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青少年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父母应该倾听,并尊重青少年的感受和观点。
与此同时,青少年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双方要相互理解,尊重并接纳对方的意见。
遇到分歧时,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
2. 培养信任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石。
父母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支持的环境,让青少年感到自己可以信任父母,并且可以在困难和挫折中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干预和控制,给予青少年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鼓励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共进晚餐、户外运动或者一起看电影。
这些亲密的时刻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4.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青少年需要有稳定和明确的规则和界限,父母的角色就是制定这些规则并保持一致性。
这些规则应该合理,并且能够建立起秩序和纪律。
然而,父母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责任和自主能力。
同时,父母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赞美,以鼓励积极的行为。
5. 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和兴趣父母应该尊重和理解青少年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父母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父母也可以与青少年共同探索新事物和兴趣,这有助于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
6.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寻求专业支持。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亲子关系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全面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亲子沟通、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这三个方面,探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
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沟通能够增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首先,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情感的宣泄和倾听有助于青少年塑造积极的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心。
其次,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父母的交流,青少年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相互尊重、倾听和理解,从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积极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首先,尊重和支持是良好教育方式的核心。
父母应当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差异,避免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同时,父母还应当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有效的规定和约束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父母应当与青少年达成共识,制定明确的规定和约定,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这样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首先,家庭氛围应当充满爱和关怀。
父母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和支持。
这种关怀可以通过陪伴、倾听和鼓励等方式体现,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次,家庭中的冲突处理方式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情绪调控能力。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避免家庭冲突升级,培养青少年有效处理冲突、调节情绪的能力。
总结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全面,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良好与否,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成长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观点。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亲子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青少年应该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尊重对方的观点。
父母也应该倾听和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问题,避免过度干涉和指责。
通过开放、真诚的沟通,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尊重个人空间和隐私青少年进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一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青少年的个人隐私和空间,不要过于干涉他们的生活和决策。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和责任,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3. 建立共同利益和合作父母和青少年可以共同选择一项兴趣爱好或活动来培养亲子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合作。
这样的共同利益可以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系,并且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例如,可以一起进行户外运动、阅读、旅行等活动,共同探索和分享经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4. 懂得尊重父母的付出与爱青少年需要懂得尊重父母的付出和爱,理解他们为了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所做的努力。
在面对矛盾和争吵时,应当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用心和考虑。
这样的理解和尊重可以化解矛盾,维持亲子关系的和谐。
5. 接受父母的教育和指导父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青少年应该接受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父母在经历过更多人生阅历后,会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引导,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6. 主动关心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青少年要主动参与家庭生活,关心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需要。
可以帮忙家务,关心父母的健康和工作,和父母一起共度日常生活中的时光。
这样的关心和参与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7. 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如果亲子关系遇到了较大的问题,青少年可以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作文

如何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作文《如何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有时候和爸爸妈妈相处不太容易呀?其实呀,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并不难。
就像我的好朋友小明,他以前总觉得爸爸妈妈管他太多,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出去玩。
他可生气啦,总是和爸爸妈妈顶嘴。
但是后来呢,有一次他生病了,爸爸妈妈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给他喂药,还给他讲故事。
小明这才明白,爸爸妈妈管他是因为爱他,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好好学习。
从那以后,小明不再和爸爸妈妈顶嘴了。
他有什么想法都会好好地跟爸爸妈妈说。
比如他想看电视,就会先跟爸爸妈妈保证做完作业再看,而且只看一会儿。
所以呀,小朋友们,我们要多理解爸爸妈妈,有想法就好好说,这样就能和爸爸妈妈相处得很好啦!《如何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和爸爸妈妈相处可是一门大学问哟!我给你们讲讲我的邻居姐姐吧。
她之前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她,总是不让她做喜欢的事情。
比如说她喜欢画画,可爸爸妈妈觉得会耽误学习。
姐姐可难过了,都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
不过后来,姐姐在学校参加了画画比赛,还得了奖。
爸爸妈妈看到姐姐的努力和成绩,慢慢就改变了想法,开始支持姐姐画画啦。
通过这件事,姐姐明白了,要让爸爸妈妈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努力。
我们也要这样,多和爸爸妈妈交流,告诉他们我们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这样,爸爸妈妈就能更懂我们,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哟!《如何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作文三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爸爸妈妈成为好朋友呀?我来告诉你们怎么做。
我们也要像小花一样,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都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还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
这样,爸爸妈妈会更爱我们,我们也会更爱他们。
《如何处理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作文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好好相处可重要啦!我有个表哥,以前特别调皮,总是惹爸爸妈妈生气。
有一回,他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去买玩具,被爸爸妈妈发现后狠狠批评了一顿。
青少年的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

青少年的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家庭是每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而青少年时期则是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家庭关系的良好与否,以及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并倡导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关系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它的稳定与和睦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提供稳定的情感依托,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和安全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障碍,阻碍其正常发展。
因此,父母应时刻关注家庭关系的健康状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亲子沟通是家庭关系良好的重要保证。
通过有效的亲子沟通,父母与青少年可以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建立起亲密的情感纽带。
而缺乏沟通则可能导致双方的隔阂和误解,使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导致不良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回应和支持。
3. 构建青少年友好的家庭环境为了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父母应致力于构建一个青少年友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要营造开放的沟通氛围,鼓励青少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要尊重青少年的隐私,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
同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需求,合理安排家庭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树立理性的家庭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改进亲子沟通的策略为了提高亲子沟通的效果,父母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首先,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耐心,不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其次,要用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需求,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
同时,要掌握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沟通,避免在争吵和冲突中进行沟通。
最后,要通过赞扬和鼓励来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亲子关系青少年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理解

亲子关系青少年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理解亲子关系:青少年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理解近年来,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亲子关系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理解成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青少年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与理解。
一、倾听和尊重倾听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石。
父母应该主动倾听青少年的意见、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空间和机会去表达自己。
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绪,父母都应该以尊重的态度主动倾听,不予批评或评判。
通过倾听,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促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二、培养信任信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应该与青少年建立互信的关系,不断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开放的环境,使他们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父母应该避免对青少年的逼问和过度干预,给予他们自主的空间和时间。
通过培养信任,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需要,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积极沟通积极的沟通方式有助于促进理解和建立共同的目标。
父母应该采取积极的言行来传递他们对青少年的关心和支持。
鼓励青少年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生活经历,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父母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时间或活动,例如共进晚餐或一起参加运动,来促进亲子关系的积极沟通。
四、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个性特点。
父母应该尊重青少年的个体差异,不要期望他们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相反,父母应该鼓励青少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尊重个体差异有助于建立开放与包容的沟通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方。
五、妥善解决冲突在亲子关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父母应该以积极和冷静的态度面对冲突,不过度情绪化。
在解决冲突时,父母应该倾听对方的观点,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避免以权力和控制为导向。
家庭关系与青少年成长之关系

家庭关系与青少年成长之关系家庭是一个人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否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家庭关系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个性、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角度分析家庭关系与青少年成长之关系。
一、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氛围越和睦、亲密、稳定,青少年的个性和精神状态就越健康成熟,反之,则容易导致青少年行为异常。
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中,孩子们往往能够接触到积极向上的模范人物,并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从而培养出自信、乐观的性格。
相反,在一个充满冲突、扭曲的家庭中,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和理解,导致其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性格也会偏扭、消极。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极其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亲密的家庭环境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紧张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引起青少年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不适。
因此,我们应该以温馨和谐的家庭为目标,为青少年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家庭关系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中,教育方式也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哲学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等。
广义上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包括了父母的言行、生活习惯等,即父母作为子女的榜样。
最常见的家庭教育方式为“人本主义教育”,即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这种理念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性格塑造为核心,鼓励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倡导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性格。
同时,人本主义教育在实行上更多的是引导、启发,而非单纯批评或赞美,这更能够避免青少年出现过分卑损或傲慢的情况。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教育方式在不断更新,比如“宽容式教育”、“激励式教育”、“倾听式教育”等。
这些教育方式是依据实际情况产生的,它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英语作文

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英语作文(中英文版)Tit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Introdu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is a complex and crucial aspect of their development.As teenagers navigate through the challenges of adolescenc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ents often undergoes significant changes.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arent-teenager relationship,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trust, and support, and argue that a healthy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is essential for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teenagers.Body:munication:Open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a healthy parent-teenager relationship.Teenagers go through significant physical and emotional changes during adolescence, and they need a safe space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Parents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listen actively and empathize with their teenagers" experiences.By engaging in regular conversations, par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teenagers" needs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guidance.2.Trust:Trust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parent-teenager relationship.Asteenagers strive for independence, they need to feel trusted by their parents.Parents should respect their teenagers" privacy and allow them to make decisions within their capabilities.By trusting their teenagers, parents empower them to develop confidence and responsibility.However,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parents to set appropriate boundaries to ensure their teenagers" safety and well-being.3.Support:Parental support is crucial during the teenage years.Teenagers often face academic pressure, social challenges, and self-doubt.Parents should provide encouragement and reassurance to help their teenagers navigate these difficulties.Whether it is offering help with homework, providing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tough times, or cheering them on at thei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ents play a vital role in boosting their teenagers" self-esteem and resilience.4.Influence:Parent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teenagers" values, beliefs, and behaviors.By leading by example, parents can shape their teenagers" character and decision-making skills.Teenagers often look up to their parents as role models, and they strive to emulate their behavior.Therefore, parents should strive to be positive influences in their teenagers" lives, promoting healthy habits, strong moral values, and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during adolescence.Open communication, trust, support, and influence are key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a healthy parent-teenager relationship.By fostering a strong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teenagers, parents can help them develop into well-adjusted and successful adults.It is essential for parents to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ir teenagers while maintaining a sense of unity and mutual respe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因此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
孩子有问题,责任在家长,这也是当今教育界、心理学界专家的共识。
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
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以及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可以说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
家庭教养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双刃剑。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年级结构:大一占68%,大二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长者尤其是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一种行为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父母的教养类型而对青少年的个性成长做出区分。
目前,在我们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种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和民主型。
1、娇纵型: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
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2、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
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
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
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3、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构成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
虽然有时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
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4、放任型: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
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5、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便构成了冲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撒谎,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6、民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
这种类型的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
允许孩子独立做出决定,然后由家长给以建议.设计最后的方案。
民主的父母对子女保持着作为父母的权威.同时尊重子女的情感,这种教养方式之下.子女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感觉到爱和被爱.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即使到青春期的不稳定时期,这类青少年所受到的心理发展的冲击较小.因为他们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
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逆反心理得到调适。
许多事实都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为有效但最费时费力的一种教养类型。
父母对子女提出合理要求,对其行为做出了适当限制,设立恰当目标,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子女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子女的观点,并鼓励子女参与家庭决策。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能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较好的自控能力。
与其他几种类型的家庭相比,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是成熟、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专制型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甚至于不近人情,子女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权力。
他们对子女的反应较少,缺乏热情,强调子女顺从,崇尚权威和传统等等。
这种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及反抗等负面情绪,青少年的适应能力也较低。
支配型和放任型的父母或者溺爱子女、或者忽视子女,对子女的纪律要求不一致。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子女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子女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
他们只把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在吃、穿、玩、用上一味迁就,一味满足,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娇生惯养性的溺爱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渐渐地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蛮横的坏习惯,而且也渐渐造就了孩子本人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
当孩子长大以后面临未来的生活挑战时,便会因从小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特性而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表现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缺乏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这些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就会束手无策,无法与人交流合作,遇到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应付方法,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自尊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之间有着显著关系,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理解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感。
中学生自尊与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之间有著的负相关,即父母消极的教育方式,如严厉的惩罚、过分的拒绝和否认、过度的干涉和保护会使青少年的自尊心降低,从而导致自卑。
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情与爱,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反之,如果父母过多地采用惩罚、干涉、过度保护等方法,孩子中出现行为问题的机率会增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
它也指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
家庭物质环境好,能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但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要比物质环境大得多。
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青少年个性品格的形成有深刻的意义。
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可知,不同的教养方式就会带来相应的家庭氛围。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一般是民主和谐快乐的;而对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一般是烦闷消沉的。
在民主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比来自其他家庭类型的青少年的行为更加积极,更具反应性。
专制型家庭的青少年与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能力较低,有更少的亲社会行为。
心理学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氛围,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是,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所以,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家庭氛围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氛围的影响。
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家庭氛围的整体状况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在快乐的家庭中生活的人,几乎都是快乐的。
尽管有时会发生分歧,但在原则问题是团结一致的,因此,在占优势的合作、谅解的总体氛围中,不但使青少年学会了与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方法,还使他们的思维意志、交流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使青少年体格健壮,积极进取,活泼聪明,乐于助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反之,在烦闷、消沉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则很难摆脱不快的阴影。
有调查显示,在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自信心不足、退缩、不合群,甚至神经质等心理不正常的表现,有的还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小小年纪的他们因为父母的争吵而长期担惊受怕,没有安全感,缺少家庭的温暖,造成性情孤僻,处事冷漠。
不良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青少年行为放任,自私狭隘,心理脆弱,胸无大志,这些孩子长人进入社会后,往往碌碌无为,少数人则可能危害社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许多有主见、心智良好、比较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几乎都与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
在家里,他们具有独立的地位,能对各种家庭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家长也非常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即使有些问题青少年还不能够正确判断,但父母还是让他们发表意见,让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一)认真剖析人生意义,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有关部门对部分25周岁以下的问题青少年展开了调查。
结果显示:69名问题青少年中,刑释解教人员占39%;有劣迹人员占8%;学校流失生占38%;在校双差生占15%。
其中男性占88%,女性占12%。
同时,调查的结果也告诉这些问题青少年,如果再不加强教育和管理,就很有可能走上犯罪或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
任何过程都有开始。
生命发展是轨迹式。
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赵承熙案说明: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努力会成为泡影。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被动弱小就决定“他的一生是成人造成”。
抚养人对被抚养者有:生命决定权;物质提供权;照顾程度权;个性决定权。
“我,是怎么来的?”:我的胃口——喂出来的;我的脾气——带出来的;我的观念——唠叨来的;我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却都是父母行为的结果。
人的一生是不可逆转的,人的成长具有关键期,一旦关键期因成年人行为的失误将会造成未成年人终身无法弥补的结果。
未成年人被视为弱势群体还在于他们除自我生存、自我辨别能力弱化外,还有自我保护能力也很弱。
譬如,他们上学时很容易遇到身强力壮的同学欺负,遇到高年级同学的拦劫或伤害,在街面上或社区中容易受到违法犯罪人的侵害;有的伤害还来自个别师德败坏的老师,如:幼女被老师猥亵、男孩被老师羞辱等;甚至这种伤害还会来自父母,有的父母尽管平时也宠爱孩子,但当孩子犯错时,暴躁的父母往往予以痛斥、责骂或暴打,有的孩子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第三,改变孩子行为须先改变大人行为——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心理。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大人们要先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
能做到这几点,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第四,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否则聪明用来作恶其危害更大。
这一切都是事实:北大女生被人暗中下毒铊;研究生用毒液泼导师;中科大窃信女生被开除;南宁计算机高材生竟开假证黑店;学生命科学的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政法大学的学生的课堂上公然杀害老师。
第五,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
但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责任,能合作的人;能自制,能付出的人。
而合作、责任、自制、付出……均为性格,不是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