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实务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税收筹划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税收筹划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税收筹划》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税收筹划的工作流程实训项目答案:它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该公司的税案进行判决,判决是正确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税收筹划重点在于实质,不能仅限于形式上的变通。

项目二税收筹划操作技术实训项目答案:【实训2-1】该单位的筹划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它利用了土地使用税税率的幅度,选择了其最低点。

土地是一种宝贵的国有资源,由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社会职能的不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于是土地分等级也便成了必然。

纳税人要减轻税款负担,也就必须要避重就轻。

选址筹划时应注意到纳税筹划的成本。

当选择了城郊结合地区后,办公效率是否受到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这都应该在作出筹划决策前必须考虑周到。

如果单位用地面积以较大为宜,地处环境以安静为宜,该题中的筹划无疑是合乎“支出最小,收益最大”的经济原则的,因为筹划活动不仅改善了单位的环境,而且减小了单位的税款支出。

【实训2-2】该小店税收筹划利用的是起征点。

规避起征点,使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就无需缴纳税款。

应该说,起征点的设定是对小规模经营者的一种照顾,实质上是一种优惠办法。

与起征点相对应的是免征额。

免征额是普遍性的扣除,不属于优惠政策,规避平台在此也无法发挥效力。

该小店的筹划活动的经济意义有多大还需要视客观情况而定。

2013年5月份,营业收入为23000元,税后收益为21850元;6月份,营业收入为20000元,税后收益为19000元,5月份与6月份营业收入差额为3000元,收益差额也达到2850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营业额超过起征点但差额不大的情况下,其绝对税负不大,但相对税负却很大。

原因有两点:一是营业额接近于起征点说明营业规模很小,不多的应税款也会给小规模营业者造成沉重负担;另外,对起征点之下的部分,尤其是接近起征点的部分与起征点之上接近起征点的部分,税款会出现一个跳跃变化,从无到有,甚至税款还较大。

本题是否利用规避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应该根据营业状况而定:如果营业状况较好,则不应该将营业额控制在20000元之下,因为增加的营业收入会远大于应纳税款;如果月末发现营业额刚刚超过起征点,就可以即时进行控制。

税收筹划习题附答案定稿

税收筹划习题附答案定稿

第1章税收筹划导论复习题1.我国现行税制中有哪些税种?各类税又有哪些特点?这与税收筹划有什么联系?答:我国目前税收体制中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关税、船舶吨税。

根据每个税种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可以将我国现行税种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划分方法,分为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以及特定行为与目的税。

货物和劳务税,又称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烟叶税、车辆购置税和进出口关税。

这类税是在生产经营及销售环节征收,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或营业额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一般不受生产、经营、成本和费用变化的影响,税收负担较重,因此,对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进行筹划必然成为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

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

与流转税不同,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扣减成本费用后的利润,虽然其税负不易转嫁,但收入来源形式复杂,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方法多样,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

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

该类税具有税源分散广泛、征管难度较大、区域性等特点。

对于特定单位,认真做好这方面的筹划工作,收益也是不菲的。

特定行为与目的税,具有税源分散、政策性强、调节范围明确、税收负担较轻、难以转嫁等特点。

2.什么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具有哪些特征?答: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做出重要的经济决策之前,以顺应税法的立法意图为前提,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税收因素,寻求未来税负相对最轻,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行为。

其特征有:合法性、策划性以及综合效益最大化。

3.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有效的税收筹划并不等于税负最小化?答:税收筹划的目标并不是追求所缴税款的最小化,而是力求企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第一章习题

纳税筹划第一章习题

纳税筹划第一章习题第一章纳税筹划基本理论一、术语解释1.纳税筹划2.筹划性(预期性)3.偷税4.逃税5.抗税6.避税7.合法性原则8.企业的四大权利9.税种的税负弹性10.税收管辖权11.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12.外汇管制13.税率上的差异14.税收筹划草案二、填空题1.纳税筹划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而偷税、逃税、欠税、抗税、骗税等则是违反税法的。

2.税收优惠是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政策的某些行为可能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

纳税人通过符合和贯彻国家政策的行为而取得的税收优惠被称为。

3.纳税筹划的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站在实现纳税人的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高度,服从、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必须注重综合平衡。

4.按纳税筹划服务对象是法人还是非法人分类,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和两类。

按纳税筹划的对象即是否仅针对特别税务事件分类,纳税筹划可分为与。

5.是采取弄虚作假和欺骗手段,将本来没有发生的应税(应退税)行为虚构成发生了的应税行为,将小额的应税(应退税)行为伪造成大额的应税(应退税)行为,即事先根本没有向国家缴过税或没缴过那么多税,而从国库中骗取了退税款。

6.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避税行为分为和两种类型。

7.依据跨国纳税主体投资经营方向的不同,国际纳税筹划还可分为三类:一是;二是;三是。

8.现代企业一般有四大基本权利,即、、和。

9.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因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有所不同。

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10.对各国的的分析是进行跨国税收筹划的起点。

11.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大大低于,使受惠者的实际税收负担大大地降低了。

12.税基越宽,税率,税负就;或者说税收扣除越大则税负就。

;13.是国家税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

纳税筹划习题和答案

纳税筹划习题和答案

2021纳税筹划习题和答案一、名词解释1、纳税筹划: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代理人在现行税收法律环境下,自觉地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采取合理合法或非违法的手段,以及降低税收本钱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财行为。

2、狭义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选择最优的可行方案,以到达税收负担最低或税收利益最大的经济行为。

3、广义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减税方式获得税收利益。

4、节税:是指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节减税收支出的行为称为节税。

5、避税: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事务的认为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躲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6、税法漏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税法遗漏的规定或规定的不完善之处7、税法特例:是指标准的税法里因政策等需要而对某种特殊情况所做出的某种不规范的规定8、税法缺陷:是指税法规定的错误之处9、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进价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购置者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行为,税负转嫁只适用于流转税,及只适用于纳税人与负税人有可能别离的税种。

10、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的违反税收法律规定,到达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

11、减免税:是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工程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完全免征税收或局部减征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12、减免税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

使纳税人成为减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减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减免税对象而减免税收的种种纳税筹划技术。

13、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利用一些空间内的税率差距而直接节减税收的纳税筹划技术。

14、分劈技术: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财产或经营工程在两个或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劈,使应税所得,应税财产或经营工程得以适用较低税率缴税或按较低税负的税种缴税,从而到达减税的目的。

税收筹划课后习题答案

税收筹划课后习题答案

税收筹划课后习题答案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税务安排和利用税收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负担的行为。

逃避缴纳税款是指纳税人通过非法手段或不合理手段,逃避或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2.(1)税收筹划的特点包括:合法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

2)逃避缴纳税款是指纳税人通过虚假记账、隐瞒收入等非法手段,逃避或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法律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追缴欠税,并处以罚款:(一)不按规定的期限申报税款;(二)不按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三)虚假记账、隐瞒收入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逃避、减少应纳税款的。

3)欠税是指纳税人未按规定缴纳的税款。

法律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追缴欠税,并处以罚款:(一)不按规定的期限申报税款;(二)不按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三)虚假记账、隐瞒收入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逃避、减少应纳税款的。

4)骗税是指纳税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收的行为。

法律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追缴欠税,并处以罚款:(一)虚构事实,骗取减免税款、退税或者抵扣税款;(二)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非法使用或者非法获取、销毁税务机关的票证、凭证、证明文件、账簿、记账凭证等。

3.(4)租用耐用的经营性资产比持有它们更有利(假设该项资产允许加速折旧)。

4.税后收益率:A纳税人:×10%×(1-25%)=7500元;B纳税人:×8%×(1-25%)=6000元。

因此,A纳税人的税后收益率为7.5%,B纳税人的税后收益率为6%。

5.方案一的预期收益为×70%=元,方案二的预期收益为×80%=元。

在税率为15%时,选择方案一;在税率为25%时,选择方案二。

纳税筹划实务第五版课后答案

纳税筹划实务第五版课后答案

纳税筹划实务第五版课后答案1.(1)能够指出纳税筹划有哪些目标。

纳税筹划的目标主要有:①税负目标a.实现税负最小化b.实现税负最大化或者税负合理化②税后利润目标a.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b.实现税后利润最小化或者税后利润合理化③涉税资金时间价值目标 a.实现涉税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化b.实现涉税资金时间价值最小化或者涉税资金时间价值合理化④纳税风险目标a.实现纳税风险最小化b.实现纳税风险合理化⑤现金净流量目标a.实现现金净流量最大化b.实现现金净流量最小化或者现金净流量合理化⑥企业价值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若以实现税负最小化为纳税筹划目标,请对本案例进行纳税筹划。

若以实现税负最小化为纳税筹划目标,则应当采用税负最小化法。

(假设只考虑虑流转税和相应的城建税及附加)方案一: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购买。

应纳增值税=20000*(1+13%)×13%-12000+(1+13%)×13%=920.35(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920.35×(7%43%)=92.A(元)应纳税费合计=920.35+92.04=1012.39(元)方案二:从小规模纳税人乙公司购买。

应纳增值税=20000一(1+13%)×13%-11000+(1+3%)×3%=1980.50(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980.50×(7%+3%)=198.05(元)应纳税费合计=1980.50+198.05=2178.55(元)方案三:从小规模纳税人丙公司购买。

应纳增值税=20000 (1+13%)×13%=2300.88(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300.88×(7%+3%)=230.09(元)应纳税费合计=2300.88+230.09=2530.97(元)由此可见,方案一税负最小,其次是方案二、最后是方案三,若以实现税负最小化为纳税筹划目标,则应当优先选择方案一,其次是方案二、最后是方案三。

税收筹划实务部分思考题答案

税收筹划实务部分思考题答案

《纳税筹划实务》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说明1.第1、2、3、4、14、15章思考与练习题为问答题,教材上均可找到参考答案;2.先附上第5~13章参考答案;第五章思考题答案1.如果能够分开主营和附营业务的核算,则增值税=100 000×17%=17 000(元),营业税=2 000×5%=100元,合计税金17000+100=17 100元;该企业原来主营和附营不能分开核算,比分开核算多缴税金240元。

2.筹划前的增值税负担: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20×17%-80×17%=40.8(万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40.8÷320×100%=12.75%由于该企业税收负担率较高,该企业决定通过以下筹划方案来降低税负:再注册同样股权的服装销售公司,分别是A和B两个公司。

两个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分别是160万元,还是以前公司的原班人马,分处不同的公司,业务统一,分开核算,并分别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3%(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

这样筹划之后,两个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合计为:A公司应缴增值税额=160×3%=4.8(万元)B公司应缴增值税额=160×3%=4.8(万元)合计:两个公司共须缴纳增值税9.6万元。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9.6÷320×100%=3%由上可见,通过把原企业(一般纳税人)分解成两个独立核算的具有小规模纳税人资格的公司后,该企业节税31.2(40.8-9.6)万元,税负由原来的12.75%变为3%,避税效果十分明显。

3.《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物流企业从上游企业采购货物再销售给下游企业属于转销,应就转销中的差价征收增值税,税率为17%或者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规定的通知》(财税[1994]26号)规定,代理销售行为不征收增值税,只征收营业税,但是代理行为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受托方不垫付资金;(二)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三)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代理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

企业纳税筹划课后习题答案

企业纳税筹划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部分企业纳税筹划基本理论1.如何理解企业纳税筹划的特点?(1)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偷、逃税等违法减少税收支出行为的基本标志。

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是指其实现减轻税负的行为是在尊重法律、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

(2)前瞻性:前瞻性是纳税筹划的重要特征,是指纳税筹划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针对未来期望的纳税效果所作的一系列谋划、设计和安排。

(3)全局性:全局性一方面是说纳税筹划考虑的是纳税人的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是单纯追求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则是讲,纳税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于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整体目标,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资本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4)成本性:成本性是指因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而付出的代价。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付出的代价可以分为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纳税筹划方案是否可行,与其他的财务方案一样,也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如果筹划成本过大,而收益却并不理想,影响纳税人利益最大化,则纳税人就可能放弃该筹划方案。

(5)风险性:风险性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而带来的未来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

(6)专业性:专业性是指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筹划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2.如何理解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纳税主体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以税收法律为准绳。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完成并实施以后应取得相应的效益,包括直接的效益和间接的效益。

(3)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要在筹划收益与筹划风险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在一定的财务收益的前提下,尽量使其风险最小化。

(4)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密切相关,它是指纳税筹划的过程应该高度透明。

3.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常用的方法的哪些?(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包括:减免税技术手段;税率差异技术手段;税收扣除技术手段;税收抵免技术手段;优惠退税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单选:BADBD ADABA B多选:1 ABCD 2 ABCD 3 BD 4 BCD 5 ABC 6 ABD 7 ABCD 8 CD 9 AB判断:××√√×√√×√×√√√√项目二单选:CCBAB BBDAC ACDAA ABCC多选:1 ABCD 2 ABD 3 ABC 4 AC 5 AC 6ABD 7 CD 8 ABC 9 AC 10 ABCD11 ABCD 12 ABD 13 ABCD 14 ABC 15 BC 16 ABCD判断:××√√××√××√×√√×√×√√×项目三单选:BACCB CABAC DB多选:1BCD 2 ABCD 3 AD 4 ABCD 5 BD 6 BCD 7 AB 8 CD 9 ACD判断:√√√√×√√×项目四选择:ABADD DCBBC C多选:1 BD 2 AB 3 BD 4 CD 5 BD 6 ABC 7ACD 8 ABC 9 BD 10 ABCD判断:××√×√√××√√√√×项目五单选:DDBDB CACA多选:1AC 2 ABC 3 BCD 4 AD 5 BCD 6 ABD 7 BD 8 AC 9 ABCD判断;√××××√×××√√消费税P99 多选题3 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委托外县(市)代销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回纳税人核算地或所在地缴纳消费税。

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在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分支机构所在地缴纳消费税。

但经国家税务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纳税人分支机构应纳消费税税款,也可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4 具备出口条件,给予退税的消费品具备四个条件: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消费品;取得《税收(出口产品专用)缴款书》、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抵扣联)、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出口收汇单证;必须报关离境;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

5 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只有卷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采用混合计算方法。

6 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

7 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的,于移送使用时缴纳消费税。

8 一、改为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范围。

这次改为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范围仅限于: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首饰,以及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的镶嵌首饰(以下简称金银首饰)。

九、金银首饰消费税改变纳税环节以后,用已税珠宝玉石生产的本通知范围内的镶嵌首饰,在计税时一律不得扣除买价或已纳的消费税税款。

9 卷烟在生产和批发两个环节都征消费税。

白酒在生产、批发及零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征收增值税,而消费税则只需要在生产环节征收,其他环节则不用征收。

9 卷烟在生产和批发两个环节征收消费税。

生产环节(或进口环节),比例税率:甲类卷烟56%,乙类卷烟36%,定额税率:每支0.003元;批发环节(指批发商向零售商出售):比例税率:11%,定额税率0.005元每支。

P100 判断题法律:《消费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 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如因质量等原因由购买者退回时,经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退还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

2 外贸企业从生产企业购入应税消费品时,生产企业先缴纳消费税,在产品报关出口后,再申请出口退税;退税后若发生退货或退关,应及时补交消费税。

3 纳税人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自产应税消费品,应当按照门市部对外销售额或销售数量计算征收消费税。

本题是“独立核算”的市部,不正确。

4 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缴纳消费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缴纳消费税。

其他方面包括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和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

(视同销售)5 企业如果想在包装物上节省消费税,关键是包装物不能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应采取收取“押金”的形式,而此项押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则可以不并入销售额计算缴纳消费税。

(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的规定: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以及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缴纳消费税。

如果包装物不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是收取押金,此项押金则不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税。

)6 《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第三条中的第六款:(视同销售)(六)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

(注)纳税人将自己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无偿赠送他人的,按同类产品“当月”(或者最近时期)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7 体育上用的发令纸,鞭炮药引线,不按本税目(消费税)征收,按照增值税进行征收。

企业所得税单项选择题P1311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孰低原则)多项选择题P1332 B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C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的税款,应当自代扣之日起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

D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4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有收入的组织>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企业,但不具备法人资格,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5 企业从事以下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花丼、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一)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远洋捕捞。

8 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0 根据《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第五条规定,税务机关采用下列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二)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判断题P1341 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2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3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 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 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8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9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0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2 “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二)自创商誉;(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13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个人所得税单项选择 P1472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4 稿酬个税1、范围界定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收入。

2、计税依据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