

有时候反应镜头仅仅是指对话的另一方。

有些反应镜头是以场景中的主体人物为拍摄对象的。比如,侦探拿着望远镜向窗外看的侧面,切入透过望远镜看到的黑帮老大。如果想拍侦探睁大眼睛,就可以说是想拍侦探的反应镜头。

插入镜头---是指一个更大场景中的孤立的、自足的镜头片断。

她正在看书。通过过肩镜头拍书,插入书的局部。

事实性插入镜头

墙上的钟表就是一个事实性插入镜头;报纸上的大标题。

强调性插入镜头:

刹车时的轮胎;把咖啡杯重重地放在桌上;风中震荡的窗户。

气氛性插人镜头:

场景气氛往往依赖于一些细腻的、微妙的细节。风中缓缓摇动的扇子;一只凝视着镜头的黑猫。

连接镜头---场景中的人或物无法被纳入同一个镜头,就需要使用连接镜头。

对于视点镜头来说,更是如此:镜头中,人物在看着什么东西,下一个镜头就是所看的东西。

连接镜头能使一个场景感觉完整、全面。

《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人物取景的避免范围

一般情况下不要以画面底边截取踝至膝部位。

景别的渐进与渐出

在故事中,假如不知道人物特性,所以开始时用全景,接着到“中景”,再是“近景”,随着逐渐了解角色,用更近的景别拍摄,当人物关系个性化时可以使用极至特写。结束时景别逐步跳出(《巴顿将军》开头)

(二)、基础拍摄

肩部拍摄 -----《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1、基本的对话设置就是两个相对人物的肩部拍摄,在肩内的位置还有两个相对的摄影机,每人有两台摄影机,术语叫做“内部”与“外部”的转换。

2、剪接通常都会在外部拍摄切入,有时为了强调会选择切入内部拍摄中,如果不针对个人可再次切换至外部拍摄,很容易对个人运用不同的景别。

3、一种控制人物身份表现程度的方法就是视线距离。离视平线越远,拍摄的越客观,越接近视平线,相关性就越强。视平线体现出了个人的风格。940

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二)、基础拍摄

20%原则-----《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1、多台摄影机拍摄同一人物时,要用不同的景别,以避免剪辑跳跃。

2、景别非常相似,就有跳动,因为二者景别太接近了。

3、如果每个角度的区别不是很大,就会得出跟之前相同的效果,通常来讲每个角度之前应该是20%的不同。

主机的意思-----《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1、远距离拍摄记录,以主机角度来观察整个场景。可将主机设置在任意位置,只要相对于其它摄影机的位置不变就行,问题会在切回主机中出现,因为一天中演员的表演是不一样的,可用近距离拍摄来掩盖。演员的能量会集中在第一次拍摄中。现在不用长距离的主机拍摄惯例,而是用远距离拍摄,集中在所要用到的部分上。

2、是将广角度设置为Reword shot。第一个人看是POV,从肩部角度看会落在第二人上,从侧面看就会落在第三人身上,以上是人物身份识别控制,选择中间的摄影机十分有用,可将两个人物分离开来。

3、是精确记录器的使用。

(三)、焦距

焦距---《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焦距是视角的缩放,视角变窄,叫做长焦距镜头;视角变宽,这叫做短焦距镜头。

压缩空间-----《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1

用短焦距镜头拍摄人物,将摄影机后移用长焦距镜头可用同景别拍摄,这两个镜头景别一样,但透视效果不一样。焦距在相关的人物或物体之间能生成一般的区别。肩部拍摄时将摄影机拉后再变焦推上,透视变得更真实,人物大小没有变化,这叫做压缩空间,它是景别的基本选择。

焦距控制-----《好莱坞摄影技法》(视频教程)

1、人物之间的疏密程度。这是Slitting/Slatting比例,将焦距缩小再把摄影机推近拍摄,人物之间看上去远了一些;将摄影机拉开再变焦推上,人物之间会近一些。

2、与人类的视角不同,镜头能以不同的开角度看世界。想要让拍摄真实、有趣,用与人类视角相同焦距的镜头,即35毫米至50毫米镜头。

25毫米镜头,使场景中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了。

影视视听语言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深圳市平冈中学路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传媒高考编导类科目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区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以及不同情况景别的作用。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导演的隐喻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景别的学习掌握编导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影视视听语言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影评写作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别,区分景别,应用景别于拍摄以及影评写作。 能力目标:通过景别学习其内容表达含义,结合影片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提高电影的鉴赏能力以影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与人文情怀:对于电影的基本赏析能力,解读导演景别取景的背后含义,了解影片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别构成 2.区分常见景别 3.了解不同景别的使用方式 4、了解各个景别的含义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 5.如何应用在影评写作中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什么是景别?5中常见景别是那几个?不同的景别的不同作用是什么? 一、景别的性质与划分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 的重要形式。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分类: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2、景别的划分: 第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第二种: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二、景别的功能: 1、远景与大远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 一般影片开头或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代大环境,而结尾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大远景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大远景画面,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不被呈现,而只是给观众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远景中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情绪表现比较超脱。远景的作用:交代背景,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重点知识关键词:和谐性。观看影片画面,注意画面是否“和谐”。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和谐性” 2、全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这种景别在实际拍摄中又被称为“人物全景”。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全景与远景都是交代镜头。 重点知识关键词:顶天立地。观看影片时特别注意人物全景中的人物是否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力力或者心理冲击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展开剧情的重要线索。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顶天立地” 3、中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中景截图。 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述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动画视听语言(全)

动画视听语言 领会:发展史(看另一份上的) 简答: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 (1)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2)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3)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镜头不等同于词语,它没有最小信息单位)(4)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世界两大动画电影王国—美国和日本,一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运作,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动画电影文化。欧洲与加拿大强调动画电影的艺术探索,形成了艺术动画电影中极具自由精神的一支,而中国与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了非商业化的、具有浓郁名族风格的社会主义动画电影风格。 掌握: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 (1)“动”是动画之本。 (2)实验动画。1924年,瑞典画家维京·伊格林完成《斜线交响曲》。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形式越来越多,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复杂,声音不再单纯作为动作的伴奏。 (3)叙事动画。 以视听语言的语法系统为原则可以分为 1.文学性叙事方式 2.戏剧性叙事方式 3.纪实性叙事方式 从播放媒介看,动画片可以分为电影动画片和电视动画片 从画面效果和制作手段来看,动画片又可分为二维动画片和三维动画片。 熟练掌握: 视听语言构成元素:影像、声音、剪辑。影像的基本单位是镜头,一般一部故事片由400-800个镜头组成。声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音响、音乐。剪辑包括影像的剪辑和声音的剪辑。 相互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电影首先是“视”(影像),然后是“听”(声音),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第二章影像 掌握:二维动画中影像的形成 通常二维动画电影中影像的构成因素是分镜头设计、画面设计、场景设计、角色设定、原画、动画、色彩设定、色指定、上色、上色检查、摄影、后期特效编辑等。 三维动画中影像的形成 绘制分镜头画面、场景设计及模型制作、角色设定、制作角色的模型和动画、渲染画面 电影镜头是影片影像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电影造型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格(也叫做“帧”)是电影镜头画面的基本分割单位,一格即一个电影画面,电影的标准播放速度要求每秒24格。 用透视区分镜头: 1.短焦距镜头也称广角镜,焦距少于35mm的就是广角镜 2.标准焦距镜头,焦距是35mm-50mm 3.长焦距镜头,经常用于拍近景和特写 镜头的三种类型: 关系镜头:又称场景主镜头,交待镜头或整体镜头,以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为主. 动作镜头:又称局部镜头、叙事镜头。景别往往以中景及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为主。渲染镜头:又称空镜头(大部分是有较少人物的景物镜头和环境镜头)。完全取决于镜头内容的要求和前后剪接镜头视觉上的变化要求。 熟练掌握: 景别概念:景别通常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景别的作用:景别是摄影师在创作中组织、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的一种极有效的造型手段。景别还是画面构图的一种视觉形式和方法,更是表达画面内容(叙事)所采取的一

《影视视听语言》考试重点复习进程

《影视视听语言》考 试重点

视听语言的特性:单向性、运动性、模仿性、创造性。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等开阔的场景。远景功用1)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2)在影视中作开篇镜头,起到交代环境、开门见山的作用3)作结尾镜头,抒情性强,意味深长。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功用1)将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空间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进行表现,环境对人物具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作用2)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从而反映其内心情感和心理状。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功用1)中景对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2)中景可以清晰地表现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常用来叙述剧情,是影视剧用的最多的景别。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功用1)近景画面中人物脸上表情的变化尽显无遗,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2)新闻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常以近景出现3)调动观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多用近景画面。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功用1)可把近距离极微小的世界用特写画面放大呈现出来2)在叙事性段落中,用特写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从而反映出其思想活动和内心意念,推动故事情节进展3)用特写画面转场。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即正面拍摄、背面拍摄和侧面拍摄。正面拍摄功用1)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2)容易显示出庄重、严肃、静穆的气氛3)正面平角度拍摄人物,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背面拍摄功用1)镜头拍摄的方向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新闻记者采用这个角度表现追踪式记录或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2)观众不能直接看到画面中所拍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和悬念感,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和好奇心。侧面拍摄功用

《惊魂记》视听语言分析

《惊魂记》是日本著名惊悚片导演希区柯克执导的,其中《惊魂记》是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这部影片是1960年的作品,相对于现在来说是一部比较老的作品,可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还是很富有韵味,完全没有与时代脱轨的感觉,影片虽然是属于惊悚片,可是导演却将这部影片拍出了文艺范,灯光的布置、镜头的运用、角度的拍摄等等,运用到了极致,可以说这部影片是视听语言的一本重要教材。 镜头语言 希区柯克所做的一切,都让观众认同玛丽恩。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偷窥视点与主观镜头。除了开场段落的偷窥镜头,玛丽恩准备偷窃客户的四万块美金出逃的段落,则尽显了希区柯克利用主观镜头使观众认同玛丽恩的能力,虽然人物的道德是有问题的。其中玛丽昂出逃的段落也是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玛丽恩房间,玛丽恩从左边入画,已经将日间穿的白色服装换成了黑色,内衣也换成了黑色,并且玛丽恩的上身只穿了黑色内衣她走向衣柜,在柜子停下来,眼睛看了一下床,摄影机跟随玛丽恩的视线推到床上一大包钱的特写,接着镜头摇向左边正在收拾的行李箱。玛丽恩从柜子里拿出衣服,转回头来,一边穿裙子一边又看了一眼钱,钱的特写。玛丽恩穿外套,近景。行李箱特写,玛丽恩收拾行李箱。玛丽恩继续穿衣,走向镜子前整理腰带,回头看床,床上的钱,玛丽恩继续收拾东西,玛丽恩检查证件是否带齐,装进黑色手提挎包,玛丽恩收拾完毕,在行李箱前停下来,看着床上的钱,钱的特写,玛丽恩坐在床上想了一会,将钱装在黑色挎包里,提着行李箱走出门。总共十二个镜头的段落里,玛丽恩看钱的主观镜头出现了四次,占所有镜头的三分之一,钱的出现是让我们通过玛丽恩的眼睛看到的,所有这些都是让观众陷入玛丽恩的境遇中去,从而使我们可以继续认同玛丽恩,我们就这样卷入她的罪恶之中,从此以后,这个决定控制了她,也控制了我们——观众,将观众带入戏里。 在浴室谋杀的段落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在景别的运用上,多次运用近景和特写,在镜头的转化上也是速度快,剪切的非常之快,让人感到压迫和紧张,惊悚的感觉,但是画面并没有出现直白的画面,这也是导演最成功的地方,运用高超的蒙太奇手法,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画面并没有表现刀子是如何刺进去的,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资料(整理后)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第一章动画的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 迪士尼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是( A ) A.<小鹿斑比> B.<幻想曲> C.<人猿泰山> D.<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2 <埃及王子>是哪个公司出品的( A ) A.梦工场公司 B.迪士尼公司 C.米高梅公司 D.皮克斯公司 3 1872年,在美国摄影师( C )的试验中,在1秒内连续播放24张照片时,马似乎动了起来,这便是动画的基本雏形. A.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 B. 加里耐特 GaryKnight C. 爱德华.幕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 D. 约翰·贝利John Bailey 4 动画的基本原理与电影一样,都是利用了人类天生所具有的( C )特性. A. 感官知觉 B. 触觉 C. 视觉滞留 D. 认知 5 <小鹿斑比>是哪个公司的动画片( D ) A.华纳 B. 梦工场 C. 皮克斯 D. 迪斯尼 6 <滑稽脸的幽默像>是英国漫画家史都华.布雷克顿在哪一年制作的( C ) A. 1900年 B. 1872年 C. 1906年 D. 1972年 7 <幻想曲>是哪个公司的动画( C ) A.梦工场 B. 皮克斯 C. 迪斯尼 D. 环球 8 下面由中国制作的动画片有( C ) A. <阿基拉> B. <借物 少女> C. 《三个和尚》 D. 《蓝精灵》 二多项选择题 1 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 影有( ABC ). A.<人猿泰山> B.<小鹿斑 比> C.<花木兰> D.<猫和老 鼠> E.<龙猫> 2 动画电影特指以动画 制作的电影,即胶片摄影及 以24格/S的速度逐格拍摄 并放映出来的电影,它与 ( BCE )合称电影的四大片 种. A.喜剧片 B.故事片 C. 新闻纪录片 D.动作片 E.科学教育片 3 狭义的电影语言是指 ( CD ),所以电影语言又被 称为视听语言. A.美术 B.表演 C.画面 D.声音 E.剧作 三名词解释 1 卡通片: 一种由报连载 纸的多格漫画转化成的动 画形式. 2 蒙太奇: 通过画面与画 面的组接产生新的含义. 四简答题 1 以二维动画电影与电影 区别简述早期二维动画的 制作特点. 真正区别二维动画电影与 电影的关键在于它们的拍 摄方式.二维动画的制作采 用逐格拍摄技术来实现. 动画技术比较严谨的定义 是:通过逐格拍摄对象后使 之连续播放,从而形成运动 的影像和鲜活的角色的技 术.早期动画电影要求动画 师把每一张绘画稿绘制完 成后,放置在动画逐格拍摄 台上进行逐一拍摄,所以, 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不仅 需要动画师具有扎实的绘 画功底,还要承受巨大的工 作量. 五论述题 1 以美国和日本动画为 例阐述视听语言的不同风 格. 视听语言是构成影片 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 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 所使用的视听语言也各有 不同,最终创作出风格各异 的影片风格.动画电影的制 作方式决定了它的每一格 画面不能都像绘画作品那 样精雕细刻.但不同国家, 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却造 就了动画作品的不同视听 风格.就拿美国动画电影和 日本动画电影来说,美国动 画电影惯于用硬朗且富有 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具像,夸 张的人物动作造型,角色的 造型生动,饱满却不乏亲和 力,而浓郁的色彩基调更给 人以厚重,沉稳的视觉感受. 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电影的 画面风格普遍较平面化,不 太注重对角色的真实还原. 角色造型往往是由简单的 线条画出形体后,加以平涂 的方式绘制而成.出于东方 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日本 动画的画风追求淡彩般的 质朴与清秀,不像欧美动画 那样鲜艳凝重.所以,日本 动画在人物造型和画面张 力上都略显薄弱,但曲折迷 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却 是日本动画电影的制胜法 宝.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试题《视听语言》期中考试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15*2) 1、镜头的构成元素:-画面内容-------、---景别------、 拍摄角度、-----镜头的运动----、镜头长度。 2、拍摄角度包括被拍摄对象与摄像机形成的—几何角度 -------和心理角度。心理角度分为-----客观视角----拍摄角度、---主观视角------拍摄角度。其中的----客观视角-----拍摄角度是影片中运用最为频繁、最普通的拍摄角度与拍摄方式。 3、---色彩------是动画创作者最直接的风格定位手段。 4、场面的调度包括---对象------调度与----镜头-----调度。 5、景别分为:远景、----近景-----、----中景-----、----全景-----、-----特写----。其中最适合表现人物动作的景别是----中景-----。 二、判断题(5*4) 1、1928年,美国.澳特.迪斯尼首映的《爵士歌王》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X ) 2、1927年5月3日,美国华纳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威廉”号汽艇》,从此声音成为与画面同样重要的元素。

( X ) 3、顶光是影片用光里最常用的一种光线.( X ) 4、轮廓光亮度一般要低于主光源,在画面中具有装饰美化效果。( X ) 眼神光通常用在近景、特写景别中,是人物的目光炯炯有神、明亮而又活跃。( V ) 5、光线的首要任务是造型。( V ) 二、简答(10*3) 1、跟镜头的作用:P66 2、色彩的三要素:P156 3、光线对角色形象的刻画分为三类:P143 三、问答题(20分) 1、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 P93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视听语言复习考试(学生)

一、填空题 1.()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法国的()被认为是电影的奠基人。2.美国的()将镜头作为电影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创了完整视觉语言形成时期。3.光线按照光位划分包括()、()、()、()、()。 4.场面调度包括()和()。 5.画面组接的连贯因素包括()、()、()、()。 6.主体动作剪辑方法主要包括()、()、()。 7.场面转换技巧主要包括()和()两种。 8.在某一场景插入前一镜头某个人物的思绪或回忆的叙述手法是()。 二、名词解释 1.似动现象 2.主观视角 3.无声 4.蒙太奇 5.景物镜头 6.场面调度 三、简答题 1.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2.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按照作用和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论述题 双人对话具有哪些典型机位组合试举例说明双人对话场面设计有哪些方式至少列出四种,并绘制简略机位图辅助说明。 五、综合题 运用所学过的视听语言知识,试写一个人物出场段的分镜头稿本。不限主题和题目,要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并交代适当背景信息,镜头数量不超过20个。 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听语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 2.大卫?格里菲斯 3.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底光 4.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5.逻辑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队列因素 6.分解法、增减法、错觉法 7.有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 8.闪回 二、名词解释 1.似动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以完形原理对影像似动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影片的一幅幅静态画格以每秒16格或24格的速度连续呈现,会产生似动和深度感的幻觉,这不仅是由于生理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还有赖于把影像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完形”过程,是大脑积极参与认同的结果。 2.主观视角:摄影机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是将观众直接引入剧情的有力手段之一。 3.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着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 力 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 4.蒙太奇:来自法语,愿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的意思。在电影中,蒙太奇是指创作者根据影片表现需要,运用艺术手段和技巧,将镜头、场面、段落等按照一定关系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产生一定意义,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5.景物镜头:又叫空镜头,通常指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在时空转换和调整节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6.场面调度:来自法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应用于舞台 剧, 后应用到电影创作。场面调度主要是指导演根据剧本所提供的内容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部分。 三、简答题 (一)试举例说明,影像中的色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1.形成视觉基调。色彩整体基调效果是一部影片色彩构成的总倾向,也是一种色彩或几种相近色彩所构成的主导色调。色彩的倾向性的形成有助于形成一定的视觉基调和视觉风格,从而产生象征意义、渲染意境并引起共鸣。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第一章基础概念 第一节景别与构图 景别:画面得景别就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得范围。景别就是一种最重要得最外在得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得特性与影响因素: 1.景别得强制性 就是指摄影者与剪辑者对客观世界与观众得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得强制性。 叫人瞧什么就瞧什么得强制性。 2.距离与景别 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得景别及其内容含量 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与换用不同焦距得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画面内容含义。 景别得五分法。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得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得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得具体感与人在其中得位置感。 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1.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得总角度,具有定位得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得特定人物 5.场景段落得开始或结尾镜头 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1.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与描写双重功能得构图景别 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与面部情绪,可以清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得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得感情交流,展开故事与矛盾冲突。 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1.一般就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2.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得主导位置 3.人物得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得主要部分,通过神态反映人物得内心世界 中近景 1.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得取景到腰部以上。 2.近景与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得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 体或人物表情得意义。 特写: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就是将演员细微得表情与某一瞬间得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 性。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得局部,具有极强得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 众心理。 1.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 2.表现人体某一部位与突出物体得细部特征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视听语言? 1)语言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是指所有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传播符号系统);狭义的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2)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听觉与视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所谓影视语言,是指影视艺术中由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用来传情表意的各种传播符号的总和。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画面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画面语言就是影视作品中声画结合、声形兼备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画面语言是指连续的图像所构成的一种传递信息的体系][镜头语言是指以一段连续的音像素材为基本单位,以蒙太奇为结构规律构成的表意体系] 2、结合实例,说明视听语言的优点? 影视语言的优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方便复制、永久保存,彻底打破时间限制;传播迅速,彻底打破空间限制; (一、可以比照自然语言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二、可以比照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来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三、科技进步带来的哲学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给影视语言的研究带来了方便之门;) 3、结合实例,阐述我国视听语言的现状? 1)民族特色的缺失导致没有中国流派;2)非故事片中故事性的缺失;3)叙述手段的单一;4)声音的两极运用; 4、简述我国视听语言的发展趋势? 1)第五代导演和影视艺术家的努力,民族特色的凸显;2)各种禁忌的打破,影视语言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3)网络多媒体的诞生,促进了影视的融合、影视语言的变革; 5、什么是抽象思维?什么是形象思维?两者与影视语言的关系如何? 1)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即以表象、意向作为思维材料和工具,并伴随着想象、联想对事物进行直接、具体、形象的反映 2)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抽象思维与有声语言相互伴随、相互促进;形象思维是影视工作者的主导思维方式;影视语言是形象思维的外在表现,形象思维是影视思维的内在依据; 3)语言和思维形成表里关系,影视语言则和形象思维形成表里关系;“原型”、“意象”和“推演出的新形象”是形象思维的三个阶段,也是观众感知影视作品的三个层次; 6、什么是格式塔?格式塔与影视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格式塔,是Gestalt的音译,而完形,才是这个词的意译。特点:必须是一个整体;具有变调性;完形是“看”的过程中,主客观相互作用所得之形。作用:格式塔的活动原则有两个:简化与张力。格式塔具有表现性。优秀的造型艺术品,无不是格式塔。 影视作品或片段可视为格式塔;格式塔的心理作用是影视作品传播的基础;格式塔是研究影视语言的理论基础; 7、试述影视语言的形成机制? 视觉暂留(0.1秒);格式塔效应(完形心理);影视艺术家的创造;观众的理解和学习; 第二章 1.什么是影视语言?什么是影视言语?影视言语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所谓影视语言,是指影视艺术中由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用来传情表意的各种传播符号的总和,是影视“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镜头组合规则的总和。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影视“言语”是众多的导演们“说”的行为和结果。 两者的关系:I.影视“言语”是开放,影视“语言”则是封闭;II.影视“言语”是无限的,影视“语言”则是有限的;III.影视语言的规则,只有通过对影视“言语”的研究、分析、归纳之后才能获得; 2.什么是语言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各级语言单位与它同级语言单位的相互连接构成组合关系;在某语言单位内部,由于构成元素各自不同的性质而发生一种与同级别的语言单位进行替换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聚合关系。 3.什么是影视语言的语法、修辞?它们各自的作用如何? 所谓影视语言的“语法”是指影视语言所使用的规则体系;影视语言的修辞则是指镜头聚合时导演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以取得最生动的表达效果的过程。影视语言的“语法”保证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正确理解;影视语言的“修辞”促进影视作品的生动性,保证作品好看。 4.什么是叙述?影视语言叙述的功能是什么?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本

影视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版本

————————————————————————————————作者:————————————————————————————————日期: 2

影视视听语言 第九章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 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包括: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电视文艺实况转播,电视综艺晚会,电视专题晚会,电视文艺专题,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等。 电视文艺不同的样式因节目性质的要求,体现出了视听语言中再现、表现、或再现与表现并存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节视听元素在电视中的运用 第二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基本样式 一电视文艺信息报道 这是对文艺动态消息的一种新闻报道,新闻消息的视听语言非常有特色,所以基本采用正常光线,正常视点下拍摄的,不同景别的固定镜头组接的方式。为了增加娱乐性,它刻意运用了一些只有在电视文艺语境下才能使用的元素,如有意地晃动镜头,快速推拉,色彩、构图的变形夸张等等;电视文艺信息报道的视听语言主要完成任务时间的还原与在线,视听语言多为再现和叙事形式。 二电视文艺实况转播 这是一种对文艺演出节目客观传播的节目样式。主要依靠多极为的导播和切换来完成; 这类节目的视听语言样式为:在正常视点下的机位和正常光线下对正在演出的文艺节目和正在进行的文艺活动进行记录。摄像机运动速度适中,并按照不同机位和不同景别进行组接。它以唱词和动作的间隙及段落为切换点,有同期声还原,必要时有解说。

三电视文艺纪录片 电视文艺纪录片是以文艺为题材的记录片,既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又是文艺节目的一种样式除了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文艺演出进行记录。它的基本语言样式是:正常视点下的机位,正常光线和色调下的图像,较长的镜头和较慢的摄像机运动,采用同期声,对画面不确定因素适度解说,没有特技手法的切换编辑。它所运用的视听元素中,不包括音乐、音响。如有,声源往往是片中记录的对象本身发出的。 四电视文艺专题片 电视文艺专题的基本语言方式是:画面既有正常视点机位、正常光线色彩下记录现实生活镜头,也有造型性强表现主观感受和认识的拍摄内容。画面平均长度较短,一般在五至七秒左右。摄像机运动速度根据主题、情绪表达的需要确定,常常快速地推拉摇移。 运用同期声、音乐音响。解说词占相当大的比例和分量。后期编辑手法多样,可以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各种编辑手法,包括各类特技手法 五电视艺术片 电视艺术片的基本样式是:大量运用非正常视点机位,以获取美的、有力度的、个性化的画面,摄像机运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速度和长度,在作品中往往运用色彩、光线造型和突出主观意识。作品中除同期声外,大量运用音乐音响,音乐音响在此不再仅仅是对画面信息的补充和辅助,它成为片中重要的独立传达思想情感的元素。和纪录片相比,电视艺术片的主要功能转为艺术创造。它的后期编辑更为自由。在画面和声音的关系上,生化对位、声画分离得情况大量出现。 六电视文艺晚会 电视文艺晚会分为综艺晚会和专题文艺晚会。电视文艺晚会从节庆日庆祝出发,以提供热闹欢快的娱乐为基本目的。它由各种文艺表演为基础,以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结构,勇主持人、字幕等方式加以串联。电视文艺晚会多在演播室中进行,有时也采用实景拍摄,一些大型晚会往往运用演播室和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时空多样性,是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电视文艺晚会以三级为为基本方法,并由此演变出更多机位,更多变化的调机和切换方式。一般来说,舞台演出的记录、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就是通顺和流畅的,切换时多一场次的某个段落为切换点,编辑手法上除对切外,还常常运用特技技巧。 第三节电视文艺语境中的视听语言 语境是指特定的语言环境。视听元素在电视文艺特定的语境下,通过特有的语言符号系统传达特定的语义。电视文艺被认为是电视遗嘱中的基本样式之一,从视听语言方面考察,它不仅仅只使用了哪些能够建立和构造艺术性的元素,在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中,场景(尤其是演播室)、场面调度、色彩、影调、非正常视点下的机位设置、多机拍摄和即时组接,以及特技编辑成为特有的标志性元素。 第四节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 一直观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特点带来了文字语言所不可能有的再现物质形象、形状时所具备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达不到的环境描述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没有的性格和个性描绘时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视听语言带来了其他艺术语言所不擅长的情绪表达的准确性; 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带来了文字语言所不可能有的生动性和情感冲击力;

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

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下述哪一项开始的?( ) A.影院动画 B.实验动画 C.电视动画 D.叙事动画 2.下列哪位人物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 A.温瑟·麦凯 B.迪斯尼公司 C.埃米尔·雷诺 D.宫崎骏 3.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走动、转身、换位都很常见。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述哪一项原理?( ) A.动接动 B.头部原理 C.轴线规则 D.三角形原理 4.下列哪一个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 A.镜头 B.景别 C.色彩 D.灯光 5.场面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 A.让演员随心所欲地移动 B.让摄影机随心所欲地移动 C.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D.让演员和摄影机都随心所欲地移动 6.以下哪项不属于通常影片营造的气氛() A.恐怖气氛 B.悲剧气氛 C.壮观气氛 D.喜剧气氛7.通过视听介质有效的引导,观众的心理会产生连续性的认同感,这就是() A.库里肖夫效应 B.记忆表象 C.心理认同 D.视觉心理补偿8.下列关于变形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写实片夸张幅度较小,就不必过于变形 B.变形的幅度要与夸张的幅度相吻合 C.有时为了强调某一动作,必须变形 D.变形可以自由地变形9.拉片记录单一般不包含() A. 焦距 B.拍摄方法 C.声音内容 D.景别10.以下不属于音效类别的是() A.动作音效 B.自然音效 C.有源音乐 D.特殊音效 11.以下不属于镜头拍摄角度的是()镜头拍摄角度可分为平拍、俯拍、仰拍。 A.斜拍 B.平拍 C.俯拍 D.仰拍 12.以下不属于动画纸的是() A.素描纸 B. 原画纸 C. 傍形纸 D.动画纸 二、填空题 1.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较为明确的结局的动画片被称为______。 2.在一部影片中,______景别所占的比例较大。 3.焦距越______,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4.将摄影机转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称为________。 5.取景范围至少要包括到人物足下,因而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是________景别。 6.当我们用极广的镜头近距离拍摄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上垂直线条会因为透视的关系而被弯曲成弧线,这就是我们说的广角镜头的________。 7.“闪摇镜头”就是指________,指速度极快地摇摄镜头。 8.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叫做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