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辨析】对偶 对比 排比

合集下载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一,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5,对偶2,比拟6,排比3,借代7,设问4,夸张8,反问二,几种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3,排比和对偶2,比拟和比喻4,设问和反问三,需了解的其他八种修辞方法:1,反复5,仿词2,双关6,顶真3,对比7,回环4,拈连8,反语四,练习:小结前言什么是修辞方法及考点透视:修辞方法是一种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在高考中,修辞已由原来的单一考查变为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考查,尤其是结合语境来使用,突出了"综合运用"的能力.返回一,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常由三部分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例句: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庄稼"是本体,"小山"是喻体,"像"是喻词)(2)比喻的种类: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借喻:甲代乙.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博喻:同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句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明喻)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暗喻)天空乌云密布,一阵风过,刹那间,地上激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本体:匪徒们喻体:兔子喻词:似的本体:花圈/纪念碑喻体:海洋/山冈喻词:是/堆成本体:没有出现(雨)喻体:箭头/瀑布喻词:没有出现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博喻)本体:少女喻体:红蝴蝶,绿鹦鹉,蓝孔雀返回目录2,比拟:(1)比拟的特点: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写,事物"人化".例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拟物: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感情共鸣.返回目录3,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2)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标志代本体:远处走来了一群"红领巾".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芦柴棒",去烧火!专有名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敌人.部分代整体:凡愿留下的不许强拿人家一草一木.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返回目录4,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2)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3)注意: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作用: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返回目录5,对偶(1)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对偶的种类: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补,相衬例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例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均衡的美感;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传诵和记忆.返回目录6,排比(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成分排比句子排比例句1:大堰河,含泪地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见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四个状语排比)例句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四个句子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返回目录7,设问设问的特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例句: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动呢是谁日日夜夜监视大海的动静,探索着海洋的奥秘呢就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内容,使文章有变化和起伏.返回目录8,反问(1)反问的特点: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2)反问的形式: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句1: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表示没有什么言语)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句2: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表示它很美)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返回目录二,几种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例句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用"厚障壁"(喻体)来比喻"阶级的隔阂"(本体),这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即都能把人隔开.例句2:"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借代."花白胡子"是老人的外表特征,以此来指代老人.本体"老人"与借体"花白胡子"之间具有相关性.区别:(1)借喻重在比方,借代重在指称.(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返回2,比拟和比喻例句1: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比喻.本体——灯光,喻体——星星,喻词——仿佛例句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方面里弹琴.比拟."低唱""弹琴"是人的动作,把物当人来叙述.比喻重点在"喻",即打比方,突出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直接把甲当乙来写.返回3,排比和对偶例句1:在那黑暗的岁月里,人们在忧虑中度日,在沉默中思索,在悲愤中秣厉.例句2: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例句1是排比,例句2是对偶.排比须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求结构相同或相似,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可以表达相关的意思,也可以表达相对,相反的意思.返回4,设问和反问例句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例句2: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例句3: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例句1是设问,例句2和例句3是反问.设问有问有答,必须用问号.反问不必回答,问中已有答案,有时表示强烈语气或感情时可用叹号.返回四,练习1,《全品》真题点悟2,《全品》自主探究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最恰当的是(《名师》P110)( C )A,妈妈得知儿子制作的航模获得了学校小科技比赛一等奖后,兴奋得三个月没睡觉.B,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爬上天空,宛如飞腾着的一条巨龙.C,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好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D,汽车和马路好比钢琴和二胡一样,没有好的二胡,钢琴就奏不出动听的乐曲;没有好的马路,汽车也不能跑得顺畅.4,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组排比句.(可适当增减字数)《名师》P112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绘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需要你去开垦它,改造它.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句式结构:不是……而是……需要你……6,补写下列对联的上联或下联.伯乐荐骏马,良师育英才.风似剪刀花似锦,雨如银线柳如烟.5,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所写句子需有拟人修辞格.如果是雄鹰,就应该有展翅于辽阔苍穹的理想;如果是骏马,就应该有驰骋在万里草原的豪情;如果是清泉,就应该有奔流到浩瀚大海的壮志.返回山脉能阻隔天地,却隔不住深深的思念;经纬可以拉开距离,却拉不开真挚的情感;岁月可以流逝年华,却带不走永恒的友谊.元旦来临,送去我的祝福声声!7,元旦即将来临,请拟一条祝福语送给远方的朋友.(8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返回目录小结高分突破:修辞手法的考试形式主要有选择,变换句式,仿写句式等,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熟悉各类题型,结合语境加以分析,打开思路运用联想和想象是解题得分的关键.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语言更丰富更形象生动,更有文采,为作文增加得分机会.。

对偶对比排比

对偶对比排比

正因为对偶具有以上特点和作用,所以深为广大群 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神形生动、人所共赏的对联, 更是运用广泛并独具风采。对联不仅是传播文化, 写景叙事,寄志抒怀的工具,也是人民群众智慧才 能和语言艺术的结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巧妙的 运用汉字的特点,组成各种不同的对偶形式,创作 出无数耐人寻味、妙趣横生的巧联。例如:
②对于他们,第一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 是“雪中送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2)句子的对比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贫富对比)
②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部沾泥,鳞鳞住 大厦。(宋·梅尧臣《陶者》)(劳动者和剥削者 对比)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பைடு நூலகம்《劝学》)(两种精神对比)
①台榭漫方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杭州 西湖楹联)
这个对偶,可以看作是一首诗,上联、下联各是诗 的一个章节。
又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一副章对楹联,多达180个 字。上下合起来,竟是一篇完美的文章。楹联如下:
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 阔无边。看东骧xiang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 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革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几夏芙蓉, 三春杨柳。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 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鲁迅 《故乡》)
(三)对比的作用
对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矛盾,鉴别美丑。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 着。(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②大家看一看,大家想一想,为啥会有这现象:地 主不劳动,仓里堆满粮,财东不出力,吃得白又胖; 工农流血汗,吃不饱肚,住不上房,穿不上衣裳。 大家看一看,大家想一想:这个日子要不要变个样。 (李心田《闪闪的红星》)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特点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与运用,并分析其效果和特点。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来传达某一事物的属性、特征或意义。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感情,使其栩栩如生。

比喻和拟人都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的眼神如炬,犹如狼一般锋利。

”这里通过比喻,将眼神与炬火和狼相联系,突出了其锋利和凶狠的特点。

二、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一种运用“放大”的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一方面来强调其特征或效果。

反语则是用表面上的反向词语来强调事物实际的情况或表达某种感情。

这两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幽默、讽刺或强调的场合。

例如,“他背上有千斤重的担子。

”这里通过夸张,突出了背负压力的沉重。

再比如,“这个计划真是太完美了,简直不能再完美了。

”通过反语,强调了计划的出众。

三、对偶与排比对偶是指在词句的组合上,通过将一对事物、概念或特征进行并列,使其产生一种对比或呼应的效果。

排比则是将多个相似或类似的词句进行并列,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和排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语言更加有韵律感。

例如,“既来之,则安之;既战之,则勇之。

”这里的对偶使句子节奏感强,并突出了“来”“安”“战”“勇”的呼应关系。

四、比较与衬托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揭示其共同点或差异,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衬托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其周围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其突出性格或特征。

比较和衬托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她如花一般美丽,和身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通过比较和衬托,突出了主人公的美丽和与他人的差异。

五、借代与象征借代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有时也可以通过用一种感官形象代替一种感受或情感。

(精)九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辨别和使用

(精)九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辨别和使用

判断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夸张:
• 1、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缩小夸张 • 2、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 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缩小夸张 •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 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缩小夸张 • 4、他说:“看着这满园的苹果花,我就闻到香甜 的苹果味了。” 超前夸张 • 5、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排比的作用
• ①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 ②内容集中,语势强劲; • ③条理清晰,说理透辟,抒情酣畅、淋漓。
五、夸张
•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夸张分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 对扩大夸张,学生一般容易判断出来,但对缩小 夸张和超前夸张则往往容易忽视。 • 缩小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说得小(少、慢、矮、 低、弱、浅……) • 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的夸张形式。
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
• ①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 ②表明感情态度,增强感染力; • ③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
六、借代
• 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 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 运用借代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 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 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待。另外,借代的借 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②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
如“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 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
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 等。 ③借喻可换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如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队 员像“红领巾”。
设问、反问
•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自问自答) • 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 的意思。(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 案) •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修辞方法及辨析范文

修辞方法及辨析范文

修辞方法及辨析范文一、比喻与暗喻例如:她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

比喻的效果是通过直接的对比关系进行表达,使得描述更为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例如:他是这个家庭的中流砥柱。

暗喻的效果是通过不明显的表达,给读者一种思考的空间和深远的意味,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夸张与咬文嚼字1.夸张:是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处理,使之显得更加鲜明、特别或引人注目。

例如:他的声音震得周围的人耳朵都疼。

2.咬文嚼字:是指对语言的细节进行精确的处理和雕琢,通过选用特定的词汇和语句结构,达到精确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例如:一只蜘蛛悄然抱住了我,在我脸上蹭来蹭去。

咬文嚼字的效果是通过准确的措辞和精细的描写,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对细节产生共鸣和共鸣。

三、排比与对偶1.排比:是指将相同的语法结构或词语在句子中重复使用,以增强修辞的表达效果,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优美、雄辩。

例如:风度翩翩、风流倜傥、风华绝代。

排比的效果是通过对语言结构的重复和对比,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记忆性。

2.对偶:是指将相对称的事物进行对比,使句子结构或语言表达达到对称和平衡的效果,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和谐。

例如:她犹如一朵美丽的花朵,他像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对偶的效果是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夸张与省略1.夸张:是指对其中一事物或行为进行过分强调,使其显得更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

例如:他是一个天才,绝对是音乐界的神童。

夸张的效果是通过对事物的强调和夸大,使得表达更加生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感受和共鸣。

2.省略:是指在表达时有意地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部分,使表达更加简练和丰富。

例如:一次即使撕裂了她的心也没有流下眼泪。

省略的效果是通过有意地减少表达的内容,使作品更加凝练、简洁和饱满。

这样的修辞方法可以让读者进行思考和联想,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9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3)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她象一朵花。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她是一朵花。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把敌人比喻为虎豹、熊罴)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判断:春雨象花针,象细丝。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统称比喻,做题时可以不用细分,但可以作为判断比喻修辞额依据。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种类①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小鸟在歌唱。

②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精编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精编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一、【比喻】补充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注意: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见《点击中考》P37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二、【拟人】补充1、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1、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方法辨析】对偶对比排比
对偶、对比、排比,是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它们既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并列在一起,用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

从内容上看,对偶可分为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也称“流水对”)。

譬如:(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1)两句意思相近、相关,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属正对。

第(2)两句意思相对、相反,互相映衬,相反相成,属反对。

第(3)两句内容相连,前后相承,密不可分,单独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串对。

串对上下两句往往有承接、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

从形式上看,对偶又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

工对要求比较严格。

不但句式、结构讲究整齐对称,而且上下两句相连的词语平仄相间,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一般不能重复用字。

譬如前面几句都属工对。

不但结构匀称,字数相同,音节和谐,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两两相对,对得很工整,可以说是工对中典型的例句。

宽对不如工对那样要求那么严格。

只要结构相似,字数相同,上下对称即可。

尤其是在散文中,更是如此。

譬如“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等等。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使是非、好坏、善恶、美丑显得更鲜明突出。

对比与对偶都是两两相对,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点,有时又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容易混淆。

但两者也有区别点:从结构形式上说,对偶讲究对称,它要求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拗,词性相对;对比不讲究对称,上下两句可长可短,字数不限,并且用字可以重复。

从内容意义上说,对偶上下两句有的是相近的事物相对称(如正对),有的是对立事物相映衬(如反对),有的是相关事物相串联(如串对)。

对比纯粹是对立的事物相比较,它要求意义上相对、相反。

如果意义上相对、相反,结构上又相对称,
则可以把它看作对偶中的“反对”:从结构上说是对偶,从意义上说又是对比。

可以说这是对偶与对比的兼用。

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既是对偶,又是对比。

因为它同时具有两者特点。

总之,对偶讲究对称,对比讲究对立;对偶重在形式,对比重在内容。

排比与对偶不同:对偶只有两句,排比至少要有三句;对偶要求上下对称,字数相等,排比只求一气呵成,大体整齐;对偶一般是平等组合,排比往往是逐步深入;对偶可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排比只能表达相近、相关的意思,不能表达相反的意思;对偶用字力求变化,排比常常有意重复;对偶常常用于描写,排比常常用于抒情……概括地说,对偶讲求对称,两两相对,音节和谐;排比讲求气势,成串排列,一气贯通。

附注:本文原载湖北大学1993年第3期《中学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