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上课用) -

合集下载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教案(上课用) -

《驿路梨花》教案(上课用) -

14.《驿路梨花》教案授课教师:何小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培养略读能力,进行略读实践,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设置悬念的写法。

4、体会本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

2、读写结合,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悬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并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再次强调略读方法。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完成以下表格3、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整理文章思路,以“我”和老余为主语概括情节。

4、明确本文线索,思考: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三、引导学生探究本文主题思考:“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并解释各自的含义。

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四、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写法1、思考: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明确: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2、思考: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主题的把握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生分享生字词学习心得。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4.内容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5.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3.作业布置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生字词表。

3.课文解析资料。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梨花的诗句,进行分享交流。

2.学生以“驿路梨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本节课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

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重点:小屋的帮助解决饥饿疲劳,悬念的步步深化,两个误会的穿插和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抒情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我”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3)分析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拟人等。

4.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三、分析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课文主题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二、分析写作技巧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2.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第三课时一、精讲课文1.讲解重点句子、词语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二、课堂讨论1.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2.分享自己的感受第四课时一、课堂小结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驿路梨花》,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驿路梨花》教案
授课教师:何小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培养略读能力,进行略读实践,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设置悬念的写法。

4、体会本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

2、读写结合,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悬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并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再次强调略读方法。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完成以下表格
3、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整理文章思路,以“我”和老余为主语概括情节。

4、明确本文线索,思考: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
三、引导学生探究本文主题
思考:“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并解释各自的含义。

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四、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写法
1、思考: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
明确: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2、思考: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

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

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3、思考:请找出文中的3处悬念,说说其表达效果。

五、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习例文一的行文构思,运用“悬念”设置修改例文二。

六、作业布置
请修改自己的期中考试作文,要求运用插叙、倒叙的记叙顺序,设置悬念。

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