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划分及主要进化事件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生命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开始于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结束于5.44亿年前。
地质学家又把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
古生代就是指远古早期有生命的时代,许多生活在古生代的动物都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
人们常常称中生代为恐龙时代,其实恐龙只是中生代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就是在中生代开始进化的。
地球最近的代是新生代,它开始于6500万年前并持续到现在,新生代也叫哺乳动物时代,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新生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你可能很好奇这些纪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名字大多来自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方。
●地质年代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
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
进入古生代时,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化。
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界的特征,地质学家又在“代”的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
地质年表——精选推荐

237.0 ± 2.0*
aquatic temnospondyl amphibians. Ceratitic ammonoids extremely common.Modern corals and teleost fish appear, as do many modern insect clades. Andean Orogeny in South
世
空谷尔期
乌 阿尔丁斯 克期 拉 萨克马尔 期 尔 世
阿瑟尔期
including all trilobites,graptolites, and blastoids. Ouachita and Innuitian orogenies in North
America.Uralian orogeny in Europe/Asia tapers off. Altaid orogeny in Asia. Hunter-Bowen Orogeny on Australian Continent begins (c. 260–225 Ma), forming the MacDonnell Ranges.
1.806*
格拉斯期
2.588*
上
新
新生
世
代[ 4] 显生
n / a[ 3]
新
宙
近
中 纪
新
世
皮亚琴察 期/勃朗期
3.600*
252 万年前第四纪 冰河时 期开始 ,寒冷 干燥的 气候强 化了目 前的冰 室条件 。南猿 、许 多现有 哺乳动 物属,
赞克尔期
和全新世 软体动 物出现 。能 人 出现。
5.333*
世 尼亚期)
黏土雕像 (例如 莱斯皮 格维纳 斯), 特别是 在地中 海和欧 洲地区 。在 7 万 5 千 年前 多巴湖 超级火 山爆发 , 0.781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地质年代划分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地球历史的时间范围以及各个时期内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物进化等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则、主要年代和标志性事件。
1. 地质年代划分的基本原则地质年代划分是根据地层中的岩石、矿物、化石等特征进行的,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1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质年代划分既有相对年代,又有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通过岩石的堆叠顺序及变形关系来确定不同时期的先后顺序;而绝对年代则是通过测定岩石或地层中的可放射性同位素来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数值。
1.2 标志性事件在地质年代划分中,特定时期内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往往成为该时期标志性事件,比如大规模火山爆发、陨石坑形成等,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留下明显的地层记录。
2. 主要地质年代及其标志性事件2.1 元古宙(46-541 Ma)元古宙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宏观地质时期,主要包括了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三个系列。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实际上导致了生物大量灭绝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2.2 中生代(252-66 Ma)中生代包括了三个纪:侏罗纪、白垩纪和三叠纪。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白垩纪末期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导致恐龙等大型动物灭绝。
2.3 新生代(66 Ma至今)新生代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系:第四系和第三系。
在新生代中,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就是第四纪冰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和应用3.1 地理学研究地质年代划分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地球表面及其构造变化。
3.2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随着科技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地质年代划分为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确凿的时间框架和依据。
结论通过对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重大变化。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地质年代表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工具,它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化石和其他地质记录来确定不同时期的年代。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包括主要的年代名称及其对应的地质事件。
1. 元古代(约46亿年前-25亿年前)元古代是地质年代表中最久远的一个时期,包括酒海纪、蓝绿海纪、蓝绿变质岩纪等。
这个时期地球刚刚形成,存在一些原始的岩石和矿物沉积。
2. 古元古代(约25亿年前-16亿年前)古元古代包括早期元古代、中期元古代和晚期元古代,主要地质事件有雪球地球事件和第一次大规模震荡。
3. 寒武纪(约5.42亿年前-4.58亿年前)寒武纪是地球史上生命迅速多样化的时期,几乎所有的现代动物门类都在这个时期出现。
寒武纪的标志是各种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
4. 奥陶纪(约4.58亿年前-4.42亿年前)奥陶纪是上古生代的一个时期,与寒武纪相连。
这个时期的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等。
5. 志留纪(约4.42亿年前-3.99亿年前)志留纪是奥陶纪之后的一个时期,陆地上的植物开始出现。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重要的生物事件,如鱼类的迅速扩散。
6. 泥盆纪(约3.99亿年前-3.64亿年前)泥盆纪是上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地球的海洋和陆地上,各种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7. 石炭纪(约3.64亿年前-2.9亿年前)石炭纪是泥盆纪之后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陆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形成了广大的煤炭资源。
8. 二叠纪(约2.9亿年前-2.54亿年前)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陆地上出现了众多的爬行动物,如早期哺乳动物的祖先。
9. 三叠纪(约2.54亿年前-2.07亿年前)三叠纪是中生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古代爬行动物,如恐龙。
此外,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地质事件。
10. 侏罗纪(约2.07亿年前-1.46亿年前)侏罗纪是中生代的一个时期,是地球史上恐龙繁荣的时期。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简表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简表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简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冥古宙(地球的诞生):46亿年前-38亿年前,这个时期只有有机物,
无生命迹象。
2. 太古宙:38亿年前-25亿年前,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
3. 元古宙:25亿年前-亿年前,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和真核生物。
地球大气层、海洋、陆地慢慢形成,成矿时期包括铁、金、镍、铬。
4. 古生代:距今亿年-距今亿年,生物开始大量出现。
5. 中生代:距今亿年-距今6600万年,恐龙繁盛的时期。
6. 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各个时代又分为不同的纪和统,例如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等,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新生代的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地质年代的书籍或咨询地理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

地质年代划分及其标志性事件地球的历史悠久而复杂,经历了亿万年的变迁。
为了研究和理解这些变化,科学家们对地质年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地质年代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时空框架,也为我们理解地球演化、生物演替以及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标志性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社会意义。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是通过对地球历史的时间进行分段而形成的时序体系。
这个体系可被用于描述岩石层、化石及其环境,以及大规模生物灭绝和大气成分变化等历史事件。
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地质年代体系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GC)建立的,该体系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时代: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是指地球形成至约五亿年前的一段时期,占据了地球历史的绝大部分。
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大量的化石记录,但它是地球及生命发展的基础阶段。
前寒武纪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部分:太古宙(Hadean):约从太阳系形成开始(约46亿年前)至约40亿年前。
在这一时期,地球表面经历了剧烈的碰撞和熔融,形成了初步的岩石圈。
原洪宙(Archean):约从40亿年前到25亿年前。
此时,第一批单细胞生物如原核生物出现,海洋开始形成,并且逐渐稳定。
元古宙(Proterozoic):约从25亿年前到5.4亿年前。
在这一阶段,发生了大气和海洋中的氧气积累,包括著名的大氧化事件,生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游离氧气进入大气。
古生代古生代持续了约5.4亿年,从寒武纪开始,到二叠纪结束。
这个时期是多细胞生命迅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寒武纪:以“寒武纪大爆发”闻名,这一时期生命形式急剧增加,各种无脊椎动物快速演化,多样性前所未有。
奥陶纪-志留纪:海洋生物继续繁荣发展,陆地上的植物和早期脊椎动物也逐渐出现。
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鱼类多样性达到高峰,同时陆生植物开始占据主要位置,昆虫与两栖动物也在陆地上发展。
石炭纪:以发展出大量森林植物著称,也是无翅昆虫及早期爬行动物崛起的重要时期。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一、古生代初期:水生无脊椎动物比较繁盛尤其是三叶虫。
所以又称寒武纪为三叶虫纪,藻类较繁盛.中期:鱼类为最盛。
距今3亿年前,水生脊推动物开始登陆,出现了原始的两栖类,有了蕨类晚期:是两栖类的极盛时期,同时又出现了爬行类。
出现了裸子植物并有了迅速的发展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1、寒武纪自然环境(5.4亿-5亿年前)地壳静止,浅海广布,气候温暖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出现两侧对称的躯体。
古杯类,软体动物(双神经纲、腹足纲和头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三叶虫等)、腕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门都已经出现。
半索动物(笔石),海洋中海藻繁盛,陆地上地衣繁盛。
脊索动物出现。
2、奥陶纪自然条件(5-4.35亿年前)浅海广布,气候温暖生物笔石类、珊瑚兴起软体动物(头足类、菊石类、鹦鹉螺)所有现生的棘皮动物的主要纲无颌类脊椎动物出现(淡水无颚鱼)陆生孢子植物出现大量海洋动物灭绝。
3、志留纪自然条件(4.35-4.1亿年前)末期造山运动,局部干燥,海面缩小,陆地增多生物笔石类、珊瑚类进一步繁盛无颌鱼类辐射;裸蕨、陆生维管植物出现;最早的陆生动物出现,海蝎(板足鲎)大量出现;最早的昆虫类和蛛形类;有颌鱼类出现(盾皮鱼类,棘鱼类);三叶虫衰退。
4、泥盆纪自然条件(4.1-3.55亿年前)海陆变迁,出现广大陆地,气候干热生物菊石出现;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最早的森林出现;主要的维管植物辐射;蕨类繁盛、鱼类繁盛;两栖类兴起;昆虫开始具备飞行能力。
较多的三叶虫等海洋类动物灭绝。
5、石炭纪自然条件(3.55-2.95亿年前)造山运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森林繁茂;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和真蕨大量出现;最早的现代土壤出现;裸子植物兴起;蚯蚓、马陆、长脚蜘蛛、蜻蜓、直翅类、蜚蠊;爬行类兴起、两栖类繁盛,昆虫适应辐射;最早食花粉的昆虫出现。
大量的鲨鱼。
三叶虫大部分绝灭;6、二叠纪自然条件(2.95-2.5亿年前)造山运动频繁,气候干热生物蕨类衰退,苏铁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茂;爬行类适应辐射(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菊石类又一次辐射。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综述为了刻画地质演变的时间性阶段性,人们为地球发生演变确定了年代表。
以年代表为顺序,可以把握各个地质时期地球发生的一些标志性变化。
前寒武纪指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地史阶段。
其时间约在25亿年前。
它可划分成太古代和元古代两个时期。
太古代(Archaeozoic Era)是最古老的一个地质年代,开始于地球形成以后,结束于大约24亿年以前。
虽然晚期有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但那形成时的岩石在漫长的时期内经过了深度的变质,因此保留下来的可靠的化石非常少。
有人把太古代早期岩石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单划分成冥古代,时间大约是38亿年以前。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开始于大约24亿年以前,结束于大约5.7亿年以前的“生命大爆炸”,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全盛。
太古时代地质距今>50亿年。
太古时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
太古代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
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
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
也有把38亿年以前称为冥古代,25-38亿年前称太古代元古代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 纪 世 全新世 第四纪 更新世 新 生 代 第三纪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2-0.01 6-2 42-6 37-24 58-37 66-58 百万年前 0.01 植物 人类破坏,热带雨林加速灭 绝 许多哺乳类灭绝 草本植物广布和多样化 草本被子植物繁盛 随着森林收缩,草原广布 许多现代显花植物的科演化 雨量充沛的亚热带森林繁盛 被子植物多样化 现代人类出现 人科灵长类首次出现 类猿哺乳类、草食哺乳类及 昆虫繁盛 叶食哺乳类及类猴灵长类 出现 所有现代哺乳纲的目出现 原始灵长类、草食类、肉食 类、虫食类出现 胎盘哺乳类和现代昆虫类 群出现 恐龙繁盛,鸟类出现 哺乳类、恐龙类首次出现, 珊瑚和软体动物统治海洋 爬行类多样化,两栖类衰退 两栖类多样化,爬行类首次 出现,昆虫类经历第一次大 的适应辐射 有颌鱼类多样化并统治海 洋,昆虫、两栖类首次出现 有颌鱼类首次出现 无脊椎动物广布和多样化, 无颌鱼类及脊椎动物首次 出现 具外骨骼无脊椎动物占统 治地位 多细胞动物出现 真核细胞首次出现 原核细胞在叠层岩中首次出现 地球形成时期 大灭绝 奥陶纪 505-438 海洋藻类繁盛 动物 人类文明时代
二叠纪
石炭纪
寒武纪
570-505 700
到 570 百万年以前)
2100 3500-3100 4600
恐龙和大多数爬行类灭绝 白垩纪 中 生 代 侏罗纪 三叠纪 144-66 208-144 显花植物广布,松柏类衰退 苏铁类和其他裸子植物繁盛 大灭绝 245-208 苏铁、银杏出现,裸子植物 和蕨类统治地球 大灭绝 286-245 360-286 松柏类出现 成煤森林时代:石松、问荆 和蕨类繁盛 大灭绝 古 生 代 泥盘纪 志留纪 308-360 438-408 种子蕨类首次出现 低矮的维管植物在陆地出现