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
马克思问题加答案

导论1.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做出哪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又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三个理论来源?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是什么?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哲学有几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怎样的?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根本属性:运动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什么?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什么是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关系: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起源)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本质)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C、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D、国民经济恢复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是( )A、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土地改革的完成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有( )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涨D、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保存富农经济C、限制富农D、消灭富农1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的办法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 " 一体两翼 " 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16、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1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绪论一、多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反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英国宪章运动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的启蒙思想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1.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BCD)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诊疗室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3.马克思主义的根特性是(AB )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民性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辨析题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 历史学、法学、社会学D. 文学、伦理学、美学答案:B2.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哲学的贫困》答案:C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独立D. 物质和意识可以互相转化答案:A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生产力的过剩B. 资本家的贪婪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市场的不完善答案:C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建立无阶级社会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二重性是指?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答案:A7.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下列哪部著作中首次系统阐述的?A. 《政治经济学批判》B. 《哥达纲领批判》C. 《资本论》D. 《哲学的贫困》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倒退的表现C. 社会和谐的标志D. 社会不公的根源答案:A9. 社会主义首先在哪个国家建立?A. 德国B. 俄国C. 中国D. 古巴答案:B10.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是指?A. 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B. 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C. 社会的经济结构D. 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包括以下哪些?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 B, C12.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阶级性答案:A, B, C13.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包括?A.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A, B, C14.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来源于?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科技的进步答案:B15.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理论D. 阶级斗争理论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原理 网课题目答案(全)

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第11题(单选)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到具体
实践到认识
第12题(多选)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第11题(多选)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第13题(多选)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13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第14题(多选)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马克思试题与答案 1

马克思试题与答案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答案

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对)标准答案:对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对)标准答案: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4.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错)标准答案:错5. 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
(对)标准答案:对6.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对)标准答案:对7. 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
(错)标准答案:错8.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标准答案:对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标准答案:错10. 人类的意识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标准答案:对1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错)标准答案:错12.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对)标准答案:对13. 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有在落后国家才能进行。
(错)标准答案:错14.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面社会化、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资本日益社会化等方面。
(对)标准答案:对15. 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
(对)标准答案:对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标准答案:对17.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对18.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C、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D、国民经济恢复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是( )A、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土地改革的完成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有( )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涨D、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保存富农经济C、限制富农D、消灭富农1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的办法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 " 一体两翼 " 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16、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1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B、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E、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是(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D、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人成分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 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都处于领导地位 , 表现为(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合作社经济的发展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E、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 ( 共产主义思想 ) 的指导地位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表现在()A、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是()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E、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方面的条件是()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工业有一定程度发展和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民族工商业的发展B、处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D、国民经济的恢复E、工商业的合理调整7、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是()A、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B 、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C 、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进一步扩大E 、全国人民大团结8、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将新中国的经济分为( )A 、国营经济B 、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C 、个体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 、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 ( )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C 、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 ) A 、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B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C 、恢复了国民经济D 、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E.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思考题。
1、试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及重要意义。
2、试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3、试述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4、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5、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1C2B3C4A5A6C7B8A9B10B11B12B13A14C15B 16D17B18A19C20D21C22B23D 二、 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E 4ABCDE 5ABCD 6AB 7AB 8ABE 9ABCDE 10ABC 三、思考题。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第一,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创造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形式;第三,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孤立了城市资本主义,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达变;我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2、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和民族资本的界限。
第二,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第四,保持与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3、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是由当时各种国内外客观因素决定的。
5、(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的旧政治、旧军事,才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才能在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现代工业,实现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化三改”也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突出了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