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性风环境分析的城市设计尝试与研究
基于风环境评价的滨水区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以西安市浐灞半岛居住区为例

城市建筑
基于风环境评价的滨水区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
——以西安市浐灞半岛居住区为例
苏 钠,周 典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的环境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滨水街区环境和滨水通风廊 道关系密切,需要评价滨水居住区的风环境影响。本文总结风环境相对舒适度评价方法,构建了滨水区公共空间优化框架,并 以浐灞半岛居住区为例,实测研究滨水街区风环境,结合 CFD 模拟技术分析,对滨河街区高宽比、建筑布局、街道界面等空间 要素提出控制和指导要求。 关键词 :风环境评价 ;滨水区控制方法 ;浐灞半岛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8 ;TU11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07.12
Research on Spatial Form Control Methods of Waterfront Based on Wind Environment Assessment
—— A Case ofin Xi’an
Su Na, Zhou Dian (School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4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ies. Urban waterfront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river way compensation space and waterfront ventilation corridor.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wind environment impact of waterfront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ve comfort evaluation methods of wind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s an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public space in the waterfront area. Meanwhile, it takes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Chanba Peninsula as an example to measure and studies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the waterfront block.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n CFD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height-to-width ratio of the waterfront block. Meanwhile, it puts forward control and guidance requirements for the spatial elements such as building layout, street interface and other spatial elements. Key words: w ind environment assessment; waterfront spatial control methods; Chanba Peninsula residential area
基于廊坊市风环境的城市规划研究

基于廊坊市风环境的城市规划研究[摘要] 本文通过对廊坊市风环境现状的介绍,针对风对高层建筑外形设计、布局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更加人性化和符合低碳经济的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主导风向建筑布局建筑外形设计0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市气候应用及建设实践等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
城市气候条件是影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气候规划为依据,才能为城市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气候是在区域大气候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小气候,它与城市的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气候特征,对城市科学选址、城市规划与设计、合理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不仅要充分利用风的变化,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还应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采光、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考虑,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1廊坊市主导风向对生活区布局的影响风是城市规划中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最为密切,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而风速的大小决定了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
城市的整体布局。
工业企业和居民区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污染物的扩散问题。
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按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位于居民区的上风侧。
”从廊坊市2009年的风向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廊坊市全年多风,且以西风为主,因此为了使生活区受污染机会最小,在廊坊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工业区应选择最小风向频率东北风的上风方向,这恰好是开发区所处的方向。
(如表1所示)2合理规划减少城市中的“建筑风”污染除此以外,由于廊坊市气候具有多风的特点,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尽量避免由建筑布局所引起的“风口”等风污染。
目前廊坊正处于“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高层建筑的密度正渐渐增大,当风遇到高层建筑阻挡时,除大部向上和两侧穿过外,还有部分向下带到地面,再强行分向左右两侧穿过建筑物,这种高层建筑周围的地面风流,除影响到附近的低层建筑外,还会给附近的行人造成不舒适的环境,使大楼出入口处常产生大风流。
基于风热环境的吐鲁番城市设计要素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空间环境舒适度是城市自然
环境条件与后台建成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 [11] 此类评价大多针对城市或 街区尺度展开,且主要关注城市容积 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物理环境 指标 [12]。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可 归纳为自然要素、城市要素、生态要 素三类,这也是城市设计要素的主要 内容,是城市设计工作中最基础的指 标 [13],对城市空气流动、热岛效应等 具有直接影响。
地区风力,达到降温效果。 自然要素评价即通过分析城市选
址坡度等利于隔热保湿的原则,判断 城市选址的海拔高低,根据两者之间 的相关性进行分类定性打分评价。 2.1.2 城市要素
城市要素层面可划分为建筑组 团形式、开放空间绿地及下垫面材质 布置、遮阴程度等指标,其中包括城 市干道布置、建筑密度等形态细化指 标。建筑组团形式是主要的城市空间 影响要素,街区组团空间形态与城市 空间所形成的“风廊”,对通风隔热 有显著效果 [16]。开放空间绿地布置也 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干 旱地区来说,开放空间绿地作为人类 活动空间的载体,应注意夏季植物遮 阴与公共开放空间的联系,将公共开 放空间与水土保湿进行联合组织。开 放绿地空间下垫面也是决定人体舒适 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绿地、水体的 占比增高,会对周边环境起到显著的 隔热、保湿作用。此外,街区建筑、 树木的遮阴程度也是干旱地区重要的 关联风热环境要素。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环境适应性视野下吐鲁番传统聚落的生态智慧 及其模式图谱”(22YJAZH13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冶建明 王 玉 朱梦梦:基于风热环境的吐鲁番城市设计要素评价
建筑环境
BUILDING ENVIRONMENT
我国城市风环境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城市风环境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摘要关键词,以及全文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三个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模糊检索,统计截止至2012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
并根据每篇文献实际内容对检索到的大量文献进行遴选,最终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城市风环境研究文献共计107篇,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3.分类研究与统计为了对目前多元化特征较强的城市风环境的研究状况实现较为系统的解读,本文在研读符合要求的107篇城市风环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分别按照论文发表时间、作者专业领域、研究尺度、研究目的和关注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类别以及是否提出优化措施七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
3.1 作者专业领域由于城市风环境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特征,研究者的专业背景较为多元化,本文根据对107篇文献第一作者的单位性质、从事工作、教育经历等信息的分析,将研究者的专业背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大气科学类,环境工程类、城市及区域研究类、建筑设备及工程类、建筑设计及技术类,其中每个大类分别涵盖了若干个具体的学科和专业方向。
3.2 研究目的和关注点对城市风环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就每一篇具体的文献而言,由于其作者专业背景,从事工作,甚至个人偏好等原因,其研究目的可能侧重于探索或解决某一项具体问题。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归纳,本文将现有城市风环境研究文献的研究目的和关注焦点大致分为空气质量、环境舒适度、模拟技术、建筑通风、建筑节能、建筑安全等六类。
3.3 研究对象类别从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类别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理想模型研究和实际案例研究三类。
1)理论研究特点是以纯理论的分析和推理为主要研究方法,而不涉及对具体城市空间对象的风环境研究,一般包括相关理论综述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分析,风与城市空间的作用机制探讨,模拟技术的参数和方程选择等。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主要是指根据研究需要建立的虚拟城市空间,针对理想地块进行风环境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最大程度排除干扰,简化建筑和环境的外形以及布局形式,只针对需要研究的要素、参数变量等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在研究中随时控制变量,根据需要建立多个理想地块进行对比研究。
基于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风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不同城市功能区的风环境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郭廓;孙朝阳;类雁文【摘要】风环境直接影响着人在城市中的热舒适状态与生活质量,这一现象在高密度城市中尤为显著.通过对城市居住区、公共建筑区、休闲绿化区的风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以建筑布局、建筑朝向、建筑形体、绿化绿植选型等对风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3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城市功能区;风环境;城市设计【作者】郭廓;孙朝阳;类雁文【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白山 13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风环境是指室外自然风在城市地形地貌或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下形成的风场。
城市风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城市的总体通风环境和建筑周边的局部风环境。
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与普通百姓都逐渐意识到风环境质量对于城市宜居、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
而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城市形态、建筑布局等均有其各自特点,在探讨其风环境优化问题时也应根据具体特质具体分析。
1 城市设计中的风环境问题当下城市设计中常面临以下风环境问题。
1.1 生活舒适性问题区域内建筑物的形体、朝向和布局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气体流过时产生不同的风场,进而造成人们体感舒适度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建筑群体内通风效果不佳:压力差是气体流动的必要前提,如因建筑群体布局的问题导致其间气体压力差过小甚至无压力差,势必会影响气体流动效果,产生旋涡区。
漩涡区内的空气在区域内盘旋,导致通风不畅,进而阻隔了室内外空气交换,且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不仅直接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也会对健康卫生造成一定的隐患。
2)瞬时强风:风进入城市后,穿行于建筑群中,因下冲、角逐、狭管流、穿堂风及阻塞、尾流等效应,很容易在某些区位产生瞬间强风或旋风,即“再生风”或“二次风”。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丽江市福慧路城市设计为例

保 留 丽 江 城 市 的地 域 特 征
[ 关 键 词 ] 地 域 特 征 ; 城 市 设 计 ; 空 间构 造 ; 丽 江 [ 文章编号] 1 0 0 6 0 0 2 2 (2 0 1 1 ) 1 1 0 0 4 7 0 5 [ 中图分类号] T U9 8 1
—
—
—
[ 文 献标识码 ] B
m
n
Urba
。
将 西 方 强 势文 化带入 我 国
逐 渐流 失
,
造成我 国传统 文化
一
,
我国城市 的地 域特征也
天 天 被人
结合地 域特征的城市设 计 的
城市设
。
们所 遗忘
。
意义主 要体现在 以下 三 个方 面 :
,
长 期 以来
强 化和保护地域特征
,
一
直是保
一
( 1 ) 强 化城 市设 计 中的地 域特征
。
持城 市个 性化的重 要 手 段
。
”
和
井两
造 福 慧 路 的 空 间结 构 城 旅 游 核心 区
福 慧路 的空
、
2 1 自然 环 境特征
.
院 巷
丽 江位于我国
等 多种形式
民居 的庭 院临接街
,
间 结 构 主 要 由城 市 商 务核 心 区
、
丽 江 的 自然 环 境 特 征 为城 市 设
、
正 房和 居室 朝后设 置
这 样的布
,
旅 游 综 合服 务 区 和
。
其 中 连 续度 用 于 测 量
,
3
.
7 丽 江 市福 慧路水景 及 绿 化
整合关系 ( 图 7 )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01211131马浩宇摘要: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城市设计能够营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境,降低能耗,并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学科研究基础上,从微气候的风环境角度切入,通过通风廊道、街区廊道和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三个专项研究,并结合scSTREAM软件的风环境模拟,掌握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的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城市设计方案中,以期营造一个风环境理想的城市生活空间。
关键词:风环境设计,开敞空间,廊道,风环境模拟。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1)全球气候局势严峻气候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明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繁,人们对这一系列关系生死存亡的变化越来越担忧,减少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2)能源危机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为人类敲醒了警钟。
从设计行业的角度出发,应该减少人们主动方式避免气候影响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营造舒适的户外环境,延长户外休闲活动时间,减少室内停留时间所引起的能耗。
(3)地域景观特色的趋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气候设计的相关作品却比较少,设计领域内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缺乏地域特色。
2、研究意义针对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可以指导改进建筑布局以及下垫面的配置,从而改善空间微气候,提高室外环境热舒适性,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本专题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弥补“城市微气候”与“景观设计”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不足。
使得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城市气候因素的思考与应对得以规范、科学,也为“景观空间形态布局气候合理性”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实现景观设计中环境舒适度和能源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1)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结合起来,这一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流行起来。
西安典型街区风环境数值模拟及城市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与街区微气候要素耦合研究是改善城市空间微气候环境的前沿课题之一。论 文选取西安典型街区进行空间形态解析,通过数值计算的途径提出高围合度和围合度两种建 筑空间类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街区空间进行风环境数值模拟。分别在两种围合度的地段内 选取关键点进行风环境数值实测,并与计算机模拟数值进行相互验证。通过解析街区不同空间 围合度产生不同的风环境效应,探索街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的内在关联性规律,并以此为基础 提岀优化街区风环境的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风环境;数值模拟;城市设计
Abstract: When it comes to th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creation, the study on the coupling between urban block spatial form and block microclimate elements is going to be the advanced fields of it. In this paper, by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ypical blocks in Xi'an, two kind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types, high-enclosed and low-enclosed, are proposed by enclosure degree after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wind environment in block space by using the PHOENICS are verified with that selected in on-site typical areas. The key points of two types of enclosed areas were for wind environment numerical measurement, and the results were verified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wind environment effects produced by spatial enclosure degree implies 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ind environment and the spatial block form, which can bring forward more urban design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wind environment of blocks. Key words: city block; space morphology; wind environment; digital simulation; urban desig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区域性风环境分析的城市设计尝试与研究【摘要】在如今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生态恶化的大环境下,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自然通风是优化室内热环境最直接的策略。
针对处于冬冷夏热地区的武汉,我们选取了老城区有代表性的地块,通过城市风环境分析和模拟对其进行了改造和设计,以改善该地块的建筑热环境。
【关键词】风环境;热环境改善;城市设计;自然通风
一研究背景
2007年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综合报告显示:近50年(1956一2005年)的线性变暖趋势是每十年0.13℃至0.16℃,这乎是近100年(1906一2005年)的两倍,并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将上升0.2℃,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1一3.5℃。
而在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城乡温度最高差异可达8-12℃。
气温的不断攀升和城市热环境的恶化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早在1963年,victor olgyay在《design
with climate:bioclimate approach to achitectural regionalism》一书中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
其思想对于研究基于城市微气候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武汉是典型的冬冷夏热地区城市,夏季高温高湿。
尤其是在汉口老城区,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城市肌理十分密集,建筑间自然
通风受到很大阻碍。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区域性风环境改造和优化设计。
二武汉老城区区域性风环境下的城市设计
1 研究地块现状介绍
场地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三阳路与二曜路片区,西侧紧邻长江。
该区的建筑多为80年代建造,年代较久。
其中以武汉里分建筑群为特色。
经过对地块的实测,我们发现延庆里里分内部温度要比三阳路、中山大道略高,比江边温度要高2-3℃。
延庆里距离江边不是很远,温度相差2℃左右,由于巷子较窄,建筑密度高,绿地率偏低,地面的硬质化程度高,加上居民自身的人工排热,各种热量聚集在里分内部,整个环境相对闭塞,里分内部和有着凉爽江风的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通风道,里分内部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造成里分内部温度较高。
2 通风策略
地块区域的夏季主导风向是沿江方向的南偏西风(ssw)和武汉夏季主导风向(se)。
最理想的效果是将风源引入城市街道内部,因此合适的通风策略十分重要。
(1)广场的合理布置
在进风口处布置大小适宜的广场能引入大量的新风,从而能使自然风深入内部街道成为可能。
在地块东南侧,我们设置了开放公共绿地,不仅能引入江风,而且为市民活动提供空间和设施。
在西
南侧设置的商业办公综合广场也使沿街道吹入的风能尽可能多的
进入地块。
(2)风道
街道的形式和走向会对其内部的风产生一定的影响。
顺应风向的街道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风的阻挡作用,从而使街道通风效果达到最佳。
从室内通风考虑,风向与建筑呈30度角时室内通风效果最佳。
综合两方面,我们引入南偏西和东南两套风道系统,营造最理想的通风效果。
(3)建筑群的形式和排布方式
自然风经过不同形体的建筑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并会影响对其后方的风场。
因此,在设计中,沿主导风向方向的建筑高度逐渐升高,以避免后方建筑受到前方建筑的遮挡。
在建筑间距较近时可以采用部分架空的方式,保证一定流量的自然风。
在受保护的里分建筑处,由于建筑密度过高,住宅之间的距离太近,自然风很难进入里分式住宅区。
基于这点考虑,我们在里分西侧布置一栋板式高层,能有效兜风,增加里分式住宅区的自然通风速率和流量。
3 设计过程
我们采用了软件辅助的设计方式,模拟软件能定性分析地块的通风效果。
针对模拟结果中不理想的区域,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最终调整到最佳的通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