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油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油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油矿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主要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A. 火山作用B. 沉积作用C. 变质作用D. 岩浆作用答案:B2.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A. 有机质、温度、压力B. 有机质、温度、时间C. 有机质、压力、时间D. 有机质、温度、压力、时间答案:D3.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通常是哪种岩石?A. 火成岩B. 变质岩C. 沉积岩D. 岩浆岩答案:C4.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过程中,哪种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信息?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力勘探D. 放射性勘探答案:A5.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哪种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A. 水力压裂B. 地热能开采C. 二氧化碳驱油D. 地层注水答案:A6.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中,哪种因素对环境影响最大?A. 地震活动B. 气候变化C. 钻井作业D. 油气泄漏答案:D7.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岩石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生油岩?A. 石灰岩B. 页岩C. 砂岩D. 花岗岩答案:B8.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岩石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储集岩?A. 页岩B. 石灰岩C. 砂岩D. 花岗岩答案:C9.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岩石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盖层?A. 页岩B. 石灰岩C. 砂岩D. 泥岩答案:D10.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哪种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化学成分信息?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力勘探D. 放射性勘探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是必需的?A. 有机质B. 温度C. 压力D. 时间答案:A, B, C, D12.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成像?A. 地震勘探B. 电磁勘探C. 重力勘探D. 磁力勘探答案:A, B, C, D13.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采收率?A. 储层的渗透率B. 储层的压力C. 储层的温度D. 储层的厚度答案:A, B, C, D14.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以下哪些岩石可以作为生油岩?A. 煤B. 泥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A, B, C15. 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钻井作业的安全性?A. 地层压力B. 地层温度C. 地层深度D. 地层岩石的稳定性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无关。

油矿地质学复习材料增补版

油矿地质学复习材料增补版

油矿地质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5×3=15分)1岩心: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这种岩石就叫岩心,是最直观、最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第一性资料2岩心录井:以岩心为资料来判断井下地质及含油气情况3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4地层压力(孔隙流体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所以又可称为孔隙流体压力。

5流动单元:一个纵横向连续的,内部渗透率、孔隙度、层理特征相似的储集带6储层结构模型:储层及其内部构成单元的大小、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的模型,是储层地质模型的骨架,也是决定油藏数值模拟中模拟网块大小和数量的重要依据7油水系统: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的油(气)水聚集的基本单元,亦即一个单一的油气藏及其底部或边部水体的组合8地层测试:为了认识和鉴别油气层,掌握油气层的客观规律,为油气田开发和开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找到油气层后,还有获取油气层产量、压力、产液性质、地层渗透率、流体样品等资料的一类工作9控制地质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10流动系数(P71):是地层系数和地层原油粘度的比值,它是评价油层好坏最为重要的参数钻井地质:在钻井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此工作是整个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示功图:当光杆往复运动,带动负荷记录笔作弧形运动,把光杆受力随着形成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的曲线。

动液面: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油管和套管环形空间有一个液面。

相分析:研究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以恢复古地理的方法。

断点组合:在单井剖面上确定了断点后,通过断点的研究,将属于一条断层的各个端点连接起来,以了解断层的空间形态和展布特征。

油矿地质期末考试复习题

油矿地质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三,由于受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预探工作必须从解剖局部构造入手,突破一点,增强勘探的信心,从而带动整个区带的找油工作。
因此,从区带全局着眼,首先把预探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含油气远景最好的重点三级构造上,迅速查明其含油气性,见油后,再在整个区带上全面铺开。
7. 试论述预探井布井系统?(概念、主要依据、原则、分类及适用的对象。(稀井广探)
(3)区带勘探是指经区域勘探确定出有利的生油凹陷开始,一直到优选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的整个过程。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勘探阶段优选出的有利生油凹陷及其邻近地区,通过地震普查与详查,进一步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控制二级构造带形态,研究其基础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圈闭分布特征,通过对区带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并通过油气系统分析与模拟,提交区带资源量,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为圈闭勘探提供战场。
1.(区域概查、盆地普查、区带勘探、圈闭勘探、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的主要地质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每一个阶段从……到 ….)
答:(1) 区域概查是从基本的石油地质调查开始,到识别和优选出有利的盆地过程。区域概查基本任务是“择盆”,确定普查的方向,即从众多的盆地中优选出规模大、地质与地面地理条件较好、具有较好勘探前景的盆地。大区概查的目标是通过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处的板块位置、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的分析,结合盆地构造类型、盆地基底与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盆地类比分析和油气资源远景的早期预测。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m,进入后生作用阶段前期,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60-180度,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粘土矿物的热催化作用。在此阶段干酪根中的大量化学键开始断裂,从而形成大量的烃类分子,成为主要生油时期,为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矿山地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矿山地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矿山地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什么是矿床?A. 地质构造B. 岩石C. 含有有用矿物的地质体D. 地壳的一部分答案:C2. 矿床的工业价值主要取决于什么?A. 矿石的硬度B. 矿石的类型C. 矿石的品位D. 矿石的分布范围答案:C3. 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花岗岩B. 页岩C. 玄武岩D. 石灰岩答案:B4. 什么是地质年代?A. 岩石形成的时间B. 地质事件的时间C. 地质作用的时间D. 地质构造的时间答案:A5. 什么是断层?A. 岩石的裂缝B. 岩石的接触面C. 岩石的断裂面D. 岩石的变形带答案:C6. 以下哪种矿物属于金属矿物?A. 石英B. 方解石C. 黄铁矿D. 云母答案:C7. 什么是矿石的品位?A. 矿石的重量B. 矿石的体积C. 矿石的有用成分含量D. 矿石的硬度答案:C8. 什么是矿体?A. 含有有用矿物的地质体B. 地表的岩石C. 地下的岩石D. 地表和地下的岩石答案:A9. 什么是地质构造?A. 岩石的分布B. 岩石的形态C. 岩石的内部结构D. 岩石的外部形态答案:C10. 什么是地质勘探?A. 地质调查B. 地质测量C. 地质研究D. 地质分析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矿床按照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12. 矿床的工业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能源矿床13.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4. 矿石的品位通常用________或________来表示。

答案:百分比、克/吨15. 地质年代的划分通常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层、化石、地质事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矿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

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钻井地质1. 地质井:在区域勘探的盆地普查阶段,为了确定盆地构造,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及浅层油气情况,在盆地浅部地层或盆地边缘地层而钻的井。

又叫剖面井或构造井。

2. 参数井:又称区域探井,在区域勘探的区域详查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油气生储盖及其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3. 预探井: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4. 评价井:又称详探井,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处于油藏评价阶段),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油气藏边界、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计算探明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5. 开发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密度和井网方式所钻探的井6. 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和寻找水源而钻探的井7. 调整井:油气田开发一段时间,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探的井井型直井、定向井8. 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其特点是井眼轨迹是倾斜的。

9. 补心高度:方补心顶面至地面的高度10. 补心海拔:方补心顶面至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补心高度与地面海拔之和。

11. 井斜角a :测点处的井眼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12. 井斜变化率K a :单位井段井斜角的变化值,表示井斜角随井深度变化的快慢程度13. 井斜方位角© :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14. 固井:在井壁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以防止井壁坍塌,影响钻井安全,也可以起到分隔油气层和其他地层的作用15. 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在钻井井场的不同部位或者井下钻柱中,通过人工操作或者安装传感器,录取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和钻井工程动态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信息、油气信息、钻井工程信息16. 套管程序:钻井过程中,为了保障安全钻进、有效分隔产层和其他地层等采取的一系列下套管措施17. 岩心编号:采用分数形式表示,如4总表示第4次取心中共有51块岩心,此51块为第5块。

油矿地质学

油矿地质学

一、选择题(10分)1、判断“濮1井”的井别:A、开发检查井B、预探井C、开发井D、海上开发井学生答案:B2、判断“SZ36-1-A-12井”的井别:A、开发检查井B、预探井C、开发井D、海上开发井学生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5分)3、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需要()、原油密度和体积系数等参数。

A、含油面积B、有效厚度C、有效孔隙度D、含油饱和度学生答案:ABCD4、碎屑岩粒间填隙物胶结产状包括:()等。

A、孔隙充填B、孔隙环边C、孔隙衬边D、孔隙桥塞学生答案:ACD5、油层对比单元从大到小包括:()、小层和单层等。

A、含油层系B、油层组C、砂层组D、含油层组学生答案:ABC三、判断题(10分)6、“水平井为定向井的一种,按设计最大井斜角的分类,其最大井斜角为85°≤α<120°”,这是错误的观点。

学生答案:错误7、“扩张裂缝是在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情况下派生的张应力形成的张裂缝”,这是正确的观点。

学生答案:正确四、简答题(50分)8、简述标志层的概念及其等时性原理,并列举两种典型的标志层。

1)标志层的概念是什么?2)等时性原理是什么?3)列举两种典型的标志层。

学生答案:1)标志层是指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具有等时性的岩性层或岩性界面。

2)主要由异旋回作用过程(构造沉降、海(湖)平面升降、气候旋回等)形成,因而具有大范围的等时性。

3)典型的标志层如砂岩剖面中的湖泛泥岩、陆源碎屑岩中的凝灰岩层等。

9、试比较三角洲河口坝与曲流河点坝砂体的韵律和夹层特征差异。

1)三角洲河口坝的韵律和夹层特征是什么?2)曲流河点坝砂体的韵律和夹层特征是什么?学生答案:1)曲流河点坝砂体渗透率一般呈正韵律,内部泥岩夹层主要发育于砂体中上部,斜交层面分布。

2)三角洲河口坝砂体渗透率一般呈反韵律,内部泥岩夹层主要发育于砂体中下部,平行层面或呈前积产状。

10、裂缝是岩石发生破裂作用形成的不连续面。

1)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有哪三种?2)地质成因类型有哪些(列举4项以上)?学生答案:1)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有剪裂缝、张裂缝和张剪缝。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答案).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答案).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矿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一、井别判断(每题1分,共5分)1. CFD18-1-A2井;2.中12-J411;3.塔参1井;4.渤89井;5.宝108井;6. 前115井;7.中10-J413井;8. CB-B-15井9. 渤108井; 10.北2-3-J11井; 11. 苏参1井; 12. 濮1井; 13. SZ36-1-A-12井1. 海上开发井;2.检查井;3.参数井;4.预探井;5.评价井;6.评价井;7.开发检查井;8.海上开发井;9.评价井; 10.开发检查井; 11.参数井; 12.预探井; 13.海上开发井二、名词解释与比较(每题5分,共15分)1. 定向井与水平井答: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方位的井。

水平井:为定向井的一种,按设计最大井斜角的分类,其最大井斜角为85° α<120°。

2.隔层与夹层答:隔层为具有一定厚度、横向上连续较稳定的非渗透层,垂向上隔离上下两个砂体;夹层为砂体内部的、横向上不稳定分布的、较薄的非渗透层。

3. 油水过渡段与油水过渡带答:垂向上油底与水顶之间的层段为油水过渡段,可动水与可动油共存,表现为油水同出。

平面上内外含油边界之间的区域为油水过渡带。

4. 取心进尺与岩心收获率答:取心进尺是岩心录井的设计取心长度,岩心收获率是实际取得的岩心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百分比),反映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

5. 层间非均质性与平面非均质性答:层间非均质性反映纵向上多个油层之间的非均质变化,重点突出不同层次油层(或砂组、油组)之间的非均质性,包括层系旋回性导致的储层纵向分布的复杂性、层间渗透率差异程度、层间隔层分布、层间裂缝等;平面非均质性主要描述单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变化,包括砂体几何形态、各向连续性、连通性、平面孔隙度、裂缝和断层的平面分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等。

6.油层静止压力与井底流动压力答:在油田投入生产以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以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就称为该油井的油层静止压力;井底流动压力(简称井底流压)指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它代表井口剩余压力与井筒内液柱重量对井底产生的回压。

7.砂体连续性与连通性答:砂体连续性为砂体定量规模的表述,也可用砂体钻遇率表示,其受沉积相控制。

砂体之间的连通性指不同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对于油气田开发具有很大的意义;砂体之间的连通形式主要有二种:一是砂体间的侧向或垂向接触连通,二是靠断层连通。

砂体连通性常用砂体配位数、连通程度、连通系数、连通体大小等指标来描述。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地质录井方法包括、、、等。

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荧光录井等。

2.钻柱测试压力恢复资料的地质应用包括:、、等。

地层流动系数计算、非渗透边界距离的估算、原始地层压力推算等;3. 碎屑岩粒间填隙物胶结产状包括:、、等。

孔隙充填、孔隙衬边、孔隙桥塞等4. 含油气边界类型包括:、、等。

答:油(气)水界面、岩性边界、断层等5. 地层对比的基本原则有:、、、等。

参考答案:等时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动态验证、模式指导、相控约束、构造分析,全区闭合。

6.储层敏感性包括:、、、等。

答:水敏性、速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等。

7.应用钻柱地层测试的压力资料确定的地质参数有(6)、(7)、(8)等。

答:地层流动系数、非渗透边界距离、原始地层压力等。

8.应用压汞法毛管压力图可获得的描述孔隙结构的主要参数包括:(9)、(10)、(11)、(12)等。

答:最大连通孔喉半径、排驱压力、孔喉半径中值、毛管压力中值、最小非饱和孔喉体积百分数等。

9. 经济可采储量的类型包括:(13)、(14)、(15)等。

答:经济可采储量、次经济可采储量、内蕴经济可采储量。

四、简述(图示)题(20分)1. 简述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的主要用途?(6分)答案要点(每条1.5分):(1)预测设计井的原始油层压力。

为了确定新钻井的套管程序和钻井液密度。

(2)计算油藏的平均原始油层压力。

油层天然能量大小的尺度。

(3)判断水动力系统,进一步了解油层地质特征。

同一水动力系统内,压力等值线的分布是连续的;等压线不连续,说明可能存在断层或岩性尖灭。

(4)计算油层的弹性能量(油层弹性膨胀的能量)。

原始油层压力与饱和压力之差。

2.简述岩心编号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5分)答案要点(原则2分,例子3分):将丈量完的岩心按井深自上而下(以写井号一侧为下方)、由左向右依次装入岩心盒内,然后进行涂漆编号。

编号密度原则上储集层按20cm一个,应在本筒的范围内按其自然断块自上而下逐块编号。

编号采用带分数形式表示,如表示第10次取心中共有36块岩心,此块为第4块。

3.图示油藏范围内超覆式、加积式、前积式地层叠置模式,并简述每种模式的地层对比方法?(9分)答案要点:(图示每图2分,共6分,对比方法3分)超覆式、加积式、前积式如下图超覆式:首先确定盆地斜坡面,然后进行对比。

加积式:地层“平对”。

可采用切片法或等高程法进行对比,前积式:地层“斜对”。

根据高精度地震资料、标志层或旋回对比以及井间动态资料确定前积倾角,然后斜对。

超覆式加积式前积式4. 简述标志层的概念及其等时性原理,并列举两种典型的标志层(8分)。

参考答案:标志层是指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具有等时性的岩性层或岩性界面(3分)。

主要由异旋回作用过程(构造沉降、海(湖)平面升降、气候旋回等)形成,因而具有大范围的等时性(3分),因而可用于等时地层对比。

典型的标志层如砂岩剖面中的湖泛泥岩、陆源碎屑岩中的凝灰岩层等(2分)。

5.简述类比法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6分)。

答:类比法又可称之为统计对比法或经验分析法。

在新探区,由于缺乏资料,通过类比已探明、已开发的油、气储量参数(如单储系数)去推算新探区油、气田储量(3分)。

在一个新探区,若已初步确定研究区含油、气面积和平均油层厚度,但不知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原油(天然气)体积系数,则可借用与研究区相邻的已探明油、气田的单储系数,估算研究区的地质储量,即将该研究区预计的油、气田面积和平均油层厚度乘以借用的单储系数,便得到估算的地质储量。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储量级别不高,一般为预测储量或潜在资源量(3分)。

6. 简述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已动用油层内垂向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10分)。

答:(1)渗透率韵律及其非均质程度的影响(2分)通常,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洗程度高,而中上部水洗程度弱甚至未水洗形成剩余油。

反韵律油层的水淹特征比较复杂:①层内渗透率级差很大且其间有较稳定夹层,底部剩余油富集;②渗透率级差不大,均匀水淹;③渗透差级差很小特别是亲水油层,剩余油在中上部富集。

复合韵律的情况比较复杂;总的说来,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的厚油层,注水开发效果有较大的差别,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反韵律油层好于复合韵律,复合韵律又好于正韵律。

(2)夹层对地下油水运动的影响(2分)比较复杂,这主要取决于夹层的延伸长度、产状及发育程度。

(3)层理构造对水驱效果的影响(2分)就平行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而言,交错层理渗透率低,水淹相对均匀,因而采收率高;平行层理渗透率高,但水淹相对均匀,因此采收率相对较高;而斜层理在平行纹层方向的渗透率高且水淹快,因而采收率低。

(4)粘度差和密度差造成的剩余油分布(2分)由于油水的密度差和粘度差造成水驱油前缘向油层底部突进,从而使得油层内一部分厚度动用程度低,影响水淹厚度系数,形成剩余油段。

油水粘度差和密度差越大,无水期水淹厚度系数越小。

(5)气锥和水锥(2分)对于具有底水或气顶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水锥和气锥的形成,使得油层内许多油采不出来。

7. 简述背斜油藏内原始油层压力的一般分布规律。

(6分)参考答案:(1)原始油层压力随油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2分)(2)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井底海拔高度相同时,流体性质相同,原始地层压力相同;流体密度大,则原始油层压力小。

(2分)(3)气柱高度对气井压力影响小。

(2分)垂补心地面地面海平面深高度海拔海拔深度8. 试图示一口定向井的井轨迹、测深、垂深、海拔深度、补心高度、海拔高度(12分); 答:如下图所示,其中测深为自井口沿定向井轨迹至井底的长度。

(每个参数2分)9. 简述并图示应用测试法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基本思路(8分);答:(1)应用单层试油的每米采油指数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4分,其中图示2分); 编绘每米采油指数与空气渗透率的关系曲线。

其中,每米采油指数是指某油层在单位厚度一个兆帕压差下每天所折算的油气产量。

下图中每米采油指数大于零时所对应的空气渗透率值,即为油层有效厚度的渗透率下限。

再应用孔-渗关系曲线,便可根据渗透率下限求取孔隙度下限。

(2)利用单层试油结果(油、气层或干层)确定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4分,其中图示2分);编绘油(气)层和干层的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图(下图),并在图中分别标绘产层与干层的孔隙度分界线和渗透率分界线,分界线值即为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

五、综合题(50分)1. 下图(图1)为三口相邻井(均为直井)的测井曲线图(SP为自然电位曲线,R4为4m 电阻率曲线,井深单位为m),已知1号井是本区地层对比的标准井(无断层),A、B、C、D、E是对比标志层(注:1号至3号井为西-东向)。

试解答以下问题(每问5分,共10分):(1)通过地层对比确定2号和3号井上的断点深度,并画出地层对比线与断层;(2)判别断层性质及断层倾向,并分别估算2号和3号井上的断距大小。

图1答案要点:(1)2号和3号井断点分别位于953m和1143m处。

(5分)(2)为正断层。

(1分),断层倾向向东(1分),断距分别为107m、102.5m。

(3分)2.下图(图2)为某区块M单层含油砂体渗透率等值线图,已知该层为三角洲平原沉积,W1、W2、W4、W5、W6、W7为采油井,W3为注水井。

试分析各采油井可能的水淹特征(相对水淹程度),并简述解题思路(10分)。

图2答案要点:W3注水,与W1、W2、W6井形成注采关系。

注入水优先沿高渗条带流向W1和W6。

W6处于顺古水流方向,水淹最快;(2分)W1处于逆古水流方向,沿该方向渗透率相对较低,水淹相对较慢;(2分)W2井由于处于低渗位置,由于旁超作用而水淹较弱(2分);W4、W5井与注水井之间有河道间泥岩屏障,几无水淹;(2分)W7井周围无注水井,无水淹(2分);3.设有一个油藏。

通过油藏描述研究得知其含油面积为8km2,平均有效厚度为12m,平均有效孔隙度为30%,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30%,地面原油密度为0.8g/cm3,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为1.1,原始溶解气油比为100m3/t,试按照容积法计算该油藏石油地质储量、溶解气储量、石油地质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