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自然资源练习题

合集下载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练习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练好题·考点自测[2019四川遂宁三诊]读2018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发电量及其构成表(单位:亿千瓦时),完成1—3题。

省级行政区山东江苏内蒙古A四川总发电量5608。

24933。

54828。

34369。

63498。

6全国排名12345构成火电5367.74477.34138.43260.1447.8水电4。

332。

634。

7146.52982。

2其他236.2423。

6655.296368。

61。

A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

山西B。

广东C。

河北 D.贵州2。

江苏总发电量大,但水力发电量却远小于四川,主要影响因素是()A.径流量B。

地形 C.市场D.政策3.有关内蒙古电力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力发电量将会大幅增加B。

火力发电站很多建在煤矿附近C。

电力大量供应京津唐地区D.其他发电量的主体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018海南地理卷,2—3,6分]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4—5题.4.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

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5。

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6。

[2019安徽省安庆市二模,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蓬塔谢拉风电场在智利北部奥瓦耶市远郊,距离其首都圣地亚哥320千米。

中国某电力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总额近1。

5亿美元,建立了蓬塔谢拉风电场,装机容量80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282吉瓦时,可满足1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还能减少15.7万吨碳排放。

初二地理人教版试题及答案

初二地理人教版试题及答案

初二地理人教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A. 柴达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塔里木盆地D. 四川盆地2.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黑龙江3.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的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广州4.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戈壁沙漠C. 库姆塔格沙漠D. 巴丹吉林沙漠5.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C. 太湖D. 青海湖6.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群岛7.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为:A. 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寒带气候8.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9.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平原10.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D. 青海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地势总体上呈_________走向。

12. 我国最大的海峡是_________。

13. 我国的国花是_________。

14. 我国的首都位于_________时区。

15. 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我国的主要山脉有哪些?17.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18.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19.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材料: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临东海、南海,西接欧亚大陆,南濒南海,北濒渤海。

2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材料: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但分布不均,北方多煤铁,南方多有色金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题(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4 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A 组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B .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C .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D .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4.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

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第2页共14页第 3 页 共 14 页B 组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用于旅游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和条件。

它们可以是自然的、文化的或人为的,可以是景观、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等。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然景观、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区、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多种多样的生物和植被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观赏景观、休闲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同时,大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历史建筑、古迹、遗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

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文化资源,了解当地的习俗、传统和价值观,感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魅力。

3.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文景观、城市风光、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建筑物、城市规划、艺术品等,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和设施。

同时,人文资源也包括旅游服务,如旅行社、导游、酒店、餐饮业等,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4. 生态资源: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景观等。

生态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旅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提供了游客与大自然亲近和参与性的体验。

5.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需求而开发的各种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

旅游产品可以包括旅行线路、观光巴士、导游服务、旅游节庆、主题公园、自驾游线路等。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游客,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旅游体验和活动。

总的来说,旅游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包括自然、文化、人文、生态等方面的要素和条件。

这些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一、选择題1.读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关于示图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①分布着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B.②是发达国家集中分布的地区C.③地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D.④是阿拉伯人的分布区21世纪20年代以来,已经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考站,国际社会联手对南极地区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加强当地环境保护。

截至目前,我国在南极E7J2.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不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建立了4个科考站。

读图,完成2〜3題4•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A.我国新疆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B.酷寒的南极人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C.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症状D.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5. 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F 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A.原始自然坏境考察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C.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D.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考察6. 2012年4月8 口,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 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

卞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候非常寒冷,多烈风B. 至今没有常住人C. 多冰雪,降水丰富D.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7. 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统计,去年中国已成为登陆南极旅游的第二人客 源国,预计今年中国游客人数还会继续增长。

小明一家正筹备赴南极地区旅游,下列 是小明搜集的一组南极资料,其中真实可信的是 ①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无风、降水多②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③南极洲 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人洲④我们放寒假时正是该地区游客最多的时期⑤到南极 附近可以到因纽特人家里做客⑥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A. B.①®© 8. 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指配正确的是A.干旱一一自然资源“大仓库”C.矿产资源丰富一一 “冰雪高原” 一只小企鹅介绍到:“我的族群在我的家乡繁衍生息,现在已是家乡的象征;我的家乡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却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概括起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自然资源概念及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 1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表现为“稀缺性”2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不仅说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资源显然是有限的。

3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考虑自然资源在空间分不上的不平衡,以及资源利用上的竞争,那么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就更为明显、现实。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即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必然会改变或影响周围的环境。

1对可更新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同时必然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也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境,对小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如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影响。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4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4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甘蔗B.闪电C.阳光D.水泥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潮汐B.水资源 C.森林D.铁矿石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B.种类少,但各种资源储量大C.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充足D.种类多,但各种资源储量小4.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5.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森林、水、土地C.风能、天然气、铀矿、阳光 D.草原、水、天然气、铁矿6.下列各项日常生活的活动中,能节约石油资源的是( )A.随手关灯 B.植树造林 C.随手关水龙头 D.骑自行车上学7.以下四个小盒中各放有一种自然资源,但有些资源的位置放错了,使每个资源的位置都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A.土地资源和石油资源交换位置B.水能资源和铁矿资源交换位置C.土地资源和铁矿资源交换位置D.石油资源和水能资源交换位置8.下列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A.大力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B.科学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开发新能源C.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大力开采非可再生资源D.从国外进口我国储量较少的自然资源9.美国的耕地面积为162.75万平方千米,中国为121.72万平方千米,但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5%,其原因是( )A.中国的陆地面积多于美国 B.中国平原面积广阔C.中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数量远大于美国 D.美国“人多地少”10.青藏地区具有的丰富洁净的能源为( )A.煤、太阳能B.水能、天然气 C.石油、地热 D.地热、太阳能11.我们在生活中循环使用课本可以直接节约下列自然资源中的( )A.森林资源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12.珠江禁渔期是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日,期间禁止一切捕捞行为,此举目的是(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减少水污染C.增加渔民的收入 D.保护鱼类资源13.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有(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②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长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14.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废旧电池随意丢失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具15. 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森林报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报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报练习题及答案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还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负责任行为和环境破坏,森林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森林的了解和关注。

本文将通过一些森林报练习题及答案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问题一: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森林在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氧气供应者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森林中的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其次,森林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帮助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森林还能够保护土壤、净化水源、维持水循环等,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问题二:森林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答案:森林面临着多种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是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

森林砍伐是由于人类的需求导致的,包括伐木、建设和农业扩张等。

这种破坏性的行为不仅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枯竭,还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

而森林火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气候变化引起的。

火灾不仅破坏了森林植被,还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问题三:如何保护森林资源?答案: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首先,我们应该提倡可持续林业管理,确保伐木活动符合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非法伐木行为的打击,制定更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森林面积,促进森林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浪费,节约能源,避免过度消费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压力。

问题四:森林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森林保护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森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木材、食物、药材等。

其次,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森林意味着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森林还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基础夯实
读下列几幅景观图片,完成第1~3题。

1.形成①②③图地貌的岩石类型分别是()
A.玄武岩、花岗岩、砂岩
B.花岗岩、玄武岩、砂岩
C.玄武岩、砂岩、花岗岩
D.砂岩、花岗岩、玄武岩
2.形成①②③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风化侵蚀、风化侵蚀
D.流水侵蚀、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3.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A.岩浆活动
B.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
C.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
,属于玄武岩;黄山怪石是花岗岩山地遭受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红色砂岩山地风化侵蚀形成丹霞地貌。

武陵源名胜区中,有大面积的石英砂岩,坚硬的石英砂岩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侵蚀能够发育成峰林地貌。

2.C
3.D
4.由球状风化的花岗岩地貌、茂盛的亚热带植被和长年不断的云雾共同营造的旅游资源是()
A.广东丹霞山
B.安徽黄山
D.新疆天山
;湖南武陵源由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形成十分罕见的自然景观;新疆天山不在亚热带。

在湘南、桂东北一带,南岭山地西部,那里的群峰挺拔,峰丛林立,地下洞系密集交织,洞中琳琅满目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石瀑布、石葡萄、石花和潺潺流水与地表的秀丽山林交相辉映。

据此完成第5~6题。

(导学号50430033)
5.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观属于()
A.火山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6.构成上述地貌的物质基础是()
A.片麻岩
B.砂岩
D.玄武岩
,这些地貌景观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6.C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第7~8题。

7.在图中甲地旅游,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示城市聚落多分布在上题四个选项中哪类地貌类型上?()
B.②
C.③
D.④
7题,甲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

第8题,塔里木盆地的城市聚落多分布于山前冲积扇上,故B项正确。

8.B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被梁启超先生誉为“海内第一塑”的彩塑位于()
A.衡山方广寺
B.平遥镇国寺
C.山东灵岩寺
D.开封相国寺
10.图中的彩塑能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是()
A.艺术高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C.因寺而名,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属于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存的宋代彩塑被梁启超先生誉为“海内第一塑”。

10.D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

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

景区海拔2 000~4 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布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综合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得出九寨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结合题干材料“景区海拔2 000~4 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布错落其间”分析解答。

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布水量丰盈等。

(2)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

能力提升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怀柔区雁栖镇的雁栖湖举行。

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的观蓝谷以薰衣草闻名,每年的7、8月进入盛花期的薰衣草园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体验采草制香袋、品香茶的乐趣。

据此完成第12~13题。

(导学号50430034)
12.材料中提到的北京郊区发展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资源类型是()
①自然景观旅游资源②宗教文化景观③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④生态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纷纷打出“吃农家饭、穿农家衣、干农家活”的广告,发展旅游业,出现“农家乐”等新的旅游形式。

由此反映出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是()
A.自然地理因素
B.社会认知因素
D.地质基础因素
第12题,薰衣草属于生物景观,此郊区利用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旅游业。

第13题,近些年来,随着旅游度假热的兴起,在城
市外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并成为区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是社会认知因素的变化。

13.B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别具一格。

无论是自然资源、文物古迹、民族风情,还是革命纪念地,都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内容。

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唐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所形容的旅游胜地是()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湖北清江
15.下列有关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的许多旅游资源,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开发效益都好于我国的东部地区
B.我国传统的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都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C.我国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以及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特征
14题,广西桂林一带有厚层石灰岩分布。

石灰岩地区泥沙少,江清水碧,河流沿岸风景如画。

唐诗中形容桂林山水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第15题,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其知名度和开发效益都好于西部地区;我国传统的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南、北方都有;古丝绸之路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因此其旅游资源分布也具有带状特征;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历史悠久,因此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15.C
16.“三S”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
A.亚热带和热带的滨海地带
B.温带和亚热带的滨海地带
C.温带和寒带的滨海地带
海地带,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所以以“三S”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滨海地带。

17.(探究性学习)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有史为证,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然而同学们在秋游时,并未欣赏到如此壮观的场面。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50430035)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成因。

(2)在大型瀑布之下往往会有水潭,结合图乙信息,分析其成因。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甲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
假设三:;
假设四:;
,同学们必须寻找的资料或证据有。

(1)题,从该瀑布的位置来看,是黄河的壶口瀑布,在夏季河流的流量大,最为明显。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潭的成因是瀑布的冲击使岩石受侵蚀积水形成。

第(3)题,假设要从河谷成因来分析,背斜、断层、河流侵蚀等均可形成河谷。

第(4)题,证据要从地层形态或地质构造来分析。

夏季。

该河流是我国的黄河,夏季是黄河的汛期,水量大。

(2)流水侵蚀作用使得瀑布之下的岩石产生凹坑,积水形成水潭。

(3)背斜成谷断层两翼的岩体相对上升,中间的岩体相对下降形成河谷河流侵蚀下切形成河谷
(4)河床及其两侧的岩石性质和形成年代或当地的地质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