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旅游研究
广西——越南边境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 :广西—越 南边境旅 游具有旅游资源类型丰 富、边 贸发展 基础 良好 、地理 区住接 壤便利、恰逢 东
盟博 览会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积极发展 的时机等优势 。为更好 地发展 广 西一越 南边境旅游 ,应拓展广 西一越南
20 0 9年 第 7期 ( 第6 总 7期 )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HE ORDE EC0NOMY B R AND CUⅢ R E
Nn 7 2 0 . 0 9
G n r1 Nm 6 e ea . 7
【 旅游经济 】
t
迤 游 寨 辑 褥
肖 扬 ,马 艺 芳
边境 旅 游线 路 范 围 ;凸 显 广 西— — 越 南边 境 、 文 化 两 大 特 色 ;强 化 口岸 旅 游 购 物 特 征 ;构 筑 边 境 旅 游休 闲 度
假地 ;重视第三国游客 市场等。
关 键 词 :边 境旅 游 ;发 分 类 号 :F52 7 9 .
、
广 西 — — 越 南 边 境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我 国广 西 与 越 南 的边 境 线 长 达 10 0公 里 ,边 2 境 旅 游 资 源 的 丰 富 多 样 性 ,两 国 绮 丽 神 秘 的 自然 风 光 及 边 境 口岸 商 贾 云 集 的 盛 况 吸 引 着 众 多 游 客 。 ( )广 西 边 境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一 年 一 度 的 中 国一 东 盟 博 览 会 推 动 了广 西 一 越 南 旅 游 合 作 进 一 步 深 人 发 展 ,博 览 会 为 双 方 搭 建 了 个 重 要 的 旅 游 合 作 平 台 。 目前 中 越 边 境 旅 游 发 展 形 势 越 来 越 好 ,吸 引 了 不 单 来 自 中 越 两 国 的 游 客 。 到 20 0 6年 ,越 南 已 成 为 广 西 在 东 盟 的第 一 大 客 源 国 ,到 广 西 旅 游 人 数 近 二 十 万 人 次 。2 0 年 ,广 07 西 共 接 待 外 国 游 客 2 7万 人 次 ,其 中 东 南 亚 游 客 0 4 0万 到 5 0万 人 次 ;2 0 0 8年 广 西 人 境 游 的 游 客 总 数 达 一 亿 人 次 左 右 。 由此 可 见 ,广 西 边 境 旅 游 对 越 南 乃 至 多 数 东 南 亚 国 家 来 说 ,都 有 很 大 的发 展 机 会 和
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旅游市场日益繁荣,出境旅游需求逐年攀升。
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
然而目前关于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尚不充分,这对于了解中国游客在越南旅游市场的消费特点、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心理特征。
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喜好、价值观、社会认同等。
通过分析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旅游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策略。
其次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推动中越两国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中越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了解中国游客在越南的消费行为,有助于两国旅游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双方游客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双边旅游市场的繁荣。
再次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消费者是旅游业的核心参与者,其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对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发现旅游业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丰富旅游市场研究的理论体系。
目前关于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本研究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越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越南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越南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较低的消费水平以及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越南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旅游业的重要一员。
困境与突破,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问题与跨境合作研究

困境与突破,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问题与跨境合作研究困境与突破,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问题与跨境合作研究研究背景•中越边境旅游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跨境合作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目的•探讨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分析可能的跨境合作方式•提出促进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策略和建议问题与挑战1.内部因素–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沟通和交流不畅–旅游产品多样性不足2.外部因素–国际政治环境变化–边境安全和边境管理问题–旅游营销和品牌形象建设不足跨境合作方式1.政府合作–加强边境管理合作–推动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协调–共同开展边境旅游推广活动2.企业合作–跨境旅游企业联合经营–跨境旅游线路的合作开发–联合推出针对中越边境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3.民间交流–加强两国民众的文化交流–发起中越边境旅游交流活动–建立与旅游相关的民间组织合作关系策略和建议1.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推动两国旅游政策的协调与对接–加强边境管理合作,提高游客通关效率2.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改善边境口岸和交通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设施和服务设备3.拓宽旅游产品多样性–挖掘中越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量身定制针对中越边境旅游市场的特色旅游产品4.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完善中越边境旅游品牌形象–加大对中越边境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结论•中越边境旅游发展面临问题与挑战,但通过跨境合作,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合作、企业合作和民间交流是促进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关键方式•加强政策协调、优化基础设施、拓宽旅游产品多样性和加强旅游营销是推动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重要策略和建议引言中越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然而,中越边境旅游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跨境合作方式,以促进中越边境旅游的发展。
问题与挑战1.内部因素–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中越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基于空间竞争关系的中越边境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维普资讯
不同民族 、 国籍 、 信仰和使用不 同语 言 的人们共市 的 1 . 5中越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据资料统计 , 0 年 中国公民到东盟国家旅游 的 2 2 0 场所氛围 , 看到人们的面孔、 肤色没有太大 的区别 , 但 5 万人 ,0 3 20 年,广西到东盟的游客超 不同的文字 、 举止 、 币等 , 货 旅游者在相同之中发现不 人数 已超过 10 l 现在 , 中国成 为越南第一位 、 泰国第 四 同找到相似 , 这些种种的不同与相似就是一种耐人寻 过 5 万 人次 , 位、 柬埔寨第 四位 、 新加坡第三位的旅游客源地 。 随着 味的吸引力。 中国与东盟在旅游等诸多服务领域 的合作已经 不断 加深 , 东盟国家 已经成为中国公 民海外旅游的首选 目 对 寡l 方醢 ‘ 。 特别是东盟 与中国旅游部长《 振兴旅游业北京 宣言》 的联合 发表 , 这预示着东盟与 中国之间的旅游 将迎来更大更快 的发展。 南宁市至友谊关高速公路与 越南 的公路 网对接后 , 将进 一步对 接老挝 、 越南 和泰 国的公路 网, 然后通往其它东盟国家 , 从而形成一条 图1边境旅游吸引 力示意 图 . F g 1t ea t a t n f o d rt u i g i . tr c i so r e rn h o b o 由中国通往中南半岛最便捷的陆上旅游通道 。 1 . 6中方 旅游 相对 需 求 旺盛 , 多进少 出 1 . 2中越旅 游 发展 势头 良好 越南的旅游 资源较为丰 富, 已拥有 4 处世界 自然 在越南 的多个 民族 中 , 有许多源于 中国。 越南境 和文 化遗 产 。 部 的下龙 湾被誉 为 “ 北 海上桂 林 ”还 被 联 , 内的主体民族越族和我国境内的京族为同一 民族 ,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自然遗产 。 我 越南与我 国的文 化、 风俗习惯相近, 而且与广西接壤 的越南边境地区较 国境 内壮族在越南称为诺依族 、 依族 , 、 苗 瑶族 在两 国 人 省去了游客 称谓相同。 中越边境居民语言相同、 习俗相近 , 又同属 为贫穷落后, 民币在越南可 以直接流通, 进行一次边境旅游的费用也较低, 因 儒家文化因 , 干百年来有着密切的血缘 、 心理 、 姻亲关 兑换货币的麻烦, = 『 . 此外越南经济不发达, 人 系, 生产上还互相帮助 、 生活上互通有无、 文化上广泛 此吸引_ 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 民的生 活 水平 还 较低 , 以到 中 国旅 游 的人 数 远 小 于 所 联系 , 有利于消除桂越边境旅游过程 中出现的误解和 形成进少出多的现象。 隔阂。 此外 , 越南还 居住着 10多万要 回中国寻根 问 中国到越南 的游客数量, 0
“一带一路”背景下滇越边境旅游:若干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滇越边境旅游:若干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李贵云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期李贵云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1-0044-03滇越山水相连,中越边境线云南段长达1 353公里。
从20个世纪末中越双方签订旅游合作协定之后,滇越边境的旅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必将迎来边境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因此,分析滇越边境旅游的现状,探讨滇越边境旅游目前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新形势下繁荣边境经济、维护边疆稳定、加速发展边境旅游业,推动两国合作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滇越边境旅游发展现状(一)滇越边境旅游资源滇越边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形复杂多样并且气候多变,边境的旅游景观可以用山清水秀、湖美洞幽、山高谷深的交错综合景观特色来形容。
边境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都是滇越边境的重要旅游资源。
如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东南部,属于国家一类口岸,与越南的老街市、谷柳市隔河相望,是有名的云南景点和重要的边贸城市之一。
文山州的麻栗坡县距越南首都河内380公里,河江市63公里,是云南通往河内取道最直,里程最短,境外公路最平坦的一条重要通道。
天保口岸,与越南的5县26个乡接壤。
(二)滇越边境旅游发展概况滇越边界有铁路、公路相联,为发展两地的边境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国家旅游局1993年同意了云南省开展中越边境旅游。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滇越边境旅游进一步发展,滇越边境旅游口岸及旅游进入方式见表1和表2。
同时,随着通关便利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入境人数快速增加。
2015年1—11月,红河州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达到377.4698万人(数据来源:李树芬《口岸经济成为新动力》,云南日报,2016-01-15),而根据麻栗坡县委宣传部的统计数据,仅天保口岸,2014年出入境人数就突破50万,2015年更是达到了63.5万人次。
中越边境地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胡建

二、中越边境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中越陆地边境线广西段长 696.125 公 里,沿边境与越南 4 个省(广宁、谅山、高平、河江)17 个 县毗邻的有 8 个县(市、 区): 那坡、 靖西、 大新、 龙州、 凭祥、 宁明、上思、东兴,下辖 103 个乡镇,面积 1.8 万平方公里, 人口 242 多万人。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壮族和汉族都是农耕
-7-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观察与交流》第八十五期
培训、扶持边境县扶贫龙头企业等。 具体到那坡县,自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在 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对边境一线的边民进行了异地安置, 并实施了水、电、路建设工程,逐步改善了部分边境一线群 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边境地区发展缓慢问题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仍然存在。 第一, “兴边富民”是一项国家战略决策,却是由国家民 委牵头的,其本身的资源调动能力有限,需要发改委、财政 部、交通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难度和成本 巨大。由于每个部门“各司其职” , “兴边富民”行动在各个 边境地区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并不均衡,重点也不突出。既没 有全面的统筹和统一的规划,也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密的监 管。结果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哪里“跑步前进”勤 一些,对那里的投入就多一些。有些部门甚至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哪里的民族矛盾、宗教问题突出一些,对那里的 投入就快一些、项目就多一些。有的县边境线长,边民多, 得到的投入反而不如其他县。这就使那些做了大量工作,努 力保持了民族团结、边防稳定,没有出现突出问题的地方, 反而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投入,困难没有得到解决。这既 不利于调动各个边境县的积极性,也容易在边境地区的发展 中造成新的不平衡、不协调。 第二,投入不足。与“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
“一带一路”背景下凭祥边境旅游发展优势及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凭祥边境旅游发展优势及策略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同时也为凭祥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凭祥市位于广西与越南交界处,是中国内地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口岸之一,边境线长达203.5公里。
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凭祥拥有丰富的边境旅游资源和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越南的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加强,凭祥的边境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凭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中国内地通往越南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提高旅游流量。
凭祥边境口岸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网络的逐步健全,将更为便捷地连接中国和越南两国,为凭祥边境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凭祥拥有多样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凭祥市依山傍水,境内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如柳江风光带、城市公园等,其中“蓝天白云绿水”、“阳光海滩”、“柳江婉约”、“城市绿洲”等景观独具匠心。
凭祥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近代广西革命历史纪念馆、黎锦文化观光园等,这些都为开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再次,凭祥的边境旅游市场巨大。
越南国土面积虽然只有广西的六分之一,但人口规模却十分庞大,而且越南政府近年来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
凭祥和越南接壤,与越南的距离最近,也是贸易、旅游等合作的最佳选择之一。
因此,凭祥的边境旅游市场具有所向披靡、广阔前景的特点。
最后,对于凭祥边境旅游的发展,应采取多种策略来加强推进。
一是加强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重视网络推广。
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完善跨境旅游和政策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四是以游客为中心,考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和旅游服务质量等问题。
总之,凭祥边境旅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加强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创新开发,以促进地方旅游的全面发展。
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PEST分析

中 国一 东 盟 自由贸 易 区 的建 成 和 中越 国 际旅 游 合 作 区 的逐 步推 进 , 中越边 境 旅 游 注入 了新 的 为
活 力 和机遇 。 本文 以 P S E T分 析法 为切人 点 , 过分 通
的海上 航线 开通 ,中越边 境旅 游类 型得 到进 一 步拓 展 。19 9 9年 ,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政府 在 加快 广 西旅 游 业 发展 的实施 方案 中 , 极推 动一 日游 、 日游发 展 积 二 达 成开 发边境 旅游 的一致 意见 ,并 在 战略层 面 给予 重 视和 政策扶 持 , 推动 中越旅游 进 一步 向前发 展 。 2 世 纪 以来 , 1 随着 中 国一 东盟 自由贸易 区 的建 立、 合作 深化 以及 中越 国际旅 游 区的不 断推 进 , 中越 边 境旅 游进一 步加 快发展 ,无 论是 旅游 人数 还 是旅 游 收入 都较 为可观 ,边境 旅游 辐射 的地 域和 旅游 交 通 也有 了较快 发展 , 但在 市场 秩序 、 基础设 施 以及 旅
2l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合作深化以及中越国际旅游区的不断推进中越边境旅游进一步加快发展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较为可观边境旅游辐射的地域和旅游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市场秩序基础设施以及旅游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东 南亚 横 A OU D S U H AS SA R N O T E TA I
a ayi s h a e n lz h oic lEc n mi, o ila d T c n lgc le vrn n h r si g b r e n s a ,t ep p ra ay eteP lia , o o c S ca n e h oo ia n i me tte cosn — od r l s t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越边境旅游研究1.边境旅游的概述1.1边境旅游的定义1995年张广瑞等给边境旅游的定义是“人们通过边境口岸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旅游活动”。
边境、口岸是自成一体的存在于邻国间的特殊组合体,是实现边境旅游的最小地域单元。
它特定的地域空间及氛围空间高度整合为特殊的旅游目的地。
边境旅游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边境旅游的开展要受到国家海关、边防、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的限制,同时也要受限于接壤国家在开放边境地区、发展旅游等方面制订的政策。
向三久等人在《旅游管理法规教程》一书中认为边境旅游是出国旅游的一部分。
它是指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在双方政府商定的边境地区进行旅游活动。
1974年中国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边境旅游旅行管理办法》中,边境旅游的定义是:边境旅游是指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制定的边境口岸的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旅游活动。
这些定义都是参游对象限于中国和毗邻国家的公民,这不适应边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应把参游范围广大,允许第三国和地区的旅游者参加边境旅游。
1.2边境旅游的特点边境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与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有相似之处,但是它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边境旅游的政策性边境旅游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边境地区是国家的防卫前沿,尤其是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因此边境旅游的开展要受到国家海关、边防、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的限制,同时也要受限于接壤国家在开放边境地区、发展旅游等方面制订的政策。
与其他国内旅游活动相比,所受限制较多,政策性较强。
并且,边境地区又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边境旅游要特别注意少数民族的特点,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为此,制定边境旅游政策必须从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能仅仅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
因而说边境旅游是一种政策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合理的政策,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1.2.2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旅游业是敏感行业,其发展极易受到政治、经济、天灾等自然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更强,对外依存度也较高。
边境地区的稳定程度是相邻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好坏从我国边境地区的环境氛围中就可以察觉出来。
一旦中国与接壤国家的关系恶化,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边境跨国旅游,边境地区的旅游业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害。
因此,保持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但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还能极大地促进边境地区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1.2.3边境旅游的时间性这主要体现在边境跨国旅游上。
边境跨国旅游时间长短要视相邻国家边境地区协商的具体情况而定。
跨境一日游是许多国家开发边境旅游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方便边民进行边境贸易或是内地居民旅游购物。
除此之外,还有“三日游”、“四日游”、“七日游”不等,但一般比国际旅游时间要短。
除部分游客持护照到邻国旅游外,大多数参加边境跨国游的游客主要持边境出入境通行证进出口岸,证件对参游时间作了具体的规定,一般不超过十五天。
1.2.4边境旅游的地域性凡是开展边境旅游的地区,必须是位于构成边疆的区域内。
不是在与邻国有边境线的地区内开展的活动不属于边境旅游的范围,如在杭州、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进行的旅游活动就不能称为是边境旅游。
而边境跨国旅游则要在经邻国双方商定后彼此开放的区域内活动,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虽然伴随着邻国关系发展良好和两国人民的需要,人员交往和边境旅游区域也会随之扩大,但与国际旅游相比,旅游空间仍然是有限的。
1.2.5边境旅游的多样性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众多,他们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我国差异很大。
边境地区与接壤国家之间存在着相同的历史传统,但也由于各自国家的现实发展进程不同,仍有极大的差异性。
因此,中国的边境旅游呈现多种形式,具有多样性。
在一些交通条件好、经济相对发达、对方国家开放意识较强的边境地区,如东北地区的中俄边境地区,边境旅游者呈双向流动,规模较大,影响的范围较广;而一些可进入性差、经济相对落后、对方国家开放意识较差的边境地区,如中尼、中老边境地区,边境旅游的规模较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也较小;有些地方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只能在一定的季节开展某种形式的贸易活动,而难以开展大规模的边境旅游,如中巴地区;而另外一些地区,如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东北的中、朝、俄交界区等,不仅可以开展以邻国为对象的边境旅游,还可以发展吸引第三国的跨国旅游,甚至多国家交界的地区,联合开发共同的旅游吸引物,所有相邻国家都受益。
1.2.6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的依存性除中朝边境旅游外,大多数中国的边境旅游是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
最初是为了满足边境双方当地居民互通有无、开展边民互市活动而开始的。
发展到现在,已形成边民互市活动和边境贸易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些游客利用边境跨国旅游的机会,从事一些境外市场的考察、产品的调查等活动,以使旅游支出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和回报。
边境旅游活动往往是与边贸和边民交往相联系,而不是以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这是中国边境旅游最大的特点。
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边境贸易带动了边境旅游的发展,而边境旅游反过来也促进了边境贸易的繁荣。
另外,作为一种国际旅游但是边境旅游是花费比较低,而边境旅游指需要坐汽车或火车还有些是步行和马车。
这使得边境旅客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强了邻国人之间的了解,往来和友谊。
对两国关系友好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例如近年,广西相继推出“中越边关探秘游”、“越跨国志明足迹之旅”、“中越海上跨国之旅”,旅游也逐渐有边贸带动变为美景、风情带动,双方旅客进入对方旅游如同串门船方便,加强了两国人们的了解和增强了友谊。
1.3边境旅游的意义边境旅游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它是一种国际旅游,又是国内旅游的延伸。
边境旅游的发展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稳定,加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其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边境旅游的开展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一些适合开展边境旅游的地区,多数处于贫困地区。
而这些边境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较大潜力。
以发展旅游业带动“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是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
实践证明,边境旅游是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边境旅游的开展加强了邻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边境旅游增加了相邻国家人们的直接接触、交往。
这些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我国的了解和热爱,交流也使我国人民得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邻国情况,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睦邻关系,对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边境旅游的开展满足了市场需求。
边境旅游是一种国际旅游,又是国内旅游的延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欲望日益强烈,单纯的国内旅游已难以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
因边境旅游手续简便、费用较低是一般大众最能接受的出境旅游形式,满足了国人旅游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中越发展边境旅游的优势中国、越南山水相连,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中越边境旅游凸现很多方面的优势。
旅游资源使中越边境旅游业的发展具备的优越条件。
2.1区位和交通优势越南和中国山连山,水连水。
中越边境陆地边境线全长1300多公里。
在广西段,从东到西有东兴、防城等8县市区与越南的广宁,凉山等四省接境。
广西现有12个边境口岸,边境贸易点25个其中凭祥,友谊关,东兴,水口是中国国家一类口岸。
从友谊关到越南凉山18公里,到越南河内首都180公里。
防城市,钦州市,北海市隔北部湾与越南广宁,海防,北江等10个来省市相望。
在广西长达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防城港,北海等中国国家一类口岸。
广西的防城港距离越南下龙湾132海里,距海防港只有151海里。
中越之间有2条直通的铁路运输线,多条直通的公路运输线,国际航线和海上运输线。
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的边境城市,口岸,为越中边境旅游的6发展优势之类。
另外,中越边境地区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区,是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东面濒临北部湾,西面连接山区,背靠中国大陆广阔腹地,面向东盟十国市场,沿海、沿江、沿边,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最便捷通道。
中越边界线长达1500公里,有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紧密相连。
在北部湾,两国之间的航海线路越来越发达。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各城市的水陆、中国北海、海口与越南海防、下龙各城市港口航海路直接通航。
在陆地,东兴、芒街、凭祥、同登、河口、老街为中越国际口岸城市,其中拥有两条跨国国际陆路铁路路线。
以边境为中心界线,中越双方以开通了南宁——河内、昆明——河内各航班,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航空运输网。
这样好的地缘优势是亚太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越南边境有六个省份与中国云南、广西两地对中越旅游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双方共同规划合理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共同进行旅游促销,建立旅游信息系统,以边境旅游为突破口,发展文化、观光、度假旅游。
目前,中越边境地区正牢牢抓住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加快交通建设,健全运输系统。
两国游客可以通过飞机、汽车、火车、游船等交通工具往来游览。
飞机航线有昆明、南宁至越南河内、胡志明市的直接航班。
联运火车有北京——南宁——凭祥——河内和昆明——河口——老街——河内两条。
海路方面,到现在为止,双方已开通东兴——芒街——下龙湾、北海——下龙、防城港——下龙湾等3条海上旅游线路,为两国人民往来提供了方便。
陆路方面,南宁——昆明高速公路于2005年12月建成通车,成为西南省区通往广西沿海港口抵达东盟的快速通道。
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业已列入国家规划。
东兴至那坡的中越边境725公里的沿边三级公路已全线通车,为边境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沿边公路起于东兴市竹山村,终于百色那坡县弄合村,与云南省富宁县相连,途经与越南接壤的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8个县市(区) 。
此路的贯通,有助于全面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助于边境经济与旅游。
越南也有数条通往中国云南、广西的公路,即河内至河口,河江至麻栗坡,莱州至金平、江城,河内至凭祥,高平至龙州、靖西、那坡,下龙至东兴。
这些公路对推动中越边贸的发展和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形成,对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旅游资源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悠久、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等因素使中越边境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成为两国边境景观组合中的优势。
中越边境与东盟各国有着语言、习俗、文化等方面的优势。
这也是中越两国壮、瑶、苗、侬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边境旅游合作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