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2024年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三篇)

2024年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一)为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定员生产,根据《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总局令____号)和《云南省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办法》(云煤发(____)____号)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应按照核定的井下劳动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和组织生产,严禁超定员组织生产。
(三)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符合《云南省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
(四)指定职能部门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做好煤矿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劳动定员标准每年修订一次。
(五)建立劳动定员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奖惩内容。
(六)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
每班采、掘作业人员人数不得超过《云南省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根据井下生产需要和劳动定员标准科学合理的配备井下辅助工种人员,数量不得超过采掘作业人数的____%。
(三)充分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加强劳动定员管理。
2024年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二)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井下劳动成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井下劳动的特殊性和危险性使得其管理变得愈发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2024年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制度的背景、目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等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人们对井下劳动组织的了解,加强对井下劳动组织的管理和保护,促进井下劳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1. 井下劳动的特殊性与危险性:井下劳动是指在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建设和维护地下设施等工作。
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空气污浊、存在爆炸、坍塌等危险因素,对劳动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 井下劳动的重要性:井下劳动是满足人们能源和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地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井下劳动可以有效地开采这些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劳动定员制度

劳动定员制度一、制度目的劳动定员制度是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生产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企业所需员工的数量、岗位和技能等,旨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各分子公司、项目部等各级组织和岗位,包括生产、技术、管理、销售等各类岗位。
三、定员依据1.生产经营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确定所需的员工数量和岗位。
2.工作流程设计: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负荷,进而确定所需员工数量。
3.组织结构调整:随着企业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组织结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定员也需要相应调整。
4.员工素质要求:根据岗位的性质和要求,确定所需员工的技能、资格和经验等素质要求。
5.人工成本控制: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员工数量和人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四、定员管理程序1.制定定员计划: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公司及各分子公司的定员计划。
2.岗位分析评估:对每个岗位进行工作分析评估,确定工作量和所需技能、资格等要求。
3.确定员工数量:根据岗位分析评估结果,结合组织结构调整等因素,确定所需员工数量。
4.制定招聘计划:根据定员计划和岗位需求,制定员工招聘计划。
5.实施招聘:按照招聘计划进行招聘,确保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6.培训与发展: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和发展培训。
7.绩效考核与激励: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激励。
8.定期评估与调整:定期对定员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定员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职工福利待遇,合理分配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制定本制度,以便更好地控制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并提高员工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试用期员工等。
三、定员依据公司定员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指标公司生产力指标是指公司在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和能力。
生产力指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定员制度的稳定性。
2. 业务发展情况业务发展情况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投资将会受到影响。
3. 国家法规和职业行业的要求除考虑公司内部的因素以外,须考虑国家法规和职业行业的要求,做到合法合规合格。
四、劳动力的分类公司根据劳动力特性,将员工从以下角度分为:1. 全职人员公司以工资及税前薪资与在职工作时间为定量标准,对全职人员进行合理定员。
2. 兼职人员公司兼职员工是指按约定收取工资的人员。
由于兼职人员劳动力特性的灵活性,在制定定员时应考虑兼职的数量和费用等因素。
3. 临时工公司通过劳务派遣等途径招募的劳动力,因其劳动力特性的不确定性,在制定定员时应由业务部门进行适当的估算。
4. 试用期员工公司招聘的新人一般采用试用期员工的形式。
在制定定员时应考虑试用期员工的数量和费用等因素。
五、定员标准公司定员标准的依据,在表现、能力和考勤等方面硬性要求员工达到标准。
同时公司还需要从员工的年龄、职业资格证、薪酬情况、工作经验等方面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和能力,从而对其进行部门划分和管理。
六、定员管理办法1. 定员管理范围公司对全职人员、兼职、临时工、试用期员工等,均进行严格执行定员管理,通过建立人员档案、薪酬管理系统等,对公司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定员审核公司需要定期开会,对某一期间内的人员变动情况进行审核,以便及时调整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
3. 定员管理促进奖励公司对于考核表现优良的员工,除给予薪酬奖励之外,需要给予定员管理促进奖励,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起着对煤矿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作用。
下面将从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劳动定员的确定和跟踪、劳动定员的调整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制定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应充分考虑煤矿的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劳动定员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制定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合理分配劳动定员资源,确保煤矿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
其次,劳动定员的确定和跟踪是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劳动定员的确定要根据煤矿的生产情况和工作量来进行,同时考虑煤矿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确保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劳动定员的跟踪要定期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或闲置的问题,保证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生产。
另外,劳动定员的调整和管理是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劳动定员的调整要根据煤矿的生产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变化来进行,及时调整劳动力的数量和分配,确保煤矿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
同时,要加强对劳动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制度,对劳动定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最后,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加强煤矿安全宣传,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表彰和奖励,对安全事故和违章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
总之,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措施。
制定和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确定和跟踪劳动定员、调整和管理劳动定员以及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国有煤矿、民营煤矿等各类煤矿。
第三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应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重点是科学确定劳动定员人数,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应遵循人本原则,保护职工权益,关注职工安全和福利。
第二章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条煤矿劳动定员应科学合理,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
第八条煤矿劳动定员应根据煤矿设计产能、技术设备水平、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
第九条煤矿劳动定员应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职工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合理安排。
第十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确保生产经营的需要。
第十一条煤矿劳动定员应保持适度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第十二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程序,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三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公平公正,严禁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不正当行为。
第三章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第十四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需求分析、人力资源调查、人员需求预测、劳动定员制定、定员公示、定员调整等环节。
第十五条煤矿劳动定员需求分析应结合煤矿生产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第十六条煤矿劳动定员人力资源调查应对煤矿现有员工的年龄、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进行全面了解。
第十七条煤矿劳动定员人员需求预测应根据煤矿生产规模、技术改造计划、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预测。
第十八条煤矿劳动定员制定应结合煤矿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要求,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确定合理的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模板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确保公司运营效率和员工权益,特制定本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定员原则1. 效率优先原则: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工作性质,合理配置员工,确保工作效率。
2. 岗位匹配原则:员工的岗位分配应与其能力和经验相匹配。
3. 灵活性原则:根据公司发展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定员计划。
四、定员程序1. 岗位分析: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2. 需求预测: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计划,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力需求。
3. 编制计划:根据岗位分析和需求预测,制定定员计划,并报管理层审批。
4. 实施与调整:按照批准的定员计划进行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五、定员标准1. 根据工作量、工作性质和工作效率确定各岗位的员工数量。
2. 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合理分配岗位。
六、岗位职责1.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定员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定员计划的执行和员工日常工作的管理。
七、员工培训与发展1. 为新员工提供必要的岗位培训,确保其快速适应工作。
2. 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八、监督检查1. 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定员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定员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经管理层审批后执行。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4篇)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劳动定员工作,提高劳动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劳动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的劳动定员工作。
第三条煤矿劳动定员是指根据煤矿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任务,通过科学计算和合理安排,确定各工种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劳动力数量。
第四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数据为基础,合理确定劳动定员数量;(二)负责制原则:明确劳动定员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落实各级责任;(三)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劳动定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劳动者权益;(四)动态管理原则:根据生产情况随时调整劳动定员数量,保证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五)合法合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进行劳动定员管理,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劳动定员的计算和核查第五条劳动定员的计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根据生产流程分析各个环节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考虑生产任务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效率;(二)根据生产设备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相关工作;(三)考虑到各个工种的技术要求和劳动强度,确保劳动定员数量合理;(四)综合考虑煤矿的生产能力、人员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等因素。
第六条劳动定员的核查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核查流程应当清晰明确,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二)核查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核查结果的可信度;(三)核查结果应当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确保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四)核查结果应当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确保信息透明。
第三章劳动定员的调整和管理第七条劳动定员的调整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生产计划和任务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劳动定员的调整;(二)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工艺改进等因素,适时调整劳动定员数量,提高生产效率;(三)根据工人的工作情况、技能水平等因素,调整劳动定员数量,合理安排工作。
第八条劳动定员的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建立健全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二)加强对劳动定员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劳动定员的统计和分享。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1. 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然而,煤矿劳动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保障煤矿工人的劳动安全,合理控制劳动定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旨在帮助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劳动安全。
2. 劳动定员的定义和意义2.1 劳动定员的定义劳动定员是指根据煤矿生产能力、工艺流程以及劳动安全要求,合理确定煤矿的劳动人数。
2.2 劳动定员的意义合理控制劳动定员对于煤矿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障劳动安全:通过控制劳动定员,可以避免过多人员在煤矿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提高生产效益:合理控制劳动定员可以更好地调配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合规经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法规,确保煤矿企业的合规经营。
3.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的内容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劳动定员的确定原则煤矿劳动定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优先:以保障劳动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能超过煤矿安全设施和设备的承载能力。
•稳定可靠:应根据煤矿的实际生产情况,合理确定煤矿的劳动人数,保持劳动力稳定、可靠。
•公平合理:劳动定员应公平、合理,避免利益输送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3.2 劳动定员的计算方法劳动定员的计算方法应根据煤矿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和劳动安全要求进行科学计算。
一般可采用如下的计算方法:•根据煤矿的产量确定每个人员的工作量标准。
•结合煤矿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计算出各个工种的工作量。
•根据工作量和生产周期,计算出每个工种需要的劳动人数。
3.3 劳动定员的方案制定和调整煤矿劳动定员方案应当由企业经营管理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并报企业领导审批。
劳动定员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应符合以下要求:•充分调研:对煤矿的生产现状、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进行全面调研,获取准确数据。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生产效益、劳动安全和合规经营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劳动定员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我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现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关于限定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的通知》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库里火沙兔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一、劳动定员管理原则
1、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减人提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框架内科学合理的确定,不搞“一刀切”。
4、坚持严格按定额定员管理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对凡有定额标准的作业项目都要按劳动定额标准定员,凡是能够计算和考核工作量的岗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实行定额
定员管理,合理节约劳动生产力。
5、坚持限定人员数量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限定,既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又要满足基本生产岗位的要求;既要对采、掘工作面的人员界定,又要对井上、下辅助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界定,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1、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矿劳资部门负责人负责劳动定额管理,专职做好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等工作。
2、制定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平均、先进和可操作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每2年修订一次。
在生产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设备和机械化程度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额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应及时予以修订。
3、严格落实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格按定员组织生产。
对生产矿井、生产矿井对生产区队要层层建立劳动定额定员考核办法。
三、劳动定员管理和执行标准
1、矿劳资部门抓好排查,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劳动定员管理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专职做好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工作。
2、严格落实内煤局字[2007]290号文件(关于限定煤矿井下
作业人员数量的通知),健全完善劳动定员相关制度。
一是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入井人数,我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采用综采综掘,井下每班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以及相关辅助人员出勤人数均不超过90人,采面每班实际出勤人数均不超过26人,综掘工作面每班实际出勤人数均不超过18人(后附劳动组织表)。
3、同一采区内只允许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工作面。
4、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两班交叉作业。
除带班区队长或班组长、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以外,其余人员严禁现场交接班。
四、矿在作业规程中应按本矿实际编制劳动组织表,每班严格按规定标明定员和实际作业人数。
五、其他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附表1
901101综采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附表2
901102回风顺槽劳动组织表
附表3
辅助人员劳动组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