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作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载体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辽宁省资源优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我们应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进不足,才能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并带动辽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辽宁旅游业生态旅游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旅游业现已成为辽宁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是辽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但是与“旅游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支柱”这个构想还有很多的差距。
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应脱离陈旧的发展思想,积极创新,并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所以改善我省旅游发展问题,促进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变得尤为重要。
1.辽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现在已经成为带动辽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行业。
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旅游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都为旅游交通、住宿和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各等级的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以及各类旅行社都为辽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和较集中地服务体系。
但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同其他先进省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发展模式陈旧、地区间旅游发展不平衡、产品层次较单一等。
2.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虽然政府已经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发展中各相关主体在主观上和客观上的相互制约与矛盾,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落后辽宁是著名的老工业省份,一直以来都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撑,而旅游属于轻工业,所以与前者在发展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长期形成的发展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接着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展示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本文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策略,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建议,环保,旅游业,生态系统,管理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旅游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自然保护区作为地球上珍贵的生态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自然之美。
由于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和不当的管理方式,一些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甚至有些地区面临着生态退化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讨当前管理现状、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管理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保育场所,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咸宁休闲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对策研究

成宁休 闲旅游发 展的基 本原则和对策研究
徐 荣珍
( 成宁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摘
成宁 4 70 ) 3 10
要 : 统的旅 游产品不仅 对发达 国家旅 游者缺乏吸 引力 , 传 也不能 满足 国 内旅 游者 多样 化休 闲的需求 。在 2 l
世 纪 , 闲旅游产品和设施将 成为改善我 国人 民生活质量 的重要 内容 , 闲旅 游方式越 来越 受到人们 的欢 迎。本 休 休
容 和 目标 , 统筹 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 , 统筹局部利 益和全局
标 是 , 以咸 宁市 区的温 泉资源 为主 体的温 泉疗养 为 中 形成
心的多种休闲方式的休闲旅游体系。咸宁已经成为人们休
闲旅游 的一个重 要 目的地 , 但咸 宁的休闲旅游刚起步 , 人们 更多 的是 打着休 闲旅 游 的旗 号来 招揽 游客 , 于休 闲旅 游 对 的发展并没有一个 长远 的开发与 规划 蓝图 , 而且 咸 宁的休 闲旅游研究也相 当落后 。
第3 1卷 第 3期
20l1年 3 月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 1 31, No. 3 M8"2 l 1 0l .
J u n lo o r a fXi ang Un ve st i i r iy
文章 编号 :0 6— 3 2 2 1 )3— 0 4- 3 10 5 4 (0 1 0 0 0 0
利益 , 自觉把改善生态 环境作 为人 民群众最 根本 的利 益来 维护 。不能 只是 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人 民生 活水平来
・ 收稿 日期 :00—1 21 1—1 8
第 3期
徐 荣珍
成 宁休 闲旅 游发 展 的基本 原 则和对 策研 究
当地居民参与河源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当地居民参与河源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摘要:当地居民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参与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在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价基础上,指出目前河源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参与体制不健全,当地居民的利益保障不到位、当地居民参与能力有限,参与层次较低、形式单一,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为当地居民参与河源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应该建立、健全当地居民的参与机制,加强参与教育培训管理,以“居民自治”为契机、强化参与意识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建议一.河源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分析2008年11月,在河源市旅游局的策动下,河源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旅游局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共建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协议。
此后,河源出台了《关于建设广东生态示范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对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思路和目标。
优良的生态资源,是河源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点与核心内涵,也是河源开展生态旅游的生命线。
地处粤东北的河源,因拥有“一流水质、一流森林、一流空气”,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拥有华南两个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和枫树坝水库,总库容水量达159亿立方米,东江、新丰江贯穿全境,江河湖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拥有九连山、桂山等原始森林带和次生宽叶林带,全市林地面积达16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标准。
正因为如此,河源成为森林避暑、生态休闲度假的胜地。
依托生态优势点“绿”成金,在省政府和河源市政府的引领下,河源生态旅游业风生水起。
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被看作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之一[1]。
然而,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会伴随种种问题,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对环境所造成的威胁甚至大于传统的大众旅游。
如何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综观世界各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发现当地居民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参与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

谢 莉。刘昭云 ,
( 嘉应学院 a地理科学与旅游学 院; . . b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广东 梅州 54 1) 10 5
摘要 : 粤北 山区山清水秀 , 生态优 良, 民俗风情浓郁 ,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 具有 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 件。在分 析生态旅游开发
Ha k utr hc r eac n a tcn io s o d v l c tu i B s d O h n y i o x li e vrn n d rs l p c n t n o e — k a c u e w ihweet s e d n o dt n e eo e o r m. ae n t ea a s f pot n i me ta eol ̄ o di e o l h i t p o s l s e o n i - i o f tu i d v lp n emo nan rao o t r a g o g ti p p r ic se esrtg e sa d s ae i o i o f c tu i d v lp o r m e eo me t n t u t sae f r e nGu n d n , s a e s u sd t t e i i a t tgc p s i o oo r m e eo — s i h i n h h d h a cd n r tn e s
关键词 : 粤北 山区; 生态旅游 ; 战略定位 ; 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 :5275 F9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5— 112o )6 57 0 10 84 (o9 o —05 — 3
XI Li L U a E . I Zh 0一 y hb a
S u y O tae i d a n u t r m s t s o c t d R S r tgc I e sa d Co n e n a t x fE o—t u i De eo me ti o n an u e f rh r u n d n t o rs m v lp n M u ti o sAr a o t e n G a g o g n No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效益的对策

28 农村·农业·农民2023.08B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效益的对策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和旅游热快速兴起,但其经济效益却不尽如人意。
要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旅游发展的规律,在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统筹规划、突出专业引领、提升项目品质、创新经营模式、彰显乡村特色、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来探索各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效益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乡村振兴为主题。
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自然也就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提出:推动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国家整体战略的指导下,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由点到面快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但与乡村休闲旅游热形成一定反差的现实是:大部分乡村休闲旅游的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
乡村休闲旅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冷热不均的状况?怎样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经济效益?需要我们结合旅游经济的规律,来探索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
一、乡村休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也指出:“实施升级行动对于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乡村休闲旅游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乡村休闲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内在共生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规划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规划旅游作为全球性的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且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旅游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总收入连续多年增长,国内外旅游人次也不断上升。
2019年,我国旅游行业实现收入6.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人次达到15.9亿人次,同比增长8.4%。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在我国旅游业中,国内旅游仍是主导。
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达到了14.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际旅游人次为同期的2960万人次,同比下降4.5%。
但是,在旅游业发展中,我国国际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和旅游改革,让我国的旅游业市场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1.大数据推动旅游业转型如今,旅游业正迎来全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旅游大数据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数码化的手段,对旅游产业的市场、游客和产品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旅游业的升级和服务提供更丰富的思路和决策依据。
例如,使用大数据优化旅游时间和路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旅游企业实现更精准、高效的管理。
2.绿色生态旅游成趋势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旅游业也出现了绿色生态旅游的新趋势。
绿色生态旅游,指的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素质和优化旅游环境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绿色旅游受到了许多游客的追捧。
我国的生态优势十分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也逐渐打造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区。
例如,云南束河古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贵州黄果树瀑布等,这些旅游区都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艺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以生态观鸟旅游为例

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以生态观鸟旅游为例一、概述随着现代社会对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这种旅游形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观察野生动物的机会,同时也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进行影响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态观鸟旅游作为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
观鸟活动不仅能让游客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还能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随着观鸟旅游的发展,其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如干扰鸟类生活习性、破坏栖息地生态环境等。
对生态观鸟旅游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对于促进观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观鸟旅游的影响与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问题。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分析生态观鸟旅游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的理论体系,还能为相关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休闲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正呈现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体验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休闲观念的转变,休闲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逐渐转变为一种深度体验、放松身心、追求品质的生活方式。
休闲旅游的目的地选择日趋多元化。
传统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名胜区仍然是热门选择,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为独特、原生态的旅游体验。
偏远、原始的自然景观、乡村风光、艺术村落等特色目的地逐渐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大型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度假村等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也备受青睐,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休闲体验。
休闲旅游的方式日益个性化。
传统的跟团游已不再是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选择自助游、自驾游等更为灵活自由的旅游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
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
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生态资源独特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
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
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
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
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
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
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
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
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当前我县已形成依托以南湖湿地风景区和黄山镇碧坞龙潭景区,周边产生二大农家乐集聚区。
农家乐已成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有力地助推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接待设施日趋完善随着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不断发展,各种旅游接待配套服务设施也及时跟进,目前全县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省级绿色饭店3家。
旅行社12家(含营业部),其中进入全省百强旅行社2家,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余人,可接待床位8000余张(其中星级饭店2412张)。
应该说我县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利用江左较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挖掘整合江左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为江左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3万人次,实施旅游总收入23.75亿元,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08.11万元。
完成农家乐接待旅游者88.7万人次,营业收入4807万元。
以黄山、南湖、邵洋古镇为主线,形成了集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人文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带,江左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外海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等荣誉,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二、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我县休闲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认识较晚、起步较迟。
我县的旅游业起步较迟,管理发展相对滞后。
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资源管理多头、边界模糊、职能交叉,各乡镇自行开发、自行招商,部门乡镇联动合力不够,未形成整体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由于我县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工业上,而作为三产旅游业发展的比较迟缓;2004年之前把旅游发展目标锁定在黄山的发展和解决其权属问题上,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从而使我县旅游发展因定位失误造成发展时间上相对滞后。
2、规划引领发展存在缺陷。
全县各种规划数量不少,但质量档次不高,个别与实际有点脱节,在全县总体规划前提下以点带面不够,未形成成片或成带趋势,整体性不强,如目前编制西部生态旅游规划,仅考虑冬阳镇五四村和黄山镇高峰村,未整体规划以104国道以西我县整体区域的旅游规划。
3、投入相对少、建设速度慢、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我县用于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偏少,政府开发旅游项目面临融资困难,政府主导型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宾馆饭店等招商引资面临土地指标等因素的制约。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由于我县一些生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道路还存在着宽度、便利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如每到秋冬季,通往西部一些生态旅游景点的道路上就堆放了毛竹、毛料,影响了车辆通行和外来游客观光的积极性。
对投资商来说,由于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道路建设,一旦投资开发,就会增加成本,影响休闲生态旅游的开发。
4、客源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我县休闲生态旅游市场宣传缺乏轰炸效应。
我县旅游品牌突出“生态”、“休闲”概念,虽清楚地表明了我县主要的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却忽视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乏想像空间,情感诉求不够,不容易脱颖而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品牌口号单一,不适应所有的细分市场,在拓展江左旅游市场缺乏主要抓手。
5、行业管理方面比较滞后。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服务质量和水平没有到位。
我县农家乐发展中还存在无序开发、形象欠佳,模式单一、品位欠佳,经营粗放、服务欠佳,缺少有规模水平的高端农家乐。
三、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发展江左休闲生态旅游自南湖湿地风景区和碧坞龙潭景区于2016年5月成功对外开放,近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整体规划比较好,优势条件突出。
(一)区位优势江左,地处长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是镶嵌在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江左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104国道、杭宁高速、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距离上海、南京两个半小时车程,离杭州仅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江左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
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省示范文明城市、国家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基础优势近几年,我们着力完善县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南湖湿地风景区为核心、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和东部邵洋古镇旅游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江左旅游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旅游总收入、旅游门票收入等经济指标均以近40%速度在增长。
从而发展形成了4种类型的近郊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地,即以物产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如水果采摘型、休闲垂钓型等;以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南湖周围,近湖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农家乐;以风景名胜区、度假区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以避暑胜地黄山为中心周围形成了黄山山女村寨等一批农家乐和碧坞村等农家乐接待村;以古镇邵洋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是古镇风貌、美食品尝和民俗节庆。
江左旅游围绕县委、县政府接轨沪杭战略。
做到旅游先行,实施“主攻沪杭市场、突破苏南市场、拓展华东市场”营销策略,精心策划了开展旅游接轨上海、杭州活动,2008年开通了上海、杭州至江左旅游班车。
(三)资源优势江左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休闲资源上十分丰富,这为江左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江左县农业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由于江左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向,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以生产毛竹、茶叶、高山蔬菜、水果为主;中部为丘陵、平原,主产粮、畜、笋、茶;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名特优水产品、畜禽的主要产区。
(四)经济和文化优势江左是全国百强县。
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新型纺织、新型建材、休闲用品为主的工业体系。
效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形成了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果蔬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
农业标准化和安全生产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的繁荣,全县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冬阳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貌日新月异。
江左历史悠久,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在县境内就有遗址发掘,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也有大量遗存。
中国青瓷石遗址“瓷之源”的发掘和论证,改写了中国青瓷的历史。
江左县唐代著名诗人赵孟頫故里,是铸剑传说之地,形成了“游子文化”、“防风文化”、“邵洋蚕花庙会”、“乾龙灯会”等为重点的节庆文化。
四、江左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一)理顺县级旅游管理体制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产品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要求,借鉴我省近50个县(市区)成立了风景与旅游合一的旅游管理机构的成功做法,我们建议撤销江左县旅游局,成立江左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我们认为进一步理我县旅游管理体制,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旅游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争取上级建设和旅游二个管理部门的双重支持,是我县旅游产业处于上升期最重要的保证。
(二)健全完善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生态休闲旅游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一种全新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方式。
突出休闲生态旅游,联系发展实际,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建设关系,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战略性转变。
挖掘亮点,当前首要任务编制好《江左县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高定位、高目标编制2009—2011年江左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
按照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前提下,调整完善南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大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并编制大西部生态旅游区各功能区详细规划,落实“中国瓷之源”文化旅游景区规划编制。
进一步完善邵洋古镇详细规划。
健全完善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编制冬阳镇、黄山镇等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禹越镇、邵洋镇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筏头乡后坞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
整合旅游资源,包装塔山森林公园孟郊寺等旅游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加快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基本建立以产业政策主要调控手段的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体制,指导形成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部门融资、土地划拨方式等筹集资金,考虑通过实施若干重大的基础性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休闲生态旅游精品,引导旅游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推动休闲生态旅游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加大投入,计划3年内政府投入人民币5个亿,拉动社会资金投入人民币30个亿,尽快形成产业群,产业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