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城市风环境
城市风影响与应用

知识创造未来
城市风影响与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风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风是
城市气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特征对城市环境和生活产
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风的影响与应用,对于城市规划和
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城市风对城市气候条件的形成和变化有着显著影响。
城市
气候的特征是高温、高湿、高风速和高污染,其中风是影响城市气候
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地形和建筑密度等因素使得城市风与自然风存
在差异。
城市风有着复杂的流场特征和空气质量状况,是城市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可调节要素之一。
其次,城市风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将
城市风与建筑、街区和绿化等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城市建筑物的
通风效果、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污染物扩散。
近年来,一些城市还开
始利用城市风的能量,建造城市风电站,实现城市风资源的利用和可
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利用城市风资源,是实现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和提高城
市生态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
同时,在城市风调查和管理方面,加强
空气动力学和气象预报能力的研究,对于实现城市风的科学管理和环
保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和适宜性,城市风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必定会发
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 1。
西安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分析

2022年第10期现代园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住房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受住宅小区内污染物扩散迅速、通风效率及建筑表面风压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多居民住宅小区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小区环境的舒适度。
为此,只有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断改善与优化当地住宅小区风环境,才能进一步提高居民住宅舒适度,满足居民对住宅环境的基本要求。
1风环境风环境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各个区域大气温差过大,空气在受热膨胀后,体积变轻上升,而冷空气变重下降所产生的空气流动,而这种空气流动引发的自然现象被人们称之为风。
风环境是指室外环境下,自然风受城市地形或取样地形面貌的影响形成的风场。
建筑风环境既与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共存,又与建筑物本身形体结构造型、分布、周围自然环境等有着十分紧密且复杂的联系。
目前,主要被研究的建筑风环境主要包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领域。
2城市居民住宅建筑与风之间的关系2.1环境舒适度影响西安市地处陕西省偏南区域,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簸箕形态。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少、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1)在居民小区风环境控制方面,为保证居民环境舒适度,除去迎风第一排建设,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建筑物周围人行去风速控制在5m/s范围内,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要小于2,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
(2)在面对过渡季和冬、夏季典型风向和风速条件下,住宅小区设计应合理规划建筑,有效规避冬季不利风向。
可通过设置挡风板、防风墙、防风带等,采取多种防风措施有效阻隔冬季冷风,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周围高度在行人1.5m高度处的风速进行,减小因风速系数过大导致建筑物前后压差过大。
(3)提高对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率和效果,在居民构建上,小区楼房建筑格局多为自由式或行列式,能保障居民楼间距的通风性。
城市风影响与应用

城市风影响与应用以城市风影响与应用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城市风对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一些应用城市风的方法。
一、城市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空气质量改善:城市风可以带走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减少人们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2. 温度调节:城市风可以调节气温,给人们带来凉爽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天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3. 湿度调节:城市风可以带走湿气,减少空气中的湿度,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
4. 环境噪音减少:城市风可以带走噪音,减少城市中交通、工厂等产生的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干扰。
5. 心理健康改善:城市风可以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温,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有助于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改善心情。
二、城市风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1. 风能利用:城市风可以被用作风能发电的一种资源。
通过建设风力发电站,可以利用城市风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
2. 空气质量监测:城市风可以帮助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
通过在适当位置设置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可以利用城市风的流动情况及时监测和反馈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3. 城市规划:城市风的影响也需要考虑在城市规划中。
合理规划街道、建筑物等城市设施的布局,可以利用城市风来实现通风和散热,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4. 绿化工程:城市风可以帮助推动绿化工程的实施。
通过合理安排绿化植物的种植位置和数量,可以利用城市风带动植物的传粉和散布种子,促进植物生长和繁殖,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5. 垃圾处理:城市风也可以用于垃圾处理。
通过合理设计垃圾处理设施的位置和通风系统,可以利用城市风的流动带走垃圾产生的异味和污染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 灾害预防:城市风在灾害预防中也有应用。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考虑风的流动情况,可以减少风灾的发生;在城市防洪工程中,合理规划河道和建筑物的布局,利用城市风来帮助排水和降低洪水的风险。
三、城市风的应用案例1. 伦敦的风能发电:伦敦市政府通过建设风力发电站,利用城市风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景观空问的风环境设计

城市景观空问的风环境设计城市景观空间的风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气候和环境,也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合理的风环境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一、城市风环境的重要性城市风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宜居性。
良好的风环境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身心的舒适。
好的风环境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舒适性和适宜性。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合理的风环境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二、城市风环境设计的原则1. 合理布局。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合理布局建筑和绿化,以利于形成良好的风环境。
建筑应该按照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合理布置,绿化应该按照植被的特性和数量合理布局,以保证城市的风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2. 提高通风条件。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考虑到城市的通风条件,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通风通道,以利于改善城市的风环境。
3. 减少阻挡。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尽量减少建筑或结构物对风的阻挡,以利于改善城市的风环境。
4. 提高绿化率。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通过增加绿化面积来改善城市的风环境,合理设置绿化带和绿化带间隔,以达到最佳的风环境效果。
五、城市风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该项目充分考虑到了上海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合理设置了通风口和通风通道,通过绿化和水景的设置,有效改善了上海的风环境,提高了上海的宜居性和舒适性。
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该项目充分考虑到了北京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合理布置了建筑和绿化,通过绿化带和绿化带间隔的设置,有效改善了北京的风环境,提高了北京的宜居性和舒适性。
基础内容中文版建筑风环境模拟

建立数学模型
结果分析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建立相应 的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
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 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PART 03
建筑风环境模拟
REPORTING
建筑风环境模拟的原理
建筑风环境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建筑周围的风流动情况,以便评估建筑物 的通风性能和空气质量。
该原理基于流体动力学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建筑物周围流场的数学模型,利 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流场中各点的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风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风环境模拟为建筑设计 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解决城市热岛 效应、建筑通风不畅等问题。
风环境模拟的意义
01
02
03
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通过模拟,可以预测和分 析建筑的风环境,为建筑 设计提供优化建议,提高 建筑设计质量。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建筑通风设计, 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 能减排。
未来研究方向
改进模拟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可 以进一步改进风环境模拟的算法
,提高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未来可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如 地形、植被、建筑物高度等,以更 准确地模拟风环境。
拓展应用领域
未来可以将风环境模拟拓展到更多 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为更多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风环境模拟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建筑物周围的风环境,优化建筑物的通风性能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风环境模拟的常用软件
Fluent
一款专业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适 用于各种流体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模拟 。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风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风城市风是指由建筑物和其他人工构筑物所引起的气流现象。
这种风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阻挡导致气流无法平稳地通过,从而形成湍流和涡流,进而形成了城市风。
城市风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常见,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城市风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城市风的存在,建筑物会受到各种气流的冲击,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更加显著。
这种冲击会给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和倒塌。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时,需要考虑城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其次,城市风对城市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城市的密集建筑和封闭环境,城市风往往会形成狭长的气流通道,导致空气流动受限。
这使得城市内部的空气污染物无法顺利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加剧了城市的雾霾和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风的存在还会影响城市的温度分布。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阻挡了阳光的照射,使得城市内部的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
这种温度差异会对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城市风还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了影响。
城市风的存在意味着城市中会出现较强的风力,这对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带来了不便。
在强风的影响下,行人可能会感到寒冷和不舒适,特别是在冬季或开阔区域。
此外,城市风还可能对交通和交通设施造成影响,如影响行人和车辆的稳定性,给交通信号灯带来困扰等。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风对人们出行和生活的影响,合理设置遮挡物和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便利性。
最后,城市风还会对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城市风使得空气流动受限,植物在城市中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会阻挡阳光的照射,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城市风还可能导致植物受到损坏和折断,影响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保护和提升城市中的植被环境,减缓城市风对植物的影响。
风环境和热环境评估

风环境和热环境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风环境和热环境是两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因素。
它们对我们的舒适度、健康以及建筑的能耗和耐久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风环境评估主要关注的是风的流动模式、风速和风向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合理的风环境设计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比如说,良好的通风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霉菌和湿气的滋生,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良好通风的房间里,空气会变得浑浊,异味难以散去。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疲劳、头晕,甚至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而在一个通风良好的空间里,新鲜空气不断循环,人们会感到神清气爽,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对于城市来说,风环境的评估也至关重要。
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强风或者无风的状况。
强风可能会给行人带来不便,甚至危及安全;而无风区域则可能导致污染物聚集,影响城市的生态和环境质量。
在评估风环境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地形地貌是其中之一。
比如,在山区或者山谷地带,风的流动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和布局也会对风的流动产生阻碍或引导作用。
此外,周边的植被覆盖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的速度和方向。
为了准确评估风环境,通常会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风的流动进行预测和分析,而现场测量则可以提供实际的数据来验证和校准模拟结果。
热环境评估则侧重于温度、湿度、辐射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会让人感到闷热不适,甚至可能导致中暑等健康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热环境的评估有助于确定合适的保温隔热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室内舒适度。
比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窗户类型可以有效地阻挡外界的热量进入室内,或者在适当的时候让阳光进入以提供温暖。
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热环境评估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城市中大量的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密集的建筑物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使得城市中心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郊区。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风

3风向作图规律
高空、海面
近地面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高压在右(后方)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高压在左(后方)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与等压线相交, 指向低压,向右偏。
风向与等压线相交, 指向低压,向左偏。
做高考题·打造能力03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读图,完成第1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C.东北风 D.西北风
A.东南风 B.西南风
答案:B
6日12点和18点之间下列四地风向变化最大的是 NewYorK Chicago C. Atlanta D. Houston 下图是2014年1月6日12点和18点北美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答案:A
故D项正确。
风积地貌
五、风的影响
信风带
西风带
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思考:秘鲁寒流是如何形成的?
盛行风
风海流
风---风浪---洋流---航海
离岸风
郑和下西洋 风向——顺风顺水——季节?
三角贸易
航海:赤道、副高无风带;咆哮西风带
五、风的影响
5、风与生物
旗形树冠指示风向
五、风的影响
五、风的影响
”
风与生物
:DA
三、风的典例
海陆风
2、山谷风
盆地多夜雨和霜冻,山谷(盆地)不宜建工厂
3、城市风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01
注意:城市风最大时候——在市中心和郊区温差最大时候(热岛效应最强),不是城市气温最高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几何形体的建筑物在不同风向下背风面的漩涡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四节 风环境与建筑设计
2. 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① 主要的使用房间应该尽量布臵在夏季的迎风面,辅助房间可以布臵 在背风面,并以建筑构造与辅助措施改善通风效果。 ② 开口部位的位臵应该尽量使室内空气场的布臵均匀,并且力求风能 够吹过房间中的主要使用空间。 ③ 炎热期较长的地区建筑物的开口面积宜大,以争取自然通风。夏热 冬冷地区,建筑物的洞口不宜太大,可以用调节洞口面积的方法, 调节气流速度和流量。 ④ 门窗的相对位臵应该以贯通为好,减少气流的迂回和阻力。纵向间 隔墙在适当的部位开设通风口或者设臵可以调节的通风构造。 ⑤ 利用天井、小亭、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 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风向玫瑰图:是在极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因 图形与玫瑰花朵相似,故名。“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 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 一个圆,圆上引出16条放射线,它们代表16个不同的方向,每条直线的 长度与这个方向的风的频度成正比。静风的频度放在中间。有些风向玫瑰 图上还指示出了各风向的风速范围。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盛行风划分为5大类型: 1. 季节变化型 2. 主导风向型 3. 双主导风向型 4. 无主导风向型 5. 准静止风型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1. 季节变化型(包括“双主导风向型”)
在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转换而变化,冬、夏季主导 风风向风频相当,但方向相反或接近相反。 解决办法: ① 城市规划布局时要尽量避开冬夏对吹的风向,选 择最小风频方向; ② 工业区、居民区并排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的方向, 并用防护林隔离; ③ 山区城市建厂选南北走向的谷地。
/ u
水平风向脉动方差δ (θ) 湍流速度脉动方差δ(γ) 为平均风速
u
案例:广州水平风向脉动方差δ (θ)日平均值以夏季(7月)为 最大,达12.1º ,冬季(1月)水平风向脉动方差δ (θ)日平均值 最小,仅8.1º ,尤其在夜间20时至次日早晨前后,δ (θ)平均 值≤7.5。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4. 准静止风型 全年静风频率50%以上,年平均风速1.0m/s以下,这 种类型的地区,称为小风或准静止风型区。 解决办法: 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宜臵于一定卫生防护距离以外。 卫生距离的确定方法: 计算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这个浓度的着 地距离
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二节 城市低空风的垂直变化
二、城郊近地气层风的垂直变化
地面摩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风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风 向顺时针偏转。
三、城市低空风垂直变化的计算
1. 风速的对数率公式(主要针对150米以下低空)
u 2 ln z 2 ln z 0 u1 ln z1 ln z 0
z0 exp[( u2 ln z1 u1 ln z 2 ) /(u2 u1 )]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2. 热岛环流的影响 热岛环流使城市的污 染加重,应在污染企 业与城市之间规划建 设环城防护林带。 3. 局地气流的影响 在高大建筑的背风面 形成涡流,容易形成 污染物质聚集。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四节 风环境与建筑设计
一、单体建筑形态与风 我国主导风向:季风型,夏季风偏南 建筑布局:坐南朝北 影响:屋后漩涡、室内风速
z1,z2为两个不同的离地面高度(m); u1,u2为对应于z1,z2高度上的风速(m/s); z0为平均粗糙度
如果下垫面均匀:
z0 1Ha 2A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二节 城市低空风的垂直变化
2. 风速的指数率公式 主要针对150米以上高空
u z u1 z1
p
指数p: Z 为任意高度(m); U 为对应z高度上的风速(m/s); ①p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地面越粗糙p越小; Z1 为离地面l0m左右的高度,即常规气象观测站的测风器高度; ②p随稳定度增大而增大。 U1 为对应z1高度上的风速,一般为已知; ③p随风速增大而减小。 P 为指数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1. 海陆风、山谷风的影响
① 工厂企业和居住区均平行海岸(垂直海陆风方向)布臵,污 染机会最小; ② 工厂可臵谷风的上风方向,居住区臵下风方向,受污染 仍较小(主要是谷风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 ③ 城市处于季风区,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宜臵于与季风风向 一致的南北走向谷地,使风速加大,有利于污染扩散; ④ 城市处于主导风型区,则选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的山谷 布臵有污染的工厂企业,以利于通风。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南昌:春、秋、冬季均以N (北)风为主导风向,出现 频率分别为16.4%、23.2%、 21.5%;夏季以SW(西南) 风为主导风向,出现频率为 12.8%。四季静风出现频率 分别为25.9%、24.8%、 21.4%、26.6%。
南昌市工业园区布局最 好设在西北方向。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一节 风的类型
广州城市年平均风速分布(m/s)(1994)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一节 风的类型
2)街道风 城市建筑物由于受热不均匀而产生局部热力环流,称 “街道风”。 3)城市峡谷效应产生“急流” 4)当气流与建筑物垂直时,产生涡流 5)城市风分布不均匀,时大时小,阵性大,风向不定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一节 风的类型
2. 城市热岛环流
晴天,大范围风速较小时, 存在城市热岛时,城区大 气层结不稳定,暖而轻的 空气上升,地面形成低压, 产生指向城区的气压梯度 力。四周郊区较冷的空气 向城区辐合,上升到高空 辐散,向郊外流出并下沉, 引起局地环流,称城市热 岛环流。
热岛环流加强城市内部污染。强热岛区及 出现强热岛的季节,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炎热期较长的 地区建筑物的 开口面积宜大, 以争取自然通 风。夏热冬冷 地区,建筑物 的洞口不宜太 大,可以用调 节洞口面积的 方法,调节气 流速度和流量。
第四节 风环境与建筑设计
3. 单体建筑周围风的基本形态 ① 风的形态有两种基本模式: 层流——空气各质点很有规律地等速平行移动,我们可 以预知其风速和风的流动路径。 紊流——空气各质点不规则地运动,测定紊流的速度和 压力必须取各时间间隔的数值进行平均,而对紊流各质 点的瞬间速度则很难准确测定。
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别, 甚至相反: 冬季盛行东北气流,华北——东北为西北气流, 夏季盛行西南气流;中国东部——日本还盛行东南气流
2. 台风 3. 龙卷风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一节 风的类型
二、地形风
1. 概念:由于地形的起伏、各种地表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 率的差异、材料热容量的不同,产生各小区域之间的温 差和各小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因而形成局部性的地形风。 2. 类型: 海陆风: 山谷风: 后院风、花园风、林园风 街巷风: 中庭风:
稳定度级别 极不稳定 0.1 p值
风速/(m/s) p值 0~2 0.5
不稳定 0.15
弱不稳定 0.2
2.1~4.0 0.22
中性 0.25
稳定 0.3
4.1~6.0 0.18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一、风的作用 1. 增加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2. 减少城市的污染程度 二、盛行风与城市规划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风的类型
三、城市化对风的影响 1. 城市的地面风 1)摩擦使城市风速减小,但有一临界风速值
城市由于建筑物参差不齐,有效地增大了近地层的粗糙度, 对低层气流产生摩擦效应,使流经城区的气流受阻减速。 “临界风速”:当城市盛行风速低于或者高于某一风速时, 城市内部的风速就高于或者低于城市盛行风速,则这一风 速就称为“临界风速”。 如北京1,4,10月的临界风速为lm/s,7月的临界风速为 4m/s。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三节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卫生距离的确定方法:
计算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这个浓度的着地 距离。
烟源下风方地面上污染物质最大浓度计算公式为:
C max 2Q 10 C Z 2 .e.u.H C y
最大浓度出现位臵离源距离计算公式为:
X max H ( )2 / 2 n CZ
城市热岛环流模式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热岛环流加强城市内部污染。 强热岛区及出现强热岛的季 节,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 表示风向;30,50,100为污染浓度; (容积百分率,%)
图3-3 旭日市城市风与污染浓度
第二节 城市低空风的垂直变化
一、城市湍流运动 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城市湍流扰动强度可用水平风向的脉动方差表示
Fi fi ui
Fi为污染系数,表示来 自i方位的污染程度; fi为i方位的风向频率; ui为i方向的平均风速; u 为该地的总平均风速
污染风频Ri:某方向污染风频, 为该方向污染系数与该地总平 均风速的乘积。
Ri f i u ui
解决办法: 污染源的工厂应布设在 污染风频最低的方位。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城市物理
教师:胡华
中南大学 •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风的类型 城市低空风的垂直变化 城市风场与城市规划 风环境与建筑设计
第四章 城市风环境
第一节 风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