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1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与生态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生态保护。在经济发展要求的
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旅游产业也改变了其发
展方式,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最初是指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开发旅游资源。现在已指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同时帮助旅游区居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全球生态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生态旅游已不仅成为
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而言,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的
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着较多问题。因此,能否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生
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关系 问题 思路
第一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1.1 生态旅游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这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0年,世界
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们的
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注意到:不仅经济发展会让环境遭到破坏,维护环境也会花费一定的
经济。《世界自然保育方案》中提出了“保育推动发展。发展强化保育”的观点(1)。随着体
验经济的兴起,1983年,墨西哥保育专家拉斯克瑞(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
旅游”的概念(1)。此后,此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接受。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了环境
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此,某些国家开始陆续建造了一批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并建立部分设施吸引旅游者来观光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由原来单一的观赏旅
游发展为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旅游;由当地居旅游民被迫迁移出保护区,到共同参与管理;
有旅游区经济收入归给政府,到经济成果有当地居民分享。生态旅游越来越成形。因此,推
动生态旅游区经济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成为生态旅
游的重要内涵。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全球环境生态急剧恶化是提出来的。当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既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这个概念最初只是
针对环境和生态。现在,这个概念已不仅针对环境与生态,还指向经济、文化等其他由大到
小的各个方面,且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的。“可持
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既包括经济上物质财富的增长,又包
括整个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社会的各个方面既相互平衡,又相互促进。发展必然要耗费资源,
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有限的资源制约着发展的持续性。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类必须找出重复利用的资源和资源重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使有限的资
源尽可能转变为无限的资源。
1.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目标,又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
定了理论基础。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
而这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22
1.3.1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由此,人们开始关
注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生态旅游这个概念被提了出来,并逐步完善。要实现全球的
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业也要实现可持续发
展,于是就产生了“生态旅游”的概念。
从旅游业星期以来,人们的旅游方式经历了大众旅游、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到
目前为止,大众旅游仍是最普遍的旅游方式,既只顾满足游客需求和追求经济收益,不顾环
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旅游方式。其危害和限制也逐渐显露出来。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
都注重环境生态的维护,也都提倡人们回归自然。但绿色旅游与自然旅游相比更注重资源合
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此二者,都没有注重保护旅游区当地居民的利益。生态旅游同前几者
相比,既这种人们回归自然,又满足旅游者需求,也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因此,生态旅游
已成为当前最有效的发展方式、有合适的旅游方式,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1.3.2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都强调环境、经济、社会上的可持续。目前,由于全球面临着
严重的环境与生态形势,人类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和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方
面,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和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旅游既从属与旅游这个大学科,具有旅游业具有的普遍的特点,比如:旅游的经济性、旅游
的文化性等。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特有的研究对象,比如: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和人类学等。因此,有完善生态旅游,必须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使这三个方面
在总体发展的条件下,各自有所发展。因此,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3.3 生态旅游的途径适用于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在不适合从事生态旅游的区域,就不能
强行实施生态旅游。因此,生态旅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其不能代替可持续发
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既要按照其基本要求,又要兼顾地域条件的复杂性来实行。
第二章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2.1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我国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我国具有开展生
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有660处,规划经营面积1105 h㎡。我国各类森
林公园1928处,是世界上森林公园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旅游保护力度,建
立了一批具有重要观光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截止2007年,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共有2531处,
总面积150万k㎡,约占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四川卧龙岗与九寨沟、湖北神农架等28个
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鄱阳湖、南洞庭湖等21块湿地已被列入《世界
重要湿地名录》。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有187处,占国土面积的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09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57处。24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已被列入
《国家遗产名录》。这些国家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地
貌景观多样。一些地方,还同时是自然与历史文化遗迹交融的区域,这些都为生态旅游区的
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不高,保护主动性不足(2)。这个问题,自从我国旅游业产生以
后,就一直存在。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从而素质不高。另一方
面,这也由于生态旅游区和导游在环境保护的宣传上力度不够,或者方法单一、效率不高,
以及监督力度不够。还有生态旅游区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备。
2.2.2 旅游开发单位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规律把握不到位(2)。这既是由于我国生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33
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对生态旅游的各方面研究还不深入,同时缺乏必要的示范和实践,以及
科技水平不够先进。也由于某些开发单位观念不同程度的滞后,把生态旅游按照大众旅游、
自然旅游、绿色旅游的模式来搞。有的地区只考虑满足游客需求,不考虑历史遗迹和文化遗
产保护,有的地方只满足游客需求量,盲目建造宾馆、餐厅等设施,无形中破坏了环境与生
态。
2.2.3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2)。这不仅是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也是
旅游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表现在,有的地方只追求经济收入,不考虑景区承载力,不对
游客人数作限制。生态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缺少交通、环保、商业等方面
的设施。并且其服务制度不完善,比如:垃圾没有及时清理、设施损坏没有及时维修、缺乏
人性化设施。
2.2.4 少数生态旅游区周围环境状况不佳。这主要由于工业设施过于密集,且污染严重并且
治理效果差,生活污染严重且处理不善,还有其它原因产生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个
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而质量不高。中国的城市化有以下几个弊端,一是
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城市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
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
生产的非集约(3)。
第三章 解决思路
3.1 对生态旅游区而言
3.1.1 完善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在服务设施上,对于损坏的服务设施,要尽快维修。对于
不完备的服务设施,要合理补充,要在不破坏景区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补充。各个旅游区,
在对本区具体情况研究的基础上,做到各项、各类设施的合理布局。各区根据自身的各方面
条件,可增设部分人性化设施。在管理制度上,各区应分局游客需求和自身特点建立适合本
区的管理制度,并从各个方面保证制度执行到位。
3.1.2 完善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的宣传方式。现在,不少景区都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开
展了环境教育,但其方式单一,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景区不仅应根据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
改变宣传方式,还应通过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设施,体现出景区环保形象,在人们心目中
留下好的印象。
3.1.3 完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景区应先调查清楚其利益相关者有哪些,去除非利益相关
者。再分清楚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确定合理的利
益分配。促使各利益相关方能为旅游区的开发与保护做出贡献。
3.2 对政府而言
3.2.1 政府、旅游区、旅游企业和社会团体,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由于在有必要政府出面的
问题上,政府主导下,要与社会各方妥善协商,共同参与。因此,政府应完善与社会各方的
协商制度,并保证此制度得到合理执行。在不需要政府出面的问题上,政府也要采取合适手
段,保证其活动的主导方与其它各方妥善协商,避免一方说的算,而忽视它方利益的情况发
生。
3.2.2 国家应加快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在管理、服务等各方面都有示范作用的生态旅游
区示范群。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专业管理团队和高素质、高技能的导游队伍的建设。还应加快
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先进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应用,使起步较晚的中国生态旅游尽快赶上世界
的步伐。
3.3 对导游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