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1]
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根除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根除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慢性胃病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而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会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还会增加患者患上胃癌等恶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根除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为了解胃病患者中该病原体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患病和感染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程度以及不同患者群体之间的差异情况。
**二、根除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治疗药物的选择和配合情况等。
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的风险,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根除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慢性胃病患者的康复,
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
希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造福更多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
赣南地区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疡 的治疗药 物 ;③无 腹部 外伤 及手 术史 ;④ 无非 甾体 类 抗 炎药 的长期 服用 史 ;⑤ 心 、肝 、肾功 能正 常 ;⑥ 自愿 签 署
书面知情 同意书 ,并 经我 院伦 理委 员会 审核 通过 。所 有 研 究对象 中 ,男 1 3 8 0例 ,女 1 5 0 5例 ;平 均 年 龄 ( 3 7 . 9±
自上世纪 8 0年 代幽 门螺杆菌被 发现 以来 ,其与消化 道 溃疡 、胃癌 等上 消化 道疾 病之 间的关系受 到 了广泛 的重 视。
幽 门螺杆菌 的感染 率从 3 2 . 8 3 % 一4 1 . 6 7 % 不等 ,但各 年 龄 段 间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率 的差 异 比较 无 统 计学 意义 ( =
3 讨 论
幽 门螺杆菌 的感 染 在我 国 自然 人群 中是普 遍存 在 的, 该细菌的感染会造 成患 者发生 慢性 胃炎 、消化 性溃 疡等疾
病 ,研究显示严重 者甚 至会发 展为 胃癌 ,故根 治幽 门螺杆 菌对于疾病的治愈 有着重 要 的影 响。 目前对 于幽 门螺杆菌 的治疗方案较 多 ,但 作用 尚不 理想 ,且药 物治 疗 的时间长 并 具有一定 的副作用 ,若 患者 的依从性 较差 ,治疗不 规范 , 病菌极易产生耐 药性 。除消化道 疾病 外 ,幽 门螺杆菌 还与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 紫癜 、冠 心病 、脑 血管病 、皮肤 病等 其 他疾 病的发病有着紧密的联系 J 。 幽门螺杆菌 的感 染受 性别 、年 龄 、地域 及社 会经 济状 况 等因素的影 响 ,赣 南地 区地处 江西 南部 ,其 面积 占江西 省总面积的 四分 之一 ,主要包括 瑞金 市与赣 州市 ,其 常住 人 口8 5 0万 ,约 占江西 总人 口的五分 之一 。虽然 当前 大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
据估计,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反酸、嗳气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抗生素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PPI可以抑制胃黏膜表面的氢钾ATP酶,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消化道症状。
常用的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铋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一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即抗生素+PPI+铋剂。
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缓解消化道症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然而,联合治疗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如何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是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致病菌,是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封开地区城乡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E DE 1 OGI AL I PI M 0L C NVE TI l L C0B TE YL S G ON OF HE I AC R P ORI AND I S T
C R L TVE F T O RE A I AC ORS I N CHIDRE I D I E GK L N LVE N F N AI ARE A
现代医院 2 1 年 5月第 1 00 O卷第 5期
医 院 管理 篇
M dm o i l a 2 1 o 1 o oe H s t y 0 0V l 0N 5 pa M
1 47
封 开 地 区城 乡儿 童 幽 门螺 杆 菌 感染 的 现状 及 相 关 因 素流 行 病 学 调 查
D N eha MO W n LA u e E GR n u , e , INGX e i f
【 摘 方法 要】 目的 了解封开地 区城 乡两地 儿童 幽 门螺杆 茵 ( p 感 染率 , H) 并探 讨 H p感 染的相 关 因素 。
对封开地 区城 乡6 1名无症状儿童进行 问卷 调查 , 3 并进行血 清 Hp抗体和 粪便 H p抗 原检测 。结果
Hp wa 5 9 i e g a ae i h c eu b n a c a 5 8 a d t e r r l ra w 6 5 . ia it n y s . % n F n k i r a. w ih t r a rs w s4 . % n h u a e a 6 . % Unv raea a - 5 n h a s l ssX s s o d sg i c n i e e c ewe n u b n u a. l p e L n i i e rs in a ay i n c t d t e i 2 wa h we in f a tdf r n e b t e r a a d r r 1 Mu t l o gs e r ge s l ssi d ae h i n i t o n i a e, oh u g t tc p—s a n i t e a l mb r th me, vn p c o h r g w t o rf mi me e s a o i h h y H ig s a e,so c r u l o d t wh o k d at r t ma h t b e fa u s o l o lo e fe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崔璨璨;李长锋;张斌【摘要】"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全球共识"[1]是最新发布的一部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国际共识,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出了新的诊治策略,并引发了我国消化界的强烈讨论.本文在探讨"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全球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相关的3个问题,即根除治疗的可行性、最佳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3)006【总页数】4页(P1287-1290)【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铋剂;胃炎【作者】崔璨璨;李长锋;张斌【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始动因子[2],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IARC)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且近年来其感染率仍在不断升高。
2014年1月“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全球共识”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40余位相关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幽门螺旋杆菌的22个临床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并达成共识[1];2015年10月,全国相关专家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旋杆菌学组的邀请下,本着针对我国国情的原则,召开了“幽门螺旋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研讨会”,对幽门螺旋杆菌京都共识中10个主要“陈述”进行了表决,其中只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方面考虑”这一条“陈述”未达成共识,其同意率仅为69.0%[4],这足以引发思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究竟应不应该治疗,又该如何治疗?本文作者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解读与讨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幽门螺杆菌Hpylori(1)

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病学. 2007;12(1):40-52.)
29
Maastricht-3共识
Hp与MALT淋巴瘤
约62%胃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患者在Hp根除后的12个月内 获得完全缓解。对根除治疗应答的预测指标: Hp阳性; Lugano分类I期 (局限于胃的淋巴瘤); 胃壁浸润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无基因t (11,18) (q21,q21) 易位与AP12和MALT 1融合。
4
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
欧洲幽门螺杆菌研究小组(EHPSG)
中华消化病学会
The Maastricht 1-1996 Consensus Report
The Maastricht 2-2000 Consensus Report
The Maastricht 3-2005 Guidelines
第一次全国幽门螺杆 菌共识意见( 2000. 海 南 三亚)
我国一项大规模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自 然人群Hp感染率,涉及全国19个省、10个城市、
39个中心. 结果显示: 我国Hp感染率为40-90%, 平均59%; 感染率最低为广东省,为42%; 感染率最高为西藏,为90%。
胡品津,中华消化杂志 2005,25( 11): 698-9
15
2.传播方式:
功能性 消化不良
(FD)
已经调查的消化不良 + 病程
3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
无症状慢性胃 炎
有症状的慢性胃炎
80 - 85%
无胃炎,但 有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长期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当前的趋势。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1. 高感染率:根据全球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50%的世界人口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可达到80%以上。
这与水源、卫生条件以及人群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2. 年龄分布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在儿童时期发生,但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研究表明,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
3. 地理分布的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各个地区的流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东亚国家的感染率相对较高,而北美和北欧的感染率则较低。
4.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口-口传播、食物和饮用水传播。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家庭密切接触、污染的食物和水、医疗机构等有关。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趋势1. 高风险人群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风险人群包括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患者等。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以及公共卫生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传播的关键。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食品、水源和医疗设施的监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个体化治疗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多种幽门螺杆菌菌株的存在,其对药物的耐药性也有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的重要方向。
4. 疫苗研发:近年来,疫苗研发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领域的热点。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开发有望在未来减少感染率,进一步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结语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二)流行病学
全球自然人群Hp感染率已超过50%,在发达国家感染率约为 30%,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80%。在我国,多个中心的大规模 自然人群中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p感染率为 40%~90%,平均为59%。不同国家、不同地区Hp再感染率不同, 有Meta分析显示,发达国家Hp再感染率每年<3%,而发展中国 家hp再感染率普遍>3%,差异颇大。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
(一)定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
旋状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Hp从口腔 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gastric type epithelium), 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Hp感染 几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 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2.诊断方法: Hp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1)侵入性方法: 包括组织学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RUT)、Hp培养和聚合酶
链反应(PCR)检测。胃镜检查如需活检,且患者无活检禁忌, 临床上推荐RUT检测Hp,病理组织学检测可作为备选
诊断与鉴别诊断
(2)非侵入性方法: 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Hp粪便抗原(HpSA)检测和血
清学检测,其中UBT是临床上最受推荐的方法,具有Hp检测准 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内灶性分布的限制等优 点。 常规的血清学试验检测Hp抗体IgG,其阳性不一定是现症感染, 不能用于根除治疗后复查,因此其临床应用受限,通常用于流 行病学调查。如被检测者既往未接受抗Hp治疗,Hp抗体阳性可 视为现症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淋巴瘤和胃黏膜严 重萎缩等疾病患者存在Hp检测干扰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 时用其他方法检测可能会导致假阴性,而血清学试验则不受这 些因素影响,Hp抗体阳性亦可视为现症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lO年第15卷第5期M0demDigestion&111terv蛐ti∞20lO,V01.15,No.5—269一
表8不同民族、不同研究方法的Hp检出率【n(%)】
袭9其他因素对却检出率的影响
相关因素n%相关因素n%相关因素n%吸烟47045.1l池塘胸渠舸水17880.34・“教师16073.13“‘不吸烟105746.83井水66371.04医务人员12968.996
自来水109168.47工人111864.22+饮酒56843.66干部123559.68不饮酒95847.60大学142848.53‘・‘
中学118259.8l家人<642144.89‘・居民209165.42++小学以下26654.14家人≥653l61.39农民118473.40
注:}¥:相邻比较,P<O.01;¥:相邻比较,尸<O.05;△△:问位比较,P<O.Ol;△:间位比较,P<O.05;“:间2位比较,P<O.Ol;▲:间位比较,P<O.05。
图1不同年龄组几种方法却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能较好反映却的感染状态。
中重度胆汁反流性胃炎者,胃窦却减少,胃体底励密度增高。
血清学、多点RuT的阳性率明显优于胃窦黏膜的RuT。
三、励感染与致病性
.肋的高阳性率基本显示与胃内病变的一致性。
数年内的感染多数仅能引起轻度的浅表性胃炎;但数十年的长期慢性感染易出现糜烂、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胃肿瘤。
西藏喇嘛鼠p的感染率很高,胃内病变的比例也高,仅2%一4%无明显的病变,且
图2中国不同地区却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