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 安乡一中 龚德国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及其翻译)一. 判断句的类型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亚父者,范增也。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13.是寡人之过也14.邻之厚,君之薄也15.以乱易整,不武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7.死生亦大矣。

18.非我也,岁也1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是亦走也2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6.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7.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9.其可怪也欤30.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1.人非生而知之者3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6.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7.我为赵将38.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39.非汉所望也40.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4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43.今臣亡国贱俘4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5.皆口腹自役46.此小大之辩也47.《齐谐》者,志怪者也4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9.死生亦大矣5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1.齐彭殇为妄作5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5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5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断句)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断句)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 1. 虚词标志法句首(前面可断)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何其、岂独、唯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顷之、向之、未之、已而、斯须等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一般可在它们前后都点断)句中(不能断开)关联词而、然、则、因、故、苟、于是、是故、故而、向使、然而、然则虚词于、为、则、而、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句尾(后面可断)语气助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等疑问耶、与(欤)、邪(耶)等句末尾感叹句末尾哉、夫等(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焉”“也”“乎”是句尾助词,这三处无疑要断句,“夫”是发语助词,前面须断句。

)(2)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矣”“乎”“哉”都是句尾助词,其后须断句。

)(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006年北京卷)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013年文言文复习(虚词推断方法辑录)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文言文复习(虚词推断方法辑录)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虚词推断方法辑录一.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②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③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二. 解答虚词题的方法1. 语境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1)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2002年的春季高考题)(2)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3) 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2001年春季高考全国卷)(4) 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

(2006年高考辽宁卷)(5)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6)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7)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余与四人拥火以.入(8)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9)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10) 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2010年高考广东卷)(11) 遂扫石而.坐提刀而.立(2009年高考安徽卷)(1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13)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14)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15) 不拘于.时学于.余(16)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17)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18) 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19) 天将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记»)(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004年全国Ⅳ) ( )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B.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饮者怀无厌之.欲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 语法切入法(1) 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2) 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0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0教师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张衡传》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2.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3.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二.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B.逾.侈(yú)邓骘.(zhì)不徙.(xǐ)C.都.柱(dōu)合契.(qì)陇.西(lǒng)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C剖析:C项中“都”读d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D)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D剖析: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C剖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B剖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项中“拜”不指调动官职;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B)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C)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C剖析: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归纳总集练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归纳总集练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归纳总集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
序号
方法
举例
0
断句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6.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5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评分参考】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两处扣1分。“//”处可断可不断,不扣分。
8.(5分)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晘/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每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不倒扣分)
?译文:
?? ?岳飞极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派人去寻找探访,并迎接她回来。母亲患了经久不愈的病,(岳飞)一定亲自煎药熬汤。母亲故去,(岳飞)三天水米不进。(岳飞)家里没有侍妾。吴玠平常就佩服岳飞,希望同他结好,把有名的美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安乐的时候吗?”推却而不接受。吴玠更加敬重佩服(岳飞)。(岳飞)青年时期酒量大,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岳飞)于是戒酒不喝。皇帝当初要为岳飞建造宅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爱钱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省略句)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省略句)               安乡一中    龚德国

1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2.引(之)以为流觞曲水1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14.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15.本(是)长安倡女16.使(之)快弹数曲17.送客(于)湓浦口1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19.(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0.(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21.(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22.弃甲曳兵而走23.輮(之)以为轮24.骐骥一跃,不(跃)能十步25.蟹(有)六跪而二螯26.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2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8.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29.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30.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3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32.讽议左右33.翱翔(于)蓬蒿之间34.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35.众人匹(于)之36.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37.谨拜表以闻(陛下)38.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39.则告诉(陛下)不许40.少仕(于)伪朝41.(余)情在骏奔42.寓形(于)宇内复几时43.稚子(于)候门44.物(有)华天(有)宝4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46.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47.所赖君子安(于)贫48.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49.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50.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51.谁得而族灭(秦国)也52.开琼筵以坐花53.飞羽觞而醉月54.汝从(吾)于东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55.(诸侯)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56.暴(于)霜露。

57.举以(之)予人。

58.与(之)遇宋将军家。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习案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习案全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习案1)一.文言文整体阅读五要求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史传文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记叙,阅读时可从四个方面把握:①明确主要人物是哪方面的人,如朝廷官员、功臣烈士、文人高士等。

②明确所记是哪方面的事情,如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等。

③理清事情的时间、地点、情节、人物的动机和态度。

④分析事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人生意义。

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近年高考文言文出现的人物,或保持操守、善于破案,或处事高明、勇而有谋,或清正廉洁、性行俭素,或重视教育、举荐人才,或严于执法、惩治恶霸,或勤于治政、劝民农耕,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本传记除了主要人物外,还涉及了哪些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不能忽视。

4.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①史传文一般先介绍主要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和才识,再围绕人物性格、品质叙写主要事迹,叙事概括简练,常用语言描写,少有细节描写,常把人物置于矛盾中表现其思想品质,常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此外,官职变动的词语在文段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②咏物散文往往托物言志,表现作者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

③议论文往往夹叙夹议,就事言理,富于论辩等等,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总结。

5.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一读文章,基本把握人名、字号、籍贯、官名、地名、朝代,辩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大致了解人物和事件,明确文章的梗概。

再读文章,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哪方面的性格、品质和才能,可充分利用概括与分析题帮助阅读理解。

人、事、景、情、理,都是不可忽视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整篇文章可分为多个小层次,为了便于梳理和记忆,考生可用斜线把各个小层次划分清楚。

二.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1.做标记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利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利明确实践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史传文练习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 年高考文言文史传文阅读练习
类型 三国志 吴书 十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 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 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 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 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 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 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兒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 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 搏其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 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 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 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 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 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 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 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 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 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选自《三国志 吴书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克日当攻 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 疾:痛恨 . .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如此 害:妒忌 . . 【答案】C 【解析】意为“遭受” 【思路分析】此小题中“被”的解释有一定迷惑性,代入原文亦可。考生可两条腿走路: 先利用排除法,初步确定 A、B、D 无误;“被”在古汉语中很少表被动,古汉语中的被 动句用 “见„„于”、“为„„所”格式。 5.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凌统果毅勇敢的一组是( )(3 分)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 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⑤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⑥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A.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答案】选 C 【解析】①表现其冲动⑤表现其爱兵如己⑥表现其礼贤下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凌统为人正直,敢打抱不平。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 当面顶撞,陈勤一再辱骂凌统的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了陈勤。 B.凌统忠义勇猛,多次随孙权出兵作战,冲锋陷阵。为保护孙权,凌统不惧个人安危, 拼命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他也重伤在身,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 这才退回。 C.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统战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逍遥津战役中,凌 统得以生还,孙权既惊又喜,并亲自用衣袖为凌统擦泪。 D.凌统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召见了据说节操比凌统还好的盛暹,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及其翻译)
一. 判断句的类型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亚父者,范增也。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1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13.是寡人之过也
14.邻之厚,君之薄也
15.以乱易整,不武
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7.死生亦大矣。

18.非我也,岁也
1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是亦走也
2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6.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7.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9.其可怪也欤
30.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1.人非生而知之者
3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6.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7.我为赵将
38.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9.非汉所望也
40.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4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3.今臣亡国贱俘
4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5.皆口腹自役
46.此小大之辩也
47.《齐谐》者,志怪者也
4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9.死生亦大矣
5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1.齐彭殇为妄作5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5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5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7.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8.斯用兵之效也。

59.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60.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61.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